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安庆市第十七中学高二物理月考试卷含解析.docx
5页安徽省安庆市第十七中学高二物理月考试卷含解析一、 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单选题)大小相同的两个金属小球A、B带有等量同种电荷,相隔一定距离时,两球间的库仑引力大小为F,现在用另一个跟它们大小相同的不带电金属小球,先后与A、B两个小球接触后再移开,这时A、B两球间的库仑力大小 ( ) A.一定是F/8 B.一定是F/4 C.一定是3F/8 D.可能是3F/4参考答案:C2. 将阻值为5 Ω的电阻接到内阻不计的交流电源上,电源电动势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路中交变电流的频率为0.25HzB. 用交流电压表测得电阻两端电压为5VC. 通过电阻的电流为D. 电阻消耗的电功率为2.5W参考答案:D【详解】A、由图可知,交流电的频率为;故A错误.B、该电源的电动势的有效值为,电压表的示数为有效值且测的就是内阻不计的电源两端的电压;故B错误.C、根据交流电的有效值,利用欧姆定律可得,;故C错误.D、根据有效值计算功率有;故D正确.故选D.3. 轮船以速度16m/s匀速运动,它所受到的阻力为1.5X107N,发动机的实际功率是( )A、9.0X104kW B、2.4X105 kWC、8.0X104 kW D、8.0X103 kW 参考答案:B4. 如图所示的速度选择器中有正交的电场和磁场,有一粒子沿垂直于电场和磁场的方向飞入其中,并沿直线运动(不考虑重力作用),则此粒子( )A.一定带正电 B.一定带负电C.可能带正电或负电,也可能不带电 D.一定不带电参考答案:C5. 关于电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电功的实质是电场力所做的功B、电场力做功使金属导体内所有自由电子运动的速率越来越大C、电功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量度D、电流通过电动机时的电功率和热功率相等参考答案:AC二、 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6分6. 有一条捕鱼小船停靠在湖边码头,小船又窄又长(估计重一吨左右) .一位同学想用一个卷尺粗略测定它的质量,他进行了如下操作:他将船平行码头自由停泊,在岸上记下船尾的位置,然后轻轻从船尾上船走到船头后下船,用卷尺测出哪几个距离,他还需知道自身的质量m,才能测出渔船的质量M.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该同学是根据 定律来估测小船质量的;(2)要求该同学测出的距离有: .(先用文字说明,再给每一个距离赋予一个字母)(3)所测渔船的质量 (表达式).参考答案:(1)动量守恒(2分) (2)船长L和船后退距离d (2分)(3) M=7. 参考答案:,8. 电容器极板正对的面积越大,极板间的距离越小,电容器的电容就越大。
极板间的___也会影响电容器的容量参考答案:介质9. 如图所示是测量通电螺线管A内部磁感应强度B及其与电流I关系的实验装置将截面积为S、匝数为N的小试测线圈P置于螺线管A中间,试测线圈平面与螺线管的轴线垂直,可认为穿过该试测线圈的磁场均匀将试测线圈引线的两端与冲击电流计D相连拨动双刀双掷换向开关K,改变通入螺线管的电流方向,而不改变电流大小,在P中产生的感应电流引起D的指针偏转1)将开关合到位置1,待螺线管A中的电流稳定后,再将K从位置1拨到位置2,测得D的最大偏转距离为dm,已知冲击电流计的磁通灵敏度为Dφ, Dφ=,式中为单匝试测线圈磁通量的变化量则试测线圈所在处磁感应强度B=______;若将K从位置1拨到位置2的过程所用的时间为Δt,则试测线圈P中产生的平均感应电动势ε=____2)调节可变电阻R,多次改变电流并拨动K,得到A中电流I和磁感应强度B的数据,见右表由此可得,螺线管A内部在感应强度B和电流I的关系为B=________3)(多选题)为了减小实验误差,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可采取的措施有(A)适当增加试测线圈的匝数N(B)适当增大试测线圈的横截面积S(C)适当增大可变电阻R的阻值(D)适当拨长拨动开关的时间Δt参考答案:.(1)(2)0.00125I(或kI) (3)A,B10. 某同学想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电风扇的转速和叶片边缘的速度,他先在某一叶片边缘粘上一小条弧长为△l的反光材料,当该叶片转到某一位置时,用光传感器接收反光材料反射的激光束,并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出矩形波,如右下图所示,屏幕横向每大格表示的时间为5.0×10-2s。
电风扇的转速为______r/s(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若△l为10cm,则叶片边缘的速度为________m/s 参考答案:、7.1(3分),10(2分)11.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来测量电池电动势和内电阻,根据测得的数据作出了如图所示的U—I图,由图可知电动势的测量值是 V ,.电池内阻的测量值 Ω 参考答案:12. A、B两点电荷,原来相距r,相互作用力为F若将A、B的电荷量都增大到原来的两倍,则相互作用力为________若再将距离也增大到原来的两倍,则相互作用力为________参考答案:4F, F13. 下图是两个同学做“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实验时得到的结果他们得到使橡皮筋的结点拉到O点时所需的两个力F1、F2及一个力时的F,并用平行四边形定则画出了等效力F’,如图所示判断两人处理实验结果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甲 三、 简答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计22分14. (12分)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有三种不同的聚集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处于不同状态时各有不同的特点和物理性质。
试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所示,ABCD是一厚度均匀的由同一种微粒构成的圆板AB和CD是互相垂直的两条直径,把圆板从图示位置转过90°后电流表的示数发生了变化,已知两种情况下都接触良好,由此可判断圆板是 晶体2)在化学实验中发现,把玻璃管的断裂口放在火焰上烧熔,它的尖端就变圆,这是什么缘故?(3)如下图是氧分子在不同温度(O℃和100℃)下的速度分布规律图,由图可得出哪些结论?(至少答出两条) 参考答案:(1) (4分) 单; (2) (4分) 熔化玻璃的表面层存表面张力作用下收缩到最小表面积,从而使断裂处尖端变圆; (3)①(2分)一定温度下,氧气分子的速率呈现出“中间多,两头少”的分布规律;②(2分)温度越高,氧气分子热运动的平均速度越大(或温度越高氧气分子运动越剧烈)15. (10分)为了“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小明在光滑桌面上放有A、B两个小球.A球的质量为0.3kg,以速度8m/s跟质量为0.1kg、静止在桌面上的B球发生碰撞,并测得碰撞后B球的速度为9m/s,A球的速度变为5m/s,方向与原来相同.根据这些实验数据,小明对这次碰撞的规律做了如下几种猜想.【猜想1】碰撞后B球获得了速度,A球把速度传递给了B球.【猜想2】碰撞后B球获得了动能,A球把减少的动能全部传递给了B球.(1)你认为以上的猜想成立吗?若不成立,请简述理由.(2)根据实验数据,通过计算说明,有一个什么物理量,在这次碰撞中,B球所增加的这个物理量与A球所减少的这个物理量相等?参考答案:(1)猜想1、2均不成立.因为A球的速度只减少了3m/s, B球的速度却增加了8m/s ,所以猜想1是错的。
2分)A球的动能减少了,B球动能增加了,所以猜想2也是错的;(2分)(2)计算:B球动量的增加量ΔpB =0.1×9=0.9kg·m/s,(2分)A球动量的减少量ΔpA=0.3×8-0.3×5=0.9 kg·m/s,(2分)从计算结果可得,B球动量的增加量与A球动量的减少量相等.即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2分)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计47分16. 如下图所示,质量为m=1 kg,电荷量为q=5×10-2 C的带正电的小滑块,从半径为R=0.4 m的光滑绝缘圆孤轨道上由静止自A端滑下.整个装置处在方向互相垂直的匀强电场与匀强磁场中.已知E=100 V/m,水平向右;B=1 T,方向垂直纸面向里.求:(1)滑块到达C点时的速度;(2)在C点时滑块对轨道的压力.(g=10 m/s2)参考答案:(1)滑块滑动过程中洛伦兹力不做功,由动能定理得mgR-qER=mvC2(3分)得vC==2 m/s. (2分)(2)在C点,受到四个力作用,如右图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与圆周运动知识得FN-mg-qvCB=m(3分)得:FN=mg+qvCB+m=20.1 N (1分)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滑块对轨道的压力为20.1 N(1分17. 如图所示,△ABC为一直角三棱镜的横截面,其顶角α=30°,P为垂直于直线BCD的光屏,现有一宽度为H=AB的单色平行光束垂直射向AB面,结果在光屏上形成一条宽为的光屏,BO=H.(1)求出射光的偏折角.(2)求介质的折射率.参考答案:解:(1)平行光束经棱镜折射后的出射光束仍是平行光束,如右图所示.设出射光线与水平方向成θ角,则依题意有:PD=H,AP=H则θ=30°即出射光的偏折角为30°;(2)根据折射定律:n==答:(1)出射光的偏折角为30°.(2)介质的折射率为.18. 如图所示,某透明液体深1m,一束与水平面成300角的光线从空气射向该液体,进入该液体的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0。
试求:(1)该液体的折射率;(4分)(2)进入液体的光线经多长时间可以照到底面6分)参考答案:解:(1)因为入射角 折射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