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工科博士学位获得者学术论文发表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_1.docx
9页理工科博士学位获得者学术论文发表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对某“985工程”建设大学近三年来1507名理工科博士学位获得者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进行统计分析,探求博士学位获得者学术发表能力和影响因素分析表明,博士学位获得者的学术发表远远高于培养单位的要求,女博士生并不比男博士生的学术发表能力差,本科和硕士就读院校类型对学术发表没有显著性影响,年龄、学习年限、录取类别、学习方式与学术发表的相关性较强最后,对发表论文要求的政策制定、博士生招生改革、以及创新培养模式等进行了探讨关键词:博士学位获得者,发表能力,影响因素一、导言随着博士生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博士生培养质量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而创新能力不强正是人们批评我国博士生教育质量的重要原因袁本涛、延建林等通过大规模数据调查指出,我国博士生教育质量存在的首要问题是创新能力,尤其是原创能力较差,有影响的创新性成果少是其中重要的表现之一[1]奇克森特米海伊的创新能力系统模型认为,对于创新性的评价,不论它是想法、产品,还是算法、过程等各种形式的存在,都必须得到社会上的评价没有一定的社会评价,就不能把一些怪异的想法和创新性的想法区别开来[2]。
对于博士生而言,外显的创新能力主要表现形式为发表的学术论文、发明专利、科研获奖等的数量和质量,而在读期间的学术发表已成为衡量博士生学术生产力高低的一个显示度的符号赵世奎、沈文钦等认为,博士生在读期间的学术发表是检验博士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是博士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是博士生进行职业选择的重要依据[3]Thomas Buchmueller[4]、Ronald Ehrenberg[5]等人的研究表明,在读期间有学术发表的博士生,毕业后的学术产出更高,毕业后更容易获得研究型大学的学术职位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方法,通过对国内某“985工程”高校2011~2013年博士学位获得者发表的学术论文进行定量统计分析,了解我国理工科博士学位获得者的科研能力,并从生源状况与培养方式的视角进一步探究哪些因素影响了博士生的学术发表能力,以期为我们探索博士生招生改革、学位标准制定、创新培养模式等研究生教育改革提供一定的启示和思考二、数据说明及研究方法本文选取国内某“985工程”高校近三年1507名理工科博士学位获得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作为研究样本,数据来源于博士学位申请资料2011~2013年共授予理工科博士学位1507名(不含留学生和同等学力人员申请博士学位),其中理科62名,涉及2个一级学科,工科1445名,涉及12个一级学科。
文中统计论文认定标准为:①学位获得者为第一署名、或第二署名但导师为第一署名;②论文第一署名单位为学位授予单位影响因素的研究重点考察两个方面,一个是生源状况,主要考虑人口变量、本科就读院校类型、硕士学位获得院校类型;一个是培养方式,主要考虑录取类别、学生类型、学习方式、学习年限、论文类型等(见表1)表1 影响因素变量说明因素类别具体变量变量说明生源状况性别男、女获学位年龄分组:24~29岁,30~34岁,35~40岁,40岁以上本科就读院校985高校、211高校(不含985高校)、其他院校硕士就读院校985高校、211高校(不含985高校)、科研院所、其他院校培养方式录取类别定向、非定向、委培、自筹学生类型普博、直博、提前攻博、硕博连读学习方式脱产、半脱产、全脱产学习年限获得学位时间:3年、4年、5年…论文类型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究Y. Okubo(1997)[6]在Bibliometric indicators and analysis of research systems: Methods and examples一书中指出,发表论文数(the number of papers)、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被引用次数(the number of citations)、合作者数量(the number of co-author)为评价科学技术活动的主要计量学指标,本研究采用这个观点。
因博士学位获得者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距检索时间较短,分析被引用次数意义不大,本文只考察其他三个指标三、博士学位获得者学术论文的统计分析1.发表论文数发表论文数是对博士学位获得者科研产出的测量1507名博士学位获得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共6568篇,人均发表4.36篇其中发表SCIE论文1750篇,人均1.16篇,发表EI论文3616篇,人均2.40篇有SCIE论文发表的共838人,占55.6%;有EI论文发表的共1264人,占83.9%,既没有SCIE也没有EI论文发表,只有一般论文发表的4人,仅占0.26%分学科门类统计,理科博士学位获得者人均发表SCIE论文达到2.52篇,62名博士学位获得者全部有SCIE论文发表工科人均发表SCIE论文为1.103篇,1445名博士学位获得者中有46.3%有SCIE论文发表按一级学科来看,从图1可以看出,数学、物理、材料和生医学科发表SCIE论文最多,人均超过2篇,发表最多的达12篇;每位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均有SCIE论文发表,同时,这四个学科人均发表EI数是最少的其他除力学外的工科,人均发表SCIE数均低于1篇,但人均发表EI数较多,均在2.5~3.2篇之间,发表EI论文最多的达15篇。
交通和动力发表SCIE论文的比例最低,均不超过40%图1 各学科博士学位获得者发表SCIE和EI论文情况从发展趋势来看(见表2),总体上人均发表EI数略有下降,人均发表SCIE论文数和有SCIE论文发表的比例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特别是人均SCIE论文数较低的机械、电子、信息、控制和交通等学科,上升速度较快表2 2011~2013年发表SCIE论文变化趋势2.影响因子和合作者数量由于学术发表特别是高水平论文的发表周期较长,1750篇SCIE论文中有39篇目前还检索不到,本研究中影响因子和合作者数量采用剔除未被检索的论文统计(见表3)表3 各学科博士学位获得者发表SCIE论文影响因子和合作者数量统计一级学科2013年2012年2011年2011~2013年篇均影响因子篇均论文合作者数篇均影响因子篇均论文合作者数篇均影响因子篇均论文合作者数篇均影响因子篇均论文合作者数数学1.0682.21.1972.41.0923.41.1302.5物理2.1804.43.0934.43.5086.52.7504.6力学1.8363.91.4223.41.0623.71.3923.6机械1.2913.80.7823.50.9853.11.0623.6仪器1.7694.41.3114.31.4573.71.5054.2材料2.4004.41.8634.51.6034.42.0084.4动力1.8593.10.9063.80.7283.81.1393.6电子1.3373.11.4584.31.7984.31.5353.8通信1.2403.61.0033.41.2653.11.1713.4控制1.2913.31.1633.31.4333.11.2903.2计算机1.1073.90.9014.01.1053.81.0233.9交通1.0903.50.7983.80.6762.50.8593.2航空宇航1.0763.80.9423.40.7513.70.9523.6生医2.4035.22.2664.82.3525.22.3305.0影响因子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期刊的水平和质量,进而反映出论文的质量。
但是,由于影响因子的高低与其所属的学科或研究领域密切相关,不同学科间影响因子没有可比性另外,我国的学科专业目录与JCR的研究领域分类并不完全一致,导致影响因子难以标准化因此,不同学科论文的影响因子很难横向比较,本文只做纵向比较影响因子最高(2011年:28.76)的一篇是材料物理与化学学科的博士生王建锋在Chemical Society Review上发表的论文从发展趋势看,物理、电子学科篇均影响因子呈逐年上升趋势,而材料、动力、交通、航空宇航学科的篇均影响因子逐年有下降的趋势论文的合作者数量反映了合作研究的程度和论文的学术影响力篇均论文合作者数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发表的论文全部作者累计数除以发表论文数1739篇SCIE论文中博士生独著的仅18篇,导师没有署名的有169篇,占总数的9.9%篇均论文合作者数是3.87,其中生物与医学工程的篇均论文合作者数最高(5.0),数学最低(2.5)合作者数量最多的是12人,合作者数量超过5人(含)的有511篇,占总数的29.9%四、影响因素分析SCIE收录期刊一般会对申请发表的论文邀请至少三位熟悉研究主题的同行专家进行评审,专家的评审过程其实就是研究成果能否得到同行专家认可的过程。
一般博士生培养单位也把发表SCIE收录期刊论文情况作为衡量理工科博士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本文仅从生源状况和培养方式对博士学位获得者发表SCIE论文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见表4)表4 各因素与发表SCIE论文数的相关性统计结果工科理科影响因素MeanNStd. DeviationRMeanNStd. DeviationR性别男1.0610881.504.062*2.28361.579.236女1.233571.4222.85261.461获学位年龄24~29岁1.376971.639-.217**2.35341.495.02930~34岁1.015231.3692.81261.62535~40岁0.701221.1331.001-大于40岁0.281030.6172.001-大学就读院校985高校1.028351.420-.070**2.38321.699-.135211高校1.252141.5622.8360.408其他院校1.213961.5672.63241.527硕士就读院校“985”高校1.0610791.469-.063*2.46481.597-.118“211”高校1.431181.7122.1760.983科研院所0.30230.703---其他院校1.202251.4543.1381.553录取类别非定向1.2810411.564-.193**2.55561.606-.046定向0.77651.1292.0021.414委培0.4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