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南京明孝陵导游词例文.docx

15页
  • 卖家[上传人]:1768****007
  • 文档编号:248596013
  • 上传时间:2022-02-0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7.79KB
  • / 1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南京明孝陵导游词南京明孝陵导游词  作为一名优秀的导游,时常须要编写导游词,导游词作为一种解说的文体,它的作用是帮助游客在旅游的同时更好地理解所旅游的景点包含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意义那么优秀的导游词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南京明孝陵导游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南京明孝陵导游词1各位游客:  我们即将参观的景点就是明孝陵你们知道明孝陵的主子是谁吗?这人可大有来头,我们边走边介绍  明孝陵位于紫金山独龙阜玩珠峰,是明代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及其皇后马氏的合葬墓朱元璋1328年诞生于安徽凤阳一个贫苦农夫的家庭,17岁投身皇觉寺,1352年参与了元末郭子兴的红巾军,1356年领兵攻克南京,1368年登基称帝  明孝陵修建于1381年,其实明孝陵的这片土地原是六朝开善寺的原址,也就是我们现在位于明孝陵东侧的灵谷寺,可是当时朱元璋为了夺取这篇风水宝地呢,还大兴土木的将寺址从独龙阜迁到了紫霞洞的南面当新寺建成后一些风水先生又来搬弄是非,于是灵谷寺又再次搬迁现在到了明孝陵以东  在陵墓动工后一年,马皇后病逝,因为马皇后死后谥号“孝慈”,因此陵墓取名“孝陵”1398年朱元璋病逝后入葬于此,整个工程直到142022年才完工。

        朱元璋生世:朱元璋生平明太祖朱元璋(1162-1227),明朝开国皇帝本名重八,又名兴宗,字国瑞,濠州钟离人朱元璋自幼贫寒,父母兄长均死于瘟疫,孤苦无依,入皇觉寺为僧率兵出征,有攻必克,1355年,郭子兴死,被明王韩林儿封为左副元帅1356年,领兵攻占集庆(南京),改名应天府,建江南行省,称吴国公实行“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之计,积畜实力,1364年,灭陈友谅,自称吴王,1367年,灭张士诚,后以徐达为征虏大将军,举兵北伐,进攻元大都1368年正月,朱元璋即位称帝,建国号大明,年号洪武,以应天为京师,是为明太祖高皇帝  明孝陵依托紫金山,陵园依山就势神道曲折,陵寝恪守中国建筑之传统,中轴对称,红墙金甍,宏门巨碑,神道石刻森肃穆穆,深远庄重坟山封土为宝城宝顶,即围绕坟山起墙,称宝城城中封土为山,称宝顶自朱元璋起先宝城宝顶均为正圆形(清代帝陵依明制而建,独改宝城宝顶为椭圆),首创了宝城宝顶,前朝后寝的陵墓形制,开创了明清600多年帝王陵墓之先河为全国重点文物爱护单位,2022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一、大金门、碑亭  1、大金门的建筑特点及规模  2、碑亭原来的建筑形式和现有的形式  3、碑亭的俗称  4、功德碑简介  5、碑文的内容  在我们看到的就是明孝陵的第一道大门——大金门,当年明孝陵陵区从大金门的两侧延长出一道45华里的外墙,把整个紫金山都包括在内。

      原来的大金门是重檐歇山顶,顶覆有黄色琉璃瓦,现在屋顶和大门都荡然无存了只剩城座以及三拱门  过了大金门,我们就来到了四方城,这里原来是一座碑亭,由于顶部毁于清代咸丰年间的战火,只留下了四面墙壁和四个门券,每边长26.86米,如同一个四四方方的古城堡,所以南京人俗称它为“四方城”四方城内的这座石碑叫“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是明成祖朱棣为朱元璋立的碑高近4米,上书碑文是由朱棣亲笔所撰而成的全文有2746个字,共分为七部分,分别记叙了朱元璋的一生事迹这块碑是南京现存最大的碑刻下面这个驮碑的圣兽被称为赑屃,传闻为龙生九子之一,好负重当年朱棣发动政变夺取了侄子建文帝的皇位后,马上实行了一系列巩固政权的措施,其中之一呢就是为朱元璋树碑立传,树碑立传,以此来笼络人心“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的落成是在1413年,这也是明孝陵工程结束的标记  二、神道、梅花山  1、石象路的六种神兽名称、数量及排列依次  2、望柱(点到即可)  3、石翁仲路上文臣、武将的名称、数量及排列依次  4、棂星门复建的时间  5、孙权墓和赏梅胜地  走过御河桥,我们就来到了明孝陵的神道,神道共分为二段,第一段是石象路,路的两侧从东往西依次排列有六种石兽,分别是狮子、獬豸、大象、骆驼、麒麟和马,每组四只,两立两蹲。

      狮子是百兽之王,象征帝王的威历;獬豸是传闻中的法兽,象征君王的正直不阿;骆驼乃沙漠之舟,展示大明疆域宽阔,国家西域安静;大象则是象征国泰民安,民心顺服;麒麟是中国神话传闻的一种瑞兽,象征帝王的仁德;最终看到的这种动物是马,象征对帝王的忠诚在神道两侧安置这些石兽的主要有三个功能:一是用来表记朱元璋的功绩,二是为了展示大明的国力昌盛,三是祈望镇妖辟邪  走过石像路,前方是神道的其次段,翁仲路在路口有一对望柱,望柱又称华表,立于陵墓前的神道,又称陵表在这里有指示道路的作用,从这里起先,神道起先拐向正北方向  翁仲路上有两对武将,身穿盔甲,手执金吾,身材魁梧;两对文臣,身穿朝服,手捧笏板,神情肃穆他们分别是一对青年的,一对壮年的,预示着大明江山后继有人为什么要把石人成为翁仲呢?原来传闻翁仲是秦始皇时的一名出名的武将,他死后,秦始皇为了纪念他,便命人铸了一尊他的铜像,立于咸阳宫门外匈奴人觐见,远远看到这尊铜像,都以为是翁仲,畏惧不敢接近此后,人们就把立于庙堂宫阙或陵墓前的铜人、石人统称为翁仲了  神道的终点,立有一座六柱三门的棂星门,原门毁于清咸丰年间的战火,现在看到的这座棂星门是依据史料在2022年修复的。

      这是谒陵时通行的礼仪之门位于神道翁仲路北的明孝陵棂星门,据史料推断是在清朝早期到同治年间被毁2022起先复建,2022年建成开放据考证,明孝陵棂星门与北京十三陵的棂星门结构是一样的复原好的棂星门西南向,正对神道,仿木结构,三门六柱,三门并排,面阔20多米,高7米多材料尽量用原件,须要添加的石料均采自明孝陵工程原料地——南京青龙山棂星门的柱头、云墩等均用石料雕制,石柱础和抱鼓石按原有样式复原棂星门是明孝陵引导部分的结束,象征着王尊,帝后入葬陵寝地宫时,此门为必经之门,所以又被称为龙凤门  在石象路东侧,有一座小山,叫梅花山,神道围绕梅花山转了一个弯原来这座山是东吴时孙权的陵墓,在修明孝陵时曾有人建议将此墓移走,但朱元璋说:“孙权也是一条英雄,就留下给我看大门吧”,于是神道因此而弯曲,正好成为了明孝陵的自然屏障现在这里已经成为南京闻名的赏梅基地了  三、金水桥、陵门、碑殿  1、金水桥(点到即可)  2、陵门建筑特点  3、“特殊告示”碑及六国文字  4、碑殿内五块石碑的名称及内容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金水桥,金水桥的后方就是明孝陵的陵寝建筑,金水桥原本有五座,正对着陵宫的五座大门,后毁于清咸丰年间的战火,清代只重新修复了三座,我们可以看到桥面与桥基的石雕任然是明代遗物,桥栏为清代重修。

      从这里起先,建筑依照中国传统,坐北朝南,中轴对称  顺坡而上,我们首先看到的是文武方门,这是陵宫的大门它黄瓦,朱门,红墙,相互衬托,尽  显皇家的气派这座门是1988年依据史料重修的大门,在门前在墙外的东侧,有一座特殊告示碑,立于宣统元年,上面用日德意法英俄六国文字书写,内容是告诫游人要爱护孝陵  进了文武方门,我们就来到了碑殿,碑殿原为孝陵享殿前的大门,因大门在太平天国的战火中,清同治年间将毁坏的大门改建为碑殿,殿内共有五块碑刻,正中一块上刻“治隆唐宋”,为康熙皇帝手书,意思是赞誉朱元璋治理国家的功绩超过了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作为满清皇帝的康熙如此昭示天下,一方面表示了他对朱元璋的敬重和敬佩之意,另一方面也是有其良苦专心的康熙执政之初,汉人不服满人统治康熙深知,光靠满人高压政策是不行的,还须依靠汉人他一生六次南巡,五次亲谒明孝陵,行三跪九叩的大礼,并在1699年第三次南巡谒陵时题“治隆唐宋”,借此笼络人心作为旁边两块是乾隆皇帝谒陵时所题的诗碑后面还有两块卧碑分别记叙康熙皇帝第一次和第三次南巡时谒太祖陵的纪事,上面有两江总督陶岱以及江南织造郎中曹寅所书的记录  四、享殿遗址  1、享殿过去和现在的用途  2、原来的规模及现在可见的景观  这座建筑是孝陵原主要建筑享殿,即孝陵殿旧址,可以看到原有汉白玉的三层须弥座台基,台基高三米,三层台基的四角上还遗留石雕的螭首,台基前后各处踏跺三道。

      塌跺中置丹陛上陛为“二龙戏珠”,中陛为“日照山河”,下陛为“天马行空”三层须弥座上为享殿,里面是供奉朱元璋及马皇后的神位原来的`殿宇毁于清咸丰年间的战火,我们现在看到台基地面上保留下来的56个巨大的石柱础,每个的直径都有0.91米,看到这里就不难想象当时的享殿是多么的壮丽当年的孝陵殿面阔九间,进深五间,重檐庑殿顶,上覆黄色琉璃瓦,斗拱挑檐,高大森严,当时孝陵的规模远比北京十三陵明成祖的长陵享殿要大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清代同治年间修复的三开间的小殿,规模已大不如前  五、方城、明楼、宝城、宝顶  1、方城明楼的布局  2、建筑特色  3、宝城、宝顶的规模、形态和建立特点  4、坟的封土改变  经过内红门,走过升仙桥,眼前的建筑就是方城,方城是宝顶前面的一座巨大建筑,外部用大条石与巨大的砖石砌成,方城东西两侧各有八字墙一堵,墙面四角饰有砖雕花纹,这些砖雕是明代初年的代表作品穿过方城正中54级甬道,迎面就是宝城的南墙,正面可见用十三层条石垒筑,上书“此山明太祖之墓”七个大字,据说这七个字刻于民国初年,是用以回答游人询问的  从宝城与方城之间的东西夹道折向南拾级而上,可以登上明楼,它原先是一座重檐歇山顶,上覆黄色琉璃瓦的精致建筑,后毁于清代太平天国的战火,仅存四壁,2022年明楼加顶爱护工程完成,已修复上午明楼于2022年7月正式对游客开放,里面展出了明代分布在全国的十九处帝王陵墓的图片资料。

        方城后面就是宝顶,它是一个直径约400米的圆形大土丘,宝顶上树木参天,它的下面就是朱元璋马皇后安葬的玄宫宝城就是围绕宝顶周长约1100米的砖城宝城宝顶的皇陵形制开创了明清500多年帝陵的先河只是明代的宝顶大致为圆形,清代帝陵的宝顶改为椭圆形了  坟的封土改变:古代帝王陵墓的形式大致可分为几个时期:周代,封土为坟秦汉时期,“方上”,坟上部为四方台,下部为四方形大基础,如覆斗形唐朝,以山为陵,陵为坟墓的别称就从今而起宋代,小方上,与秦汉时期类似,但规模较小元代,“墓而不坟”,地面上没有标记明清,宝城宝顶,外加围墙,内堆山形圆丘并高出围墙,城即宝城,圆丘即宝顶明为正圆,清为椭圆陵墓之所以能够成为旅游资源,是因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即建筑宏伟,文物宝贵,环境美丽,科研价值高,便于凭古吊今等  明朝自1368年建都,至1644年灭亡,前后有16位皇帝,除南京明孝陵外,其余皇陵均在北京,只有建文帝朱允炆没有陵墓诸多的明代陵墓遗存给我们留下了多数欣赏之处  各位游客挚友,我们今日的参观就要这里结束,感谢大家对我的导游工作的协作,欢迎您再次巡游明孝陵!南京明孝陵导游词2  明孝陵在南京市东郊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茅山西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合葬于此。

        从洪武十四年(1381年)正式动工,至永乐三年(1405年)建成,历时25年先后调用军工10万,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规模巨大当时从朝阳门(今中山门)至孝陵卫到到陵墓西、北所筑的皇墙有45 华里长,护陵驻军有5千多人那时候陵园内亭阁相接;享殿中烟雾缭绕,松涛林海,养长生鹿千头鹿鸣其间,气概非凡因屡遭兵火,现仅存神烈山碑,下马牌坊,大金门,四方城及神功对德碑,神道石兽狮,獬豸,骆驼象,麒麟,马等六种24只,神道石柱二,文臣武将各四  陵墓的神道从四方城起先四方城是一座碑亭,位于卫桥与中山陵之间,是明成祖朱棣为其父朱元璋建的“大明孝陵神圣功德碑”其顶部已毁,仅存方形四壁,内有立于龟趺座上的石碑一块,碑高8.78米碑文由朱棣亲撰,计2746字,详述明太祖的功德碑座、碑额雕琢奇丽神道由此向西。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