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乞巧》教学设计.doc
7页《乞巧》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了解乞巧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唐代诗人林杰的一首关于传统节日的古诗—乞巧 1·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来写课题2·一起读3·知道什么是乞巧吗?从哪儿知道的? 看注释 ,查阅资料,好办法!二 、 初读古诗,感受节奏美1.这首诗向人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让我们赶紧来读一读吧请大家把书翻到 122 页,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大声地自由地多读几遍,开始吧!2. (此处用不同的方式来读古诗) ⑴一生读,读得字字清楚谁再来?再找一生读2)古时 候,诗是可以用来吟唱的,如果再慢一点,就会有诗的节奏美了谁再来试试? (3)就像他这样,一起来读三 、 了解故事,理解一、二句出示一二句之后过渡:七夕节的夜晚,人们仰望星空,希望看见什么?1·谁 先来 读读前两句2·说说吧,人们希望看见什么?3·牛郎织女的故事大家一定听说过, 谁能讲 一讲?生讲评价:讲得很生动,了不起讲得很清楚,了不起牛郎织女的故事是中国四大民间故事之一,人们祖祖辈辈都在讲这个故事唐朝的大诗人杜牧曾这样吟道: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宋朝的大诗人苏轼曾这样感叹:皎皎牵牛河汉女,盈盈临水无由语传说, 织女的手特别的灵巧,天上那些美丽的云霞都是她织出来的。
4.你看,这看似简简单单的古诗里还藏着这样曲折动人的故事呢板书:故事5·了解了这个故事,再来读这两句,你一定会有不同的感受⑴谁来?(一生读)你在真心为他们祝福⑵让我们再次走进那个幸福的夜晚一起来读四、感受习俗,理解三、四句1·天上,牛郎和织女在尽情地向对方诉说着离 别之情,相思之苦,那人间的女子又在做什么呢?2·自由读三四句①指名回答②老师总结:是啊!姑娘们在望秋月,穿红丝是穿一根吗?三根五根吗?是穿尽红丝几-万- 条⑴谁来读读这句诗?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 条他们为什么穿针引线呢?---希望像织女那样,织 出美丽的锦缎,绣出美 丽的图案,做个心灵手巧的姑娘据 说,七夕节的这天,不管达官贵族还是平民百姓,家家户户的姑娘都会望月穿针,那根根的红丝线,都承载着姑娘们美好的愿望呢---再读姑娘们可是认真地穿针引线呢, “几万条”再读得慢一些,姑娘们穿红丝的情景就会呈现在我们面前了再读---这样,就把古 诗读出了画面了,真好 (2)一起读⑶对于这样的情景,唐朝的另一位大诗人崔颢也曾这样赞叹:“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 ”3.姑娘们穿针引线,是希望自己做个心灵手巧的人除此之外,她们还会通过什么方式来乞巧?4.打开资料袋看看吧。
⑴生默读⑵说说吧,你知道了什么?5.其实,乞巧的方式 还有很多呢,你看, ⑴这是吃巧果,姑娘们会在七夕节这天做各种各样、五颜六色的小点心来庆祝节日⑵这是蛛网乞巧姑娘们会把蜘蛛放在小盒子里面,比一比谁的蜘蛛结的网又多又密,谁就是得巧⑶有些地方,姑娘们会聚在一起,拜织女,以表达对织女的仰慕之情⑷ 这就是资料袋里面提到的投针乞巧了⑸还有,拜魁星、晒书、晒衣等很多 习俗呢孩子们,你看,一代又一代的人都这样, 怀着美好的愿望乞巧,日子久了,便形成了一种习俗板书:习俗7·后来,当七夕节到来的时候,不单单是姑娘 们乞巧,很多人也都加入了乞巧的队伍当中了,他们又想乞得什么呢?古代乞巧歌是这样唱的乞巧歌摆红桃,摆绿枣,众姐妹,来乞巧乞手巧,乞耳巧,乞心灵,乞容貌乞我姐妹哈哈笑,乞我爹娘永不老8.师生合作读乞巧歌9·当七夕来临的时候,当我们讲起这个古老的故事,想到 这样一个浪漫的风俗,你会乞什么呢?10.就让我们这个乞巧的队伍中去,把美好的愿望,寄托在那丝丝红线上,托付给那轮皎皎的明月吧 一起来读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五、回归全诗,情景再现 1.孩子们,现在, 让我 们一起走进时光隧道,回到千年以前的唐朝。
七夕节终于到了,诗人仰望这浩瀚的星空,禁不住吟出——乞巧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指读,齐读 2·过 渡 语:动人的故事,浪漫的习俗,简简单单 的一首诗,就再现了唐朝时人们望月乞巧的情景其实,在我国源远流长的古诗词长河中,像《乞巧》这样,描写传统节日的古诗还有很多 六、拓展资料, 补充古诗1·出示 PPT 九月九日忆 山东兄弟,九月九日是什么节日? (重阳节)一起来读2·你 们 知道,我们中华民族一年中最隆重的 节日是什么?古人呀,把新年的第一天称作元日,出示 PPT这首诗可不太好读,听老师来读七、讲讲故事,说说习俗1·这 两首 诗我们在小组里合作完成你先来 读一读学习要求:1.读:大声朗读这两首古诗2.找:找一找这两首诗中的节日习俗3.讲:跟同伴讲一讲和这两个节日相关的故事请大家合作交流起来吧 2·我 们 一起来说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⑴ 先来看这首诗,哪个小组愿意读给大家听?评:① 嗯,字正腔圆,声音响亮 ②把这首诗读得非常准确⑵这首诗提到了重阳节的哪些习俗?你们找到了吗?说说看⑶在哪一句里找到的?评:找得很准确⑷重阳节登高、插茱萸的习俗来自于一个古老的传说。
谁结合课前查过资料讲一讲?评:你这一讲啊,大家就都明白了《元日》⑴过年,是小朋友们最喜欢的节日了那, 过年的时候,你最喜欢干什么?评:贴对联 贴上对联,家里就喜庆了!吃水饺 过年了,一家人坐在一起,团圆、幸福啊!拜年 过年,还要给别人送去祝福!给红包 得到红包,太快乐了!玩 放假了,可以好好放松一下!贴春联:这个风俗一直流传到今天⑶为什么要过春节?这和一个叫年的怪兽有关呢,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动画片,讲得就是这个故事,我们快来看看吧!⑷打跑了怪兽再来过大年,那可是太快乐的事情了再来读一读这首《元日》吧师:孩子们,你看,这一个一个的节日,不 仅在我们的生活里,还在这一首首的古诗里,你还知道哪些与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呢?八、感受古诗魅力,传承传统文化1、自古至今,世世代代的人们读着这一首首诗,讲着这一个个故事,践行着这一种种习俗于是,这样的一个个传统节日就变成了一种文化这样的一种文化,就影响了我们生活,或欣喜,或快乐,或忧伤,或祝福2、腊八节,我们泡腊八蒜,喝腊八粥 :腊八家家煮粥多,大臣特派到雍和春节,我们放鞭炮, 贴春联: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宵节,我们猜灯谜,吃汤圆: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清明时节,我们踏青,祭祀,心里不免会有淡淡忧伤: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端午时节,包粽子,赛龙舟, 纪念屈原:万户家中缠米粽,三闾庙外吟君赋重阳节,我们赏月,吃月饼,同 时,也会送上衷心的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3、孩子们,因为有了这些传统的佳节习俗,我们的日子变得温暖丰富起来,那些古老的传说,那些难忘的习俗,就这样在一首首古诗里浸润着,中华 民族的传统文化,也这样,在一首首古诗中传承着 孩子们,大声地去读那些古诗吧,读懂他们,你就是一个真正的国人 故事 乞巧 习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