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酸性及海洋双金属复合管产业化配套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doc
94页西安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评价证书类别:乙 级 环评报告-2014 评价证书编号:第3604号 陕西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高酸性及海洋双金属复合管产业化配套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稿)西安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二〇一四年六月陕西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高酸性及海洋双金属复合管产业化配套项目评价单位:西安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法 人:尚宏儒项目负责:报告审核: 报告审定: 编 制 人 员 名 单姓 名从事专业职 称证书编号编制章节签 名唐清山噪声污染控制高工B36040020500建设项目概况、结论水污染环境分析与预测水污染防治措施论证周 亮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师B36040046空气污染环境分析与预测大气污染防治措施论证翟 萌生态环境修复工程师B36040049环境管理及监测计划公众参与声环境污染分析与预测噪声污染防治措施论证许 维水污染控制工程师B36040045建设项目周边环境概况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朱恩云环境经济学工程师B36040022清洁生产与总量控制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产业政策分析西安向阳航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高酸性及海洋双金属复合管产业化配套项目 目录目 录前 言 11 总论 1-11.1 编制依据 1-11.2 评价目的和原则 1-21.3 评价因素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 1-31.4 评价标准 1-61.5 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的确定 1-81.6 污染控制与环境保护目标 1-101.7 评价工作程序 1-132 建设项目概况 2-12.1 项目性质 2-12.2 项目位置 2-12.3 建设规模与内容 2-12.4 产品方案 2-22.5 原辅材料及用量 2-22.6 主要生产设备 2-22.7 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 2-32.8 劳动定员和作业制度 2-63 工程分析 3-13.1 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分析 3-13.2 物料平衡 3-23.3 污染源强分析 3-23.4 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汇总 3-64 区域环境概况 4-14.1 自然环境 4-14.2 社会环境 4-35 区域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5-15.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5-15.2 声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 5-26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6-16.1 项目建设污染特征 6-16.2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6-17 运行期环境影响分析 7-17.1 废气影响预测分析 7-17.2 废水影响分析 7-67.3 声环境影响分析 7-67.4 固废环境影响分析 7-117.5 环境风险分析 7-127.6 外部环境影响分析 7-128 运行期环境保护措施的可行性分析与建议 8-18.1 废气污染防治对策 8-18.2 废水污染防治对策 8-18.3 噪声污染防治对策 8-28.4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对策 8-38.5 风险防范对策 8-38.6 环境绿化 8-49 清洁生产 9-19.1 清洁生产分析 9-19.2 项目清洁生产水平分析 9-19.3 实施清洁生产要求和建议 9-210 公众参与 10-110.1 公众参与的目的和原则 10-110.2 环境信息告知 10-110.3 调查方式和调查内容 10-210.4 调查范围和对象 10-310.5 公众参与调查结果分析 10-310.6 公众调查意见合理性分析 10-510.7 公众关注问题意见对策 10-510.8 公众参与结论 10-611 总量控制和环境管理 11-111.1 总量控制 11-111.2 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 11-112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12-112.1 环保投资估算 12-112.2 环保投资的环境效益分析 12-112.3 经济效益分析 12-112.4 社会效益分析 12-213 产业政策、选址、布局合理性分析 13-113.1 产业政策及规划相容性分析 13-113.2 选址合理性分析 13-213.3 布局合理性分析 13-314 结论与建议 14-114.1 结论 14-114.2 要求与建议 14-4附件:一、《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陕西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2014年1月19日;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关于西安向阳航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高酸性及海洋双金属复合管产业化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天科经[2013]1042号),2013年12月10日;三、《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管理委员会陕西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高酸性及海洋双金属复合管产业化配套项目备案的通知》(西航天发[2014]35号),2014年3月26日;四、公众参与调查样表及公众参与调查人员名单;五、《承诺书》,陕西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2014年6月5日;六、监测报告大气部分(西航天环监气字[2014]第006号),2014年02月20日;噪声部分(西航天环监声字[2014]第004号,2014年03月13日;七:《高酸性及海洋双金属复合管产业化生产及配套项目废水、废气监测报告》(KC2014ZH027),陕西阔成检测服务有限公司,2014年3月21日;八、《关于陕西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高酸性及海洋双金属复合管产业化配套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适用标准的申请》,陕西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2014年01月26日;九、《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2014年重点项目计划的通知》(西航天发[2014]34号),2014年3月24日。
iv西安向阳航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高酸性及海洋双金属复合管产业化配套项目 前言前 言1、项目由来及概况陕西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注册登记的一家有限公司,是根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关于四院院级实体公司建设方案的批复》(天科经[2011]972号)要求,由西安向阳航天工业总公司通过改制变更设立的,主要经营范围包括:固体火箭技术应用;精细化工、复合材料、特种金属材料及装备、机电产品的研发;物业管理;资产经营;企业管理;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咨询服务等内容公司现有田王厂区橡胶制品项目于1995年建成,主要生产各类橡胶密封制品,现有职工150多人,占地约1200m2,建筑面积约3000m2拥有各种橡胶硫化设备30余台,半成品加工设备4台,年产量约1000万件,年产值约4000万元但随着特种橡胶制品市场业务的不断拓展,现有厂区凸显出车间面积严重不足、设备老化、车间功能及布局不完善、生产效率与自动化程度低等问题,因此扩大产能势在必行本次由陕西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新建的高酸性及海洋双金属复合管产业化配套项目位于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新征建设用地25亩,总建筑面积24965.26m2,建设双金属复合管配套橡胶制品生产线、职工宿舍和研发中心,配套的供水、供电、暖通、消防、安全及环保等基础设施。
项目总投资15200万元,于2013年12月10日取得《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关于西安向阳航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高酸性及海洋双金属复合管产业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天科经[2013]1042号),2014年3月26日取得《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管理委员会关于陕西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高酸性及海洋双金属复合管产业化配套项目备案的通知》(西航天发[2014]35号),同时本项目被列入《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2014年重点项目计划的通知》(西航天发[2014]34号),属于西安市2014年重点建设项目根据(配套)项目的产品方案,项目预计达产可生产橡胶密封件、高酸性油气田配套密封制品以及海洋用配套密封制品分别为100万件/年、400万件/年、480万件/年 2、环评工作过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等有关规定,以及西安市环境保护局、西安市环境保护局航天基地分局等相关单位对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要求,2014年1月,陕西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正式委托西安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接受委托后,我院立即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认真研究了该项目的可研报告,进行了现场踏勘,对工程和项目区域环境概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收集了有关基础资料,进行了必要的环境现状监测、资料收集、公众参与调查等工作,在工程污染因素分析、环境现状分析、环境影响预测评价及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分析基础上编制出《陕西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双金属复合管产业化配套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在报告书编制过程中,得到了西安市环境保护局、西安市环境保护局航天基地分局、西安航天基地管委会、西安市航天基地环境监测中心及建设单位的大力支持与协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3、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1)运营期工艺废气分析及其控制对策;(2)运营期噪声分析及其控制对策;(3)环境风险分析及其对策4、评价结论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与《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总体发展规划》(2007年11月)、《航天四院“十二五”规划》、《西安市“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以及《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要求相符在施工期和营运期,建设单位在认真落实本报告书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要求和建议,严格执行“三同时”的前提下,对周围的环境影响是可接受的。
因此,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本项目建设可行2西安向阳航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高酸性及海洋双金属复合管产业化配套项目 1、总论1 总论1.1 编制依据本次环境影响评价的各项编制依据详见表1.1-1表1.1-1 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依据类别名 称文 号实施时间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9.1《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9.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6.1《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4.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3.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8.4.1《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修订)》;2012.7.1《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