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片风景就是一种心境——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花的勇气》文本细读.doc
3页一片风景就是一种心境——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花的勇气》文本细读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泊湖中心学校 鲁林红 1592355188《花的勇气》(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节选自冯骥才的散文《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课文用清新纯朴的笔触描述了作者在四月维也纳的感受作者因渴望看到草地上的花儿却一次次不能如愿,心情也发生了一系列微妙的变化,当他最终看到冷风冷雨中傲然挺立的花儿时,不由地感悟到生命的意味是勇气从大自然的角度说,那些花草树木是没有意识的,无论是冷风冷雨还是艳阳高照,花儿只是按照自己的花期开放,那么,又何来“勇气”之说呢?细读文本就会发现,作者的心境从“失望”“遗憾”到“惊奇”“心头怦然一震”,都与当时的风景变化有关在一片风景就是一种心境的宏观视野下,要深入解读“勇气”,就要抓住人物的情感转折点,将“风景”和“心境”统筹兼顾绿色泛滥:从“期望”到“失望” 在原文《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中,冯骥才为我们描绘了三幅画面,即五月、三月和四月的维也纳,而四月的维也纳也就是语文书上的《花的勇气》五月的维也纳,作者在远郊的山顶上游玩,夜间新生的一枝缀满花朵的红玫瑰悄无声息地破窗而入,让冯骥才感受到生命的热烈。
三月的维也纳,几个在河边亲吻春天的姑娘带来了生命的希望这两个浪漫、美好的画面深深震撼了冯骥才,带着这样的情感体验,在即将访问四月的维也纳时,他的内心有着同样的期盼——他在原文中说:“我心中的画廊里,已经挂着维也纳三月和五月两幅春天的图画这次恰好在四月里再次访维也纳,我暗下决心,无论如何也要找到属于四月这季节的同样强烈动人的春天杰作然而,四月的维也纳却只是“绿色连着绿色,见不到能让人眼前亮起来的明媚的小花”,最美人间四月天,尤其是在浪漫多情的维也纳,这样单调乏味的风景,冯骥才的失望可想而知冯骥才的“失望”不是突如其来的,而是在“五月”和“三月”两个画面的对比中萌发的,期望越大失望越大,情感的颠覆需要在“五月”和“三月”的铺垫中才能顺理成章地呈现花的原野:从“遗憾”到“惊奇” 冯骥才刚到维也纳,看到“绿色连着绿色”的画面时,对同行驾车的小吕说:“四月的维也纳可真乏味!绿色到处泛滥,见不到花儿,下次再来非躲开四月不可!”而在冯骥才快要离开维也纳时,他又对小吕说:“这次看不到草地上的那些花儿,真有点儿遗憾,我想它们刚冒出来时肯定很壮观尽管看到了藏在草地下的花儿,但作者从来到维也纳,直到快要离开,都没有寻找到“属于四月这季节的同样强烈动人的春天杰作”。
前后呼应”式的人物语言,将作者的失落情绪以时间的延续方式充分展示出来,将负面情感点拉到最低程度 “当天夜里,冷雨伴着凉风下了起来后来的几天,雨时下时停,太阳一直没露面儿俗语有言:万物生长靠太阳一连几天的阴雨绵绵,没有太阳的照射,那草丛中柔弱的小花怕是不会冒出来了,而冯骥才只能带着这份遗憾离开维也纳然而,就在为心中的画廊里缺少一份最美的四月风景而失落感慨时,作者竟看到了一片花的原野,“此刻那些花儿一下子全冒了出来,顿时改天换地,整个世界铺满了全新的色彩”,这该是多么的惊喜、惊奇、惊叹!画面的运转,直接影响了人物心境的变化,其间微妙自不待言 冷雨中的花儿:从“惊奇”到“怦然一震” “细密的、凉凉的”雨点并没有让花儿打蔫儿,反而“在冷雨中,每一朵小花都傲然挺立、明亮夺目、神气十足”蓬勃的生命力热烈绽放,冷雨中的花儿一派生机,原本以为会带着遗憾离开的冯骥才,在这样的情感交织下意外看到了冷雨中傲然挺立的花儿,他的心中怎能不涌起一种深深的感动呢?这样的感动,这样的画面,自然而然让他心头怦然一震,体会到生命的另一种含义——勇气! 四月的维也纳,一天一个样儿,冯骥才的心境也在“一天一个样儿”地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他刚开始走进四月的维也纳,看到的只是绿色连着绿色时的“失望”;发现了草地下的小花,却因阴雨绵绵的天气,加上自己快离开维也纳了,以为看不到冒出的花儿时的“遗憾”;在自己的意料之外看到了冷风冷雨中傲然挺立的花儿时涌起的“惊奇”风景在变,心境在变,而当 “怦然一震”地感受到生命的勇气时,冯骥才的情感在“失望、遗憾、惊奇”的推力下快速飞跃,达到了高峰,此处的花儿已经人格化,产生了文学中所说的“移情”效应,冷风冷雨中 “傲然挺立”的背后是作者的人生感悟——勇气因而,从“风景”变化的角度抓住人物微妙的“心境”,将“风景”和“心境”交融,透过语言文字,还原人物心理状态,想象、体验冯骥才在勾勒的四月维也纳的花雨图中,向我们传递的生命的另一种内涵——勇气,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构思精巧别致,文字清浅纯朴,诠释了一片风景就是一种心境 文本以“一片风景就是一种心境”为主线贯穿,教学中可紧扣人物的情感转折点,从“风景”转变引发“心境”变化,梳理作者的心路历程,初步认识文学中的“移情”体验,并在此基础上引出有关花的名家散文节选,引导学生在对比阅读中进一步发现不同的风景在作者眼里所产生的不同心境,深入感悟“一片风景就是一种心境”。
最后再呈现一些不同环境下生长的花儿图片,由此将学生的视觉点牵引到生活中,让学生真实地体验自己看到的不同“风景”带来的不同“心境”,引发对生命的思考如此,文本的文学价值和教学价值就相得益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