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药学发展简史.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人***
  • 文档编号:550747419
  • 上传时间:2023-11-2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9.12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药学发展简史作者:二O一一年九月十日药学发展简史1.药一」最先是从人类社会初期开始的人类在与大自然作斗争中创造了原始的医药,医药学同其它科学一样,来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的需要药学是历代人民大众智慧的结晶,它对全人类的健康发展,种族繁衍与发展,有着巨大贡献中医药学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现代国际交流中我国独具特色的优势之一有着极其光辉的历史是世界人民的共同精神财富一)中国药学发展简史包括我国固有的中药学(传统药学)和由西方传入的西药学(现代药学)1中药学:中药起源于人类的浮现和医疗活动的产生过程据考古发现约在50万年便有了医事活动最早的药学源于对〃火〃与〃酒〃的认识和利用古代,原始人的生活环境十分差为了生存必须获取食物,当时主要食物来源是渔猎动物和采摘植物最初并不知道哪些可食哪些有毒,难免遇到致吐、腹泻、发汗、止痛、止血等情况,甚至也会有中毒死亡的情况发生当这些现象反复浮现时,痛苦的经验和血的教训,使人们发现自然界的东西对人体有不同影响于是便由被动接受转为故意识的开辟利用,从而变害为利,使其为人类除病痛、恢复健康服务所以说人们对医药的认识,是在生活劳动中及同疾病的抗争中,不断创造、积累逐渐丰富起来的。

      药物知识的起源是与获取食物联系在一起的,是凭着人类的〃本能〃选择必须的物质充饥和治疗而产生的因此说〃药物同源〃、〃药、食、医〃与生俱始二)中药学的形成:1中药学的概念:中药学是专门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集、性味功效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2三嗡学论著中记载的药学知识:《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论载3200多种药物,是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药物的书大多只记下药名,对各药作用记述甚少《山海经》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部史地类古书,书中记载药353种之多,包括动、植物和矿物等类药材且对药物的产地、形状、特点及效用等内容有所描述是我国最早记述药物功效的文献,对后世药学的发展有一定影响,被称为我国本草著作开先河之作《黄帝内经》是我国第一部医书,由《素问》和《针经》(又称《灵枢》)两部份组成书中提到的药中有数十种,药方也不多但对药物味理论和炮制方法及要求却有简要记论述比如,指出五味和五脏的关系是〃酸入肝、辛入肺、咸入肾、甘入脾〃《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是〃医圣〃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总结前人经验,于治代写成的TB划时代的医学巨著《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对药剂学发展有较大贡献书中记述了除当代注射以外的所有给药方式和途径,如缓效和长效的丸剂,速效、急效的舌下、直肠和呼吸道给药。

      该书堪称医药发展史上医药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三)历代"本草”著作:1)《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学专著于东汉末年(公元25~200年)问世全书载药365种,按药的效用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120种,能补养、无毒、可久服;中品120种,能治疗补虚、无毒或者有小毒,应斟酌病情使用;下品125种,多为活性强的专科治疗用药、毒性大、不可多服、久服2)《新修本草》:是由唐王朝政府出面组织苏敬、23人集体编修的历时3年(公元675-659年)完稿,定名为《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共54卷,载药844种该书归纳和总结了唐以前的药学成就,以图文对照的写法,在当时的世界药学著作首创先例《新修本草》是由官府组织编写并颁布施行的,成为我国第一部国家药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药典比1942年欧洲纽伦堡药典还早880多年它不仅反映了唐代药学的成就,而且对以后和国外的药学发展也有深远影响3)《证类本草》是《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的简称是成都名医唐慎微在《嘉佑本草》和《图经本草》的基础上,注重采集民间单验方,参考各家名著,采用经史传记,佛书道藏等500多种书中的药物资料并结合本人临床经验编著而成的。

      本书罗广泛,记述详尽,共载药1764种,附方3000余,并有各药图谱和炮制方法,堪称一本集历代本草学之大成文作,该书不仅对宋代以前药学内容是一次系统整理和充实,还对保存历代本草文献作出了特殊的贡献4)《本草纲目》:是明代李时珍(1518-1593)所著,全书52卷,收载药物1892种每一味药标正名为纲,附以释名为目,其次分产地(集解)、鉴别(正误)、制法(修治)、性状(气味)、效用(主治)、讨论(发明)、处方(附方)等,条理分明,具有高度科学性该书总结了16世纪前中国用药经验,批评、更正了医学中的错误,确定了许多药物的真正疗效此书问世后,先后被泽成朝、日、英、法、德、俄多种文字,在世界科学史上有较高的地位我国汉代至清代的本草著作有数百种,内容丰富、各具特色,是我国药的总结,许多理论和经验至今仍在广泛流传和应用四)近代中药学概况:近代中药学的发展,受社会变动影响较多20-30年代曾经有汪大燮和余云岫等人,先后提出〃废除中医,不用中药〃和〃废医存药〃等歧视中医药的主张,导致祖国传统医学屡遭厄运,受到严重摧残,几乎濒于被泯灭的境界但中医药是经受过两千多年医疗实践反复验证的真正科学,深深扎根于民众之中,靠政治压制是扼杀不了的。

      在那个时期全国仍涌现出不少名医,如上海的秦伯未、北京的施今墨、肖龙友、孔伯华、汪逢春等,对于中医药的理论和实践都有较大贡献学术著作方面也浮现了陈存仁的《中医药学大辞典》(1935年)和冉小峰的《国防中药学》等中药研究较突出的代表人物有赵橘黄、齐绍光、李承祜等他们对生药、药理、制剂各方面都作出了卓越贡献,促使传统中药学逐步向现代化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十分重视中医药学的继承、整理和发展工作,使中药事业获得新生,得到空前发展如开办医药院校,建立科研机构和实验基地,广泛开展不同地区大的规模的中药资源调查,整理出版具有特色的古今专门著作和地方药志国家药典也开始收载中药和中成药,并逐步制定系统的成套质量控制标准,既结合国情又能反映出我们的技术水平及民族文化特点新中国成立后的学术著作秒,略举有性性的展书籍:《中药志》、《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载药4767种)等,还有各省市自治区的地方药志科研成果也不胜枚举,如基本理论方面,对中药性味归经与其化学成份和药理作用关系的研究,探讨了归经与现代医学受体学说的联系在中药炮制加工方面作了大量实验研究,取得一定成果参考文献:1 .《中药学》,作者:高学敏,北京中医药出版社。

      2 .《中药药理学》,作者:王筠默,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3 .《中医基础理论》,作者:李德新,人民卫生出版社。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