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学 教案.doc
39页学前教育学 教案第一章 学前教育学概述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学前教育学产生和演变的阶段 2.记住各阶段的代表人物、代表作与基本思想(重点、难点) 3.识记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学等相关概念 4.理解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任务、特点等5.明确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意义与方法教学重点:1、记住各阶段的代表人物、代表作与基本思想2、识记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学等相关概念3、明确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意义与方法教学难点:1、 记住各阶段的代表人物、代表作与基本思想2、 理解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任务、特点等教学方法:导学教学过程:第一节 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演变一、孕育阶段(16世纪以前) (一)中国 背景:在这一时期,学前儿童主要在家中接受早期启蒙教育,学前社会教育尚未产生因此,这一时期的学前教育思想属学前家庭教育理论的范畴其中以颜之推、朱熹的幼儿教育思想较为出色 颜之推 1.家教著作《颜氏家训》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完整的家庭教科书 2.家教思想 (1)家庭教育要及早进行(及早施教) (2)要爱与教相结合(威严而有慈) (3)重视环境的影响(风化陶染) (4)重视“应世经务”的实学教育(博习致用) 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 1.重视蒙养教育 2.要求慎择师友 3.强调学“眼前事” 4.提倡正面教育 (二)国外 1.柏拉图《理想国》 柏拉图最先论述了儿童优生优育的问题;主张由国家对男女儿童进行公共教育。
2.亚里士多德《政治论》 第一个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 (三)孕育阶段学前教育学发展的特点 1.丰富性 2.实践性 3.零散性二、萌芽阶段(16至18世纪初) 夸美纽斯 1.学前教育著作 《母育学校》:世界上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 《世界图解》:著名的儿童启蒙读物、第一本儿童插图书 2.学前教育思想 (1)论述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2)提出教育顺应自然的原则 (3)强调多给儿童活动机会,认为游戏最适合儿童,重视感观训练,主张直观的教学方法 卢梭《爱弥儿》 1.顺应自然,儿童本位 2.对儿童进行“消极教育” 3.儿童应通过做事来学习,使他对知识的学习有直接的体验 4.对儿童实施身体教育和感官教育 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 (1)提出自然适应性原则 (2)提倡与实施爱的教育 (3)首次提出了教育心理学化 萌芽阶段学前教育学的特点:专门化、完备化、理论化三、初创阶段(18世纪后期至20世纪前半期) 19世纪中叶,学前教育学开始从普通教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陈鹤琴:中国幼儿教育之父 创办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 创建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江西实验幼师 创立活教育理论 (1)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2)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3)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五指教学法 五指教学法将课程分为健康、社会、科学、艺术、语文等五项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 1.主张“中国化”、“平民化”的学前教育 2.提出“生活教育论” 3.我国儿童创造教育的首创者 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嘴;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
(二)国外学前教育学的发展 福禄培尔:幼儿教育之父 主要贡献: 1.首创幼儿园; 2.设计了一套游戏与作业材料—恩物; 3.系统阐明了幼儿园的基本原理和教学方法,著有《幼儿园教育学》(1862年)、《慈母游戏和儿歌》(1843年)即《幼儿园书信集》等书 4.使学前教育学开始成为独立学科 蒙台梭利 1.提出学前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要激发和促进儿童的“内在潜力”的发展 2.总结了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重复练习与自由选择 3.注重感官训练,并设计了发展感官的教学材料 4.重视教育环境的作用,教师的任务在于提供一个环境 (三)初创阶段学前教育学的特点:针对性、系统性、理论性 四、发展阶段(20世纪中叶之后) (一)辩证唯物主义为学前教育学的研究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邻近学科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学前教育学提供了科学基础特点:理论化、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第二节 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意义 一、研究对象 (一)学前教育现象 (二)学前教育规律 (三)学前教育理论 二、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意义 (一)有助于形成正确的教育观点 (二)有助于掌握具体的教育规律 (三)有助于推动学前教育改革 (四)有助于促进学前教育科学的发展 (五)有助于培养热爱学前教育事业的信念 三、学习学前教育学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要拓展和利用相关学科知识学习与思考、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第二章 学前教育的功能与效益 教学目的和要求: 1.识记学前教育功能与学前教育效益的概念 2.了解学前教育功能与学前教育效益的基本类型 3.分析学前教育的具体功能与效益(重点)4.思考如何在教育教学中提高学前教育的功能与效益(难点)教学重点:分析学前教育的具体功能与效益教学难点:思考如何在教育教学中提高学前教育的功能与效益教学方法:导学教学过程: 一、学前教育功能的内涵 学前教育的功能是教育的功能在学前阶段的应用,包括学前教育的基本功能;还包括学前教育的衍生功能。
二、学前教育功能的特征: 1.领先性 2.广泛性 3.对象性 4.发展性 5.延后性 三、学前教育的具体功能 (一)学前教育对个体的期望功能 1.学前教育的保育功能 (1)是由学前教育对象的特点决定的 (2)保育具有的新内涵:大健康观 (3)保教结合是世界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 2.学前教育促进个体认知发展 (1)婴幼儿具有巨大发展潜能 新生儿已经有初步的感知觉、记忆,新生儿最早的记忆是妈妈抱着吃奶的姿势,出现心理现象的最早时间可以提前到孩子出世之时,甚至更早表现为: A、对光和声音刺激的感受性 B、表现出学习的兴趣和习惯化的能力 C、强烈地渴求与成人的交往等 (2)人的发展具有关键期 关键期:奥地利动物学家劳伦兹从动物的心理研究中提出来的学前期是多方面发展的关键期,如口头语言发展关键期:2-3岁,这个阶段儿童学习口头语言非常快,如果让儿童生活在外国,用不一年就能学会日常口语视觉发展关键期:0-4岁,这个时期儿童的形象视觉发展最迅速斜视儿童在4岁之前容易矫正 (3)良好的学前教育对儿童发展有重要影响 3.学前教育促进个体人格的健全发展 (二)学前教育对社会的期望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和家庭功能。
四、学前教育功能发挥的策略 (一)提高对学前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让每一个儿童从出生开始就能受到良好的早期教育越来越成为世界许多国家、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制定幼儿教育政策和发展方针的重要出发点和归宿 (二)加强对幼儿教育的监管 学前教育的跨学科性、综合性很强,涉及到的管理部门多、难度大的特点,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监管协调机构或机制 (三)提高学前教育师资的素质 加强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是不断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其途径: 1.师范院校:调整课程设置,加重见习与实习的比重等 2.教育机构:园本培训、专家引领、课题研究、交替上课、案例分析、质量监控等 3.教师本人:通过教学反思、经验总结、同伴互助等方式 (四)加大对幼儿教育的投入力度国家财政应该有学前教育的单列经费政府的出资主要应该办好两件事:1、举办一定数量的幼儿园;2、扶持城乡弱势家庭的子女接受学前教育政府出资办幼儿园,可以引导整个事业的健康发展,体现政府对社会事业的干预和补偿 (五)多渠道办托幼机构 我国应该贯彻政府、集体、个人一起上,鼓励和支持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兴办哺乳室、托儿所、幼儿园,提倡和支持举办家庭托儿所,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
(六)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科学研究 (七)为学前教育立法 近十几年来,我国相继制定实施了《幼儿园管理条例》(1989年)、《幼儿园工作规程》(1996年)等法规性文件,但相对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全国性法律而言,目前学前教育立法层次偏低,仅处于我国教育法律体系中的第四层次第三章 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学前教育在人一生中的地位与作用 2、明确各因素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3、运用相关原理协调各种影响因素使其效果达到最优化教学重点:明确各因素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教学难点:运用相关原理协调各种影响因素使其效果达到最优化教学方法:导学教学过程:一、家庭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 通过父母的教养方式,把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态度体系及道德规范、期望等传授给儿童,促进学前儿童的发展 常见的家庭教养方式:溺爱、专制、民主和放任 (一)家庭教养方式:溺爱 子女表现的特点:比较不成熟、任性、责任感低、附和朋辈、欠缺领导能力 (二)家庭教养方式:专制 子女表现特点:依赖性强、自信心较低、社交技巧较差、好奇心不强 (三)家庭教养方式:民主 管教特点: 1、父母把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注意培养孩子的主动精神; 2、对孩子的期望、要求及奖励、惩罚等比较恰当 ; 3、经常与孩子进行思想与价值观的交流与沟通。
子女表现特点: 情绪稳定而乐观;,性格外向;具有强烈的同情心、事业心、责任感和成就感 (四)家庭教养方式:放任 管教特点: 1、不向儿童提什么要求,与儿童沟通不多 2、父母任孩子自由、不受约束地发展 子女表现特点:略 美国合格父母10条标准 1.孩子在场,父母不吵架 2.不拿自己孩子和别人的孩子相比 3.父母之间互相谅解 4.任何时候不对孩子撒谎 5.与孩子之间保持亲密无间的关系 6.孩子的朋友来做客要表示欢迎 7.孩子提出的问题尽量答复 8.在外人面前不讲孩子的过错 9.观察和表扬孩子的优点,不过分强调孩子的缺点 10.对孩子的爱要稳定,不动不动就发脾气 二、幼儿园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 (一)幼儿园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因素 模仿、认同以及教师的期望和要求 模仿学习的实验 班杜拉首先让儿童看成人榜样对一个充气娃娃拳打脚踢,然后把儿童带到一个放有充气娃娃的实验室,让他们自由活动结果发现,儿童也学着成人榜样的动作对充气娃娃拳打脚踢 这说明,对模式的模仿或观察学习与道德行为的获得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儿童可以通过观察成人榜样的行为而习得新行为。
1.模仿 榜样只有当它具备以下三种特征时,才能刺激儿童的模仿: 一是教师控制自己的需要、情感冲动和对儿童施加影响的一种”威望” 二是教师真诚的关心、帮助、指导 三是类似性 2.认同 美国研究者认为,认同一般可以分成四种:模仿学习、禁令学习、认同强者、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