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天,这二十年我们都做了些什么》音响论坛1998年12月号.doc
11页《老天,这二十年我们都做了些什么》音响论坛1998年12月号老天!这二十年来我们做了些什么?(一) 刘汉盛整理 看到标题,不要误会我们写错了:「音响论坛」才十年,怎么标题会用「这二十年来我们 做了些什么?」 首先,我要告诉您,这里的「我们」指的是所有与音响有关的制造者、销 售者、媒体以及消费者们所以,这个标题的意思就是这二十年来,到底大家做了些什么 事,使得音响界有了许多改变至于为何不将时间限制在十年间?这是因为如果固执在十 年的时间内,有许多重要的事情无法包含在内所以,在诸多考量之下,我以二十年为界当然,有些人会为「老天」加个惊叹号这样的开头产生好奇其实,您把整句标题连贯独 出来,就会窥知这个标题隐含着这二十年来我们做了那些「负面」的事情,而导致音响界 走入某些「负面」的结果 在看这篇文章之前,我要提醒读者,这次访谈并不是要为过去二十年音响界的种种下结论, 而是对过去提出许多质疑我们的重点是尝试拨开杂草,找寻几乎快被湮没的来时路如 果读者们有不同的看法,我们非常欢迎事后加入讨论 以下,并不是我个人意见的表述,而是「音响论坛」一些老主笔在一场聚会中的谈话记录 参与者有卢承周、江明宪、郑泽孝、王克刚、林清荣、李富桂、王克勤、刘仁阳与黄鸿钧 (依计算机随机数序列排名) 。
当晚,由于谈兴浓厚,不免天南地北稍有离题,事后听录音 带整理总是觉得有些不足为此,我又以请教当晚诸君,让大家的意见更为完整 6DJ8 是否改变了管机的声音走向 综合意见:一支小真空管有什么重要性?竟然被单独拿出来讨论?各位有所不知, 6DJ8(苏联管称 6922)可以说是近年来用得最广的小管子,在这之前,应用得比较广的是 12AX7 之类的管子最早将 6DJ8 装在前级上公开发售的可能是 Theta 的 Mike Moffat,当 时他的 Theta 前级声音既厚又软,让音响迷惊艳了短暂的时间可惜因为品质不稳定,很 快的就在市场消失在这之后,6DJ8 突然广为业界使用,一时之间蔚为风潮 为什么 6DJ8 会如此受设计者欢迎呢?有人说因为它是射频所用高频管,高频特性佳,所 以符合潮流需求也有人说因为这个管子市场上库存很多,取得容易,所以一旦引发风潮, 就一发不可遏止但是,也有人说虽然 6DJ8 是用在电视上的管子,但是高频特性其实并 不如老管子好到底真相如何,有待以后厘清摆在眼前的事实是:自从 Audio Research 在十余年前推出第一部以一支 6DJ8 制成的真空管/晶体混血前级 SP-9,创下六万多台币的 低价之后,6DJ8 更成为耀眼明星,前级如果没有用上它,彷佛就感不上潮流。
一时之间, 苏联制,OTK1 6922、OTK2 等高价管频频出现在广告上 站在今天的位置上回顾过去,6DJ8 带来了所谓的更透明声音然而,这种透明到底是自然 的阴柔透明、还是过度白热化的非自然透明? 林清荣:有一次我在唱片公司与人闲聊,他认为西门子或德律风根的小管子声音都比 6DJ8 还厚不可否认的,6DJ8 的声音表较清,反应比较快,相对之下,厚度就削弱了音响就 是这样,如果高、中频松软,低频速度就快不起来要高频、中频速度快,声音就瘦了, 这本来就很难二全 刘仁阳:如果说 6DJ8 的声音走向是尖锐的,那也不完全对最早 Theta 的前级低频很丰富, 声音不会尖锐OTK1 或 OTK2 管子声音很饱满也不会尖锐应该说不同厂牌的管子产生 不同的声音以前 Audio Research 在 SP-10 的时代还没用 6DJ8,到了 SP-11 时代就改用 6DJ8 了会什么会用这个管子呢?我想这与当时的喇叭有关当时喇叭的声音倾向高频上不去、低频箱声太重太浑,所以用了 6DJ8 以后,配上当时的喇叭,对声音大有改善 问题是后来喇叭的高频越做越多,低频越做越少,加上苏联管没有了,其它的 6DJ8 管子 声音有倾向高频,整体听起来声音就不平衡了。
我记得当时用在 SP-11 上的 6DJ8 管子也 是有筛选过的,例如用在 Phone 放大的就是低噪音、低麦克风效应的管子,它表较贵,而 用在高电平放大的的就比较便宜像 OTK1 以前一支要一千多左右 刘汉盛:不同厂牌、年份的真空管,其声音差距之大如果没有亲耳听过,很多人会不相信 最近我才在柯逸郎医师家听过 60 年代 WE 的 300B 管子,当时当场拔下拔入与 Cetron 以及 大陆管子做比较,并没有预热我所听到的是,60 年代 WE 300B 的管子低频量感非常丰 富,虽然低频无法量化,但是感觉上真正 60 年代的 WE 300B 低频至少也有其它的二、三 倍多假若用 Cetron 300B 觉得音响系统低频不足,用上 60 年代 WE 300B 时,保证低频 量感还会有多 黄鸿钧:说到这里,一定要提 ARC SP-11不管现在它怎么样,在当时它可能是台湾卖得 最多、最成功的前级在当时,它已经打破以前 McIntosh 或 Conrad-Johnson 那种老式的声 音,改变了声音走向虽然它的高频未必非常亮,但是它肯定已经改变了声音的走向 在业界,如果有人做出某种声音很卖钱,其它的一定会跟,因为他们怕没跟上赚不到钱, 或被排除在外。
这样就形成一股潮流,大家往「清」的声音方向竞相走去,到最后声音越 来越薄,越来越尖或许这就是市场导向 王克刚:以前我们用 SP-11,还是以 LP 为参考音源,LP 声音比较柔,所以还不会觉得高 频太多换成 CD 以后,就开始觉得高频太多了 是否近年零件厂受计算机业影响,在成本降低的要求下,声音变瘦了? 综合意见:长久以来,电子零件业从来就很少特别为音响界制造零件,音响界所用的各种 零件几乎都是依附在消费家电业底下,使用家电业的零件近年计算机业一片大好,电子 零件厂商更是以计算机界的需求为第一优先 无论是消费性家电或计算机,对零件都有一个很重要的诉求,那就是降低成本因为近年 无论是家电或计算机,几乎每一季都在降价为了将本求利,唯有降低各种零组件成本才 能生存对于旧机型反而比新机型来得耐用,大家也心有所感DIY 界(尤其是真空管) 也有一个共识,那就是老管子、老变压器、老零件的声音比新的还好在科技进步、制程 简化以及降低成本的要求下,音响器材所使用的零件是否让声音劣化了呢? 王克刚:我在半导体界做事,半导体业为了竞争,不断的在降低售价在降低售价的要求 下,可能就会牺牲了零件的品质。
加上近年计算机要求耗电低,因此零件几乎都朝承受低 电流的方向发展,而这与音响要求大电流的走向背道而驰,有可能因为这样,造成了声音 的改变 刘仁阳:mbl 应该很严谨吧,我发现他家早期的 6010 前级声音与新的也不一样老的比较 温暖,新的解析力比较强同样都是用上市多年的 5534 IC,但是声音就是会有不同,你说 这是什么原因?其它很多厂牌也都有这个现象 黄鸿钧:看看我们现在的雷射拾取系统,从 CDM-1 到 CDM12,可以说一直在降低成本 它们并不是特别为音响而设计,而是为计算机业做的成本越用越少,东西当然越来越差, 声音会越来越好吗? 刘汉盛:如果说为了竞争,电子零件必须降价,这种说法我认为合理不过,如果说零件 耗电低、成本下降就一定会导致声音变不好听,恐怕还需要深入验证例如,音响很重要 的组件电解电容中,Rifa 的电容就被公认为低频丰富饱满或许举发烧零件为例比较不恰 当,但是我认为适当搭配零件,应该也可以有厚而丰润的声音 真空管机声音晶体化,改变声音的品味 综合意见:自从晶体机兴起后,高解析力、超大的输出功率、快速的反应以及结实的冲击 性一直被拿来当作真空管机的负面教材。
为了与晶体新贵竞争,越来越多的真空管厂商宣 称牠们的产品具有与晶体机一样的特性,本来有相当差距的声音特质也越来越向晶体扩大 机靠拢 到底真空管去除传统所谓软、慢、柔的声音之后是福是祸呢?事实上,如果以原音乐器的 声音特质来看,它们同时具有松软柔和(钢琴、人声、弦乐)以及快速反应(打击乐器) 、 饱满结实(铜管、木管)的特质恰好,这些特质也就是晶体机与真空管机声音特质的综 合体 其实,若以高度的角度来看,无论哪种扩大机应该都要能完全再生这些原音乐器的特 质问题是,虽然每家厂商都宣称他们的扩大机、中性无音染,但是鲜有能够同时拥 有既松软柔和又瞬时反应迅速且够冲击性者也就因为如此,管机声音晶体机化一直存在 于业界中 管机除了声音特质晶体机化之外,输出功率也朝巨大的输出发展,Audio Research M-300 每边三百瓦已经堪称一代名机,David Manley 从一百瓦、二百瓦、三百瓦到五百瓦大功率 输出,也打破了管机小功率的惯例 管机晶体化、功率增大化是否也影响了整个音响界对声音的要求? 刘仁阳:以 Audio Research 为例我认为到 LS-5 前级与 VT-150 后级的时候,传统真空管味 还很浓,在这之后,声音就比较倾向晶体味了。
像我以前用的 Counterpoint 5.1 前级与 SA- 4 后级就管味十足而 ARC M300 我也用了很久,这部后级配以前的喇叭刚刚好,如果拿 来配目前低频较少的喇叭(如 Altec 9862 或 Tannoy 西敏寺等类的喇叭) ,恐怕也会出现高 频太多的问题还有,你自己用的 Manley 扩大机也一样,它配十几年前的喇叭时,觉得 高频与低频都刚刚好如果配上现在的喇叭,就觉得低频量感不够了 在以前,音响的声音听起来比较浑后来透明感、解析力等要求被凸显之后,味了追求这 二样东西,无论是喇叭或扩大机都朝这二个方向前进没想到扩大机与喇叭低频量越来越 少,高频越来越多,到最后就变成今天大部份音响听起来都会尖锐的结果我想我可能是 台湾第一个提出高频太多这个问题的人 林清荣:我以前用真空管前级,后级也是现在前级换成晶体机李富桂与王克勤以前用 ARC SP-9 真空管机,后来都换成 Class'e 晶体前级刘仁阳以前的前、后级都是真空管机, 现在全部换成晶体机从我们的例子来看,管机与晶体机的界线的确越来越模糊,晶体机 也可以做到管机的柔和松软在这样的情形之下,晶体机不必换管子的优点也就成为我们 考量的重点之一,像我以前常常换管子换到胃痛,一直在怀疑到底哪种管子才是最好的。
同样的,目前的管机在速度、解析力上也不输给晶体机,选扩大机变成在选你自己喜欢的 味道,而不是在乎管机或晶体机的特色了 BBC 3/5a、ProAc Super Teblette 小喇叭改变声音走向 综合意见:3/5a 的进入音响市场可说是偶然,这与许多伟大的发明或创见出与偶然同出一 辙本来设计用在转播车内使用的小型鉴听喇叭,没想到竟然会在家庭小空间中那么适用 它专注于中频段而略微牺牲高低二端的设计、以及复杂的分频网络已经成为经典可惜, 15 奥姆的复杂分频网络耗去太多功率,以及市场上对高频段过度追求让 3/5A 被归类于老 派喇叭于是,Super Tablette 趁机兴起它挟着效率更高,更容易驱动以及更多的高频段 一举击败 3/5aSuper Tablette 的高解析力与庞大音场吸引无数音响迷,接着 Linn Kan 以及 更多的后继者加入小喇叭的市场,颠覆了传统喇叭的尺寸 与之同时,还有更昂贵的 Wilson Audio WATT 小喇叭,它虽然因为价昂而没有那么普遍, 但是声音的表现也成为典范之一到底这类高解析力小喇叭的兴起,代表着什么意义呢?是否因为这样,导致后日喇叭设计多趋向瘦高造型?瘦高造型的喇叭又将声音带领到什么 方向呢? 林清荣:3/5a 每隔一阵子杂志就炒一下,没炒时就沈寂下来,大家都认为最老的 15 奥姆老 3/5a 味道最好。
而 Super Tablette 就好像针对 3/5a 效率低、不好推、高频延伸不够的缺点去 设计的,因此这二种喇叭的走向完全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