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图版文档:第5章 第1节 人口增长的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 Word版含答案.doc

18页
  • 卖家[上传人]:hs****ma
  • 文档编号:451761160
  • 上传时间:2022-09-2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72MB
  • / 1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五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1节 人口增长的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本节复习脉络:考点一| 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判断(对应学生用书第99页)[识记—基础梳理]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增长模式特点典型分布地区“高高低”模式高出生率、高死亡率、自然增长率比较低,人口增长十分缓慢少数生产方式落后的原始群体过渡模式高增长阶段高出生率,死亡率急剧下降,自然增长率增大,人口增长明显加快广大发展中国家,如: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肯尼亚增长下降阶段出生率下降较快,死亡率下降缓慢,自然增长率下降少数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土耳其、阿根廷“三低”模式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西欧等发达国家 (1)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至出生率下降到一定水平结束2)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除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政策影响外,与传统文化观念、宗教信仰、婚俗等地域文化也密切相关[理解—要点突破]1. 不同类型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人口增长模式“高高低”模式过渡模式“三低”模式特点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状况速度慢,波动较大快,表现为前期加速而后期降速慢,呈现出新的平衡状态数量相对静止或低速增长急剧增加达到人口高峰后,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原因生产力水平低下,医疗卫生条件差生产力水平提高,经济发展,医疗卫生水平提高受经济、文化等的影响,人们的社会观念和家庭生育观念发生变化备注又称原始型又称传统型又称现代型2. 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1)从时空分布规律判断①根据所处历史发展阶段(时间):一般地,农业社会及其以前属于“高高低”模式 ;工业化初期属于过渡模式;后工业化时期属于“三低”模式。

      ②根据国家类型(空间):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属于过渡模式;个别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古巴等属于“三低”模式;发达国家则属于“三低”模式2)从人口增长特征判断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高高低模式高(>2.5%)高(>2.5%)低(<1.0%)过渡模式高(>2.5%)低(<1.5%)高(>1.0%)“三低”模式低(<2.0%)低(<1.5%)低(<1.0%)[运用—考向通关]考向1 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2018·成都诊测)读黑龙江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比较图(单位:‰),回答1~2题 【导学号:29790083】1.黑龙江省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全国同期相比差异最小的年份是(  )A.2012年         B.2010年C.2000年 D.1995年2.目前,黑龙江省人口自然增长的特点是(  )A.人口增长模式为“高-低-高”B.总量呈下降态势C.总量呈零增长态势D.总量呈增长态势1.B 2.D [第1题,读图可知,左侧分别是全国和黑龙江省的人口死亡率,右侧分别是全国和黑龙江省的人口出生率可以计算出人口自然增长率黑龙江省与全国同期的差异大小1990年相差2.7,1995年相差2.6,2000年相差3.6,2010年相差2.4,2012年相差3.6,故2010年相差最小。

      第2题,根据图中数据判断,黑龙江省人口增长模式为“三低”模式,但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0,故总人口总量呈增长态势]考向2 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分析(2018·长春调研)下图为某国人口增长模式变化图,据此完成3~4题3.该国人口增长模式进入现代型的时间大约为(  )A.1870年 B.1920年C.1960年 D.1970年4.依据图中信息,分析生产力水平对该国人口增长的影响是(  )A.生产力水平与人口自然增长率呈正相关B.生产力水平与人口死亡率呈负相关C.生产力水平对人口出生率影响小D.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使人口增长变慢3.C 4.B [第3题,“三低”模式自然增长率一般降到1%以下,图中该国人口增长模式进入“三低”模式的时间应该在1920到1970年之间,注意是“进入”时间第4题,由图可知死亡率不断下降,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力的水平应该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医疗卫生水平也会不断提高,因此生产力水平与人口死亡率呈负相关]考点二| 人口问题(对应学生用书第100页)[识记—基础梳理]1.世界人口增长(1)总趋势人口不断增长2)不同时期的特点及原因阶段时期特点原因Ⅰ工业革命前缓慢增长生产力水平落后Ⅱ工业革命后持续增长工业革命使欧美等国家生产力水平提高Ⅲ20世纪后半叶开始快速增长广大亚非拉国家和大洋洲国家经济发展迅速 (1)人口增长中的“增长”仅指人口数量的变化,而不一定是数量的增加,也可以是零增长或者负增长。

      2)一个地区人口数量最多是在其增长率由正值变为零的时刻,而不是增长率最大的时刻3)人口增长由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组成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引起的,机械增长是由人口迁移引起的 1.影响人口自然增长数量的因素2.自然增长率与人口数量的关系2.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1)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异①20世纪50年代以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增长超过发达国家和地区②目前世界人口增长,95%来源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2)各大洲之间的差异人口增长最快的是非洲、最慢的是欧洲;净增人口数量最多的是亚洲、最少的是大洋洲[理解—要点突破]1.人口增长在空间上的不平衡性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存在着较大差异: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自然增长率水平较低较高原因经济发达,生活条件好;有良好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人们的受教育水平高经济落后,生活质量较差,需要劳动力多;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不完善;受传统观念影响人口增长特点增长缓慢增长很快原因受经济发展水平、社会保障和人们的生育观念等因素影响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今后变化趋势人口数量将比较稳定,一些国家人口还会逐渐减少许多国家采取了控制人口的措施,人口增长速度趋缓,但人口数量还将增加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状况、面临的人口问题和采取的对策及今后的变化趋势,可采用对比分析的形式: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问题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人口增长过快、青少年及儿童比重过大原因①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高;②有良好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③人口受教育水平高,生育意愿不强①经济落后,现代化水平低,需要的劳动力多;②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不完善;③政治独立、经济发展、医疗进步影响①社会经济负担加重;②影响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③老年人生活孤单、生活困难;④劳动力不足;⑤青壮年负担过重①粮食供给不足;②教育、就业问题突出;③人民生活贫困化;④人口素质偏低;⑤产生持久的环境压力等措施鼓励生育;接纳海外移民实施计划生育政策,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趋势人口数量比较稳定,但一些国家还会逐渐减少随着控制人口措施的实施,人口增长将趋缓3. 我国的人口问题及对策我国人口问题比较特殊,既有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人口增长速度过快的问题,也有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这是因为虽然我国的自然增长率较低,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大,所以增长速度较快除此之外,我国在人口上还存在着其他不合理问题具体如下表所示:人口问题解决措施人口性别结构不合理(男性比重偏高)调整计划生育政策,转变人口生育观念人口素质较低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提高人口素质人口地区分布不平衡加强经济建设,提高和改善落后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人口流动规模大积极发展交通、经济,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增加就地就业机会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独生子女家庭增多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增加就地就业岗位和机会等[运用—考向通关]考向1 人口增长的时空差异下图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读图,完成5~6题5.下图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征的是(  )A.①   B.②C.③ D.④6.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  )A.1910~1930年 B.1930~1950年C.1950~1970年 D.1970~1990年[解图流程] [尝试解答] 5.A 6.C考向2 人口问题分析(2017·江苏高考)下图为“某年我国部分省市城乡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各自总人口比重图”读图回答7~8题7.城乡65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口的分布反映了(  )A.东部超大城市的城镇老年人口占比高B.中西部地区的城乡老年人口占比均高C.经济发达的省市均已进入老龄化阶段D.东北地区农村老龄化现象比城市明显8.影响贵州、湖南等中西部省份农村老年人口占比高的主要因素是(  )A.人口出生率      B.人口迁移C.人口死亡率 D.人口密度【思维流程】7.A 8.B [第7题,A对:上海、北京、天津是东部地区的超大城市,是城镇老年人口比重最高的地区。

      B错:河南、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等中部省区城镇老年人口比例在4%以下,比例较低C错:广东经济发达,其农村和城镇老年人口的比例都不高,还未进入老龄化阶段D错:东北地区的黑龙江、吉林、辽宁的农村老年人口比例小于城镇,因而城镇老龄化现象更明显第8题,贵州、湖南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大量农村青壮年到东部经济发达的城市务工、经商,导致农村老年人口比例高]考点三|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对应学生用书第102页)[识记—基础梳理]1.环境承载力(1)实质:环境和资源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2)衡量指标:人口数量3)环境承载力的制约因素:自然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人类文化水平等4)估算依据:可从单个要素,如土地资源、淡水资源、粮食等进行估算,也可从资源、科技、社会文化等多要素进行综合考察2.人口合理容量(1)实质:一个国家或地区适宜的人口数量2)意义: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战略和人口政策的制定3)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因素:自然环境和资源的优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水平、地域的开放程度等4)谋求措施:①世界:发展中国家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建立公平的秩序②地区:尊重人地关系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持续发展战略。

      [理解—要点突破]1.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项目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区别内涵最大人口数量最适宜人口数量参考角度自然资源的承载力自然资源的承载力,经济、社会发展,消费水平体现的意义生存发展人口数量大小共同点制约因素不确定,历史时期不同,制约因素发生变化,使人口。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