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王安石经典古诗赏析大全.docx

10页
  • 卖家[上传人]:碎****木
  • 文档编号:252425085
  • 上传时间:2022-02-1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9.22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王安石经典古诗赏析大全 【一】王安石经典古诗赏析:元日 宋代: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赏析 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取了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过年的欢快气氛,富有深厚的生活气息抒发了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布满欢快及乐观向上的奋勉精神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逢年过节燃放爆竹,这种习俗古已有之,始终连续至今古代风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苏酒,然后用红布把渣滓包起来,挂在门框上,用来“驱邪”和躲避瘟疫 “千门万户曈曈日”句承接前面诗意,是说家家户户都沐浴在初春朝阳的光照之中结尾一句描述转发谈论挂桃符,这也是古代民间的一种习俗总把新桃换旧符”,是个压缩省略的句式,“新桃”省略了“符”字,“旧符”省略了“桃”字,交替运用,这是由于七绝每句字数限制的原因。

      诗是人们的心声不少论诗者留意到,这首诗表现的意境和现实,还自有它的比方象征意义,王安石这首诗布满欢快及乐观向上的奋勉精神,是由于他当时正担当宰相,推行新法王安石是北宋时期的改革家,他在任期间,正如眼前人们把新的桃符替换成旧的一样,革除旧政,施行新政王安石对新政布满信念,所以反映到诗中就格外开朗 这首诗,正是赞美新事物的诞生犹如“春风送暖”那样布满生气;“曈曈日”照着“千门万户”,这不是寻常的太阳,而是新生活的开头,变法带给百姓的是一片光明结尾一句“总把新桃换旧符”,表现了诗人对变法成功和人民生活改善的欣慰喜悦之情其中含有深刻哲理,指出新生事物总是要取代没落事物的这一规律这首诗虽然用的是白描手法,竭力渲染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同时又通过元日更新的习俗来寄予自己的思想,表现得含而不露 【二】王安石经典古诗赏析:梅花 宋代: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单独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墙角梅花不惧寒冷,傲然独放;后两句写梅花的暗香,以梅拟人,凌寒独开,喻典品行名贵,暗香沁人,象征其才华横溢亦是以梅花的顽强和高洁品行喻示那些像诗人一样,处于困难环境中依旧能坚持操守、主见正义的人。

      全诗语言朴实,写得则特别平实内敛,却自有深致,耐人寻味 “墙角数枝梅,凌寒单独开写墙角梅花不惧寒冷,傲然独放,“墙角数枝梅”,“墙角”不引人注目,不易为人所知,更未被人赏识,却又毫不在乎墙角“这个环境突出了数枝梅身居简陋,孤芳自开的形态表达出诗人所处环境恶劣,却照旧坚持自己的主见的态度凌寒单独开”,这里写梅花没写她的姿势,而只写她“单独开”,突出梅花不畏寒,不从众,虽在无人偏僻的地方,仍旧凌寒而开,写的是梅花的品质,又像写人品单独”,语意刚毅,无惧旁人的眼光,在恶劣的环境中,照旧矗立不倒表达出诗人坚持自我的信念 “遥知不是雪”,“遥知”说明香从老远飘来,淡淡的,不明显诗人嗅觉灵敏,独具慧眼,擅长发觉不是雪”,不说梅花,而梅花的雪白可见意谓远远望去非常纯洁雪白,但知道不是雪而是梅花诗意曲折含蓄,耐人寻味暗香清幽的香气为有暗香来”,“暗香”指的是梅花的香气,以梅拟人,凌寒独开,喻典品行名贵;暗香沁人,象征其才华横溢 立在偏僻甚至冷清的墙角,冲破寒冷悄悄开放,远远地向世人送去浓郁的暗香,这是绝世之梅,也是绝世之人 【三】王安石经典古诗赏析:泊船瓜洲 宋代: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赏析 这是一首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远眺江南、思念家乡的深切感情本诗从字面上看,是流露着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其实,在字里行间也寓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剧烈欲望 “京口瓜洲一水间”,诗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边岸上的“京口”与“瓜洲”这么近,中间隔一条江水一水间”三字,形容舟行迅疾,顷刻就到 “钟山只隔数重山”,以依恋的心情写他对钟山的回望,王安石于景祐四年(1037年)随父王益定居江宁,从今江宁便成了他的息肩之地,第一次罢相后即寓居江宁钟山只隔”两字极言钟山之近在咫尺把“万重山刀的间隔说得如此寻常,反映了诗人对于钟山依恋之深;而事实上,钟山究竟被“万重山”拦住了,因此诗人的视线转向了江岸 “春风又绿江南岸”,描绘了江岸漂亮的春色,寄予了诗人浩荡的情思其中“绿”字是经过细心筛选的,极其富于表现力这是由于: 一、这句描绘的生气盎然的风光与诗人奉召回京的喜悦心情相谐合,“春风”一词,既是写实,又有政治寓意春风”实指皇恩宋神宗下诏恢复王安石的相位,说明他决心要把新法推行下去。

      对此,诗人感到欣喜他盼望凭借这股暖和的春风驱散政治上的寒流,开创变法的新局面这种心情,用“绿”字表达,最微妙,最含蓄 二、前四字都只从风本身的流淌着想,粘皮带骨,以此描写看不见的春风,依旧显得抽象,也缺乏共性;“绿”字则开拓一层,从春风吹过以后产生的奇异的效果着想,从而把看不见的春风转换成鲜亮的视觉形象——春风拂煦,百草始生,千里江岸,一片新绿这就写出了春风的精神,诗思也肤浅得多了 三、“绿”字还透露了诗人内心的冲突,而这正是本诗的主旨鉴于第一次罢相前夕朝廷上政治斗争的锋利简单,对于这次重新入相,他不能不产生更重的顾虑变法图强,遐希翟契是他的政治抱负;退居林下,吟咏情性,是他的生活抱负由于变法遇到强大阻力,他本人也受到反对派的猛烈攻击,秀丽的钟山、舒适的山林,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这句暗暗融入了前人的诗意,表达了盼望早日辞官归家的心愿 正是有了前三句寓情于景的层层铺垫作势,结句的“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抒写乡愁的淋漓之笔,才水到渠成地直泻出来,把乡愁的抒写发挥到了极致由此看来,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并不是一首政治抒情诗,而是一首纯粹的乡愁诗 【四】王安石经典古诗赏析:登飞来峰 宋代: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飞来山一作:飞来峰)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层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诗的第一句,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大的词语,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诗的其次句,奇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布满信念,成为全诗感情颜色的基调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谈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邪的士气和决心 前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当放眼大局和长远在写作手法上,起句写飞来峰的地势,有写峰上有千寻之塔,足见其高此句极写登临之高险承句写目极之辽远承句用典,《玄中记》云:“桃都山有大树,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鸡,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即鸣,天下鸡皆随之以此验之,则“闻说鸡鸣见日升”七字,不仅言其目极万里,亦且言其声闻遐迩,颇具气概虽是铺垫之笔,亦不行等闲视之,实景语中的高唱且用事,深具匠心如典故中“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即鸣”,本是“先日出,后天鸡鸣”,但王安石不说“闻说日升听鸡鸣”,而说“闻说鸡鸣见日升”,则是“先鸡鸣,后日升”。

      诗人用事,常有点化,此固不能以强求平仄,或用事失误目之,恐意有另指 第三句“不畏”二字作峻语,气概夺人浮云遮望眼”,用典据吴小如教授考证,西汉人常把浮云比方*邪小人,如《新语·慎微篇》:“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王句即用此意他还有一首《读史有感》的七律,颔联云:“当时黯暗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欲成就大事业,最可怕者莫甚于“浮云遮目”、“末俗乱真”,而王安石以后推行新法,恰败于此诗人良苦专心,于此诗已见端倪第四句用“身在层”拔高诗境,有高瞻远瞩的气概点睛之笔,正在结语若就情境说,语序应是“由于身在层,所以不畏浮云遮目”,但却倒过来,先说果,后说因;一因一果的倒置,说明诗眼的转换这虽是作诗的常法,亦见出构思的精深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层与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脉相承,表现技法极为相像,王诗就确定方面而言,比方“把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熟悉到达了肯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而苏轼是就否认方面而言的,比方“人们之所以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是由于没有全面、客观、正确地观看事物,熟悉事物两者都极具哲理性,常被用作座右铭 用诗歌阐述政治、学术见解,谈论时事,评说历史,这是宋诗中较为普遍的现象。

      该诗在描写景物中,含有深刻的理趣诗人没有记叙登山的过程,也没有细写山中之景,而是一开头就把自己置于山上“千寻塔”的层,抒写心中的感受全诗四句二十八字,包含的思想内容极其丰富,寓抽象义理于详细事物之中,的政治思想理想和对前途布满信念的神情状态,都得到了充分反映这首诗阐发哲理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哲理是从详细的情境中自然提炼出来的;其二,哲理是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加以表达的简言之,即“哲理的诗化,诗化的哲理”我们今日来读这首登高望远的七言绝句,仍觉意蕴肤浅,豪气满怀 【五】王安石经典古诗赏析:书湖阴先生壁 宋代: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赏析 这首诗是题写在湖阴先生家屋壁上的诗前两句写他家的环境,干净清幽,示意仆人生活情趣的高雅;后两句转到院外,写山水对湖阴先生的深情,暗用典故,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山水主动与人相亲,正是表现人的高洁全诗既赞美了仆人朴实勤劳,又表达了诗人退休闲居的恬淡心境,从田园山水和与平民交往中领会到无穷的乐趣 前两句是庭院之景,洁净无苔是由于仆人的“长扫”,“花木成畦”是由于仆人的“自栽”,写景又写人。

      后两句写自然环境之美,水“将绿绕”,山“送青来”,自然山水如此有情,也表现了仆人爱好山水的情趣描写景物亦以表现人,写景见人,人于景中,表现了客观景物的美,又写出了人的美,颇有一箭双雕的感觉 其次运用衬托和拟人手法假如说庭院的美是人工制造的美,那么环境的美是自然施设的美两者相互衬托,组成了一幅内与外、人造与自然美结合的完善的境地特殊是后面一联,把山水拟人化,青山为仆人送来秀丽的风光,竟然闯门而入,把仆人对自然景物的爱和自然景物对仆人的爱融和一起,生动地表现了仆人爱美的情趣,因而成了传诵的名句 “一水”“两山”被转化为富于生命感情的亲切的形象,而为千古传诵但后二句所以广泛传诵,主要还在于这样两点: 一、拟人和描写浑然一体,交融无间一水护田”加以“绕”字,正见得那小溪曲折生姿,围绕着绿油油的农田,这不恰像一位母亲双手护着小孩的情景吗?着一“护”字,“绕”的神情明确显示至于“送青”之前冠以“排闼”二字,更是神来之笔它既写出了山色不只是深翠欲滴,也不只是可掬,而竟似扑向庭院而来!这种描写赐予读者的美感极为新奇、生动它还说明山的距离不远,就在杨家庭院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