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农科院申报科技进步奖.docx
6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江苏农科院申报科技进步奖 附件: 2022年度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提名省科学技术奖工程公示清单 序号 成 果 名 称 主要完成单位 主要完成人 成果主要内容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1 多抗机械化绿豆新品种选育及绿色高效栽培技术集成应用 该成果构建了首套绿豆核心种质,挖掘出我国缺乏的抗豆象、抗叶斑病、结荚集中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等特异资源;创新常规育种与分子标记辅佐泰国农业大学 选择相结合的抗性育种、花开张简易育种技陈 新、程须珍、王丽侠、术,培育出高抗豆象、抗叶斑病、高产、广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万正煌、袁星星、俞春涛、适、适合机械化等新品种;研究利用新品种南阳市农业科学院 高产高效、病虫害防控、机械化生产等系列朱 旭、陈红霖、崔晓艳、 配套技术,形成了绿豆产业链技术体系,取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Peerasak Srinives、胡业功 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获得国青岛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家认证的技术标准1项,发表论文58篇,专著5部,获授权国家专利5项、鉴定新品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6个 明光市土壤肥料工作站 本成果工程以提高设施辣椒番茄品种抗性和专用性为主攻目标,通过抗病专用育种材料创制,结合运用分子标记辅佐选择等现代生物技术,建立育种技术体系,开展优质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扬州大学 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南京市蔬菜科学研究所 江苏省江蔬种苗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省苏科农化有限公司 江苏天补生态肥业有限公司 盐城市盐海拖拉机制造有限公司 多抗设施专用辣椒番茄培育及配套技术研究,在品种创制与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等方面王述彬、赵统敏、马 艳、周福才、陈永生、刘金兵、陈志谊、潘名贵、陶建平、甘小虎、王银磊 取得了重大突破。
工程实施以来,国家和江苏省审、鉴定辣椒品种4个番茄品种4个,获得新品种权3个,制定地方标准8项,发表论文120篇,其中SCI论文17篇,著作4部,授权专利36项1. 建立辣椒番茄高效聚合育种技术,创制优质多抗育种材料2. 育成优质多抗设施专用辣椒番茄系列新品种,得志生产多样化品种需求和品种升级换代3. 创造设施辣椒番茄机械化生产方式和绿色防控技术,裁减药肥使用,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该成果筛选适合亲本,透露目标性状遗传规律,创造快速育种体系,缩短育种时间3-4年;育成优质早熟梨新品种3个,丰富了设施专用辣椒番茄品种选育及2 配套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3 优质早熟梨新品种及省力化关键技术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南通黄海药械有限公司 雷沃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蔺经、李晓刚、吕晓兰、李慧、杨青松、盛宝龙、王宏、王中华、常有宏 品种构成,使我省梨鲜果供给期提早15天;创造适合机械化栽培模式,研发并应用了配套的高效喷药、施肥机械,节省用工25%成果申请研发专利26件(授权16件),申请实用新型专利5件(授权3件);育成早熟梨新品种3个(2个获新品种权);研发新型农业机械3种(2种获江苏省推广鉴定证书);制定江苏省地方标准4项;发表论文84篇,其中SCI收录21篇。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华南农业大学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种鹅高效繁殖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 江苏省畜牧总站 扬州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常州市四季禽业有限公司 佛山任氏孵化机厂 扬州双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该成果研究探明鹅繁殖活动调控机理,为突破传统繁殖生产奠定理论根基;创新研发以反季节繁殖为核心的高效繁殖技术,大幅提高产蛋性能和经济效益;系统研发种鹅施振旦、黄运茂、朱欢喜、健康养殖和种蛋孵化等配套技术,显著提升朱满兴、杨海明、田允波、生产技术水平;推广应用种鹅高效繁殖及生应诗家、王志跃、丁为民、产技术,促进鹅产业突破性转型升级和整体效益提升在全国13个省份推广针对不同日贡玉清、任玉成 照类型鹅种的高效繁殖和配套技术,形成年产种鹅350万套、商品肉鹅1.75亿只的反季节生产规模,其中占江苏和广东规模化种鹅生产80%以上 4 该成果研发了兽用活疫苗耐热养护剂,创制了4个耐热养护剂活疫苗;研发了低粘度、低芳烃新型白油佐剂,创制了6个新型白油佐剂灭活疫苗;创立了Marc-145和Vero细胞悬浮培养技术,和鸡、猪支原体低血清高效发酵技术共获国家新兽药证书10项、高品质兽用疫苗制造关键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南京天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联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张小飞、于漾、张道华、冯磊、刘青涛、潘孝成、朱晓玮、吕芳、尹秀凤、丁美娟、卢凤英 研发专利授权13项、发表论文16篇,江苏省农科院科技一等奖、二等各1项,学识产权转让收益4080万元。
成果已转让25家国内企业及梅里亚动物保健有限公司应用,仅南京天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疫苗889批(次)、推广活疫苗141.83亿羽(头)份、灭活疫苗6.48亿ml,新增销售收入5.86亿元、销售利润3.69亿元,增加养殖效益78.22亿元,产生了巨大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5 稻麦两熟区氮素减量减排与循6 环利用技术体系及应用 7 海涂资源高效利用及湿地养护技术体系创造与应用 该成果透露了稻麦两熟制农田养分流失规律,构建了丰产减排的稻麦化肥精投减投技术系统,实现了养分流失的源头靶向调控创造了农田流失氮的多重拦截净化系统,大幅削减了农田氮素向水体的排放研发了基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郑建初、杨林章、薛利红、于农田化肥氮替代的环境源氮素循环利用技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陈留根、盛婧、沈明星、术,实现了养分资源再利用与环境养护的双苏州市农业科学院 赵旭、梁永红、刘福兴、赢提出了集约化稻麦轮作区氮素减投减排江苏省耕地质量与农业环境养护站 陆长婴、冯彦房 与养分循环利用的系统解决方案,规模示范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达成了减氮减排与增产增效的共赢成果入选江苏省科技厅主推技术3项,苏州市主推技术5项;授权研发专利12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软件著作权1项,制定地方标准5项。
发表论文116篇,其中SCI收录17篇 该成果创造海涂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和工程体系,形成海涂大水面养鱼改土模式,解决了海涂资源利用率低,土壤脱盐、培肥周期长和本金高的科技难题;创造了海涂湿地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化技术,解决了海涂开发造成湿地裁减的问南京农业大学 题;创新海涂湿地的生态环境养护技术,提盐城师范学院 韩士群、隆小华、唐伯平、升了海涂湿地功能,降低了海涂资源利用对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姚东瑞、严少华、周庆、环境的压力;形成了具有江苏特色的高质、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洪立洲、刘兆普、吕士成、高效、生态的海涂渔-农产业,构建了海涂资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养护区管李国峰、王立波 源高效利用与养护产业模式,提升了海涂资理处 源养护性利用才能成果获研发专利16件;江苏省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养护区审(鉴)新品种3个;制定国标和省标各1管理处 项;发表专著5部,论文202篇;获中国产学研学会创新成果一等奖2项,中国林学会林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盐城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