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彦淖尔总干精神.doc
2页巴彦淖尔总干精神总干渠,即黄河三盛公枢纽工程北岸输水总干渠,由三盛公枢纽引水到三湖河先锋闸,全长230公里,是河套灌区一首制引水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河套灌区的大动脉,担负着全灌区的输水、配水任务总干渠从1958年破土动工到1967年全线贯通,历时10年总干渠开挖之前,河套灌区的所有渠道都是直接从黄河上开口,靠自流引水来浇灌土地的,没有可以控制水量的固定闸门等设施,不能适时调控水量黄河水量少时,许多渠道难以进水,致使大面积土地干旱欠收绝收;黄河水量大时,洪水又常常会漫过渠道淹没良田,形成洪涝灾害此外,由于黄河河道不断变化,各渠道引水口常常因此淤积报废,所以需要年年组织大批强壮劳力在开春时节捞挖还被冰封的各渠道引水口,成为河套人民的巨大负担和苦差黄河上开口引水的渠道间也相互影响下游渠道因上游渠道的影响而进水不易,上游渠道又会受到下游渠道的影响而进水偏多淹地随着时间的推移,上述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并且严重地阻碍了河套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彻底解决困扰河套地区多年来的水患问题,1957年10月,水利电力部北京勘测设计院提出河套灌区总体规划方案,简称“五七”规划,决定在河套地区兴建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总干渠水利枢纽工程等大型基建项目,将河套灌区的多口自流引水体系全面彻底地改造成为一首制有坝引水体系。
1958年11月15日,根据“五七”规划的一首制方案,总干渠土方工程开工,全盟2.3万劳动大军浩浩荡荡地开到了总干渠的工地现场施工期间,各级领导亲赴第一线组织指挥,干部民工齐上阵,几万民工背着装满泥土的箩筐来回穿梭,形成了热火朝天的施工高潮和劳动竞赛热潮施工中经历了国家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在物质条件极为匮乏的情况下,为改变旧灌区的落后面貌,灌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各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克服困难,战天斗地,共同谱写出可歌可泣的辉煌篇章从1958年开工至1967年四闸建成全线通水,先后有10多万人次参加了劳动,累计人挖肩挑完成土方1408万方,占总土方量的71%总干渠的挖通,解决了巴彦淖尔的灌溉问题,使灌溉总面积由354万亩增加到1026万亩,增加了近2倍总干”精神的核心,就是一个“干”字,就是敢想敢干、齐心真干、苦干实干,干就要干成、干就要干好总干”精神继承和发扬了巴彦淖尔人吃苦耐劳、勤奋努力、不畏艰辛的优良传统,体现了巴彦淖尔人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不懈的美好追求,不仅是巴彦淖尔人战天斗地人文价值的现实体现,更给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