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洪新《中医基础理论》(第10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pdf
140页目录内容简介目 录绪 论0 1 复习笔记2考研真题详解第1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1.1 复习笔记1.2 考研真题详解第2章 藏 象2.1 复习笔记2.2 考研真题详解第3章精气血津液神3.1 复习笔记3 2 考研真题详解第4章 经 络4 1 复习笔记4.2 考研真题详解第5章 体 质5.1 复习笔记5.2 考研真题详解第6章 病 因6 1 复习笔记6.2 考研真题详解第7章 病 机7.1 复习笔记7.2 考研真题详解第8章养生与防治原则8.1 复习笔记8.2 考研真题详解绪 论0.1 复习笔记一、中医学的学科属性表0-1 中医学的学科属性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表0-2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表0-3 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1)魏晋隋唐时期(公元22()960年)表()-4 魏晋隋唐时期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2)宋金元时期(公元9601368年)表0-5 宋金元时期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表0-6 金元四大家对中医学的贡献(3)明清时期(公元明68期11年)明清时期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如表0-7、0-8所示表0-7表0-8(4)近代与现代(公元1 8 4 0年以后)继续整理和汇总前人的学术成果代表:2()世纪3 0年代曹炳章主编 中国医学大成,是一部集古今中医学大成的巨著。
中西汇通学派a.代表人物:唐宗海、朱沛文、悻铁樵、张锡纯等b.观点:既要坚持中医学之所长,又要学习西医学先进之处,从理论到临床汇通中西医c.代表作:唐宗海著 中西汇通医经精义、张锡纯著 医学衷中参西录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整体观念表0-9整体观念辨证论治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既强调辨证论治,又讲究辨证与辨病相结合1)病、证、症表0-1 0 病、证、症(2)辨证论治辨证论治是运用中医学理论辨析相关临床资料以明确病变本质并确立证,论证其治则治法方药并付诸实施的思维和实践过程表0-11辨证论治的概念、关系(3)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辨证论治的精神实质表()-1 2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0.2 考研真题详解一、A型题对藏象理论中命门、三焦记忆经络理论有所阐扬和发展,从而丰富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是()河北大学2019研A.黄帝内经B.难经C.类经D.伤寒杂病论【答案】B【解析】难经又 称 黄帝八十一难经,约成书于东汉,对藏象理论中命门、三焦以及经络理论有所阐扬和发展,从而丰富发展了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暨南大学2019研A.隋唐时期B.金元时期C.战国至秦汉时期D.春秋战国时期【答案】C【解析】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战国至两汉(或者说战国至秦汉)时期。
黄帝内经 难经 伤寒杂病论 神农本草经等医学专著的问世,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金元四大家中,被称为“攻下派”的医家是()暨南大学2019研A.刘完素B.李杲C.朱震亨D.张从正【答案】D【解析】A项,刘完素为“寒凉派”B项,李杲为“补土派”C项,朱震亨为“滋阴派”(“养阴派”)D项,张从正为“攻邪派”(“攻下派”)o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暨南大学2019研A.急则治标、缓则治本B.辨病与辨证相结合C.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D.异病同治和同病异治【答案】C【解析】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辨证论治整体观念,是中医学认识人体自身以及人与环境之间联系性和统一性的学术思想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并贯穿于预防与康复等医疗保健实践的过程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确立奠定基础的书籍是()扬州大学2019研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神农本草经D.难经E.针灸甲乙经【答案】A【解析】黄帝内经包 括 素问和 灵枢两部分,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奠定基础,也是中医学在理论与实践继续发展的基石中医学中第一部成功运用辨证论治的专书是()暨南大学2018研A.黄帝内经B.难经C.神农本草经D.伤寒杂病论【答案】D【解析】东汉张仲景的 伤寒杂病论提出“六经辨证”理论,创立了对外感、内伤疾病的辨证纲领和有效方剂,是中医学第一部辨证论治的专著,为“医方之祖”。
金元四大家中,被称为“养阴派”的医家是()暨南大学2018研A.刘完素B.李杲C.朱震亨D.张从正【答案】C【解析】A项,刘完素为“寒凉派”B项,李杲为“补土派”C项,朱震亨为“滋阴派”(“养 阴 派D项,张从正为“攻邪派”能反映疾病在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本质的是()河北大学2018研A.症B.证C.病D.体征【答案】B【解析】证即证候,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它包括了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以及邪正关系,反映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本质金元四大家中,“寒凉派”的代表人物是()暨南大学2017研A.刘完素B.李杲C.张从正D.朱震亨【答案】A【解析】刘完素力倡火热论,主张“六气皆从火化“,六气化热化火是外感病的主要病机,而内伤病中“五志过极皆能生火”,故在治疗中多用寒凉药,后人称其为“寒凉派”o B项,李杲为“补土派”C项,张从正为“攻邪派”D项,朱震亨为“滋阴派”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观点的医家是()统考2015研A.朱丹溪B.刘完素C.张从正D.张元素【答案】A【解析】A项,朱 震 亨(朱丹溪)力倡相火论,主张“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治疗上善用“滋阴降火”,后人称其为“滋阴派”,代表作为 格致余论。
B项,刘完素力倡火热论,主张“六气皆从火化“,六气化热化火是外感病的主要病机,而内伤病中“五志过极皆能生火”,故在治疗中多用寒凉药,后人称其为“寒凉派”,代表作有 素问玄机原病式C项,张从正力倡攻邪论,主张“病由邪生”,邪去正自安,故在治疗中多用汗、吐、下三法,以攻邪为主,后人称其为“攻邪派”,代表作为 儒门事亲D项,张元素根据经络学说,创立“引经报使”理论提出“三因学说,的医家是()统考2013研A.巢元方B.张景岳C.张仲景D.陈无择【答案】D【解析】A项,隋代巢元方撰著的 诸病源候论,是中医学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系统的总结了隋代以前的医学成就,详细论述了各科疾病的病因和症状,对后世病证分类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B项,明代张景岳著 类经 景岳全书,为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C项,张仲景著的 伤寒杂病论确立了中医临床医学的辨证论治体系,奠定了中医临床医学发展的基础D项,宋代陈无择著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提出了著名的“三因学说”,把复杂的病因分为内因、外因和不内外因三类中医学整体观念的内涵是()统考2009研A.形神合一的统一观B.自然界是统一的整体C.以五脏为中心的统一观D.人体为整体,并与自然界统一【答案】D【解析】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特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整体观念的核心内容包括两个层次,一是指人体为一个整体,构成人体的各部分之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是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具体又包括两个方面,即五脏一体观和形神一体观二是指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人类在能动地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地斗争中,维持着机体的正常的生命活动AC两项,形神合一的统一观和以五脏为中心的统一观,不能包括整体观念的全部,而仅仅是它的一个局部,只是运用了整体观念去认识生命活动的功能特点,是中医学整体观念的具体应用B项,只提到了整体观的一个方面天人相应,四时脉象的变化,如 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说:“春日浮”,则 可 见()统考2008研A.如鱼之游在波B.泛泛乎万物有余C.蛰虫将去D.蛰虫周密【答案】A【解析】A项,“如鱼之游在波”,是指春天的脉象,随春生之气逐渐向上的态势,像水中之鱼在水波中游动B项,“泛泛乎万物有余“,是指夏天阳气隆盛,其脉象洪大浮现于皮表C项,“董虫将去 ,指秋天的脉象随逐渐内敛的阳气由表趋里D项,“萤虫周密”,指冬天的脉象随内藏的阳气而深伏于里,表现为沉伏之态根据“人与天地相应 的观点,下列除哪项外,均对人体产生影响?()统考2006研A.季节气候变化B.昼夜晨昏变化C.地区方域不同D.饮食偏嗜不同E.阴居以避暑【答案】D【解析】人类生活于自然界中,自然界的变化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主要表现在季节气候对人体的影响、昼夜晨昏对人体的影响、地区方域对人体的影响,以及主动改造自然与自然作斗争,如阴居以避暑等四方面。
D项,饮食五味偏嗜,本是内伤病因饮食、劳逸中饮食不节的一个方面,主要指饮食偏寒、偏热和饮食五味偏嗜两方面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说:“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是 因 为()统考2005研A.人气始生,病气衰B.人气长,长则胜邪C.人气始衰,邪气始生D.人气入脏,邪气独居于身E.人气抗邪,卫气为固【答 案】A【解 析】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 曰:“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o朝则人气始生,病 气 衰,故旦慧;日中人气长,长则胜邪,故安;夕则人气始衰,邪气始 生,故 加;夜半人气入脏,邪气独居于身,故甚也因此一般疾病大多,白天病情轻,夜晚加重二、X型题下列各项中,符 合 中 医 学 辨 证 论 治 的 有()统考2013研A.对症治疗B.同病异治C.异病同治D.因病选方【答 案】BC【解 析】辨证论治,又称辨证施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包括辨证和论治两个过程症是指疾病的个别表面现象,证则反映了疾病某个阶段的本质变化,它将症状与疾病联系起来,从而揭示了症与病之间的内在联系,而病则反映了病理变化的全部过程中医认为,同一疾病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可以出现不同的证型;而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又可能出现同样的证型。
因此在治疗疾病时就可以分别采取“同病异治 或 异病同治”的原则同病异治”是指对同一疾病不同阶段出现的不同证型,采用不同的治法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发展过程中出现性质相同的证型,因而可以采用同样的治疗方法下列各项中,属 于 中 医 学 整 体 观 念 内 容 的 有()统考2012研A.形与神俱B.因地制宜C.同病异治D.四时养生【答 案】ABD【解 析】中医学的整体观念,主要体现在人体自身的整体性和人与自然的统一性两个方面人体自身的完整性主要表现在形与神俱,反映的是中医学的唯物观人与自然的统一性表现在:养生防病、要注意“法于四时”“四气调神”“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疾病防治要因时制宜和因地制宜C项,同病异治体现的是辨证论治的思想三、名词解释同病异治 暨南大学2 0 1 7、2 0 1 9 研;扬州大学2 0 1 9 研答: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域不同,或所处的疾病的阶段或类型不同,或患者的体质有异,故反映出的证不同,因而治疗也有异例如感冒有风寒、风热之别,治法也有“辛温解表”和“辛凉解表”之分辨证论治 扬州大学2 0 1 8 研答: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即通过分析四诊资料,辨别疾病某一阶段病变本质(证候),以指导治疗的方法证 暨南大学2 0 1 7 研答:证,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一般由一组相对固定的、有内在联系的、能揭示疾病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病变本质的症状和体征构成证是病机的外在反映;病机是证的内在本质四、问答题何谓整体观念?整体观念在中医学认识人体生理、病理和疾病的诊断、治疗等方面有何意义?扬州大学2 0 1 9 研答:(1)整体观念是中医学认识人体自身的完整性以及人与环境之间联系性和统一性的学术思想,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指导思想2)整体观念在中医学认识人体生理、病理和疾病的诊断、治疗等方面的意义生理上的整体性a.五脏一体观:人体由五脏(心、肝、脾、肺、肾)、六 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形 体(筋、脉、肉、皮、骨)、官 窍(目、舌、口、鼻、耳、前阴、后阴)等构成各个脏腑组织器官在结构上彼此衔接、沟通它们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的联络作用,构成了心、肝、脾、肺、肾五个生理系统b.形神一体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