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两化融合发展情况.docx
6页青海省两化”融合发展情况 一 区域经济概况2011年青海省GDP达到1634.72亿元,比上年增长13.5%2011年的三次产业结构依次为9.5∶57.5∶33.0,第二产业占比扩大2011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780.69亿元,较上年增长19.0%轻、重工业增加值均增长19.0%,青海省正以优势资源开发和特色产业发展为切入点,着力推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2011年信息化水平继续发展,普及率达到100.6%,互联网用户达42.1万户《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党政信息系统和基层综合信息平台建设,推进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确保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安全二 综合评估分析2011年青海省“两化”融合综合指数为27.70,位列全国第27,名次与2010年持平青海省融合硬度指数为32.99,位列全国第27,排名与上年持平;融合软度指数为24.05,位列全国第17,名次较上年上升五位;融合深度指数为9.77,位列全国第24,名次较上年上升两位图1 青海“两化”融合进程评估细分维度雷达图从雷达图1中可以看出,构成融合硬度的“工业规模、工业结构、工业效益”三个细分维度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各省市中处于劣势地位,规模、结构、效益呈现阶梯递增态势。
构成融合软度的“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环境支撑”三个细分维度中,除了信息产业发展相对较强,其他两个维度处于下游水平,尤其是环境支撑排在末位构成融合深度的“应用数字化、交易电子化、保障平台化”三个细分维度均处在全国下游水平三 三大支柱评述(一)融合硬度在融合硬度的推进过程中,2011年青海省实现工业增加值780.6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9.0%[1]青海省正在全面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2011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690.6亿元,比上年增长27.5%,实现利润202.89亿元工业规模方面,青海省在工业就业人口比重、人均GDP与城市化率方面均处于中下游人均GDP直接反映青海省的区域经济水平在全国的劣势地位,而城市化率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其工业化建设不够发达工业结构方面,青海省在高技术产业占比、小企业和私营企业产值贡献率方面处于全国下游水平,虽然青海省已经实现了从传统的农牧业到工业化的转变,但工业化水平低,产业结构层次不高的现状尚未根本改变近年来,青海省立足自身资源优势,正在形成以盐湖化工为龙头的六大产业集群[2],青海省的内需贡献率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这是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战略基点。
工业效益方面,青海省在科研投入、资源消耗与绿色环保等方面均在全国各省市中处于中下游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青海省工业转型目标尚未达到,今后应注重提升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突出强调新型工业化发展的绿色效益、技术效益值得注意的是,青海省工业的经济效益水平在全国各省市中处于中上游水平,突出反映在工业增加值率、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单位主营业务收入上缴税金和劳动生产率横比较高二)融合软度在融合软度的推进过程中,2011年青海省普及率达到100.6%青海省信息化水平还不发达,基础设施覆盖不尽完善,信息产业发展相对落后,信息化消费环境有待改善但是从信息产业从业人数占比和劳动生产率可以看出其信息产业的旺盛生命力基础设施方面,青海省在各省市处于中下游水平,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家用电脑拥有量仅高于几乎空白的西藏,工业企业门户网站拥有率以及各项通信普及率的低水平反映了其基础设施的薄弱和信息通信产业的普及度欠佳,直接影响了青海省推进“两化”融合与提升城市功能的进程这与青海省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经济发展状况有关产业发展方面,青海省信息产业增加值排名落后,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然而,其信息产业从业人数占比和全员劳动生产率则相对靠前,这体现了青海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产业技术、增进资金投入、扩大产业规模等大力扶持推进信息化产业发展的热情和努力,显示出其信息化发展的潜在优势和发展动力。
2011年青海省信息产业劳动生产率在全国达到上游水平环境支撑方面,青海省总体环境支撑水平居全国末位,表现在信息化消费环境欠佳,技术市场交易额、信息消费系数和人均通信业务收入均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其国内专利年授权量也偏低,这与青海自身城市规模和整体发展水平有关三)融合深度在融合深度的推进过程中,2011年,青海省的传统产业多数已涉足电子商务,40%以上的中小企业开展了电子商务信息技术应用的覆盖面、渗透率较以前有所提高,但总体还比较落后,尚未高度融入经济运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各个环节,电子商务还没有成为青海省的主要经济活动形式应用数字化方面,青海省软件等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社会生活领域的融合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青海省已出台相关鼓励信息产业、软件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致力于发展特色软件产业,开展藏文软件开发和推广应用交易电子化方面,青海省电子商务活跃程度在全国处于下游水平,特别是网商规模、密度与活跃度水平较低这与青海省所处的工业化阶段和信息化发展配套设施直接相关具体表现在其经济基础、商业环境、信息化设施建设以及物流水平不够发达保障平台化方面,青海省政府网站绩效水平在全国处于中下游,其电子政务业务处理效率与公众满意度水平还有待提高。
青海省电子政务起步较晚,目前正着力推进以公众服务为中心的电子政务建设,积极搭建完善党政信息系统和基层综合信息平台四 融合推进建议青海省是我国西北经济欠发达的少数民族聚居区,现在已经实现了由传统农牧业到工业化的转变,然而受政治、经济、社会和自然灾害等各方面影响,工业起步晚,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将处于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过渡的阶段青海省信息化基础薄弱、产业规模小、技术不够强,反映出其信息化建设的不足青海省“两化”融合的硬度、软度和深度均不足全国平均水平,处于落后地位要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和信息化产业建设,促进工业转型升级一)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保障“两化”融合顺利开展青海省信息化水平在全国处于落后地位,要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移动网和宽带通信通达水平,提高农村牧区信息网络覆盖面统筹建设无线城市、智慧城市,实现主要城镇无线宽带全覆盖推进交通、物流、生态环保、医疗、城市管理、公共安全、工业、农业等领域物联网研发及应用示范构建政务信息网络平台,推进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加快发展,促进网络资源共享和互联互通用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实现传统优势产业技术改造,引领工业转型升级二)构建政企信息系统,提升管理服务水平青海省在提升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方面,应加快建设党政信息系统。
以完善设施、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为重点,加快建设各行政区域的电子政务内外网,实现政务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同时开展企业信息化工程,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推进生产设备数字化、生产过程智能化、企业管理信息化、产品销售网络化以此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三)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两化”融合提供始推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关键技术和工艺再创新发展青海特色软件产业,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做好藏文软件开发和推广应用,促进青海省藏文信息化建设以大中型企业为重点,鼓励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和应用企业之间的合作开发,开展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积极培育和发展重点新兴产业,重点发展电子基础材料产业,打造西北电子基础材料产业基地积极引进和培养企业急需的信息化专业人才和复合人才以科技创新为“两化”融合提供始推力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