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工程学院ug型腔铣作业二汇总.doc
26页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作业二平面铣和型腔铣班级 学号姓名一、目的和要求1、熟悉平面铣的创建方法,学会设置平面铣中各参数的设置1.导入主模型1)直接双击UG NX 7.5图标,打开软件,在软件中,选择【文件】—【打开】菜单,找到要打开的文件;2)单击【开始】按钮,在下拉菜单中点击【加工】菜单3)系统弹出【加工环境】对话框,在【CAM会话配置】列表中选择【cam_general】选项在【要创建的CAM设置】列表框中选择【mill_planar】选项2.创建刀具在工具栏中单击【加工创建】工具条中的【创建刀具】按钮,将弹出【创建刀具】对话框,作如图1所示的参数设置; 3.设置加工坐标系在操作导航器里选择几何视图,双击MCS-MILL,设置加工坐标系,设加工原点为工件上表面中心4.设定加工几何体1)在【操作导航器】内的【WORKPIECE】(毛坯)单击右键,选择【编辑】子菜单,系统弹出【Mill_Geom】对话框, 2)在【Mill_Geom】对话框按钮,此时系统将弹出【部件几何体】对话框,如图8所示在UG CAM主视区选择图中的实体,然后单击确定按钮。
3)在【Mill_Geom】中单击按钮,系统弹出【毛坯几何体】对话框在【选择选项】栏中选择【自动块】项5.创建刀具创建一把平底铣刀,直径15,刀具号,长度调整,刀具补偿都设为1 6.创建方法在操作导航器中选择加工方法视图,双击MILL-ROUGH,设置部件余量为0.37.创建平面铣的粗加工操作(1)各项设置如图(2)确定后进入平面铣的参数设置,部件边界选择工件的上表面,底面选择工件腔的底部平面3)刀轨设置栏中,方法选择MILL-OUGH,切屑模式选择跟随部件,步距选择“%刀具平直”,平面直径百分比中输入50.000(4)单击非切屑移动,弹出“非切屑移动”对话框,选择“进刀”选项卡,进刀类型选择插屑,高度为3.000,开放区域栏中设置进刀类型为线性,其他默认在退刀选项卡中,退刀类型选与进刀类型相同,确定 (5)在非切屑移动对话框中选择“传递/快速”选项卡,安全设置选项选平面,然后选择工件上方距离为100的平面为安全平面区域内的传递类型选择最小安全值Z(6)单击切屑参数,选择余量,设置最终底面余量为0.30007)在连接选项的开放刀路中选择变换切屑方向(8)确定后单击切削层,设置切屑层高度为1.00(9)确定后,单击进给和速度,设置主轴转速为2300,其他参数如图7. 生成刀轨1)单击(生成刀轨),生成的刀轨如图28所示2)在【平面铣】对话框下单击(确认)按钮,进行可视仿真。
此时系统弹出【刀轨可视化】对话框,如图29所示单击【3D动态】选项卡,然后单击播放按钮,即可以进行仿真经验证刀具路径无误后,在【刀轨可视化】对话框中单击确定按钮在【平面铣】对话框中单击确定按钮 8.后处理可以在【信息】对话框中将G代码保存到其他位置2、熟悉型腔铣的创建方法,学会设置平面铣中各参数的设置1.导入主模型1.直接双击UG NX 7.5图标,打开软件,在软件中,选择【文件】—【打开】菜单,找到要打开的文件;2.单击【开始】按钮,在下拉菜单中选择【加工】菜单 3)系统弹出【加工环境】对话框,在【CAM会话配置】列表中选择【cam_general】选项在【要创建的CAM设置】列表框中选择【mill_contour】选项2.创建刀具1.在工具栏上单击[创建刀具],系统弹出对话框,在【类型】栏选择【mill_contour】,在【刀具子类型】栏选择平底刀,名称改为mill_D6 2.确定后进入刀具参数设置,直径改为6,刀具号,长度调整,刀具补偿都设为13.设置加工坐标系在操作导航器里选择几何视图,双击MCS-MILL,设置加工坐标系,设加工原点为基准坐标系原点。
4.设定加工几何体1)在【操作导航器】内的【WORKPIECE】(毛坯)单击右键,选择【编辑】子菜单,系统弹出【Mill_Geom】对话框, 2)在【Mill_Geom】对话框按钮,此时系统将弹出【部件几何体】对话框,选择主视区中的实体,参数设置如图8所示在UG CAM主视区选择图中的实体,然后单击确定按钮3)在【Mill_Geom】中单击按钮,系统弹出【毛坯几何体】对话框在【选择选项】栏中选择【自动块】项, 5.创建方法在操作导航器中选择加工方法视图,双击MILL-ROUGH,设置部件余量为0.36.创建型腔铣铣的粗加工操作(1)各项设置如图(2)确定后进入平面铣的参数设置,部件和毛坯都已默认选定3)刀轨设置栏中,方法选择MILL-ROUGH,切屑模式选择跟随部件,步距选择“%刀具平直”,平面直径百分比中输入50.000,全局每刀深度设为2(4)在【刀轨设置】栏单击【切削参数】按钮,选择【策略】选项卡切削方向】选择【顺铣】,【切削顺序】选择【深度优先】5)单击【余量】选项卡,勾选【底部面和侧壁余量一致】,在【部件侧面余量】文本框中输入0.5,其余默认。
6)单击【连接】选项卡,【区域排列】选择【优化】,确定,退回【型腔铣】选项卡7)在非切屑移动对话框中选择“传递/快速”选项卡,安全设置选项选平面,然后选择工件底部上方距离为100的平面为安全平面区域内的传递类型选择最小安全值Z(8)确定后,单击【进给和速度】,设置主轴转速为3200,其他参数如图7.生成刀轨1)单击(生成)按钮,生成的刀具路径2)单击(确认)按钮,系统弹出【刀轨可视化】对话框 8.后处理选择创建的操作,单击“后处理”按钮,进行后处理,选择MILL-3 AXIS,确定 3、熟悉深度加工轮廓铣的创建方法,学会设置平面铣中各参数的设置1.导入主模型1)直接双击UG NX 7.5图标,打开软件,在软件中,选择【文件】—【打开】菜单,找到要打开的文件;2)单击【开始】按钮,在下拉菜单中选择【加工】菜单 3)系统弹出【加工环境】对话框,在【CAM会话配置】列表中选择【cam_general】选项在【要创建的CAM设置】列表框中选择【mill_contour】选项2.创建刀具1)、在工具栏上单击[创建刀具],系统弹出对话框,在【类型】栏选择【mill_contour】,在【刀具子类型】栏选择平底刀,名称改为mill_D8。
2)确定后进入刀具参数设置,直径改为6,刀具号,长度调整,刀具补偿都设为1 3.设置加工坐标系1)在操作导航器里选择几何视图,双击MCS-MILL,设置加工坐标系,设加工原点为工件顶部中心4. 设定加工几何体1)在【操作导航器】内的【WORKPIECE】(毛坯)单击右键,选择【编辑】子菜单,系统弹出【Mill_Geom】对话框, 2)在【Mill_Geom】对话框按钮,此时系统将弹出【部件几何体】对话框,选择主视区中的实体,参数设置如图8所示在UG CAM主视区选择图中的实体,然后单击确定按钮5.创建方法在操作导航器中选择加工方法视图,双击MILL-FINISH,设置部件余量为06.创建深度加工轮廓铣的加工操作(1)各项设置如图(2)确定后进入深度加工轮廓铣的参数设置,设定一下切削区域选择工件的上表面3)在【导轨设置】设置全局每刀深度为0.5,【陡峭空间范围】设为【无】,其他默认4)在【导轨设置】里单击切削参数按钮,打开【切削参数】对话框选择余量,勾选【底部面与侧壁余量一致】前的复选框,在【部件侧面余量】中输入0.3,其他设置如图5)在【切削参数】对话框中选择【连接】,【层到层】选择【使用传递方法】,然后勾选【在层与层之间切削】前的复选框,【步距】选择【使用切削深度】,【短距离移动上的进给】采用默认设置。
6)在【深度加工轮廓】对话框中的【刀轨设置】栏中单击“非切削移动”按钮,进入【非切削移动对话框】选择【传递/快速】选项卡,在【间隙】栏的【安全设置选项】下拉列表中选择【平面】,在【距离】文本框中输入30. (8)在【区域内】和【区域之间】栏中,在【传递使用】中选择【进刀/退刀】项,在【传递类型】中选择【间隙】(9)确定后,单击【进给和速度】,设置主轴转速为3200,其他参数如图7.生成刀轨单击“操作”中的“生成”按钮,生成刀轨单击“确认”,进行可视化的刀轨验证8.后处理1)在【导航操作器】中选中创建的操作,然后在UG CAM工具栏上单击【后处理】按钮,2)在后处理对话框中的【后处理】下拉列表中选择【mill 3 axis】,在【输出文件】栏的【文件名】项中,选择要保存的G代码文件路径和名称, 4、实验感受这次实验,通过对一些简单的零件进行编程加工,加深了我对平面铣和轮廓铣的了解巩固了我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通过实例,扫除了平时的学习盲区,一些原本不是很重要的知识点在实际运用中却有着很大的作用同时也意识到自己所学的UG知识有限,对这款软件有了新的认识平时常用的方法其实并不一定简单,UG有着多种操作方法,需要我不断的摸索与认识。
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会更加扎实的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会用,要努力探索用不同的方法,从而找寻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为自己以后学习工作中使用打下结实的基础专心---专注---专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