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校园建设评价指标体系.docx
17页附件:建设评价指标体系(2015 版)(征求意见稿)本指标体系以贯彻落实国家、省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和《国 务院关于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为着眼点,以《省 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智慧教育的实施意见》为依据,以教育部《职 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和《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建设指南》为 参照,旨在规范和促进全省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提升全省职业 教育信息化建设及应用水平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水平评价由省教育厅统一领导,各市、 县(区)教育局具体落实,以学校为评价主体组织实施评价项 目共分师生发展、应用服务、数字资源、基础设施、组织保障五 个部分评价指标共 28 大类 238 小项,评价总分值 300 分,达 标分值 240 分.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评价指标分值分配表评价项目评价子项子项名称分值(分)一、师生发展(40分)1.学生发展152.教师发展153.校长领导力10二、应用服务(100 分)1.应用服务融合302 学生管理73教学及科研服务224校企合作服务105.办公及生活服务136.人力资源管理57.财务及资产管理98.社会服务4三、数字资源(60分)1.数字场馆资源72.仿真实习实训资源103。
数字图书资源74.数字课程资源285.个性化学习资源8四、基础设施(80分)1.校园网络132.数据中心103.终端104.多媒体教室65.仿真实训系统环境96.数字通讯系统107校园安全防护系统108物联网设施12五、组织保障(20分 )1机构队伍42人员培训63.制度、规划及经费64.运维及安全管理4江苏省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评价 项目评价指标评价细则评价方法分值、师生发展(4吩)(一)学生发展(15分)1. 具有正确的信息意识 ,对运用信息技术持 积极态度;2. 具有利用信息技术进 行创新性学习的意识3. 具有信息技术相关法 律意识,尊重知识产 权,懂得网络数字化 礼仪;4. 能利用网络获取、储 存、评价、整理和应 用数字化资源;5. 能利用信息技术进行 自主学习、协作学习 及探究学习;6. 能利用课件制作工具 创作多媒体作品,并 展示和交流;7. 能利用信息技术改进 学习方法,提咼学习 效率;8. 能正确使用信息技术 设备,处理常见系统 错误1)能熟练使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以及其它 技术设备,并能初步评价其优缺点现场抽1(2)能识别、解决技术系统常见的硬件、软件 问题等。
1(3)能熟练使用不少于2种的网络交流工具( 即时通讯软件、论坛、电子邮件等)1(4)能比较熟练地利用通讯技术和资源( 电子邮件、网上讨论等)参及合作解决问题的 活动,开展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及探究学习.1(5)能熟练使用不少于2种搜索引擎,搜索资料 、获取各种数字化学习资源1(6)能熟练使用不少于2种的浏览器,选修学习 校本课程、开放课程等网络课程1(7)能充分发挥创造性,应用课件制作工具创 作多媒体作品,并向他人展示和交流课程学习 的成果1(8)能使用软件进行自我学习管理,如制定学 习计划、安排日程等1(9)能通过各种渠道(如网络、数字图书馆、 开放资源网站等)获取学习资源样调查1(10 )能独立开设博客和微博,及同学、老师 、专家及其他人沟通交流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1(11)能正确使用各种手持学习终端,如智能 、平板计算机等应用学习类APP在课堂上下、学 校内外开展移动学习1(12)每个学生都有一个虚拟的、彼此联通的 个人学习空间能进行个人学习资源管理、网 络交流、测试、选修课程等各种网络学习 活动1(13)掌握正确的数字化学习方法,数字化学 习效率咼1(14)遵守网络文明和网络礼仪,自觉抵制黄、黑 、毒,不向网上发布虚假、低俗、不科学的内 容。
05(15)遵守知识产权,不用盗版软件0.5评价 项目评价指标评价细则评价方法分值、师 生 发 展4吩(16)学生开发的数字成果有获奖案例1(二)教师发展(15分)1. 具有利用信息技术辅 助教学和教学改革的意 识;2 具有引导学生利用信 息技术进行学习和生活 的意识;3•具有信息技术相关法 律意识,尊重知识产权 ,熟悉网络的数字化礼 仪;4 能利用信息技术获取 教学资源、改进教学方 法、进行课堂教学和参 加教学研讨;5 能利用课件制作工具 制作或改造多媒体课件 ,用于教学;6 能利用信息技术记录 和反思自己的专业发展7 能利用信息技术对学 生发展和教学过程进行 评价;8•能利用网络及家长、 学生、同事、专家进行 交流;9 能熟练使用信息化设 备和教学应用软件,解 决常见问题;10 利用虚拟仿真教学 资源支持实习实训活动1)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电子备课,有电 子教案.现场抽 样调查现场抽 样调查1(2)收藏经常使用的学科资源网站不少于5个5(3)能熟练使用搜索引擎、资源网站、资源库 系统等,检索、下载和合理使用各种数字化教 学资源.0.5(4)掌握不少于2种常用的多媒体课件制作工 具及技术,能自主制作课件或改造课件。
1(5)每年参加不少于2次的有关信息化教学理 论、模式、方法及技术的培训1(6)能使用信息技术参加及网络教研,每位教师 每年参及网络教研的总时长不少于24个小时1(7)每年开设不少于2次的校级以上(含校级 )信息化环境下的公开课、研讨课或汇报课1(8)能熟练使用网络教学平台辅助课堂教学、 开设网络选修课.05(9)能熟练使用网络教学平台及发展性评价系 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科学、合理的 评价5(10 )能灵活应用、电子邮件、即时通讯 软件等技术工具及每位学生家长进行每年不少 于1次的交流1(11)开设教学专用博客,每月至少发表1篇博文, 理性评价和反思自己的教学,并及其他教师进 行交流互动1(12)每个教师都有一个虚拟的、彼此联通的 个人教学空间教师能进行教学资源管理、学 习活动设计、教学任务安排等各种网络教学活 动,并能对教学空间进行个性化设置1(13 )教师开发的数字资源被应用并获奖.1(14)教师数字化教学研究成果发表或发挥示 范及辐射作用.1(15)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改革成效显著, 有教师参加信息化教学大赛并获奖1(16)遵守网络相关法律法规及遵守网络的数字 化礼仪,尊重知识产权。
05(17)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解决 实际问题.05(18)利用物联网、移动终端等技术构建新型实1评价 项目评价指标评价细则评价方法分值习实训环境师 生 发 展4吩(三)校长领导力(10分 )1.校长具有清晰的信息 化发展目标;2 •具有智慧校园的规划 和设计能力;3.具有信息化环境建设 意识及推动能力;4 •能对信息化教学进行 引领;5 •具有对信息化管理的 组织能力;6. 组织元善信息化绩效 评价的制度;7. 校长个人影响力突出1)理解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意义现场抽 样、交 流调查现场抽 样、交 流调查0.5(2)明了信息化对学校发展意义、技术系统及 组织体系的相互作用关系.0.5(3)组织制定并实施学校信息化发展战略和规 划0.5(4)具有持续改进信息化环境的意识0.5(5)对于信息化基础设施、教育资源建设有具 体、科学的设计,建设成果应用效果好0.5(6)重视人力资源建设,有长远规划,近期措 施效果显著.0.5(7)有明确的建设评价理念5(8)组织信息化教研工作,成效显著0.5(9)对创建数字化学习文化有见解、重洛实.05(10)支持发展分布式领导力,形成基于网络平 台的领导力组织.0。
5(11)及企业、家庭和社区成员进行合作,回应多 元化的社会利益及需要,调动企业、社区的各 种资源5(12)组织元善信息化绩效评价体系.1(13)校长个人信息素养咼,能在智慧校园实 施过程的每个阶段,组织审定效果评估意见, 做好下一步工作方向的决策.1、应 用 服 务(10吩(一 )应用服务融合(30 分)1 统一身份认证;2 统一信息门户; 3•统一数据标准;4决策支持服务;5•—卡通应用服务;6•档案服务.(1)实现用户的集中化和统一管理,对智慧校园 中的用户提供统一的电子身份,支持多平台、多 终端统一的用户认证方式查看系 统数 据、逐 项功能 测试3(2)提供单点登录功能,支持用户一次登录后, 在有效期间内直接访问任何已授权的应用系统 而无须再次登录2(3)提供应用集成环境能够根据用户的身份和 权限,以及自身需求,为其提供个性化的信息资 源和应用服务3(4)具有安全的校园门户网站,能对校内外公开 信息,提供信息检索、统计、互动、日志管 理等服务,并为数字校园应用提供统一入口,门 户信息定时更新.2(5)具有网站群管理、用户分组管理、网站模 板管理等功能,学校各部门、系(部)、教科研 机构等均建有二级网站,二级网站信息定时更 新。
3(6)建立学校统一的符合国家或行业数据标准规2评价 项目评价指标评价细则评价方法分值) 二 应用服务㈣劎(一)应用服务融合(30 分)1 统一身份认证;2 统一信息门户;3 统一数据标准;4 决策支持服务;5 一卡通应用服务;6 档案服务范的信息编码标准,并在智慧校园的建设中实 施;在信息编码标准中制定统的代码标准,付 合国家代码标准和行业代码标准,并在智慧校园 的建设中实施.(7)有统一的基础数据库,有统一的应用中间件, 并提供开放的接口程序,能集成不同架构下的各 类业务应用3(8)学校系统及国家系统(已经部署的)在用 户、数据、业务处理上高度融合,实现无缝对接2(9)面向学校管理层,设置数据分析模型和评估 指标体系,能及时动态提供学校建设和发展的现 状数据,能为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决策提供有力的 动态数据支撑的平台2(10)具有基于大数据的学生学习行为分析功 能,为教师提供辅助决策支持;具有基于大数据 的教师教学行为分析功能,为科学评定教师教学 工作提供依据.2(11)建立了校园一卡通系统,实现超市、食堂、 校车、水电、自助服务等众多消费功能,并具有 银行圈存和支付功能.2(12)—卡通系统具有完全的身份识别功能,可 实现图书卡、门禁卡、考勤卡、工作证、学生证、 设备使用凭证等多卡证合一。
2(13)具有电子档案管理统一服务功能,提供多 口径电子档案查询、统计等服务2(二)学生管理(7分)1•具有从招生到学生毕 业离校全过程的信息 管理功能;2. 具有评价指标设 计和评价功能;3. 具有多维比较和评价 报告生成功能;4. 具有毕业生跟踪和校 友管理功能.(1)具有从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