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难、死亡病例讨论制度---课件.ppt
19页疑难、死亡病例讨论制度疑难、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为解决疑难危重病例的诊断、治疗难题,以典型病例促进业务水平提高、培养住院医师的临床技能水平,加强临床教学内涵,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不断提高医疗质量,特制定病例讨论制度 病例讨论时限病例讨论时限l1、凡死亡病例均应在1周内进行病例讨论尸检病例待病理报告后进行,不迟于2周必要时,请医务科派人参加l 2、疑难危重患者各临床科室应选择适当的病例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临床病例讨论,应保证至少每月进行1-2次讨论病例的确定讨论病例的确定l1、死亡患者病例l2、入院后疑似诊断、待查诊断、出入院不符诊断、更正诊断超出两周者l3、患者入院后1周以上经治疗疗效不佳或病情恶化者讨论病例的确定讨论病例的确定l4、病种或病情复杂,或有复杂合并症,病情较重,诊断治疗均有很大难度,预后差,需慎重研究处理的急慢性患者l5、虽然诊断、治疗均已明确,但属罕见病种或现象,有学术或教学意义的病例 病例讨论病例讨论l要求由科主任或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医师主持开会时必须事先做好准备主管医师将有关材料加以整理做出书面摘要,事先发给参加讨论的人员,或者以多媒体形式展示。
l病例讨论可以跨科讨论,或以会诊的形式进行讨论参加人数不限,最低3人即可以组成讨论 病例讨论记录病例讨论记录l病例讨论应有记录,原始记录应记录于《大沥医院病例讨论登记本》中,经整理后填写《大沥医院疑难病例讨论登记表》归入病历保存病例讨论记录的格式病例讨论记录的格式l1、讨论时间、参加人员姓名及技术职务、主持人姓名及技术职务l2、经治医师汇报病历摘要,提出讨论与需要解决的问题与看法l3、参加人员发言记录(如实记录)l4、主持人对讨论病例的总结l5、记录医师签名病例讨论的形式病例讨论的形式l1、临床病例(病理)讨论l2、出院病例讨论l3、疑难病例讨论l4、术前病例讨论l5、死亡病例讨论 临床病例(临床病理)讨论会临床病例(临床病理)讨论会l 1、科室应选择适当的在院或已出院(或死亡)的病例举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临床病例(临床病理)讨论l2、临床病例讨论,可以一科举行,也可以几科联合举行临床科室与病理科联合举行时,称“临床病理讨论会”临床病例(临床病理)讨论会临床病例(临床病理)讨论会l3、每次临床病例(临床病理)讨论时,必须事先做好准备,负责主治的科室应当将有关材料加以整理,尽可能做出书面摘要,事先发给参加讨论的人员,预作发言准备。
临床病例(临床病理)讨论会临床病例(临床病理)讨论会l4、讨论时由主治科室的副主任医师或主任医师或科主任主持,负责介绍及解答有关病情、诊断、治疗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分析意见(病历由住院医师报告)会议结束时由主持人作总结 l5、临床病例(临床病理)讨论会应有记录,建立专门的讨论记录本,可以讨论内容全部或摘要归入病历内 出院病例讨论会出院病例讨论会l1、有条件的科室应当定期(每月1~2次)举行出院病例讨论会,作为出院病历归档的最后审查l2、出院病例讨论会可以分科举行(由科主任或主任/副主任医师主持)或分病室(组)举行(由主任/副主任医师或主治医师主持),经管的住院医师和实习医师参加出院病例讨论会出院病例讨论会l3、出院病例讨论会对该期间出院的病历依次进行审查l3.1 记录内容有无错误或遗漏l3.2 是否按规律顺序排列l3.3 确定出院诊断和治疗结果l3.4 是否存在问题,取得那些经验教训疑难病例讨论会疑难病例讨论会l1、凡遇疑难病例,由科主任或主任(副主任)医师主持,有关人员参加l2、认真进行讨论,尽早明确诊断,提出治疗方案术前病例讨论会术前病例讨论会l1、对重大、疑难及新开展的手术,必须进行术前讨论。
l2、由科主任或主任(副主任)医师主持,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护士长、护士及有关人员参加,必要时请医务科参加术前病例讨论会术前病例讨论会l3、订出手术方案、术后观察与护理事项等如术前准备情况,手术指征、手术方案,可能发生的风险及其防范措施,术后处理,护理具体要求等l4、讨论情况记入病历一般手术,也要进行相应讨论死亡病例讨论会死亡病例讨论会l1、凡死亡病例,一般应在患者死后一周内召开,特殊病例应及时讨论尸检病例,待病理报告做出后一周内进行 l 2、由科主任主持,医护和有关人员参加,必要时请医务科参加 死亡病例讨论会死亡病例讨论会l3、讨论目的是分析死亡原因,吸取诊疗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l4、要有完整的讨论记录,由科主任、上级医师签字确认后纳入病历,同时把讨论内容记入《死亡病例讨论登记本》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