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旅游文化与中国旅游业(共16页).doc

15页
  • 卖家[上传人]:1537****568
  • 文档编号:217391800
  • 上传时间:2021-12-0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0KB
  • / 1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一章 绪论人类旅游活动在本质上是一种文化活动,是自由生命表现的一种形式,属于精神性的享受,是文化驱使的结果旅游文化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与旅游地理学、旅游资源学、旅游社会学、旅游心理学、历史学、文学、宗教学等学科有着程度不同的联系有鉴于此,在细致深入探讨中国旅游文化之前,首先应对文化、旅游文化的概念、构成、内涵、特征进行界定,对文化与旅游业的关系以及旅游文化在中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和地位作出客观中肯的认识,此为绪论第一节 旅游文化概述一、文化与旅游文化释义旅游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生活方式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其社会成员一生中都会发生这样特殊的经历我国唐代学者孔颖达指出:“旅者,客寄之名,羁旅之称,失其本居而寄他方这是目前已知关于旅游较早的定义英国学者伯卡特梅特里克认为:“旅游是人们离开他经常居住和工作的地方,短期暂时前往一个旅游点的运动和逗留在该地的各种活动德国学者蒙根罗特对旅游的理解增加了文化的内涵:“旅游是那些暂时离开自己的住地,为了满足生活的文化的需要,或个人各种各样的愿望,而作为经济和文化商品的消费者在异地的人的交往可以看出,旅游应是一种有着浓厚文化属性的活动,它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文化”一词在我国最早见于《易经贲卦》:“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天文”指自然规律,“人文”指人伦社会规范所谓“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意指文化出于自然而又能驾驭自然近代之前,我国的“文化”含义一直指向宗法社会的文治教化和人伦规范,不具备现代意义的“文化”内涵据专家考证,我们现在通用的“文化”一词,首先是日本学者在译介西方有关词汇时使用了导源于中国的“文化”一词,然后由留日学生再从东土把它引渡回国经过这一番转折,“文化”一词被赋予了更深广的意蕴从实质上说,文化的含义就是“人化”或者“人类化”,也就是说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都属于文化;或者说‘自然的人化’即是文化文化包含三层意思:首先,文化是人的创造物而不是自然物,是一种社会现象而不是自然现象如自然天成的岩石不是文化,但经过人一定的设计、加工、创造出来的有各种主旨的岩画就是一种文化了其次,文化不属于某一个人,它是全社会人们共同拥有和享用的,具有社会普遍性英语民族与其他欧洲民族在姓名排列上基本一致,即姓在后名在前,这显然是一种文化,而中国某些青年如果采用这种取名方式则不是一种文化,只能算是个人偏好。

      再次,文化是人类智慧和劳动的创造,这种创造体现在人们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中,体现在人们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中中国的故宫、古埃及的金字塔、德国的科隆大教堂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瑰宝奇葩,原因不在于它们使用了多么高级的建筑材料,而在于这些建筑体现了当时人们所具有的科学技术水平,表现了当时人们的审美旨趣文化是一个复杂的、多元的系统,任何一种文化都由多种要素构成多数文化学家都认为,每一种文化本质上都包含三个层面,或者说每一种文化都由三个部分构成:一是物质文化,即文化的物质实体层面,它包括各种生产工具、生活用具以及其他各种物质产品等;二是行为文化,也叫文化的行为方式层面,它包括行为规范、风俗习惯、生活制度以及各种社会制度和社会规范等;三是精神文化,也可以称作心态文化或观念文化,这是文化的精神观念层面,包括思维方式、思想观点、价值观念、审美情趣、道德操守、宗教信仰以及民族性格等,其中价值观是核心的精神文化文化的三个层面之间关系十分密切,其中精神文化居于核心地位,它是文化发展的动因,起支配制约作用;行为文化是精神文化在人们行为活动中的体现;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在物质产品上的体现,三者水乳交融,互相依存。

      文化有自己独特的等级序列,由小到大依次为文化特质、文化丛、文化模式、文化区文化特质是指一种具体的文化现象,是文化最小、最基本的单位人类文化的任何一种具体表现都可以称为文化特质,它便于人们识别不同文化系统的细微差异例如,西方人用刀叉,中国人用筷子;中国人穿旗袍,日本人穿和服;西方人婚礼喜欢白色,中国人喜欢红色等一定文化特质的集合或组合称为文化丛或文化丛结例如新石器时代,生产工具是陶器,生活用具是陶器,装饰也是陶器,形成了陶器文化丛结文化模式是指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各个层面有机组合的文化结构文化特质、文化丛只是一个社会群体文化在某一质点、某一方面、某一局部的表现,文化模式则是反映一个社会群体在整体上的文化状况或面貌,而且文化模式较之文化特质、文化丛有着较强的稳定性,一种文化特质或文化丛的产生或消失并不能立即引起整个文化模式的改变不过,文化模式的稳定性也不是绝对的,当文化特质、文化丛的量变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文化模式的相应变化比较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模式,有助于人们把握区域、民族之间文化上的联系和差异文化区是指具有某种共同文化体系的人群所占据的地区它有一定的文化中心和覆盖区域,有可以分辨的范围和边界,在区内具有相对的文化均质性。

      旅游和文化的关系非常紧密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就有人指出:“一定意义上,旅游也是一种文化事业《中国大百科全书人文地理学》最早正式使用了“旅游文化”一词,其阐述如下:“旅游与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而旅游本身就是一种大规模的文化交流,从原始文化到现代文化都可以成为吸引游客的因素游客不仅吸取游览地的文化,同时也把所在国的文化带到游览地,使地区间的文化差别日益缩小绘画、雕刻、摄影、工艺作品,是游人乐于观赏的项目戏曲、舞蹈、音乐、电影又是安排旅游者夜晚生活的节目诗词、散文、游记、神话、传说、故事,又可将旅游景物描绘得栩栩如生这个定义更多得解释了文化的类型及其在旅游活动中的作用,但没有讲明旅游文化的本质由于旅游和文化这两个概念本身的复杂性,旅游文化又是一个新兴学科,其概念的科学界定存在相当大的困难目前,将学术领域的多种说法归纳起来,其中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三种:其一,旅游文化是人类过去和现在所创造的与旅游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二,旅游文化是旅游主体、旅游客体和旅游介体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物质和精神成果,旅游三要素中的任何一项都不能单独形成旅游文化;其三,旅游文化是以一般文化的内在价值因素为依据、以旅游诸要素为依托而作用于旅游生活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是人类在旅游过程中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

      我们认为,作为人类生活观念形态的一种反映,旅游文化是贯穿在整个旅游活动中的内在因素,它的产生与发展必然要建立在一般文化的基础上而且文化的本质在于创新,旅游文化不是一般社会文化向旅游领域的简单移入或嫁接,而应该是以一般文化形态为基础创造出来的新型文化同时尽管旅游活动古已有之,其中不乏文化因素,但旅游文化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却应该是现代的事情因此,旅游文化是一种全新的文化形态,是旅游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以旅游活动为核心而形成的关于旅游的文化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它揭示了旅游活动本质上是一种文化活动,旅游业的发展在遵循经济规律、生态规律的同时,还必须遵循文化规律从广义上说,它是一门从文化方面研究人类旅游活动发展规律的学问;从狭义上说,它研究的是在现行的市场经济社会中,人们如何合理开发利用过去所创造的旅游文化遗产,如何创造具有时代精神和地域特色的新旅游文化的问题二、旅游文化的研究内容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旅游文化的研究内容十分丰富旅游文化的研究内容是按照旅游文化的构成来划分的,由于构成的划分角度不同,因而研究内容也不尽相同目前,我国学术界对旅游文化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四种见解:(一)按照文化的结构划分的研究内容按照文化的结构,将旅游文化划分为三部分,即旅游物质文化、旅游制度行为文化、旅游精神文化。

      旅游物质文化,指蕴藏丰富文化内涵的旅游者视觉可以辨识的占据一定空间、有一定形态的文化物质实体,如宫殿、园林、坛庙、古人类遗址、桥梁、造像、碑刻、雕塑以及旅游纪念品和旅游服务设施等旅游制度行为文化,指旅游活动中的各种社会规范和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定势等,如苗族芦笙节、大理三月街、傣族泼水节等    旅游精神文化,也叫旅游观念文化或旅游心态文化,指引导、影响人们旅游实践的直接或间接的在旅游实践中抽象出来的价值观、审美情趣以及思维方式等,如儒家“中和为美”、道家“自然为美”、佛家“空灵为美”的审美观念对旅游者思维的指引二)按照旅游的基本要素划分的研究内容按照旅游的基本要素,将旅游文化划分为三部分,即旅游主体文化、旅游客体文化、旅游介体文化旅游主体文化旅游者是旅游的主体,旅游主体文化在旅游文化中具有核心地位包括旅游者的观念、行为模式、思想与信仰,旅游者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旅游者的心理、性格、爱好,旅游者的生活方式等旅游客体文化也称之为旅游景观文化,是作为旅游对象的文化事物与现象包括旅游历史文化、旅游建筑文化、旅游园林文化、旅游宗教文化、旅游民俗文化、旅游娱乐文化、旅游文学艺术、人文化的自然景观等,随着旅游消费内容的扩展,有着极为丰富的内容。

      旅游介体文化在旅游活动中联系旅游主体与旅游客体,起到中介体作用的文化包括旅游餐饮文化、旅游商品文化、旅游服务文化、旅游管理文化、旅游文化教育、旅游导游文化、旅游政策和法规等,其中旅游服务文化应是旅游介体文化中的核心部分三)按照现代旅游商品交换特性划分的研究内容按照现代旅游商品交换的特性,将旅游文化划分为两部分,即旅游消费文化和旅游经营文化旅游消费文化是以旅游者为主体的文化,包括旅游消费行为文化和旅游审美文化前者主要研究文化对旅游者旅游态度、旅游动机、旅游决策、旅游消费行为方式等的影响;后者则从审美的角度,探讨旅游审美的文化特征和基本类型旅游经营文化是旅游经营者所反映和创造的文化,主要包括旅游产品经营文化、旅游企业经营文化和旅游目的地经营文化旅游产品经营文化,是指旅游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的文化过程,包括旅游资源文化特质分析、旅游产品的文化规范、塑造和表现方法等旅游企业经营文化,是指旅游企业围绕企业的经营目标,在显在和潜在层面上的文化建设旅游目的地经营文化,是指一个城市、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宏观的经营文化,包括旅游目的地整体形象的确立与宣传、旅游发展文化环境的营造、旅游对旅游目的地以及旅游业的影响等等。

      四)按照文化交流环节划分的研究内容此种划分方法认为,旅游文化是文化交流与对话的一种形式,是以旅游主体为中心,以区域文化生态为对象,以跨文化交流为媒介,在丰富多样的旅游活动中迸发出来的、形式复杂多样的各种文化行为表征的总和因此,旅游文化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即旅游主体的文化身份、区域的文化生态系统和旅游的跨文化交流上述对旅游文化研究内容的划分都各有侧重,在现实研究工作中是根据不同的需求和研究方向选择研究的内容本教材不对旅游文化作全面系统的研究,而是根据教学需要,主要对中国旅游客体文化即旅游资源部分进行归类介绍、分析,指出相关文化与旅游资源相结合的特点和规律,侧重讲授客体旅游文化的基本理论和应用知识第二节 中国旅游文化的特征一、旅游文化的特征旅游文化的特征,以一般文化的特征为基础,具有一般文化的共性,主要表现为地域性、承袭性和交融性地域性就是指地域差异性美国学者爱尔伍德在《文化进化论》一书中提出自然环境说理论其核心思想是,人类的文化,像树上的果实一样,依照气候和其他地理条件而产生东西方这两个不同的地域就孕育了千差万别的文化陈独秀在《东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异》一文中透彻地指出:“西洋民族以战争为本位,东洋民族以安息为本位。

      西洋民族以个人为本位,东洋民族以家庭为本位西洋民族以法治为本位,东洋民族以感情为本位国学大师林语堂这样写道:“我们中国人看待人生用的是一种清醒的目。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