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诊断肺磨玻璃结节的效果分析.docx
7页CT诊断肺磨玻璃结节的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在肺部磨玻璃结节(GGN)当中应用CT诊断的有效性及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入样本80例,均为GGN患者,选入样本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患者需要接受术前CT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总结患者术前CT诊断的准确性、灵敏度与特异度以及患者CT影像学特征结果:GGN患者的CT诊断准确性为96.15%(75/78)、灵敏度为96.97%(64/66)、特异度为91.67%(11/12);分析患者CT影像学特征,良性GGN患者的影像学通常伴随着边界模糊、类圆形、椭圆形以及圆形形态等表现;恶性GGN患者的影像学则呈现出分叶征、毛刺征等表现结论:CT对于GGN的诊断价值比较高,不但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且能根据患者CT影像学征象鉴别良恶性GGN,值得推广关键词】CT;肺磨玻璃结节;诊断价值;鉴别诊断近年来我国医疗水平不断上升,人们的健康意识也逐渐增强,肺部结节检出率呈现出上升趋势肺部结节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实性结节,另一种是混合性结节,其中GGN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结节类型,患者经CT影像检查之后可观察到局限性密度增高阴影,部分患者界限相对清晰,还能从中观察到血管束的走行。
通过对传统的GGN病理机制进行分析,可能与间质纤维化、水肿等相关性比较高,不同性质GGN诊治与预后也有一定差异,因此在实际生活当中如果遇到GGN应该要予以重视,并进行早期诊断良恶性,便于改善患者疾病预后[1]本文主要分析CT在GGN中的诊断价值,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截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GG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抽取80例,患者术前需要接受CT诊断,术后接受病理诊断,其中男性43例,女性37例;患者的年龄区间介于41岁到78岁之间,平均年龄(60.46±3.04)岁;在80例患者中,有45例患者伴随着咳嗽症状,33例患者伴随着咳痰症状,25例患者出现发热症状,21例患者出现胸痛症状,9例患者合并咳血症状纳入标准:患者均知情同意本次研究,并自愿与我院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已经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的依从性良好,一般资料齐全排除标准:合并有急性感染疾病、凝血功能障碍等;合并有认知功能障碍;合并有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2方法所有患者术前均需要接受CT检查,术后予以病理检查,具体步骤如下:检查前需要将CT检查流程告知患者,要求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并告知CT检查过程中注意事项。
引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掌握正确呼吸技巧后开展CT检查工作,在检查时患者取仰卧位,双手自然上举,扫描部位上至肺尖,下至肺底部,根据相关参数进行检查,层厚设定为5mm,管电流设定为200mA,管电压设定为120kV,予以患者常规扫描,经扫描发现病灶之后予以薄层扫描,扫描参数设定为:层厚设定为5mm,层距设定为1mm,窗位设定为600Hu,肺窗宽设定为1500Hu在薄层扫描过程中需要予以患者横轴位、矢状位以及冠状位成像,经扫描之后所取得的图像上传处理,处理后图像需要进行薄层重建1.3研究指标总结患者术前CT诊断的准确性、灵敏度与特异度以及患者CT影像学特征1.4数据处理研究数据均输入SPSS21.0进行分析,计数数据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明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比较术前术后的诊断结果以术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经病理诊断显示:80例GGN患者中有78例患者确诊为GGN,其中19例为良性,59例为恶性经CT检查诊断为GGN的有75例,与术后病理诊断差异并不显著(X²=1.3445;P=0.2462)CT检查GGN的准确性为96.15%(75/78)、灵敏度为96.97%(64/66)、特异度为91.67%(11/12),数据见表1。
表1:CT检查结果分析(%)CT检查病理检查结果合计阳性阴性阳性64165阴性21113合计6612782.2分析CT检查的影像学特征 通过对GGN患者的CT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观察到大部分恶性病变患者的病灶直径均比较大、形态并不规则,且结节是以实性结节为主,可观察到比较明显的分叶征与毛刺征等;良性病变患者则形态比较规则,密度相对较低根据统计学分析表明:恶性病变直径相比于良性病变来说更大,性状呈现为不规则、边界相对光滑,存在毛刺与分叶征,支气管充气征等3讨论GGN是临床比较常见的病症,该疾病发病部位相对特殊,因此在诊断期间有较多诊断方法可选择临床上有一种针对GGN比较常见的诊断方法,就是病理切片诊断方式,但是这一方式会给患者带来一定创伤,增加患者痛苦,并不是一个理想的诊断方式及时发现GGN这一疾病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也能预防恶性肿瘤的发生,因此必须要重视GGN的早期诊断与诊断准确率,临床上将GGN分为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两种,良性病变一般不需要接受手术治疗,恶性病变则应该要应用手术治疗,提升患者生存时间与生活质量[2]螺旋CT式一种新型CT检查方法,应用于GGN的诊断当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良性病变有特有特点,如椭圆形以及圆形等,四周边界相对清晰,因此在CT检查GGN患者时效果相对显著,能避免患者接受病理切片诊断。
通过螺旋CT进行检查能够创建三维角度,通过多角度对患者病灶部位进行检查,最终确定患者的病症,也有助于鉴别疾病良性与恶性,为患者节省更多诊断时间,增加患者后期治疗时间因此螺旋CT检查目前已经应用于GGN患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当中,提升患者的诊断准确率[4]通过对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发现互相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病灶形态、病灶边界、病灶密度、囊状透亮影等方面,从病灶形态上分析,良性病变主要是以类圆形与圆形为主,恶性病变则主要以不规则形态为主,通过CT检查可根据患者病灶形态进行鉴别良恶性;从病灶边界上分析,良性病变的边界比较模糊,恶性病变边界则比较清晰,原因可能在于:恶性病变通常伴随着肿瘤细胞生长,增殖速度相对较快,因此肿瘤边缘肺泡组织容易发生突发变化;从病灶密度上分析,实性成分肺结节比较常见于肺癌患者,因此良性病变患者的密度评估结果是以mGGN为主;从囊状透亮影上分析,良性病变患者主要伴随着囊状透亮影表现,恶性病变则比较少,原因在于恶性病变支气管等组织更容易受到肿瘤增殖影响,从而出现支气管扩张等症状[4]从结果上看:术后病理检查与CT检查准确性差异不显(P>0.05);CT检查GGN的准确性为96.15%(75/78)、灵敏度为96.97%(64/66)、特异度为91.67%(11/12)。
综上所述,在GGN的临床诊断中应用CT检查的有效性显著,值得推广参考文献:[1]杨培金,田卫兵,邱娟,等. 肺磨玻璃结节CT影像特征及在病灶性质判断中的应用[J]. 临床肺科杂志,2021,26(09):1347-1351.[2]周召刚. 64排螺旋CT发现及随访肺磨玻璃样结节对早期肺癌的诊断作用探讨[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08):228-229.[3]虞梁,王俊,李洪,等. 肺磨玻璃结节CT影像征象鉴别诊断肺浸润性腺癌与微浸润腺癌[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0(02):248-251.[4]于文龙. 高分辨率CT在肺部磨玻璃结节影像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9,36(05):616-617.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