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安徽浮山杨杰撰《隐贤岩记》摩崖石刻赏介.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272103798
  • 上传时间:2022-04-0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92.86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安徽浮山杨杰撰《隐贤岩记》摩崖石刻赏介                    王乐群摘 要: 北宋杨杰撰写的浮山《隐贤岩记》摩崖石刻详细而简洁地叙述了晋梁至北宋时期浮山佛教嬗变的史实,由此可以窥见杨杰丰富的理想与多方面的艺术才能,也为研究浮山的佛教发展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关键词: 浮山 杨杰 《隐贤岩记》 摩崖石刻浮山,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北岸的枞阳县浮山镇境内,是一处集古火山、文山、佛山为一体,以火山地貌、摩崖石刻、佛教建筑、名人遗存等胜迹为特色,以奇峰、怪石、幽洞、珠瀑等景色为奇观,并与优美的河湖风光相映生辉的风景名胜区古有“海上蓬莱”、“江上绿叶”、“山之隐者”之誉与黄山、九华、天柱、琅琊山并列,称为安徽五大历史名山面积15平方公里的浮山之上下,保存着唐至民国时期的摩崖石刻达480余块,真可谓奇峰削壁可览题字,幽岩怪石可见铭文,古道曲径可观石刻,溪底涧边可赏摩崖,具有数量众多、分布密集、年代跨度大、延续时间长、作者广泛、书体兼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等特点2013年5月,国务院核定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浮山摩崖石刻最为集中的会圣岩景区,有石刻210多块,杨杰撰《隐贤岩记》摩崖石刻(图一),即在此景区东侧翠盖峰下的隐贤岩内石壁上。

      石刻为长方形,纵88厘米,横217厘米全文楷书阴刻,自右向左竖写,23行,满行16字,共235字,每字约8厘米见方内容为:“《隐贤岩记》:/维彼南岗,洞孔山腹,仰者/若呀,俯者若伏,侧出旁穿,/三十有六在昔晋梁,浮图/始昌,为室为堂五代之季,/栋宇颓弛,释子无似逮此/吕侯,来守是州(内翰济叔尝刺是郡),废/者必修;乃会僧远(圆鉴大师法远),乃/经乃营,率扶其倾远将传/嗣,俾承厥志,匪云孰谓([来自wWw.lW5u.Com]今老/长 晓云)?惟是隐贤,芝华玉渊,宅/者如仙比有檀越(巢人周同施财补葺之),/请完其阙,筑屋周列嗟若/替陵,将衰而荣,将沉而升,/物有所待,如暗遇灯千载/之来,匪吕弗兴,否将思泰,/如谷有声一日必葺,匪远/弗成长江未竭,高山未平,/垂千百龄,清风奚泯治平/二年冬十二月日,无为/杨杰撰/熙宁元年山门监寺/僧希岳命工刻于岩壁《隐贤岩记》撰于宋治平二年(1065年),刻于宋熙宁元年(1068年),为杨杰弟弟书写正文的列、行布局整齐缜密,字字匀称有度,饱满温厚;结体方正平稳,用笔精到,章法齐整,一丝不苟,给人以端庄和雅、醇厚高古之感杨杰(1031—1100年),字次功,号无为子。

      无为(今属安徽)人少时聪颖,喜作诗赋,以文名于世宋嘉祐四年(1059年)进士,任官无为熙宁五年(1072年)为礼院检详文字元丰年间官太常寺卿六七任,掌礼乐社稷、宗庙礼仪,对制礼作乐,探讨精微,有很高的造诣《宋史·杨杰传》[来自Www.lw5u.Com]称“一时礼乐之事,皆预讨论”元祐中,以礼部员外郎出知润州,除两浙提点刑狱元祐六年(1091年),为徐王府侍讲曾与刘几制定雅乐,被称为“杨杰、刘几律”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佛学家、文学家、音乐家杨杰一生勤奋创作,著述甚富,然多散失,未结集出版宋绍兴十三年(1143年)在无为任知军的赵世粲,仰慕杨杰的文才,感叹杨杰“生平所著文集湮没未传于世”,他“积两岁之力”,从与杨杰关系密切交往频繁的文人名流及其后人手中索求杨氏之文章,编成《无为集》,镂刻出版明朝时,此书为内阁大库之物,清时归内府天禄琳琅,被改装成四册现该书藏于国家图书馆,已成为享誉千秋、十分难得的珍贵宋代善本从古籍文献所载的杨杰仕宦和交游活动来看,他“博通释典、长于论说,为北宋朝廷、文士及僧侣所重”,有“儒释兼通而又相当活跃之佛教居士”和“北宋时期佛教居士的领军人物”之誉他阅读藏经,交游高僧,参禅礼佛,鼓吹净土,调和禅净,并宣扬华严教义,传承禅宗的“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的观念以及洪州禅“触类世道而任心”等思想,对佛教贡献很大,在北宋社会各阶层享有盛名。

      宋宗晓评曰:“(杨杰)尊崇佛法,明悟禅宗,江西临济下棒喝承当之辈,犹谓常流……然则本朝士大夫洪赞净方,入正定聚者,唯公洎王敏仲侍郎二人而已,岂非天欲久道世必生其人欤!”宋道融云:“本朝士大夫与当代尊宿撰语录序,语句斩绝者,无出山谷(黄庭坚)、无为(杨杰)、无尽(张商英)三大老杨杰所作的禅师语录序,也颇为丛林称道杨杰交游甚广,与苏轼、王安石、欧阳修、米芾、郭祥正、王之道等当时诸多名人关系甚密,尤与苏轼交情最厚苏轼有《送杨杰》、《介亭饯杨杰次公》、《再和并答杨次公》诗,还为杨杰的《辅道集》作序杨杰有《和酬子瞻内翰赠行长篇》等杨杰曾作《蕙花》、《春兰》诗,苏轼有《题杨次公蕙》、《题杨次公春兰》,并在《杨次公家浮磐铭》中云:“清而直,朴而一,虽有郑卫,无自而入,以托君子之室对杨杰评价甚高杨杰“深于释迦、老聃之教”,“平生所著二家诗文最多,得大辩才,通达无碍”,“以雄文妙赋、醇德懿行得名于时”所作文章谨守法度,主次分明,“达于权变、旁通妙解”,结构谨严、落笔有致,短章俊语、真妙无穷,因事而论、析理精微,情辞相实、平和真挚其诗众体兼备,充满内涵清纪晓岚谓:“其诗虽兴象未深,而亦颇有规格其率易者近白居易,其学为奇崛,如《送李辟疆》之类者,或偶近卢仝,大致则仍元祐体也。

      具有直率平易而兴象未深,精约新奇且立意奥妙,清雅典丽达浑融之境的艺术特色民国李之鼎在《无为集跋》中对其诗文评价颇高:“次公生当元祐之际,曾接欧苏芳型,故诗文典瞻,卓尔不群,置之承明著作之庐,可备制礼作乐之选,岂操觚率尔之文士所能望其项背哉!”浮山《隐贤岩记》,是杨杰35岁时撰写的作品全文以四言古文的形式,平铺直叙、取材寻常的手法,明白晓畅、朴实无华的词句,工炼韵浓、精约新奇的用字,详细而简洁地叙述了晋梁至北宋时期浮山佛教嬗变的史实通篇对仗,铿锵协律,节奏感强,音调优美,有齐梁余风,虽通俗易懂,但引禅入诗,立意奥妙,风格清雅典丽,明晰省净,具有情思荡漾,情景浑融,气质超脱的诗境由此使我们不仅能够窥见杨杰丰富的理想境界与多方面的艺术才能,而且还为研究浮山的佛教发展史和当时的文学艺术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参考文献1. 曾枣庄、刘琳《全宋文》第七十五册,《杨杰小传》,上海辞书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2. 黄启江《北宋居士杨杰与佛教——兼补〈宋史〉杨杰本传之缺》,《汉学研究》2003年第6期3. 张培峰《宋代士大夫佛学诗文与著述》,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年4. 刘长根《北宋无为杨杰诗文研究》,广西大学毕业论文(硕士),2011年。

      作者工作单位:安徽省枞阳县文物管理所)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