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和辽、西夏的并立.pptx
35页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金庸先生武侠小说,《,天龙八部,》,讲述了,辽、西夏、北宋、大理等政权并立,时代的故事,那么历史上,这段背景是否真实存在?,多民族政权并立,辽,西夏,吐蕃,大理,北宋与辽、西夏并立,仔细阅读课本,完成以下表格,政权名称,建立民族,建立者,建立时间,都城,北宋,,,,,辽,,,,,西夏,,,,,汉族,契丹,党项,赵匡胤,耶律阿保机,元昊,960,年,10,世纪初,11,世纪前期,东京(开封),上京,兴庆,一、辽宋和战,北宋与,辽、西夏,并立,,(一)辽宋和战,1,、契丹的兴起:,契丹族,原居住在,辽河,上游一带,过着,游牧,生活10,世纪初,耶律阿保机,,上京,,北宋与,辽、西夏,并立,,(一)辽宋和战,1,、契丹的兴起:,契丹族,原居住在辽河上游一带,过着游牧生活2,、辽政权的建立:,(辽太祖),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契丹族,杰出的政治家;统一了契丹各部,,提倡农业;制定各项典章制度,接受中原封建文化;他在位期间,,以汉人为谋士学习汉族政治制度,设置州县,,,契丹创制文字,公元,916,年,建立了,契丹国,,,947,年改国号为,大辽,。
大,辽王朝最强盛时期,曾经雄霸中国半壁江山,疆域北到外兴安岭、贝加尔湖一线,东临库页岛,西跨阿尔泰山,南抵河北和山西北部,可谓气壮山河耶律阿保机,占领幽云十六州,,,,,,,,思考,:,契丹的兴起与逐渐强大的原因是什么?,?,3,、,辽的统治:仿效,中原王朝,采取统治措施,(,1,)在中央设南、北面官,有效管理境内各民族;,(,2,)注意减轻赋役,奖励垦荒;,(,3,)建立孔庙;仿效,中原王朝开设科举,选拔人才;,,(,4,)模仿汉字笔画创制契丹文字;,,(,5,)制定成文法政 治,经 济,文 化,生 活,政治 经济,,文化 生活,四、,北宋与辽的关系,:,北宋由主动进攻到消极防御,守内虚外,1004,年澶州战役,1005,年澶渊之盟,,,战,,和,东 京,澶 州,,,,,东 京,东京,(,1,)澶,渊大战,(,1,)澶渊大战,,,1004,年,,,辽军,大举进攻,北宋,,直逼黄河岸边的,澶渊城,,都城东京局势危急有人主张迁都避让,宰相寇准坚决反对,力劝宋真宗亲征宋军士气大振,射杀辽军统帅,,辽军遭受重挫。
辽派使臣到宋营议和,宋真宗便再派曹利用去辽营谈判,应允,每年向辽方输纳银,10,万两,绢,20,万匹,以白沟河为界分治,,并约定在,1005,年,1,月,28,日(宋景德元年十二月十七日)与辽方在澶州议和订约澶州亦名澶渊郡,因而称,“澶渊之盟”,2,)澶渊之盟,,主要内容:,辽退兵,宋辽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给辽银和娟影响:,宋辽间出现一百多年相对和平的局面,——,先战后和,兄弟之国,一、,“,澶渊之盟”的订立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对宋来说是屈辱的盟约;,二、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宋辽实力的均衡,盟约的签订保持了,一百多年相对,和平的局面,双方的经济、文化都得到发展,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如何评价“澶渊之盟”?,评价:,,5,、契丹文化对汉族文化也有影响,(,1,)乳酪传入中原,(,2,)契丹服装在中原,流行,(,3,)幽燕地区的汉族和契丹人经常通婚,不少,汉人为儿孙起契丹名字农牧文化在碰撞中融合,效仿契丹人穿衣,宋仁宗曾下令禁止效仿契丹人穿衣宋徽宗再次下诏:,,,“,敢为契丹服若毡笠、钓墩之类者,以违御笔论《,宋史,》,卷,153,),契丹服饰,,宋仁宗曾下令禁止效仿契丹人穿衣。
宋徽宗再次下诏:,,,“,敢为契丹服若毡笠、钓墩之类者,以违御笔论《,宋史,》,卷,153,),二、西夏与北宋,,公元,1038,年,,党项首领元昊在,兴庆(今天的银川),登基称帝,,国号大夏,史称,西夏,,,从此西夏开始了它将近两百年的历史,元,昊统治时期,西夏的势力有很大的发展,其辖境“东据黄河,西至玉门,南临萧关(宁夏同心县南),北抵大漠,境土方二万余里”,包括今宁夏、甘肃大部和陕西北部、内蒙一部分元 昊,1,、西夏政权的建立,,11,世纪前期,,党项首领,元昊,在今宁夏地区建立政权,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兴庆,,史称,西夏,党项族,——,羌族的一支,西 夏,,西夏疆域图,,,庆历和议,,庆历四年(,1044,)达成和议,宋,册封,元昊为,‘,夏国主,’,,元昊对宋,称臣,,结束战争状态宋每年予西夏,‘,岁,赐,’,绢,15,万匹,银,7,万两,茶,3,万斤战争,,破坏双方的正常生产和贸易,,,促进了西北边境地区生产和贸易的发展,议和,1044,年,西夏兵器天下第一,西夏统治者是怎么巩固统治的?,1,.,仿效中原设科举,用汉文铸造,钱币,;,模仿,汉字结构,创造西夏文字;,2.,重视儒学,广建学校,翻译儒家经书,;,仁宗尊孔子为,“文宣王”,3,.,大力发展生产,冶铁、制瓷、毛纺织等手工业发达;先进的竖式风箱鼓风技术,兵器锋利,“天下第一”,,宋与夏、宋与辽之间关系有哪些相似之处?,,辽和西夏统治者向汉族学习,辽,推行汉法:,1,、奖励垦荒;,2,、迁移汉族人口北上;,3,、仿效中原王朝建立政治制度;,4,、革除北宋赋役繁杂的弊端。
西夏,向汉族学习:,1,、模仿汉字结构,创造西夏文字;,2,、翻译、印刷中原典籍和佛经;,3,、用汉字铸造钱币三、碰撞中的融合,契丹族、党项族与汉族融合的表现有哪些?,,学会农耕,学习汉族的政治制度,模仿汉字创造文字,学习汉人的生活习俗,契丹文字,契丹大字,契丹小字,,西夏文字,,,钱币,辽,西夏,西夏贡米,西夏“兽面瓦当”,西夏铜牛,,辽,契丹,916,上京,阿保机,,汉,960,东京,赵匡胤,,西夏,党项,1038,元昊,,用兵,,元昊主和,1044,,元昊出兵,,共同开发北方地区,,战,澶渊之盟,,澶州大战,1005,年,,战,,和,1.,宋辽澶渊之战中,力主坚决抵抗的是( ),A.,宋真宗,B.,王安石,C.,石守信,D.,寇准,2.,辽和北宋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A.,长期遭受外族的民族压迫,B.,被农民起义推翻,C.,外戚、宦官专权,D.,政治腐败,3.,下列关于澶渊之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宋神宗时,辽军攻宋,打到澶州城下,B,.,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C,.,澶渊之盟规定宋朝给辽岁,币,D,.,澶渊之盟后,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4.,与北宋并立的西夏少数民族政权是哪族建立的,( ),A.,契丹族,B.,女真族,C.,回纥,D.,党项族,5.,澶渊之盟前,北宋对辽的主要政策是,( ),A.,进攻,B.,和亲,C.,防御,D.,投降,6.,下列政权没有出现并立现象的是,( ),A.,西夏与北宋,B.,辽与北宋,,C.,金与北宋,D.,辽与南宋,7.,材料分析题,材料一 (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材料二 辽统治者迁移大批汉族人口北上,促进了经济交流和民族融合,长年生活在辽境的汉族人在当地安居乐业,而“忘南顾之心”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朝廷”指什么政权?“蕃”在这里主要是指哪一少数民族?,(,2,)哪一历史“文献”直接导致“(辽)与朝廷和好年深”?简述该“文献”的内容3,)依据所学内容回答:为什么常年生活在辽境的汉族人“忘南顾之心”,?,答案:,(,1,),北宋;契丹族2,)“澶渊之盟”,规定: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辽银、绢等钱物,即“岁币”3,)辽统治者在推行汉法的同时,还注意革除北宋赋役繁杂的弊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