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课件 岳麗版必修2.ppt
11页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1、掌握汉代四大经济区;中原人口的三次南迁;古代南方经济的发展及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阶段 2、理解:汉代四大经济区的划分依据;人口迁移和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3、综合:人口南移与经济重心南移的关系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知识卡片知识卡片:经济区域的形成经济区域的形成 经济区域的形成是由经济区域的形成是由自然环境自然环境( (包括地包括地形、土壤、气候和资源等)和形、土壤、气候和资源等)和人文环境人文环境(包括历史文化传统、劳动力的数量和质(包括历史文化传统、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科学技术等)两大因素决定的,量、科学技术等)两大因素决定的,它是它是以劳动地域分工为基础、各具产业特色的以劳动地域分工为基础、各具产业特色的地理区域地理区域成都平原成都平原关中平原关中平原名称主要产业特征经济地位山东山西农业(水稻)半农半牧中国古代四大经济区域中国古代四大经济区域(特点)(特点) 反映了全国经济区域已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江南龙门碣石以北农业经济重心经济重心自然条件优越,人口稠密炎热潮湿,人口稀少气候寒冷,土地贫瘠经济落后白居易 材料一:《史记·货殖列传》:“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
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材料二: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捻,则数郡忘饥 ——《宋书》学生思考学生思考 为什么江南会从一个落后、荒凉的地区成为一个经济繁荣,人人向往的美好地方?二、中原人口的大规模外迁三三次次南南迁迁高高潮潮唐朝中期的第二次高潮两宋之际的第三次高潮((永嘉之乱))((安史之乱))((靖康之难))两晋之际的第一次高潮南南 方方北北 方方朝代朝代 人口(户)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比例占全国户口比例 人口(户)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比例占全国户口比例西汉西汉2470685 19.8%%9985785 80.2%%唐朝唐朝3920415 43.2%%5148529 56.8%%北宋北宋11224760 62.9%%6624296 37.1%%思考:比较说明南北人口比例发生了怎样的的改变?说说这种变化带来了什么影响?1 1、为江南开发增加了大量的劳动力;同时带来了先进的、为江南开发增加了大量的劳动力;同时带来了先进的 生产工具和技术,逐步的改变了南方落后的面貌;生产工具和技术,逐步的改变了南方落后的面貌;2 2、带来了新的风俗习惯;、带来了新的风俗习惯;3 3、促进了江南的民族融合等。
促进了江南的民族融合等最大影响:使得中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最大影响:使得中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材料二: 十里长街市井连, 夜市千灯照碧云 ——扬州(唐)材料三: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常熟,天下足”──《陆游集》 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货殖列传》((1 1)材料分别反映了南方经济的什么情况?)材料分别反映了南方经济的什么情况?((2 2)上述材料反映我国古代南北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上述材料反映我国古代南北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经济重心的南移经济重心的南移2 2、方向:、方向:中原地区江南1、江南农业、城市、商业的发展繁荣; 4、经济重心南移给南方带来了什么影响?经济重心南移给南方带来了什么影响?3 3、过程:、过程:时期江南发展状况经济地位魏晋南北朝中唐南宋2、文化重心的南移。
初步开发初步开发逐步超过北方逐步超过北方全国经济重心全国经济重心1 1、原因:、原因:综合探究?综合探究? 古代经济中心南移给我们的历史启示古代经济中心南移给我们的历史启示(1)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备条件经济重心的南移和南方经济的发展都是在北方战乱不休和南方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完成的2)充分合理地利用外来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就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3)经济的发展必须得到统治者的重视南方政权的许多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在当时不得不采取措施重视经济建设,只有这样,经济才有可能得到发展 (1)材料1、2反映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 (2)上述材料反映我国古代南北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材料1:(:(东晋建立后))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晏如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捻((丰收之年)),则数郡忘饥会土((会稽郡))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土地,亩值一金,……荆城((荆州))跨南楚之富,扬部((扬州))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孔秀恭等传论》材料2::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
语曰:“苏常熟,天下足 ──《陆游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