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11咏物诗四首学案.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m****
  • 文档编号:429269343
  • 上传时间:2023-03-2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6.99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诗歌鉴赏系列之“咏物诗”(1)♦课前学习【学习目标】1•了解咏物诗的一般特征2 •了解咏物诗的鉴赏方法3 •了解咏物诗的一般情感诗歌识记】1、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2、郑板桥《题竹石画》: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3、郑板桥《板桥题画竹》: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4、虞世南《咏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5、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6、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7、陆游《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8、王安石《北陂杏花》: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9苏轼《东栏梨花》: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相关链接】1、什么是咏物诗咏物诗指那些以客观的”物"为集中描写对象,并在描写中抒怀兴感的诗歌。

      咏物诗的特点是”不粘不脱”,也就是说,要写出较好的咏物篇章,就要做到既紧扣所咏之物的具体特点,又在其中有所寄寓2、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一一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等)着意描摹,追求“形似”思想上一一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追求“神似”情感上一一或发其志士之悲、君国之忧,或写其怀才不遇的感受;或写对所咏之物的喜爱,寄情自然,闲适自得;洁身自好,坚贞自守;渴望施展抱负,建功立业;有时也用来表达某种理趣常用表现手法一一托物言志、寄情于物、借物喻人、比喻、象征、拟人、对比、比兴、联想和想像等托物言志:就是把自己的某种理想、人格或感情融于某种具体事物,就是物与志的结合所借之物:既是作者的理想、旨趣、节操的化身,更是作品主旨和形象的载体3、分类⑴描摹情态类——这类咏物诗只是对物象情态进行生动的描摹,从而抒发作者对物象的喜爱之情如苏轼《海棠》“东风嫋嫋泛崇光,香雾空濛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头两句描绘海棠所生长的富丽环境,表明海棠的珍贵,后两句写深夜也点燃蜡烛去欣赏海棠花,爱花、爱美之情极为深切描写精致,用海棠比拟美人,更为生动。

      ⑵托物言志类这类咏物诗表面上看好像写的都是具体物象,仔细品味就会发现,作者是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写具体的“物”,来表达内心的志向与抱负如白居易《白云泉》: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再来看看诗人于谦的这首《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乍一看,这首诗写的是石灰从采掘、冶炼到被使用的整个过程再细细体会,诗中每一句既是在写“物(石灰)”,实际上也是在写人,写作者自己不怕“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甚至“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的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气概诗中流露出的凛然正气和豪迈情怀,不知鼓舞和激励了多少后人为真理和正义事业奋斗不息再来看郑板桥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幅傲然挺立、坚贞不屈的劲竹形象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中立根破岩,咬定青山,千磨万击,屹立挺然这副铮铮傲骨也正是诗人所追求和向往的,他那种坚定的意志、顽强的精神和不向邪恶势力屈服的气节通过这首诗表现得淋漓尽致。

      ⑶咏物抒怀类一一在咏物类诗歌中,咏物抒怀型的诗歌可以说俯拾即是这类诗与托物言志类的诗有许多相似之处,只是它抒发的情感相对来说是短暂的,与“物”所处的具体环境和作者当时的个人处境关系更密切像初唐诗人虞世南,曾写过一首咏蝉的诗(《蝉》):垂瑞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诗的前两句描写了蝉的外形和性情,后两句议论,揭示了蝉声传得远的原因在这里,蝉的“垂瑞”有点像古时的官帽,实际上是代指作者自己,“饮清露”则象征着作者像蝉一样的清廉非是藉秋风”表明他认为自己口碑好,声名远播,并不是由于自己位高权重,而实实在在是因为自己“德高”的缘故诗中露出作者对自己才能品德的高度自信,甚至带有几分自鸣得意的意味而同样是咏蝉,李商隐的感受却与虞世南大不一样(《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李商隐生在晚唐,一直处在“牛李党争”的旋涡中,始终不得志,心情常常处于忧愁苦闷之中这首诗,他托物自嘲,蝉因处在高高的树梢上,只能吸风饮露,叫的声音再大也没有用,白白地浪费精力,自己不也是这样吗?因为太清高,不趋炎附势,即使不停地写诗文,鸣不平,甚至写到才思枯竭,都不见什么反应,多么令人伤心啊!诗人那种牢骚哀怨、怀才不遇的悲愤心情在这里得到了充分展现。

      ⑷以物喻人类这类咏物诗所描写或吟咏之“物”与某一类型、某一群体的人相似,而不单单指向作者自己像北宋宰相李纲所作的《病牛》就是其中典型的一首:耕田千亩实千箱,精疲力竭谁抚伤但求众生皆得饱,何辞羸病卧残阳?“耕田千亩”、“精疲力竭”表明了牛的勤劳卖力,“实千箱”突出了牛劳动成果的丰硕和其对人类的贡献,然而尽管这样的居功至伟,牛却依然无怨无悔,任劳任怨:只要天下众生都能吃饱饭,何必计较自己年老体衰、病卧残阳之中呢?作者这首小诗既是对病牛的崇敬和礼赞,同时也是对像老牛一样勤劳朴实、无私奉献的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讴歌和赞颂⑸托物言理类一一这类诗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具体的物象来说明一些“事理”,即通过某个具体事物的“理”,引申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大道理在理学兴盛的宋代,写这种类型诗歌的人最多如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苏轼的《琴诗》就是最好的例子诗中写道:若言弦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诗表面上看是探索了琴声产生的根源,而实际上,是通过诗揭示文学艺术作品创造产生的道理:在文艺作品创作中,素材与技巧同等重要,二者缺一不可就象弹琴一样,只有将“琴(素材)”与“指(技巧)”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可产生优美琴声(优秀的文学作品)。

      一首好的咏物诗,总是以其生动的形象和强烈的美感吸引读者,而且有意无意地、或深或浅地透过所咏之物,或流露作者的人生度,或寄寓美好的理想,或隐含生活的道理诗歌鉴赏系列之“咏物诗”(2)♦课前学习【知识链接】1、高考咏物的设题特点:根据高考咏物诗设题特点,一般答题的步骤是:(1)描述对象有什么特点?(2)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艺术手法)?(3)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作品思想内容是什么?)注意:要结合文本具体分析,不能仅仅抽象概括2、咏物诗词鉴赏要诀:咏物诗词只是以“物”为吟咏的对象,或借物抒怀,或托物寓意,而上乘的咏物诗词往往达到“物我一境”的境界,因此,我们必须仔细体贴诗人用意,才能达到鉴赏的目的鉴赏咏物诗词的主要方法有如下几条:首先要了解咏物诗词在创作时要采用“不即不离”的吟咏方法不即不离”,就是诗人在创作时,要在切合咏物,曲尽“物”的妙处的基础上来抒发作者的情思、感慨,而不仅仅停留在“物”上虞世南、骆宾王、李商隐的咏蝉诗,于谦的咏石灰诗,郑板桥的咏竹诗等,也都属于这类精品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诗中的石灰有何比喻或象征意义?抒发了诗人怎样的一种情怀?”思考时应该想到诗人在咏石灰的同时,也在咏己,二者完全融为一体,不分彼此,然后才能做出这样正确的回答:“诗人以石灰自喻,抒发了自己不畏艰险,勇于牺牲的高尚精神,表达了洁身自好,清白自守的高风亮节,展示了诗人的远大理想和坦荡的胸襟。

      其次要抓住所咏之“物”的主要特点及其比喻或象征意义,也有人把这叫做有“寄托”比如说,松与竹,它们都是常青的植物,都有耐寒的品性,都能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顽强而茁壮地生存下来,孔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岑参《范公丛竹歌》云:“寒天草木黄尽落,犹自青青君始知这就是松与竹的最大特点,也有别于梅、兰、菊所以这二者往往成为坚贞不屈之品格,傲然直立之形象,刚正不阿之品质等的象征试以郑板桥的《题竹石画》(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为例来做个简要的分析:诗人先表现出竹子坚韧顽强的鲜明性格,即使环境再恶劣也无所畏惧;然后展现竹子的旺盛的生命力和风貌、神采诗人对竹子的这些描写既抓住了竹子的最大特色,又和自己历尽磨难的身世,耿直傲岸的性格等结合了起来而他的《板桥题画竹》(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也写得很不错,抓住了竹子枝繁叶茂而不开花的特点,表现出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清高品性其三,要懂得“物”虽为一,而情各有别道理谁都知道,世间万“物”都有多面性,而诗人在咏物时往往“只取一瓢饮”,也就是说只抓住其中的一个特点来加以发挥,吟咏成章,再加上各人的处境、性格、思想等的差异,因此虽同咏一“物”,而主题大多各异。

      以咏蝉三绝为例,就可以看得很清楚虞世南之《咏蝉》曰:“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骆宾王的《在狱咏蝉》曰:“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李商隐的《蝉》曰“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其差异之大,形同霄壤清人施补华《岘佣说诗》有个很好的评论:“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比兴不同如此其四,要懂得“物”虽各异,而其情亦有无别的道理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岁寒三友”之说,松、竹、梅虽则各异,但它们凌霜傲雪的风格却毫无二致,因此,不同的诗人在咏不同之“物”时,所表达的主题有时却是一样的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这首咏梅词自然是有寄托的,诗人咏梅花就是咏自己,梅花的那种不随流俗,不畏谗毁,坚贞不屈,死而不悔的风格和陆游的身世、遭遇、人格、品性、情操完全一样。

      而王安石的《北陂杏花》(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虽然咏的是杏花,但和陆游所咏的梅花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诗中的杏花不也和陆游词中的梅花一样,宁可粉身碎骨,也不屈服于邪恶势力吗?陆游和王安石的志趣在这一词和一诗中得到了和谐的统一第五,要懂得所咏之“物”怎样才能达到形神具似的最佳境界咏物诗要达到形似比较容易,而要达到神似就比较难了就拿苏轼的《东栏梨花》(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来说,诗人以柳青衬梨白,可谓是一青二白,这就抓住了梨花的特点,它不妖艳,也不轻狂的神态,又在“一株雪”里再次赋予梨花以神韵,并把咏梨花与自咏结合了起来其实,这“一株雪”不正是诗人自己的化身吗?因为苏轼一生正道直行,清廉洁白,坦荡如砥在咏梨花时,苏轼用了“柳絮飞时花满城”来加以衬托,你看梨花既不像“颠狂柳絮随风去”,也不像“轻薄桃花逐水流”,其品格是何其高尚的;诗人还用了“人生看得几清明。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