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沈阳浑南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

21页
  • 卖家[上传人]:小**
  • 文档编号:79380537
  • 上传时间:2019-02-1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3.20KB
  • / 2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沈阳市浑南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浑南区人民政府二〇一七年十一月目 录一、总则 1(一)调整目的 1(二)调整依据 1(二)调整期限与范围 2二、指导思想和调整原则 3(一)指导思想 3(二)调整原则 3三、规划目标的调整 5四、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优化 5(一)农用地结构和布局调整优化 5(二)建设用地结构和空间布局调整优化 7(三)生态用地结构和布局调整优化 9五、土地分区调整 10(一)土地用途分区 10(二)建设用地管制分区 11六、永久基本农田调整划定和保护 11(一)严格落实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 11(二)强化永久基本农田管护 12七、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调整优化 12(一)中心城区规模控制和规划布局 12(二)中心城区空间管制分区 12八、重点基础设施用地保障 13九、乡(镇)级规划的引导和调控 14(一)落实各项规划调控指标 14(二)加强上下级及相关规划衔接 15十、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15(一)深化落实规划管理共同责任机制 15(二)自上而下完成规划调整完善工作 15(三)完善耕地保护政策和机制 16(四)创新用地保障和集约用地机制 16(五)加强规划实施管理制度建设 17(六)加大规划管理执法力度 17(七)健全规划实施公众参与 1718一、总则(一)调整目的为保障浑南区“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强化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加快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全力促进浑南区“发展大浑南,支撑大沈阳”的发展战略目标实现。

      根据《沈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以下简称《市方案》),现对《沈阳市浑南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现行规划》)进行调整完善,并制定了本方案方案未涉及的部分仍按照现行规划执行,共同组成了全区实行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的纲领性文件和落实土地用途和空间管制的基本依据二)调整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7.《基本农田保护条例》;8.《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部令第72号); 9.《辽宁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10.《辽宁省主体功能区规划》;11.《沈阳市振兴发展战略规划》;12.《沈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13.《沈阳市东陵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14.《浑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15.《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16〕1096号);16.《关于加快推进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的通知》(辽国土资发〔2016〕240号);17.《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厅字〔2017〕2号);18.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

      二)调整期限与范围规划基期年为2005年,规划期限为2006-2020年本调整方案基础数据为2014年,调整范围为沈阳市浑南区行政辖区的全部土地,包括浑河站东街道、五三街道、东湖街道、白塔堡街道、深井子街道、桃仙街道、李相街道、祝家街道、英达街道、满堂街道、高坎街道、东陵街道、南塔街道、望滨街道、王滨街道,土地总面积80361公顷二、指导思想和调整原则(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主动适应“新常态”,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共享的发展理念,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重要指示,紧紧抓住新一轮东北振兴的重大机遇,依托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沈阳片区和新行政中心建设,以“建设沈阳浑南主城、东部现代化、综合性副城”为目标,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以保护资源、保障发展、保育生态为主线,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统筹经济发展新常态与土地利用,强化规划管理和用途管制,切实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浑南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土地资源保障。

      二)调整原则1.总体稳定、局部微调坚持现行规划确定的土地利用方针和主要任务基本不变,继续深入实施现行规划确定的土地利用区域统筹调控原则、土地整治重点工程和实施管理制度局部调整完善现行规划,着力落实市级下达的控制指标,重点优化基本农田、建设用地和生态用地布局,切实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2.应保尽保、量质并重坚守耕地保护红线,着力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对二次调查查明增加的耕地,除根据国家、省、市统一部署纳入生态退耕规划和根据相关规划需要占用的外,均予以保护;优质耕地除实施国家、省、市、区重大发展战略、“十三五”重点建设项目难以避让的外,均划入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3.节约集约、优化结构按照坚定不移地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有效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和中心城区用地规模,统筹建设用地增量与存量,注重存量挖潜和低效用地再开发,深入优化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统筹配置生产、生活、生态用地,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保障科学发展用地需求4.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切实解决影响耕地保护、节约集约用地和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及重大问题,统筹配置区域发展、产业发展、城乡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用地。

      5.加强协调、充分衔接坚持科学论证、标准统一、民主决策,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主体功能区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交通规划、旅游发展规划等相关规划的协调衔接,强化规划自上而下控制,做好对乡(街道)级规划的控制,落实建设用地空间管制要求三、规划目标的调整(一)调整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全面落实市级下达的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到2020年,全区耕地保有量调整为29307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调整为21410公顷,并在乡(镇)级规划中具体落实,确保全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得到有效落实二)调整建设用地总规模全面落实市级下达的建设用地管控规模,到2020年,全区建设用地总规模调整为27937公顷以内,保障全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用地,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实行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三)科学实施土地综合整治严格执行建设占用耕地补偿制度,落实补充耕地任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规范开展耕地提质改造和补改结合工作;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力争释放存量建设用地空间;根据实际需要,规范开展废弃工矿用地复垦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推进土地集约高效利用,拓展建设用地空间。

      四、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优化以沈阳振兴发展战略规划为基础,综合考虑城市总体规划建设需要,统筹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重点项目建设需求,对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进一步优化一)农用地结构和布局调整优化1.加强耕地“三位一体”保护坚守耕地红线,将质量相对优质的耕地纳入全区耕地保护任务,确保市级下达的29307公顷耕地保护任务得到有效落实在落实耕地保护任务、稳定粮食耕种面积的同时,从严控制建设占用耕地特别是优质耕地,严格落实建设占用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多渠道拓展补充耕地途径,落实补充耕地任务合理引导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用地产出效益积极打造都市型精品农业区,都市观光示范农业区、林果、花卉主导产业基地建设,推进农业规模化发展按照省、市生态环境建设需要,强化污染耕地退出与治理,有计划、有步骤实施生态退耕,将生态环境脆弱区域的超坡耕地、重要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内迎水面的坡耕地等退耕还林,将河流蓄滞洪区内难以改造利用的耕地有序实施退耕还湿,有效增加基础性生态用地面积规范开展土地综合整治严格落实藏粮于地战略,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积极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力争全面落实市级整治规划下达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

      全面实施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剥离再利用和耕地提质改造,提高粮食产能有序开展农用地整理,通过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依据土地适宜性条件,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强化土地整治工程质量建设,推行补充耕地精准设计,努力提高补充耕地质量2.统筹安排其他各类农用地针对资源环境条件,调整园地布局,引导园地向条件适宜的地区发展,调整果树种植结构,重点发展特色优势果种,稳步提高园地产能坚持“保护优先、积极发展”的原则,加强林地保护和建设,优化林种结构,严格控制林地转为其他农用地,加大对临时占用林地和灾毁林地修复力度,充分发挥林地的经济功能和生态功能合理确定农业生产设施用地及相应附属设施用地的规模,发展设施农业科学安排畜禽养殖用地,鼓励规模化养殖优化农村道路、农田水利、养殖水面用地布局,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二)建设用地结构和空间布局调整优化1.统筹调控城乡用地规模积极适应新一轮东北振兴和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的客观要求,贯彻落实新型城镇化和沈阳经济区等区域发展战略;推进沈阳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完善区域功能特色,加快国家大学科技城、现代商贸区、沈抚新区、国际新兴产业园区、空港经济区建设,以保障科学用地、有效需求为主,强化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实行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

      到2020年,全区城乡建设用地控制在23156公顷以内引导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推进地随人走,按照人地挂钩原则高效配置城镇用地,积极促进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鼓励城镇工矿用地发展充分利用农村居民点,推进农村建设用地减量化发展既保障国家、省重大发展战略和市、区“十三五”重点建设项目落地,又确保依法依规管地用地2.调整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按照市级下达的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对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进行适当调整,促进形成合理的城乡、区域用地格局一是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与全面实施沈阳振兴发展战略规划相结合,坚持“多规合一”,整合城市发展空间,促进国土空间的合理开发利用,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空间开发格局,提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二是坚持保护优先,建设用地安排要避让优质耕地、河道滩地和生态区位重要的林地,严格保护水流、森林、山岭、荒地、滩涂等自然生态空间用地,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用地空间三是适应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需要,积极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释放城镇存量建设用地空间;以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有序安排闲置、低效土地退出,鼓励具备条件的地方对农村建设用地按规划进行土地整治、产权置换,促进农民住宅向集镇、中心村集中,整治腾出的建设用地规模可以调剂用于全区新型城镇化用地,深入推进生态宜居、业兴富民、文明和谐的宜居乡村建设。

      四是合理调整产业用地结构,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的原则,重点保障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和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民用航空制造、新能源汽车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用地需求,优先保障社会民生以及国。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