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期中测试题(含答案).docx
10页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期中测试题(含答案)一、 基础知识(9分)1.请选择加点词注音全对的一组( )A.黄晕(yùn)窠巢(cáo) 应和(hè)抖擞(sǒu)B.着落(zhuó)贮蓄(chǔ)三棱镜(léng) 一霎(shà)C.粗犷(kuàng )敧斜(qī)澄清(chéng )花蒂(dì)D.荫蔽(yìn)徘徊(huái)菡萏(hàn)咄咄逼人(duō)2.请选择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 )A.潦亮 烘托 静谧 莅位B.吝啬 骄媚 诀别 分歧C.朗润 匿笑 烂漫 买弄D.憔悴 发髻 铃铛 喜出望外3.指出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符合语境的一项( )A.大家尽力而为就行,不要背包袱包袱比喻思想负担)B.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自然指理所当然)C.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热烈指情绪高昂、兴奋激动)D.风里带来些新翻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酝酿指各种气息混杂在一起,越来越浓)4.“可我却一直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句中的“田地”一词在这个语境下的含义是 。
5.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全是名词的一项( )A.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B.我的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C.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D.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二、 古诗默写及赏析(13分)6. ,山岛竦峙;树木丛生, 7.请从《次北固山下》一诗中选任意一组对偶句,写在下面横线上对偶句 , 8.《天净沙 秋思》这首曲子中表达游子思乡、羁旅之愁的核心句是 9.正是江南好风景, 10.心中默诵《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一诗,想想诗中写了几个古人过重阳节的习俗,请把你知道的写在横线上 11.古诗词中多有借明月抒发思乡怀友之情的诗句,下列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表达了李白对友人王昌龄降职、远调的关心、同情、牵挂B.“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诗人李白离开故乡外出闯荡,半轮秋月伴他远行,景色衬托出作者憧憬喜悦之情,也暗含淡淡的离乡之思。
C.“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大漠似雪,月华如霜这里的月更多地让人感受到古战场苍凉渺远、凄神寒骨的况味D.“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是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一词中写月的名句,“此事古难全”写出了作者在月圆之夜、亲人分离的背景下消沉悲凉的心绪12.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一词中还有一组写月的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中“婵娟”指 ,你是怎么理解这两句诗的 三、名著阅读(5分)13.《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 (体裁)集,原名《 》14.有人评价《朝花夕拾》中的文章“既有温馨的回忆,又有犀利的批判”请你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两篇文章举例谈谈你对这句评价的看法 四、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文段(一)、(二)完成15—19题11分(一)《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二)《论语》十则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②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④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⑤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⑥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⑧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⑨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⑩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15.解释下列加点词⑴期日中 ⑵ 舍去 ⑶相委而去 ⑷下车引之16.文段(一)中加点的两个称谓“尊君”“家君”指的是同一人,为何叫法不同?你的理解是 。
17.古人把守信看做修身的原则之一,文段(一)中元方认为“日中不至,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论语》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传不习乎?”曾子的自省也突出了“信”的重要请在横线上填写课文原句)18.文段(二)是《论语》中的十则语录,其中有论述如何修身的,有谈学习态度的,有谈学习方法的,也有论述其他内容的,请把包含修身、学习态度两方面内容的语录挑出来写序号)关于修身的 关于学习态度的 19、《论语》十二章中记录学思结合方法的句子是 , 三)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20—22题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耳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注】彘:猪20.解释下列加点词⑴曾子之妻之市 ⑵女还21.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译句 22.对于是否杀猪,曾子和他妻子意见不同,你赞同谁的做法?谈谈你的理由。
我赞同 的做法理由是 五、现代文阅读(25分)阅读(一)、(二)两个文段,完成23—26题(15分)(一)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A、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的斜织着,B、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D、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象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象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C、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或者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23.划线句都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A句属于 (哪种比喻),B句属于 (哪种比喻),C句属于 (哪种比喻),D句也是比喻句,把 (本体)比作 (喻体)其中A句写出了春雨 的特点24.文段(二)还用到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请举一例,然后说说它的表达效果拟人句 表达效果 25.“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有一个字用得精妙,这个字是“ ”,说说为什么用得好 26.朱自清的《春》是写春天的经典,精美的语言既有画面感,又有韵律美下面几个短语很好地概括了文章描写的几幅春的图景,划线的词能突出所写景物的特征,请仿照示例补全对春花、春雨的描述(只填一个字)示例:草报春 风唱(或颂)春 人迎春仿写:雨 春 花 春阅读文段(三)完成27—29题10分(三) 哈佛憾事好些年前,哈佛的校长为一次错误判断,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一对老夫妇,女的穿着一套褪色的条纹棉布衣服,而她的丈夫则穿着布制的便宜西装,也没有事先约好,就直接去拜访哈佛的校长。
校长的秘书在片刻间就断定这两个乡下土老帽根本不可能与哈佛有业务来往 先生轻声地说:“我们要见校长 秘书很礼貌地说:“他整天都很忙!” 女士回答说:“没关系,我们可以等 过了几个钟头,秘书一直不理他们,希望他们知难而退,自己走开他们却一直等在那里 秘书终于决定通知校长:“也许他们跟您讲几句话就会走开 校长不耐烦地同意了 校长很有尊严而且心不甘情不愿地面对这对夫妇 女士告诉他:“我们有一个儿子曾经在哈佛读过一年,他很喜欢哈佛,他在哈佛的生活很快乐但是去年,他出了意外而死亡我丈夫和我想在校园里为他留一纪念物 校长并没有被感动,反而觉得很可笑,粗声地说:“夫人,我们不能为每一位曾读过哈佛而后死亡的人建立雕像的如果我们这样做,我们的校园看起来像墓园一样 女士说:“不是,我们不是要竖立一座雕像,我们想要捐一栋大楼给哈佛 校长仔细地看了一下条纹棉布衣服及粗布便宜西装,然后吐一口气说:“你们知不知道建一栋大楼要花多少钱?我们学校的建筑物超过750万美元 这时,这位女士沉默不讲话了校长很高兴,总算可以把他们打发了 这位女士转向她丈夫说:“只要750万就可以建一座大楼?那我们为什么不建一座大学来纪念我们的儿子?” 就这样,斯坦福夫妇离开了哈佛,到了加州,成立了斯坦福大学来纪念他们的儿子。
27.文章题目是“哈佛憾事”,请阅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憾事”指的是什么?文中有一句话对“憾事”做了评价,请你找出来,写在横线上憾事 评价 (用原文回答)28.文章的主人公是谁?本文给我们的启示正应了一句俗语所说的 ,海水不可斗量主人公是 俗语 ,海水不可斗量29.本文篇幅很短,但写法可圈可点,你认为本文写法上有什么值得学习的,谈谈你的看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