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物理学史:科学家.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kms****20
  • 文档编号:40647879
  • 上传时间:2018-05-2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9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物理学史总结 (按科学家)1、胡克:英国物理学家;发现了胡克定律(F弹=kx) 2、伽利略:意大利的著名物理学家;伽利略时代的仪器、设备十分简陋,技术也比较落后,但伽利略巧 妙地运用科学的推理,给出了匀变速运动的定义,导出 S 正比于 t2 并给以实验检验;推断并检验得出, 无论物体轻重如何,其自由下落的快慢是相同的;通过斜面实验,推断出物体如不受外力作用将维持匀 速直线运动的结论后由牛顿归纳成惯性定律伽利略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 一 3、牛顿:英国物理学家; 动力学的奠基人,他总结和发展了前人的发现,得出牛顿定律及万有引力定 律,奠定了以牛顿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 4、开普勒:丹麦天文学家;发现了行星运动规律的开普勒三定律,奠定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基础 5、卡文迪许:英国物理学家;巧妙的利用扭秤装置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放大思想) 6、多普勒:奥地利;发现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多普 勒效应 7、布朗:英国植物学家;在用显微镜观察悬浮在水中的花粉时,发现了“布朗运动” 8、焦耳:英国物理学家;测定了热功当量 J=4.2 焦/卡,为能的转化守恒定律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研究电流通过导体时的发热,得到了焦耳定律 9、开尔文:英国科学家;创立了把-273℃作为零度的热力学温标 10、库仑:法国科学家;巧妙的利用“库仑扭秤”研究电荷之间的作用,发现了“库仑定律” 11、密立根:美国科学家;利用带电油滴在竖直电场中的平衡,得到了基本电荷 e=1.6×10-19C 12、富兰克林:美国;解释了摩擦起电的原因,通过风筝实验验证闪电是电的一种形式,把天电与地电 统一起来,并发明避雷针 13、欧姆:德国物理学家;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欧姆把电流与水流等比较,从而引入了电流强度、电 动势、电阻等概念,并确定了它们的关系 14、昂尼斯:荷兰;大多数金属在温度降到某一值时,都会出现电阻突然降为零的现象——超导现象 15、奥斯特:丹麦科学家;1820 年发现电流可以使周围的磁针偏转的效应,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16、安培:法国科学家;1820~1827 年对电磁作用的研究,提出分子环形电流假说(原子内部有环形电 流) ;发现了安培定则;发现了电流相互作用规律;发明了电流计 17、汤姆生:英国科学家;研究阴极射线,发现电子,测得了电子的比荷 e/m;汤姆生还提出了“枣糕模 型” ,在当时能解释一些实验现象。

      18、劳伦斯:美国科学家;发明了“回旋加速器”,使人类在获得高能粒子方面迈进了一步 19、法拉第:英国科学家;发现了电磁感应,亲手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提出了电磁场及磁感线、 电场线的概念 20、楞次:德国科学家;概括试验结果,发表了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楞次定律 21、亨利 :美国; 最大的贡献是在 1832 年发现自感现象 22、麦克斯韦:英国科学家;总结前人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基础上,186 年总结了电磁场理论,并预言了 电磁波的存在,同时指出光就是一种看得见的电磁波 建立了完整的电磁场理论 23、赫兹:德国科学家;在麦克斯韦预言电磁波存在后二十多年,第一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测得电磁波传播速度等于光速,证实了光是一种电磁波率先发现“光电效应现象” 24、惠更斯:荷兰科学家;1690 年提出惠更斯原理 (不是从某个定律推导出来的,也不是直接有实验总 结出来的,它得出的结论都与事实相符)在对光的研究中,提出了光的波动说发明了摆钟 25、斯涅耳 :荷兰数学家 ;入射角与折射角之间的规律——折射定律 26、托马斯·杨:英国物理学家;首先巧妙而简单的解决了相干光源问题,成功地观察到光的干涉现象。

      双孔或双缝干涉) 证实了光的波动性 27、伦琴:德国物理学家;继英国物理学家赫谢耳发现红外线,德国物理学家里特发现紫外线后,发现 了当高速电子打在管壁上,管壁能发射出 X 射线—伦琴射线 28、普朗克:德国物理学家;量子论的奠基人为了解释黑体辐射,1900 年提出了能量量子假说,解释 物体热辐射规律提出电磁波的发射和吸收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E 与频率 υ 成正比 ) ,把物理 学带进了量子世界其在热力学方面也有巨大贡献 29、爱因斯坦:德籍犹太人,后加入美国籍,20 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他提出了“光子”理论及光电效 应方程,建立了狭义相对论及广义相对论提出了“质能方程” (2005 年被联合国定为“世界物理年” , 以表彰他对科学的贡献) 30、康普顿:美国物理学家;在研究石墨对 X 射线的散射时,发现在散射的 X 射线中,除了与入射波长 相同的成分外,还有波长大于原波长的成分,这个现象叫做“康普顿效应” ,表明光子除了能量之外还具 有动量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说明光的粒子性光子的动量 p=h/λ . 31、德布罗意:法国物理学家;提出一切微观粒子都有波粒二象性;提出物质波概念,任何一种运动的 物体都有一种波与之对应。

      λ=h/p.32、卢瑟福:英国物理学家;通过 α 粒子的散射现象,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首先实现了人工核反应,发现了质子 42He+147N→178O+11H(实验用放射源放出 а 射线)33、玻尔:丹麦物理学家;把普朗克的量子理论应用到原子系统上,提出原子的玻尔理论成功解释了 氢原子光谱最先得出氢原子能级表达式 34、查德威克:英国物理学家;从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实验研究中,发现了中子42He+94Be→126C+10n35、威尔逊:英国物理学家;发明了威尔逊云室以观察 α、β、γ 射线的径迹 36、贝克勒尔:法国物理学家;首次发现了铀的天然放射现象,开始认识原子核结构是复杂的 37、玛丽·居里夫妇:法国(波兰)物理学家,是原子物理的先驱者,发现了放射性更强的钋和镭38、约里奥·居里夫妇:法国物理学家;老居里夫妇的女儿女婿;首先发现了用人工核转变的方法获得放射性同位素用粒子轰击铝箔时观察到正电子正电子是由磷 30 衰变发射出来的像磷 30 这种具有放射性的同位素称之为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机械探伤、消菌杀毒、作为示踪原子等42He+2713Al→3015P+10n 3015P→3014Si+ 0+1e39、 伦琴:德国;1895 年发现比紫外线频率还要高的电磁波——X 射线(伦琴射线) 。

      具有很强的穿透 本领,能使荧光物质发出荧光,还能使照相底片感光高速电子流射到任何固体上都能产生这种射线 40、费米:美国;主持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成为“核反应堆”的装置,首次通过可控制的链式反应实现 了核能的释放附一:单位制1971 年国际计量大会规定的 7 个基本单位:长度:米米(m ),质量:千克千克(Kg),时间:秒秒(s),电流:安安[培](A),热力学温度:开开[尔文](K),物质的量:摩摩[尔](mol),发光强度:坎坎[德拉](cd)附二:四大核变1.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包括 α 衰变和 β 衰变);2.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包括质子、中子的发现和放射性同位素的发现);3.重核的裂变(以23592U 的链式反应为代表,可用于核能发电和原子弹);4.轻核的聚变(以21H 和31H 的热核反应为代表,存在于太阳内部,可用于氢弹)附三:物理冷点1.自感和涡流:通过导体或线圈本身的电流改变,线圈本身就产生自感电动势,其大小与其自身电流变化快慢有关由于导体在圆周方向可以等效成一圈圈的闭合电路,由于自感产生的自感电流就像一圈圈的漩涡,所以称为涡流该电流可以使导体发热2.核力:一种区别于电场力和万有引力之外的只作用在核子之间的力。

      在约 0.5×10-15m~2×10-15m 的距离内主要表现为引力大于 2×10-15m 就迅速减小到零;在小于 0.5×10-15m 又迅速转变为强大的斥力使核子不能融合在一起3.半衰期:原子核数目减少到原来一半所经过的时间,其衰变速率由核本身的因素决定跟外界因素无关4.电磁波的发射——调制:将需要传输的信息转换成电信号“加载”在高频振荡电流上电磁波的接收——(1)调谐:接收电路的固有频率与接收的电磁波的频率相同2)检波:从高频振荡电流中“检”出它所携带的低频信号电流它是调制的逆过程,所以也叫“解调”5.光的偏振现象:具有特定振动方向的光称为偏振光只有横波才是偏振光6.狭义相对论质速方程: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