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惜-我们都无法再养大孩子一次-请给他们满满安全感!]-孩子如何请人代养.docx
6页[可惜,我们都无法再养大孩子一次,请给他们满满安全感!] 孩子如何请人代养 1 刚过完节,又到离别时 跟几个多年未见的好友聚会 做了父母,聊着聊着,自然还是会聊到孩子身上 有一位刚做妈妈,她说,“真想陪在儿子身边,不去上班,那就好了!” “孩子给奶奶带挺好的,一心挣奶粉钱,我们家就是这样 “要不把孩子和老人都接过去吧,就不要分开了 众人纷纷出主意 “唉,没办法啊,我得挣钱啊,太忙了 提到这个话题,真是令人感伤 很多朋友跟我说“你的工作真好,能在家带孩子,家庭事业都兼顾了 我每次都充满感恩,能让我有机会陪在孩子的身边 我那时哄小小鱼睡觉的时候,握着他滑溜溜的小手,感觉就像拉着自己小时候的手 那时,小小的我是多么渴望父母能在身边 我们这一代父母,很多很多人都有过留守的经历 如今这一代留守儿童都已长大了,很多早已为人父母 在记忆深处,大家对于留守这种生活方式的感受肯定是不一样的但是,不管如何,假如你曾经历,那么你自己或者你的身边的人,都会留着一些印记 当童年时缺爱的孩子长大后,为人父母,更想着给孩子好的呵护,因为那样的感受刻骨铭心。
我跟她说,如果不是被生活逼得没有选择,还是把孩子留在自己身边 因为孩子无法让我们重新养大一遍 就一次,孩子最终长成了什么模样,无法重来 2 如果我能再次养大我的孩子,我将如何? 我想,每一位父母都会期待,给孩子更好的爱 因为我们总是会再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犯错! 英国诗人黛安•伦曼斯写了一首诗歌《如果我能再次养大我的孩子》 如果我能再次养大我的孩子,我会,先蹲下,再温柔地诉说我会,多将拇指竖起,少用食指指点我会,拿出更多微笑给孩子如果我能再次养大我的孩子,我会,少用眼睛看分数表,多用眼睛看优点我会,注意少一点责备,而去多一点关心我会,将板着的脸收藏,而成为孩子的玩伴,跟着孩子一起跑原野去看星星…… 可惜的是,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而且不能回转,更不能重来 错过了真的就错过了,哪怕满是遗憾 所以,当我听到好友后来说要带着孩子一起出去,哪怕暂时生活会紧张不少,也要一家人在一起时,真的为这个孩子感到高兴 我内心满是喜悦地祝福这个孩子:“祝福你,你真是一个幸福的小家伙 当然,我明白这种幸福的背后,需要很多的辛苦来承载。
而且只有当你真正觉得养大孩子很重要时,才会愿意走这条路 3 既然生了孩子,那就一定要自己养孩子 因为孩子不是奔着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而来的 他们是奔着父母来的 鱼爸曾收到一位妈妈的留言,说孩子五岁多,脾气很大,容易发怒、暴躁,或者长时间不和周围人说话 仔细询问之后,原来孩子刚刚从乡下姐姐家接回自己身边,刚开始,孩子大都是配合的,因为很久没在一起生活,彼此间甚至有一点小生疏,在彼此观察着对方,慢慢就熟悉了 但是一起生活了一段时间之后,孩子身上的那些小毛病就全部爆发了出来,显得格格不入,怎么看都不顺眼而且孩子对爸妈也是对抗,说往东他偏偏往西,总是闷头不说话,打也没用,还学会了跑,说要离家出走 母子之间吵过很多,每次都让她觉得失败,特别是自己吼了孩子自己,常常要内疚一整天,甚至深夜一个人默默流泪,因为觉得自己生的孩子,竟然像一个陌生人 温尼科特指出“未成熟即离家的儿童所所遭受的远不至于亲身体验的忧伤,事实上达到了熄灭情感的地步他在实际调研中发现,那些心理定位上被摧毁的儿童,一般是那些原来在家就缺乏好的照料的孩子,而早期照料良好的儿童更能够很好地驾驭环境。
很多案例指出:很多问题孩子,小时候都常常表现出压抑性地乖巧而到了青春期,他们的问题就报复性的出现,容易发展出反社会人格,叛逆,形成坏的癖好等 所以,当父母将来有一天捶胸顿足地教训孩子时 内心最后悔的应该是当年没有好好养大孩子,想要重来一次就好 感慨自己的亲生孩子,竟然形同陌路 我想对一个孩子最大的伤害,往往是在孩子最需要你的时候,你却看不见 而在孩子长大后不需要你的时候,你却紧紧跟着,步步相逼 4 如今,有很多父母,把养儿育女的责任委托给了老人 其实这是对孩子和老人的双重伤害 的确有很多的老人主动请求,希望能帮子女分担养育孩子的责任 可真正带起来就觉得力不从心 就拿给孩子立规矩来说,比如孩子的电子屏幕时间怎么管理 老人自己都没有玩顺溜,也不知道什么是有用的,什么是垃圾游戏 孩子稍微忽悠一下就能骗过老人 另外就是老人的精力有限,而带孩子是一个斗智斗勇,需要体力的活 老人往往只能维持孩子的生存需求,其他的教养需求已经大大超出了他们的职责范围 你怪老人没带好孩子,那就自己带。
还有很多的人觉得孩子小的时候是不需要父母的 理由是孩子小,几岁的孩子是没有记忆的,谁带都一样 其实这个理由是最站不住脚的,可是从纯喂养的角度来说,却看上去很有道理 但是孩子不仅仅需要喂饱就行,他们还有心理需求 而心理发展直接影响孩子人格的形成 只有心理健康的孩子才能真正成为幸福快乐的人 在孩子成长的初期,谁能给孩子最好的心理呵护? 当然不是心理学家,因为他们没有你那么了解你的孩子 也不是亲戚朋友,他们会爱孩子,但其中还是会隔着一点东西的 最能胜任这个工作的就是父母 其实,我们每个人内心都住着一个小孩 一个幸福的或者不幸福的小孩 而当我们的孩子将来成人后 内心也会一直住着一个小孩 这个小孩的幸福,与现时的我们息息相关 愿每一位父母能给孩子温暖、快乐、满满的安全感 图文来源于网络 第 6 页 共 6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