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一章唯物论课件.ppt

45页
  • 卖家[上传人]:des****85
  • 文档编号:324245206
  • 上传时间:2022-07-13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17.50KB
  • / 4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二章第二章 唯物论(物质与意识)唯物论(物质与意识)第一节第一节 物质物质一、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列宁的物质定义)及意义一、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列宁的物质定义)及意义 1.1.物质: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1 1)物质是各种具体物质形态)物质是各种具体物质形态共性共性的概括和抽象的概括和抽象(2 2)物质的唯一属性:)物质的唯一属性:客观实在性客观实在性,即,即不以人的不以人的 意志为意志为转移转移.这说明了物质对意识的独立性这说明了物质对意识的独立性3 3)物质可以为意识所反映(物质具有)物质可以为意识所反映(物质具有可知性可知性)列宁是从列宁是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上给物质下定义的:物质不上给物质下定义的: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但是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但是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2.2.理论意义理论意义:(1)(1)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界限清界限.(2)(2)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可知论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可知论,同不可知论划清界限同不可知论划清界限.(3)(3)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划清界限物质观划清界限.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原子、共性(一般)原子、共性(一般)=个性(个个性(个别),把物质等同于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没有正确解决别),把物质等同于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没有正确解决个别和一般、多样性和统一性的辩证关系。

      个别和一般、多样性和统一性的辩证关系4)(4)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本体论和认识论、唯物辩证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本体论和认识论、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注意:注意:一元论:世界的本原是一个,世界有统一性一元论:世界的本原是一个,世界有统一性二元论:世界的本原是两个,世界没有统一性二元论:世界的本原是两个,世界没有统一性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统一于物质唯心主义一元论唯心主义一元论:世界的本原是精神世界的本原是精神世界统一于精神世界统一于精神例题例题1.1.恩格斯在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中指出:中指出:“实物、物质无实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一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一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出来的”恩格斯对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单选)恩格斯对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单选)A.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C.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D.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2.2.列宁的物质定义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划清界限列宁的物质定义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划清界限的关键在于列宁的物质定义(单选)的关键在于列宁的物质定义(单选)A.A.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B.B.坚持了唯物主义可知论坚持了唯物主义可知论C.C.把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作为物质本身把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作为物质本身D.D.正确处理了物质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关系正确处理了物质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关系二、运动观二、运动观(一)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及割裂两者关系的错误(一)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及割裂两者关系的错误1.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运动运动是物质的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根本属性和和存在方式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物质是运动的主体主体、承担者承担者、实在基础实在基础。

      2.割裂两者关系的错误:割裂两者关系的错误:A.形而上学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唯物主义: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否认运动,坚否认运动,坚持静止、不动、不变的观点持静止、不动、不变的观点)B.唯心主义唯心主义: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离开物质谈运动、认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离开物质谈运动、认为精神是运动的主体为精神是运动的主体例题:例题:坛经坛经中记载: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种观点是(多这种观点是(多选)选)A.否认运动存在的形而上学观点否认运动存在的形而上学观点B.主张精神是运动的主体主张精神是运动的主体C.否认运动的主体是物质的唯心主义观点否认运动的主体是物质的唯心主义观点D.主张运动的主体不可知主张运动的主体不可知(二)静止(二)静止1.相对静止的含义:相对静止的含义:(1)事物的位置未变事物的位置未变(没有做机械运动)(没有做机械运动)(2)性质未变性质未变(处在量变阶段)(处在量变阶段)静止是运动的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特殊状态,相对状态,相对稳定稳定状态,相对状态,相对平平衡衡状态状态静止是运动的一般状态静止是运动的一般状态()静止就是不动静止就是不动()正确处理改革、稳定和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改革、稳定和发展的关系 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及割裂两者关系的错误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及割裂两者关系的错误(1)关系:)关系:区别:运动是区别:运动是无条件的无条件的,永恒的永恒的,绝对的绝对的静止是静止是有条件的有条件的,暂时的暂时的,相对的相对的联系: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联系: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相互依赖、相互包含、相相互依赖、相互包含、相互渗透)任何物质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互渗透)任何物质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静即含动,静不舍动静即含动,静不舍动”“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者,静动,非不动也”(2)错误:)错误:形而上学形而上学否认运动的绝对性否认运动的绝对性,夸大相对静止夸大相对静止(天不变(天不变,道亦不变;飞矢不动)道亦不变;飞矢不动)相对主义诡辩论相对主义诡辩论否认相对静止否认相对静止,夸大运动的绝对性夸大运动的绝对性(方生方死(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方死方生;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例题例题1.“1.“静者,动之静也静者,动之静也”的观点(的观点(20102010市直真题,市直真题,单选)单选)A.A.否认静止的相对性否认静止的相对性B.B.否认运动的绝对性否认运动的绝对性C.C.认为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认为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D.D.认为静止是不存在的认为静止是不存在的2.2.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乃阴阳之动静动静乃阴阳之动静也皆本物理之固然皆本物理之固然静者静动,非不动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静即含动,动不舍静动、静,皆动动、静,皆动也这在哲学上表达了(多选)这在哲学上表达了(多选)A.A.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B.B.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缓慢不显著的运动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缓慢不显著的运动C.C.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D.D.静止和运动是相互包含的静止和运动是相互包含的注意以下命题属于辩证法命题注意以下命题属于辩证法命题:“一切皆流,无物常驻一切皆流,无物常驻”“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沉舟侧畔千帆过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病树前头万木春”“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坐地日行八万里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巡天遥看一千河”3.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相对静止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相对静止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相对静止是人们认识和利用事物的前提;相对静止是人们认识和利用事物的前提;相对静止相对静止是理解和衡量运动的尺度是理解和衡量运动的尺度例题例题1.1.有一副对联,上联是有一副对联,上联是“桔子洲,洲旁舟,桔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舟行洲不行”,下联是,下联是“天心阁,阁中鸽,鸽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

      飞阁不飞这形象地说明了运动和静止是相这形象地说明了运动和静止是相互联系的静止是互联系的静止是(单选单选)A.A.运动的普遍状态运动的普遍状态 B.B.运动的内在原因运动的内在原因 B.B.C.C.运动的衡量尺度运动的衡量尺度 D.D.运动的存在方式运动的存在方式2.2.世界上惟一不变的是变这一论断的含义是(单选世界上惟一不变的是变这一论断的含义是(单选)A.A.变是世界的本原变是世界的本原 B.B.世界上只有变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没有不变C.C.变是绝对的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不变是相对的 D.D.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3.3.“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是(单选)辩证关系是(单选)A.A.静不是动,动不是静静不是动,动不是静 B.B.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 C.C.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 D.D.静中有动,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中有静4.我国汉代的董仲舒说我国汉代的董仲舒说:“古之天下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今之天下之天下,亦古之天下亦古之天下”,这是(单选)这是(单选)A.唯物论观点唯物论观点B.唯心论观点唯心论观点C.辩证法观点辩证法观点D.形而上学观点形而上学观点5.5.诡辩家欧布里德向朋友借钱后,一直拖着不还,朋友只诡辩家欧布里德向朋友借钱后,一直拖着不还,朋友只好前去讨债,没想到欧布里德却说,好前去讨债,没想到欧布里德却说,“一切皆流,一切一切皆流,一切皆变,借钱的我是过去的我,过去的我不是现在的我,皆变,借钱的我是过去的我,过去的我不是现在的我,您要讨债就向过去的我讨吧!您要讨债就向过去的我讨吧!”被诡辩激怒的朋友狠狠被诡辩激怒的朋友狠狠揍了他。

      欧布里德要去告他,朋友笑言揍了他欧布里德要去告他,朋友笑言“打你的我是彼打你的我是彼时的我,彼时的我非此时的我,你要告,就去告彼时的时的我,彼时的我非此时的我,你要告,就去告彼时的我吧!我吧!”下列论断中犯了和欧布里德同样错误的有(多下列论断中犯了和欧布里德同样错误的有(多选)选)A A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B B人不能两次他进同一条河流人不能两次他进同一条河流C C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D D时进则退,时退则退,动静不失其时时进则退,时退则退,动静不失其时(三三)运动的规律性运动的规律性1.规律: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规律: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的联系2.规律的特点规律的特点:(普遍性普遍性客观性客观性重复性重复性稳定性稳定性)(1)规律的客观性:)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规律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不能被创造、被消灭、不能被创造、被消灭、被改变被改变,违背它就会受到惩罚违背它就会受到惩罚2)主观能动性即意识能动作用:人在规律面前)主观能动性即意识能动作用: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消极无所作为的,而是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不是消极无所作为的,而是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例题例题1.规律的共同特点是(规律的共同特点是(2010年市直真题,多选)年市直真题,多选)A.稳定性稳定性B.可创造性可创造性C.重复性重复性D.普遍性普遍性2.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自觉活动的关系要求人们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自觉活动的关系要求人们(多选)(多选)A认识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认识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B顺其自然,无为而无不为顺其自然,无为而无不为C在改造社会的实践中发现和利用社会规律在改造社会的实践中发现和利用社会规律D在改造社会中改造社会规律和驾驭社会规律在改造社会中改造社会规律和驾驭社会规律。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高等学校学生手册.doc 2025年区教育系统招聘编外教师储备人才事业单位考试押题.doc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轴对称现象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用乘法估算解决问题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1200张纸有多厚教学设计范文.doc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多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平移、旋转现象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设计范本.doc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平移与旋转教学设计范文.doc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乘数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进位)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教学设计与意图.doc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我学会了吗教学课件.pptx 2025年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招聘专业技术人员考试笔试试题.docx 2025年深圳市大鹏新区发展和财政局招聘考试笔试试卷.docx 2025年绵阳市梓潼县财政投资评审中心招聘考试试题.docx 2025年来宾市妇幼保健院招聘考试笔试试题.docx 2025年无极县教育系统招聘教师考试笔试试卷.docx 2025年灵山县第三中学调配教师考试笔试试题.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