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从我国分配制度的改革看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ss****gk
  • 文档编号:233538896
  • 上传时间:2022-01-0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2.83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从我国分配制度的改革看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文章摘要】我国分配制度经历了多次的改革,每次改革目的是提高生产力,促进 社会发展,一次是单纯的强调平等的公平原则,二是过分的突出效率原则 即“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三是和谐的公平观是从理论和实践上对马 克思主义的辩证法的应用和深刻的诠释,只有辩证看待公平与效率的关 系,才能促进社会和谐关键词】分配制度;改革;效率;公平;辩证关系从新中国六十年来的发展看,我国的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 行各业正在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分配制度也同样如此现在反思我国分 配制度的改革,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单纯的强调平等的原则,奉行 的是一种平等主义的公平准则;二是过分的强调效率的原则,提出了 “效 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三是和谐的公平观,和谐公平观是一种多维 度、全方位、多层次、全面的公平观显然从分配制度的改革来看,对公 平和效率关系的认识经历了由形而上学到辩证法前进1强调平等主义的公平观从1840年到1949年,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一穷二白,在苏联的帮助 下,我们开始仿照前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建设新中国,在经济上实行了计 划经济制度,与此相应的分配制度是平均主义的公平观,其目的是实现社 会的“共同富余”。

      在城市,1956年完成了社会主义工商业改造,废除了 生产资料私有制,实行的是平均工资制度、退休金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等 在农村,先进行土地改革,把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而后在1956-1958年 完成了将土地收归集体,实行的是按人均分配生活资料为主的平均主义制 度可以看出,在这一时期,单纯的强调平均主义的公平观,确实比任何 时期的制度都要公平这种分配制度在当时的条件下,满足了人们对公平的渴求,有利于集 中力量建设新中国,在一定的意义上,与旧中国相比较提高大多数中国人 的生活水平但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到20世纪60年代以后,整个 计划经济制度以及与之相应的其他制度便逐步暴露了不足,这样的分配制 度在实际中遇到了很多麻烦,出现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严 重的扼杀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和主动性,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形成了 共同贫穷的公平在理论上,单就平均主义的分配制度而言,这本身就有 缺陷,这是机械的僵化的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某些词句,没有灵活的运用 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和世界观,根据唯物辩证法,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 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这自始自终的矛盾运动如果单 纯的强调公平,不考虑效率影响,必然违背客观规律,不能形成较好的分 配制度,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为此我们需要改变其制度。

      2强调效率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公平观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中国在1987年进行了改革开放,在经济上, 实行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经济体制改革,并提岀了 “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的原则,成了制定经济政策和衡量经济制度的价值标准为了 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提岀了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 确,从1978年至今三十多年中,中国建立的市场经济体制和与之相应的 分配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调动了大多数中国人的生产积极性,提 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促进了整个社会的发展,增强了综合国力•从这个 角度来看,这种分配制度是比以前更加公平的一种分配制度但是,在改革过程中,过分的重视了 “效率优先”,忽视了 “兼顾公 平”,一味的强调经济效率,强调经济效率变成了单纯重视经济增长,重 视经济增长变成了唯GDP的增长,唯GDP的增长变成了政府政绩工程,变 成了纯数字的增长,这样就产生了诸多问题这些从实践上证明了过分的 强调效率,而忽视公平,同样会产生诸多社会问题,需要改革其政策在 理论上,这种做法同样是教条的马克思主义根据唯物辩证法,两者既相 互区别,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不能孤立公平只考虑效率, 只有效率没有公平,这是低效率的,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效率。

      即使效率 上去了,社会因失去了公平而变成畸形发展恩格斯指出:“一切人,或 至少是一个国家的一切公民,或一个社会的一切成员,都应当有平等的政 治地位和社会地位邓小平说:“如果导致两极分化,改革就算失败了 为此我们必须要处理好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构建和谐的公平观,社会 才能和谐3和谐的公平观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从十六大后党中央逐渐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与构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各方面协调发展, 一种多维度、全方位、多层次、全面的公平观,人类社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实现公平正义,这就是和谐公平观公平,我们主要从动态的角度考察,社会公平表现在一下四个方面: 起点公平、过程公平、终点公平和保障公平起点公平是指人们在参加社 会生活时,他们是从各自特有的素质、能力以及社会地位出发,这些个人 以及社会的因素形成人的活动前提并深刻地影响着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过 程公平是指人与社会相互联系,人面临着多种多样的活动的可能性和选择 的空间是公平终点公平是指社会的一切权利、财富和利益均分予全体人 民[6] (P177-179)保障公平是指前面三个方面不能保证公平的情况下, 为促进社会和谐而制定的社会福利体系、社会保障体系等一系列的保障措 施。

      要处理好公平和效率的关系,就需要辩证的对待公平和效率两者相 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排斥公平离不开效率,效率离不开 公平,效率是公平的前提和物质基础,没有效率,公平就是无源之水、无 根之木,就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效率的提高为公平的实现 提供更好的平台公平是效率的目的和手段,极不公平或绝对公平都会影 响人们的创造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整体效率与长远效率,甚至影响 社会稳定,公平为效率的进一步提高保驾护航因此要把公平和效率统一 于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参考文献】[1] 鲁龙特•论和谐公平观[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 (3)[2]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岀版社,1991.[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岀版社,1972 年.[4]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岀版社,1993 .[5] [6]石云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研究[M].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 版社,1995.[8] 列宁.列宁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岀版社,1995.。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