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大纲及样卷(语文).doc
14页2011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语文学科考试大纲及样卷一、 命题依据依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福建省教育厅颁布的《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语文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方案(试行)》和《2011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语文学科考试大纲(试行)》,并结合我省普通高中教学实际情况进行命题二、 命题原则1.导向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体现语文学科新课程理念,充分发挥基础会考对普通高中语文学科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2.基础性原则突出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注重学科基本思想和方法,考查初步应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难易适当,不出偏题和怪题3.科学性原则试题设计必须与考试大纲要求相一致,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试卷结构合理,试题内容科学、严谨,试题文字简洁、规范,试题答案准确、合理4.时代性原则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关注学科与社会的联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5.公平性原则充分考虑我省高中语文教学的实际,考虑教材版本的多样性,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保证测试的公平三、 考试目标要求 语文会考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
A.识记 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B.理解 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C.分析综合 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D.鉴赏评价 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E.表达应用 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F.探究 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展、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四、 考试内容 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按照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的目标要求,确定语文科考试内容考试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章1.理解 B⑴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⑵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 C⑴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⑵ 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二)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章1.理解 B⑴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⑵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 C⑴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⑵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三)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章1.理解 B⑴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⑵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 C⑴ 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⑵ 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3.鉴赏评价 D⑴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⑵ 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4. 探究 F⑴ 从不同的角度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⑵ 探讨作品中蕴含的人文精神⑶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四)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1. 理解 B⑴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⑵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18个)2.分析综合 C⑴ 筛选文中的信息⑵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⑶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3. 鉴赏评价 D⑴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⑵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五)积累与运用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课外阅读文学名著;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1. 识记 A⑴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⑵ 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⑶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⑷阅读五部以上文学名著必读书目:《三国演义》、《红楼梦》、《家》、《巴黎圣母院》、《堂·吉诃德》2.表达应用 E⑴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⑵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⑶ 辨析并修改病句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⑷ 扩展语句,压缩语段⑸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⑹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常见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⑺ 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六)写作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1.基础等级 E⑴ 符合题意⑵ 符合文体要求⑶ 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⑷ 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⑸ 语言通顺,结构完整⑹ 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2.发展等级 E⑴ 有文采。
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⑵ 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扣满3分为止五、 考试形式 纸笔测试,闭卷,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六、 试卷结构 1.各类题型占分比例 选择题 约20%填空题、简答题 约40%写作题 约40%2.内容占分比例 现代文阅读 25分古诗文阅读 10分积累与运用 25分写作 40分3.试题难度比例 试题易中难比例为8﹕1﹕1容易题(0.80以上)占80%,中难题(0.60~0.80)占10%,稍难题(0.40~0.60)占10%全卷难度控制在0.80~0.85之间七、 题型示例(一) 选择题【例1】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3)题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1)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绝江河:横渡B.善假于物也:借助C.不积跬步:古代称跨两脚为“跬”D.而闻者彰:清楚(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吾尝跂而望矣 蟹六跪而二螯B.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臣之壮,犹不如人C.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于是余有叹焉D. 无以成江海项王未有以应(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大量运用生活中常见的比喻论述了学习的作用及学习的方法态度B.由第一段可知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而君子之所以能成为君子,是因为君子善于利用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C.第二段作者用比喻从正面论证学习要逐步积累,要坚持不懈,要专心致志D.文中用“蚓”和“蟹”设喻,意在说明客观条件虽有不同,但要学习成功必须专一,而不能浮躁 答案:(1)C (2)D (3)C说明:第(1)题是考查根据上下文推断句中实词的准确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B。
容易题第(2)题是考查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能力层级B第(3)题是考查概括文章内容与中心思想,以及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C例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供给(jǐ) 给(gěi)东西 钥(yào)匙 锁钥(shí) B.嚼(jiáo)舌 咀嚼(jué) 露(lòu)脸 揭露(lù)C.恐吓(xià) 吓(xià)唬 压迫(pò) 迫(pǎi)击炮D.小巷(xiàng) 巷(hàng)道 色(sè)酒 成色(sè)答案:B说明:第2题是考查学生辨识口语和书面语读音不同的能力,能力层级A二) 填空题 【例1】填空(1)无边落木萧萧下, 杜甫《登高》)(2)故不登高山, ;不临深溪, ;不闻先王之遗言, 荀子《劝学》)答案:第(1)题:不尽长江滚滚来 第(2)题:不知天之高也 不知地之厚也 不知学问之大也说明:第1题考查识记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A例2】下面是一副对联的上联,请对出下联。
上联:荔枝龙眼木瓜 皆是岭南佳果下联:答案:月季牡丹金桂 均为海内奇葩(北京西安上海 都为中国名城;长城故宫三峡 尽为中华风光;芍药黄菊剑兰 均为苏杭名花;草原戈壁沙漠 全是北国风光)说明:第2题考查对对联的能力,能力层级E三) 简答题【例1】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问题:谦卑的人有福 鲍尔吉·原野先民造出庙宇叩拜的理由之一,在于表达自己对造物主的谦卑无论造物主是上帝,抑或就是大自然本身他们谦卑,并非真的见过上帝,而是生活中的种种奇迹(譬如土地上生长庄稼,清澈的河水可供饮用,孩子们健康成长)在表明,人的存在并不仅由人的力量完成于是他们谦卑,伏在地上求得神的喜欢,使庄稼明年继续生长,让孩子们的孩子依然健康如果不讨论被膜拜的一方,即神,是否真的存在,我们所感动的,是先民对待周遭的姿态:虔诚、恭顺以及明智的位置选择谦卑正是一种姿态如果认识到人在自然环境中是一员而非一霸,认识到自己在知识的疆域中的距离,认识到气象蔼然是别人最喜欢的一张名片,那就会选择谦卑谦卑是找准了自己的位置一个人在时代、事业与家庭中都有一个最合适的位置聪明的人最清楚自己的位置在哪里,坐下来,像观赏电影一样展开自己的人生。
而另一些人,终生都在找位置,而无暇坐下来做应做的事情无论在什么样的际遇里,你只要谦卑,生活的位置就会向你显示出来谦卑是一种睿智许多人对牛顿晚年的一段话不解他说,在科学面前,我只是一个在岸边拣石子的小孩这并非伪逊,实为感叹牛顿穷毕生之力,终于看到了宇宙的浩瀚无际,也看到了自己的局限性爱因斯坦正是发现了牛顿古典力学在特定情形下的谬误后,才开创了相对论这一点,牛顿即使活着也不会惊讶,因为他从不为创立了足称不朽的定律而狂妄所有称得上大师的人,他们的创造力使他们谦卑如果在乞丐面前不够谦卑,证明他是一个有钱人;如果在世界的壮美面前仍不谦卑,则证明他是愚人谦卑是美谄媚、奴颜、趋炎附势种种恶行与谦卑无关谦卑是虚怀若谷所显示的平静,是洞悉人心之后的安然,是进退裕如的冲和谦卑不是让你向势高一头的人畏缩它是心智的清明,在天地大美面前豁然醒悟之后的喜悦谦卑使人焕发出美,不光彬彬有礼,也不光以笑颜悦人,它是一个人在历经沧海之后才有的一种亲切,大善盈胸之际的一份宽厚,物欲淘尽之余呈现的一颗赤子之心这种姿态超凡脱俗,使人心仪不已这就是谦卑的力量 (1)请解释文中“谦卑”的含义。
。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