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知识点+笔记整理.docx
20页管理学原理知识点+笔记整理掌握管理学的研究对象P11、 个人活动与群体活动① 优化利用资源② 时间管理③ 群体活动的方向④ 人的努力整合2、 一般组织与企业组织① 持续的群体活动是在一定形式的组织中进行的② 历史的演进选择了工厂制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企业作为管理学研究对象掌握管理的概念P22管理是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由管理者利用相关知识、技术、方法对组织活动进行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并不断创新的过程掌握管理的基本特征P22① 管理的目的:有效实现组织预定目标② 管理的主体:具有相关技术方法进行专门活动的管理者③ 管理的客体:组织活动及其参与要素④ 管理是一个包括多阶段、多项工作的综合工程掌握管理的本质P25管理是对人或对人的行为的管理,其本质是对人的行为进行协调;而人的行为的可协调性是因为人的行为会呈现一定的规律性理解管理的二重性P26管理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这是其二重性理解管理的基本原理P28① 人本原理②系统原理③效益原理④适度原理理解管理的基本方法P31理性分析+直觉判断理解管理的基本工具P33权力+组织文化掌握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P44有著作《科学管理原理》,科学管理的核心是提高生产劳动效率1、 改进工作方法,并根据工作要求挑选和培训工人① 改进操作方法以提高工效、合理利用工时② 作业环境与条件的标准化③ 根据工作要求挑选和培训工人2、 改进分配方法,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3、 改进生产组织,加强企业管理① 在企业中设置计划部门,把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2、 高成就需求者的主要特征有:事业心强、敢于负责、敢于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3、 成就需要不是天生的,更多是受环境、教育、实践等的综合作用结果4、 成就需要是更内化的需求,是导致国家、企业取得高绩效的主要动力掌握过程激励理论:P229一、 约翰-亚当斯:公平理论(社会比较理论)1、 人们对报酬的满意度是一个社会比较过程,满意度不仅取决于绝对报酬,更取决于相对报酬相对报酬=0/1=报酬(工资、奖金、津贴等)/贡献(知识、经验、技能等)2、 对相对报酬的比较有:① 横向比较:0P/IP与0C/IC ②纵向比较:0P/IP与0H/IH0P:对自己报酬的感觉0C:对他人报酬的感觉0H:对自己过去报酬的感觉IP:对自己投入的感觉IC:对他人投入的感觉IH:对自己过去投入的感觉3、 两式不相等时会产生不公平感,人们会通过申请加/减报酬和增加/减少投入来促进公平4、 公平感是一种主观心理5、 人们常会高估自己的投入和他人的收入二、 弗鲁姆:期望理论1、 人们在做预期他们的行动的成果有吸引力后才会被激励起来去做某事以达成组织目标。
该过程有衡量公示:M二V*EM (Motivation,激励力):人们所感受到的激励程度V (Value,效价):人们对预期成果目标的重视程度,反应人们需要/动机的强弱E (Expectancy,期望值):人们对成果目标实现的可能性概率判断,反应人们需要/动机的信心强弱2、 根据V、E的高低产生四种M,唯有V、E都高时M高3、 激励过程要处理三个方面:①努力与绩效的关系②绩效与奖励的关系③奖励与满足需要的关系掌握行为强化理论:斯金纳P2331、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核心是行为强化理论,其认为:人们的行为产生有利结果时会反复出现,反之则会减少或消失2、 强化的含义:对某行为的肯定或否定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此行为今后是否重复发生3、 强化的分裂:① 从强化目的分类:a. 正强化(好事发生)b.负强化(坏事取消)【行为更加可能发生】c.惩罚(坏事出现)d.自然消退(坏事取消)【行为更不可能发生】② 从强化方式分类:a. 连续强化:对每个行为都给予强化b. 间断强化:并非对每个行为都给予强化理解激励方法:P2341、 工作激励:通过合理设计和适当分配工作任务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2、 成果激励:在正确评估员工工作后给员工合理的奖励3、 综合激励:除以上两者外的其他辅助性奖励方法理解沟通的涵义P239沟通是信息传递和理解的过程,是在两人或更多人之间进行的在事实、思想、意见、情感等方面的交流。
掌握沟通过程P2401、沟通过程中的元素① 信息发出者:沟通的发起者② 编码:将信息转换为传输信号或符号的过程③ 信息的传递:通过某种渠道将信息传递给信息沟通者④ 信息接受者:信息发送者传递信息的对象⑤ 解码:信息接受者将信息翻译成他能够理解的形式⑥ 反馈:信息接受者将其理解的信息再返回给信息发送者⑦ 噪声:沟通过程中对信息传递和理解产生干扰的一切因素2、信息沟通的过程:掌握言语沟通与非言语沟通P2411、 语言沟通:① 口头沟通:借助口头语言进行的信息传递,如演讲、联系优点:简便易行、灵活迅速;通过语气语调弥补文字所不能表达的东西;可以直接进行情感交流增加亲切度缺点:受空间限制;具有即时性,不够充分;没有记录,不利于传播、储存② 书面沟通:借助文字语言进行的信息传递,如报告、书信优点:受时空约束少;有利于长期保存、反复研究;传递中不易被歪曲,具有严肃性、规范性缺点:耗时长;不能得到及时反馈;缺少口头沟通中的语气语调辅助,较为生硬2、 非语言沟通:主要有身体语言(手势、表情等)和语调掌握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P242 &理解正式沟通及非正式网络P2431、 正式沟通:组织明文规定的渠道进行的信息传递与交流优点:沟通效果较好;约束性较强;易于保密缺点:沟通速度慢(由于需要组织层层递进);显得较为刻板i) 正式沟通渠道:通过正式组织结构或层级系统运行,组织内部明确规则制度规定的渠道,包括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平行沟通ii) 正式沟通网络:由若干环节的沟通路径所组成的总体结构,包括链式、轮式、Y式、环式、全通道式(P243-244)2、 非正式沟通:正式沟通渠道以外进行的信息传递与交流优点:沟通方便、内容广泛、方式灵活;沟通速度快;可传播不便正式沟通的信息缺点:难以控制,信息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高,可能产生流言i)非正式沟通网络四种类型:集束式、随机式、流言式、单线式理解冲突作用P250冲突对组织、个人及群体具有二重性作用:既可能具有建设性、有益性产生积极作用;也可能具有破坏性、有害性产生消极作用。
作用方面涉及:①成员的心理②人际关系③工作动机④工作协调⑤组织绩效⑥组织生存、发展理解冲突原因P2521、个人差异2、沟通差异3、结构差异理解冲突类型P2521、冲突发生层次划分:① 个人内部冲突②人际冲突(两人或多人)③群体间冲突④组织间冲突(两个或多个组织)2、 冲突发生对组织影响划分:① 建设性冲突(关心目标、对事不对人、促进沟通)②破坏性冲突(关心胜负、针对人、阻碍沟通)3、 冲突产生原因划分:① 目标冲突②认知冲突③情感冲突④程序冲突理解冲突策略P2551、竞争策略2、合作策略3、回避策略4、迁就策略5、妥协策略衰11-4冲突管理:最佳方式与最佳时间①,,略' 最诂合使用的情况竞争1 而要来取"现次迎的措施迅速解决重大问或他人的支持对你解决何不十分无耍时当时间旅力很小.各万均作常希望双原的同面出现,或问题特别重要、不可妥| IM——1当冲央较小.悄堵过激雄以平•静.或武断的仃动所带来的潜在破坏会超过冲突解,加,Mi'MI的柯益时 互卜戒,♦据江就[1项:小小你供?很巾火戒片你希宣为以后的工作建立值任时或协FIE ("停必山收.帘扁云的问题取得■时的解决办法.或者时间紧迫需«取代「以汁时 .WK*织刘志"掌握控制概念及内涵P2611、 概念:控制是指对组织内部的管理活动及其效果进行衡量和较正,以确保组织的目标以及为此而拟定的计划得以实现。
2、 内涵:① 控制具有目标性② 控制具有整体性③ 控制是通过监督和纠偏来实现的④ 控制是一个过程理解控制原则P2641、 有效标准原则:控制的标准必须与组织的理念、目标一致2、 控制关键点原则:管理者要把握问题的关键,控制关键点也就控制了全局3、 控制区是原则:管理控制常有时间滞后的问题,故而需要面向未来控制趋势4、 直接控制原则:着眼于培养更好的管理人员等5、 例外原则:管理者越集中精力对例外情况进行控制,控制效果就越好理解控制类型:按控制进程p2661、前馈控制2、现场控制3、反馈控制表12-1前馈控制、现场控制和反馈控制的特征及优缺点项目前愦控制现场控制反馈控制特征在工作开始之前对工作中可能产生的偏举进行预测和估计,并采取防范措施,将工作中的偏差消蜂异生之前在丁作正在进行的过程中进行的控制,主要有监督登昱两项职能优点防患于未然;不针对个人,易于接受指导功能,有助于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和自我控制能力I在「作结束之后进行j的控制,注意力集中于工作笙墨上,对今I后的活动进行纠正i避免下周期发生类似的问题;消除偏差对I后续活动的影响缺点要求及时和准确的信息;管理人员充分了解前馈控制因素与计划工作的影响关系;往往难以做到受管理者时间、精力、业务水平限制;应用范围较窄;容易形成对立偏差、损失已经产生;有时滞问题掌握控制过程P270届际效衡实飨际标比实与准析差因分偏原定制准确控标1、 确定标准(评定成效的尺度)① 确定控制对象② 确定关键控制点③ 确定控制标准:a. 包括时间标准、生产率标准、消耗标准、质量标准、品质标准等b. 可用统计计算法、经验估计法、工程法等c. 基本要求有:简明性、适用性、一致性、可行性、可操作性、相对稳定性、前瞻性2、 衡量绩效① 衡量绩效的主体不同、控制类型也就不同② 衡量绩效的项目不同,难易也不同。
要保证衡量内容的全面性与客观性③ 衡量的方法:亲自观察、利用报表报告、抽样调查等④ 衡量的频度:过高过低都不好,应根据不同衡量项目选定合适频度3、 分析与纠偏① 分析偏差(偏差是实际绩效与标准值的差异)② 实施纠偏a. 修订标准b.改善工作理解战略层次的组织控制类型:P2781、 层级控制(官僚/科层控制):利用的章程、规章、科层权力等和其他科层机制来规定组织内部门与成员的行为并评估绩效,包括预算控制、审计控制、财务控制2、 市场控制:借助经济的力量,通过价格机制来规范组织内部门与员工的行为其动因为内部组织管理成本过高,可分为公司层、部门层、个人层3、 团体控制:将个体融入团体,使个人价值观与组织的价值观和目标相统一,通过团体的共同行为来实现组织成员的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其动因为弥补层级、市场控制留下的理解质量控制P2851、工作质量与过程控制① 产品质量与工作质量a. 产品质量:产品符合标准或满足用户的程度b. 工作质量:各部门、层次、岗位工作的有效性② 质量控制分四个阶段a. 质量检测管理阶段(1920-30S)b. 统计质量控制阶段(1940-50s)c.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I960-70s)d. 质量管理国际化阶段(1980-至今)③ 控制过程优化:基本方法是根据价值原则不断对业务流程体系进行系统化改造理解全面质量管理(TQ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