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别云间-古诗-赏析.doc

2页
  • 卖家[上传人]:鲁**
  • 文档编号:545137305
  • 上传时间:2023-10-0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5.50KB
  • / 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别云间-古诗-赏析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泉路近,欲别故土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主旨这首诗作于秋季作者在故土被清兵逮捕时,是一首悲壮大方的绝命诗写出了作者对亡国的悲愤,以及壮志难酬的无奈注释“羁〔jī〕旅客〞:停留在路途上的人,这里指参加抗清斗争而飘泊外地的人云间〔jiān〕〞:旧时松江府的别称〔西晋文学家陆云,字士龙,华亭人,对客自称“云间陆士龙〞,后人因此称松江为云间 〕松江府约为今上海市吴淞江以南直至海边的整个区域,即今上海松江西部华亭,是作者家乡顺治四年〔1647〕,他在这里被逮捕在对故土的依恋外,诗着重地写他抗清失败的悲愤与至死不变的决心三年〞句:作者自顺治二年〔1645〕起,参加抗清斗争,出入于太湖及其周围地区,至顺治四年〔1647〕,共三年南冠〞:古代南方楚人戴的帽子,后用为囚犯的代称语出?左传?.楚人钟仪被俘,晋侯见他带着楚国的帽子,问左右的人“南冠而絷〔zhi,拘禁〕者,谁也?〞官吏答复:"郑人所献楚囚也〞此处指被清兵逮捕毅魄〞二句:是说死后,仍将抗清 屈原?九歌.国殇?:“身既死兮神已灵,魂魄亦兮为鬼雄〞“灵旗〞:又叫魂幡,古代招引亡魂的旗子这里指后继者的队伍。

      泉路〞:黄泉路,死路泉,黄泉,置人死后埋葬的地穴毅魄〞:坚毅的魂魄,即英魂语出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译文三年来我奔波四海,今天却又成为了俘虏我为了这河山流了多少泪,谁又说天地宽广四海为家?我已经知道自己的长辞之日不远了,想要与故土诀别却又难舍待到我英魂归来的那一天,拭目以待抗清的义旗在空中飘扬赏析?别云间?是作者被清廷逮捕后,在解往南京前临别松江华亭时所作上海松江县,古称云间,即作者的家乡作者在此诗中一方面抱着此去誓死不屈的决心,一方面又对行将永别的故土,流露出无限的依恋和深切的感慨诗题一语双关,自比成龙,消失在云间暗喻“我〞是英雄诗作首联叙事其中“羁旅〞一词将诗人从父允彝、师陈子龙起兵抗清到身落敌手这三年辗转飘零、艰辛卓绝的抗清斗争生活作了高度简洁的概括诗人起笔自叙抗清斗争经历,似乎平静处之,然细细咀嚼,自可读出诗人激越翻滚的情感波澜,自可读出平静的叙事之中深含着诗人满腔辛酸与无限沉痛颔联抒写诗人按捺不住的满腔悲愤身落敌手被囚禁的结局,使诗人恢复壮志难酬,复国理想终成泡影,于是诗人悲愤了:“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大明江山支离破碎,满目疮痍,衰颓破败,面对这一切,诗人禁不住“立尽黄昏泪几行〞,流不尽“无限河山泪〞。

      诗人一直冀盼明王朝东山再起,可最终时运不济,命途多舛,恢复故土、重整河山的爱国宏愿一次次落空,他禁不住深深地绝望与哀恸,忍不住向上苍发出“谁言天地宽〞的质问与诘责颈联坦露对故土、亲人的依恋不舍之情无论怎样绝望、悲愤与哀恸,诗人终究对自己的人生结局非常清醒:“泉路近〞生命行将终结,诗人该会想些什么呢?“欲别故土难〞,诗人缘何难别故土呢?原来,涌上他心头的不仅有国恨,更兼有家仇父起义兵败,为国捐躯了而自己是家中唯一的男孩,此次身落敌手,自是凶多吉少,难免一死,这样,家运不幸,恐无后嗣念及自己常年奔波在外,未能尽孝于母,致使嫡母“托迹于空门〞,生母“寄生于别姓〞,自己一家“生不得相依,死不得相问〞,念及让新婚妻子在家孤守两年,自己未能尽为夫之责任与义务,妻子是否已有身孕尚不得而知想起这一切的一切,诗人内心自然涌起对家人深深的愧疚与无限依恋,与故土难割难舍的友情尾联盟恢复之志尽管故土牵魂难别,但诗人终将恢复大志放在儿女私情之上,不以家运后嗣为念,最终说明心迹:“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暗指后来人,正如诗人在?狱中上母书?中所表示的“二十年后,淳且与先文忠为北塞之举矣〞泉路近〞的诗人坦然作出“毅魄归来日〞的打算,抱定誓死不屈、坚决复明的决心,生前未能完成大业,死后也要亲自看到后继者率部起义,恢复大明江山。

      诗作以落地有声的铮铮誓言作结,鲜明地昭示出诗人坚贞不屈的战斗精神、精忠报国的赤子情怀,给后继者以深情的勉励,给读者树立起一座国家与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不朽丰碑全诗表达了作者对山河沦丧的悲愤,对家乡亲人的依恋,对抗清斗争的坚决信念全诗思路流畅明晰,感情跌宕豪壮起笔叙艰辛卓绝的飘零生涯,承笔发故土沦丧、山河破碎之悲愤慨叹,转笔抒眷念故土、怀恋亲人之深情,结笔盟誓志恢复之决心诗作风格大方豪壮,令人读来荡气回肠,禁不住对这位富有强烈民族意识的少年英雄充满深深的敬意此诗是诗人被清兵逮捕诀别故土时所作全诗以质朴的语言,直抒胸臆,在对山河的一片深情中,抒写了亡国之痛和壮志难酬的悲愤这首诗风格沉郁顿挫,手法老到圆熟,成语典故信手拈来,化入无痕,无一丝童稚气,不像出自十七岁少年之手,这是家学渊源训育和斗争理论磨练相结合的必然结果全诗意脉流注贯穿,语词率真豪壮,虽作者无意求工,但他高度的爱国热忱构成其诗作的内在生命,造成了文品和人品的完美结合,赋就了人间第一等真诗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