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版本学(版本鉴定).ppt

54页
  • 卖家[上传人]:平***
  • 文档编号:46535375
  • 上传时间:2018-06-27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60MB
  • / 5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一、版本鉴定• 1、基本方法举例 •⑴ 根据牌记鉴定版本 • 牌记,俗称书牌子,又叫墨围、碑牌、木记、 条记牌记在书中的位置不确定,可以在内封 面、扉页,在序跋后、目录凡例后、校刊人姓 名后、音图后、附录后,卷端、卷一末,某卷 末、全书末,甚至一书当中会有几块不同的牌 记• (A)一部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牌记,要进行综合 分析 明嘉靖十三年至二十八年吴郡袁褧嘉趣堂刻本《六家 文选》(5个牌记) 第一个在序后:此集精加校正,绝无舛误,见在广都县北门裴氏 宅印卖 第二个在卷三十后:皇明嘉靖壬寅四月立夏吴郡袁氏两庚草堂善本雕 第三个在卷四十后:此蜀郡广都裴氏善本,今重雕于汝郡袁氏之嘉趣 堂嘉靖丙午春日 第四个在卷六十后:吴郡袁氏善本新雕第五个在书后:余家藏书百年,见购鬻宋刻本《昭明文选》有五 臣、六臣、李善本、巾箱、白文、大字、小字殆数十 种家有此本,甚称精善,而注释本以六家为优,因 命工翻雕,匡廓字体未少改易,刻始于嘉靖甲午岁, 成于己酉,计十六载而完• (B)翻刻本常将原刻本的牌记照样刻出,这类牌记 只能说明原刻本的刻书情况,并不说明翻刻本的刻书 情况 • (C)补刻之书,应据牌记所称时间定为递修本或补 配本,不应单以牌记所称原刻时间或补刻时间作为出 版时间。

      《临川先生文集》 “嘉靖丁亥秋仲国子监刊补完” • (D)古籍版本情况复杂,牌记仅仅是鉴定版本的一 个条件⑵ 根据刻工鉴定版本• 利用刻工鉴定版本,必须注意五种情况: • ①有的刻工从业时间很长或处在朝代交替之 际鉴定版本时就不能把时限估计得过短 •• ••②不同地域的刻工可以流动,所以我们不能机 械地认定某地刻工刻的书就一定是某个地区的 刻本 ③刻工的同名同姓 ④重修、递修的刻工古书经过补版再行刷印 时,书版上还会加刻补版、刻工的姓名,所以 要注意区别 ⑤明清影写覆刻宋元本,有时连刻工姓名也照 样翻刻,这种情况还相当普遍日本学者长泽规矩也,著有《宋刊本刻工名表初稿》、《元刊本刻工名表初稿》(1934年日本书志学会《书志学》第二卷第二号、第四号) 北京图书馆冀淑英在《谈谈版刻中的刻工问题》中 附了《徽州地区刻工》、《苏州无锡地区刻工》两 表(《文物》1959年第三期),后又有《谈谈明刻 本及刻工——附明代中期苏州地区刻工表》(《文 献》1981年第七辑),今均收录于2004年北京图书 馆出版社《冀叔英文集》中 王重民《中国善本书提要》附《刻工人名索引》, 收六百余人;何槐昌《宋元明刻工表》,收六千余 人;王肇文《古籍宋元刊工姓名索引》,收录4500 人;张振铎《古籍刻工名录》,收录唐五代宋元、 明、清刻本刻工1231人。

      这些都可以利用⑶ 根据讳字鉴定版本 避讳的两种类型: (A)国讳(公讳) (B)家讳(私讳) 避讳的历史 《礼记·曲礼上》:“礼不讳嫌名,二名不遍讳 ”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本来魏晋时,对于父母之礼是很繁多的比方想去 访一个人,那么,在未访之前,必先打听他父母及 其祖父母的名字,以便避讳否则,嘴上一说出这 个字音,假如他的父母是死了的,主人便会大哭起 来——他记得父母了——给你一个大大的没趣韩愈《讳辩》: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洪迈《容斋三笔》卷十一:本朝尚文之习大盛,故礼官讨论,每欲其多,庙讳遂有五十字者举场试卷,小涉疑似,士人辄不敢用,一或犯之,往往暗行黜落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 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 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上元放灯 ,许人入州游观,吏人遂书榜揭于市曰:“本 州依例放火三日避讳的方法【改字】 即用同音字或同义字代替讳字①避父名改字;②避君主名改地名; ③避讳更改姓名;④避讳更改书名;⑤避讳更改著者人名;【空字】 即碰到讳字,用“某”或“上讳”等字代替, 或用符号“□”表示《史记·孝文本纪》: 子某最长,纯厚慈仁,请建以为太子。

      《说文解字》避汉光武帝刘秀讳,“秀”字写 作“上讳”段玉裁《说文解字叙》: 《史记》、《汉书》、《法言》、《大园》叙 ,皆殿子末缺笔】 即省去讳字的最后一笔不写宋刻本上常见的如“匡”字缺末笔底横,“胤 ”缺 竖弯钩,“構”缺末笔一横,“慎”缺右下末 笔等删字】 如隋韩擒虎,在唐修《隋书》中只称韩擒, 避高祖李渊祖父李虎之讳利用讳字鉴定版本的具体做法是:①将一部古书中的所有讳字,全部查找并 记录下来;②将讳字依时间顺序排列,确定其书讳字的下限,即“某书避讳至某字止”;③再检查下限讳字以下两个皇帝的嫌名是否不加避讳;④然后才能确定此书避讳至某帝,是其时的刻本利用讳字鉴定版本,同样须注意几种情况:①朝代不同,避讳的宽严有别,方法亦不同;②同一朝代,官刻避讳较严谨,家刻、坊刻就相对随意些;③后世翻刻古书,往往照刻原书讳字;一些影刻本、影印本讳字更是与原书一般无二;④书贾有意作伪,剔除某些字的末笔,或另刻一二页加进晚出的书中⑷ 根据原书序跋鉴定版本• 根据原书序跋鉴定版本,需要注意: • ①有时序跋撰写年月与实际刊刻年月并不一 致,有时甚至相距很远 • ②有时一书有数篇序跋,一般以最后一篇定其 刻版时间。

      • ③有时利用旧版重印时加刻后人所作序文,则 不能以后人序定版本年代 • ④后世翻刻古书往往照样保留原序 • ⑤原书序跋在流传过程中破损失落 • ⑥书估有意抽去原书序跋或挖改所署年代,伪 充古本• 毛春翔《古书版本常谈·如何鉴别版本》提到: 海源阁藏《大戴礼记》,由于卷前佚去元至正 甲午(十四年,1354)刘真刻于嘉兴路儒学 《序》,遂被傅增湘误定为宋本•屈万里、昌彼得《图书版本学要略》卷三《鉴 别篇》载,明嘉靖姚安府刊本《檀弓丛训》, 卷末有弘治十五年(1502)张志淳跋,书贾剜 去“弘”字,另于书中割一“至”字补缺,成“至 治”,欲冒充元板,其实至治(1321-1323) 仅三年而已⑸ 根据后人题跋识语鉴定版本• 明清藏书家常常习惯于在他们所收藏的古书卷 首、卷末或前后扉页上写一段文字,或介绍书 该书的刊刻时代、内容优劣,或叙述收藏源 流、得书经过,或记录校勘文字等等,这就是 一般所称的“题跋识语”由于这些题跋的撰作者 往往是博学的目录家、版本家、考据家、藏书 家,故这些题识就相当于他们提出的版本鉴定 意见,对我们当然有启发借鉴意义⑹根据藏书印记鉴定版本古代藏书家还喜欢在自己所藏的图书卷端或卷内钤 盖上自己的藏书印,这些印记也可以帮助我们鉴定版 本。

      公家藏书印比较有名的,有南宋“缉熙殿图书记”、元 代“翰林国史院”、明代“文渊阁” 关防、清代“天禄琳 琅”、“天禄继鉴”、“翰林院”、“文渊阁宝”、“文津阁 宝”私家藏章就更数不胜数,如南宋贾似道“秋壑图 书”、元赵孟頫“松雪斋”、明毛晋“汲古主人”、清钱谦 益“牧斋”、季振宜“季沧苇图书记”、黄丕烈“百宋一廛 ”等等 一部古书的版刻年代,肯定要早于它的藏书印主人 的时代古人钤盖印记,一般是从各卷首下方往上盖 起通过众多的藏书印记,我们便能理出此书曾经被 那些人士分别收藏过,以及先后的收藏顺序,即理顺 一书的递藏关系,然后可以依此查阅各家私人藏书目 录、题跋集等有无著录,从而了解到前人对此书的鉴 定意见⑺根据著录鉴定版本 利用前人著录,须注意: ①前人考证有误,其结论不可尽信 ②前人为抬高藏书声价,故意将版本时代提前最 突出的当数清人陆心源,他将藏书楼命名为“皕宋”, 自夸有宋本书二百,其实是将一套丛书《百川学海 》拆分成各种单本计数,另有明仿宋本、明初刻似 宋本,有误元刻为辽金本,有宋版明南监印本,存 真去伪,合计不过十之二三,这是一种自欺欺人的 做法(《书林清话》卷一○《近人藏书侈宋刻之陋》 )。

      而象李振宜鉴藏的宋版书、黄丕烈“百宋一廛”的宋版 书,则基本上是可信的⑻根据书名鉴定版本• 一部书的版刻时代不同,有时书名也会有改 变,如汉韩婴《诗外传》,又名《韩诗外 传》;唐刘肃《大唐新语》,又名《唐世说新 语》;宋叶梦得《岩下放言》,又名《蒙斋笔 谈》这些后改的书名多见于明刻本 • 许多古书书名上有特定的标注时代的冠词,这 些冠词发生了变化,往往刻本的时代就与旧本 有差异国朝”、“皇朝”、“昭代”、“圣宋”、“皇 元”、“大明”、“皇清”,一般是编著者对其所处时 代的敬称;而后世翻刻前代著作,多半是要改 变这些称谓的, • 书名冠词既然可以反映刻本时代,故有些书商 也利用这点从书名上来作手脚⑼ 根据卷数鉴定版本• 同一人的作品,因编纂人员不同、地域不同、 时代不同,往往其内容有多寡、卷数有分合, 如宋张耒文集,《武英殿聚珍版丛书》题《柯 山集》五十卷,明嘉靖郝梁刊本题《文潜集》 十三卷,清抄本《张右史集》有八十二卷、六 十五卷、六十卷本,四库本为七十六卷,而在 宋时还有汪藻编的《张龙阁集》三十卷本、周 紫芝所提到的《谯郡先生集》一百卷等等卷次命名的特例 A、二卷本用“上下”、“内外”、“前后”等命 名。

      宋袁枢《廉吏传》二卷 B、三卷本用“上中下”等命名唐殷璠《河岳英灵集》三卷 C、四卷本用“甲乙丙丁”、“春夏秋冬”、“元 亨利贞”等命名唐陆龟蒙《笠泽丛书》四卷(“甲乙丙丁”)明嘉靖刻本韩邦奇《启蒙意见》四卷(“元亨 利贞”)D、五卷本用“甲乙丙丁戊”、“宫商角徵羽”等命名元王士典《禁扁》五卷(甲乙丙丁戊)明王兆云《王氏青箱余》前五卷(仁义礼智信), 后五卷(乾元亨利贞)明段一元《化机会参》五卷(端的上天梯) E、六卷本用“礼乐射御书数”命名明罗汝芳《近溪子集》 F、七卷本用“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等命名宋谢枋得《文章规范》七卷清刻本又用“九重春色醉仙桃”命名 G、八卷本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 、“黄绢幼妇外 孙齑臼”、八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卦(乾坤 震巽坎离艮兑)等命名清厉鹗《樊榭山房集》诗集前八卷(甲乙丙丁戊己 庚辛)H、十卷本用天干命名宋《群公四六续集》十卷 I、十二卷本用地支命名明张丑《清河书画坊》十二卷鲍氏刊本用“莺嘴啄花红溜,燕尾点波绿皱”命 名 J、其他如用二十八宿、千字文等命名明何良俊《何翰林集》二十八卷(角、亢、氐、 房、心、尾、箕、斗、牛、女、虚、危、室、壁、 奎、娄、胃、昴、毕、觜、参、井、鬼、柳、星、 张、翼、轸)明万历刻本《新刻出像官版大字西游记》(月到 天心处,风来水面时。

      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 )佛经刻本(多用千字文)卷数差异往往是同书异本相互区别的一个重要标志卷数不同,也就意味着版本的不同各种杜诗注本分卷:九家集注、黄鹤注本为三十六卷;《草堂诗笺》本为五十卷;集千家注分类本为三十五卷;刘须溪评点本为二十卷(外文集二卷、附录一卷)⑽ 根据卷前目录鉴定版本• 古书原刊与后世翻刻本,其目录文字有时会产 生细微差异,如一本同题诗有“二首”、“三首”字 样,而一本无;一本组诗只有一级题,而一本 还列出二级题细目;一本长诗录全题,一本则 予缩写;有时二本诗题次序前后倒置等等这 些目录异文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不同版本的特 征,预先了解掌握它们,便能够帮助鉴定版 本• ⑾ 根据体例鉴定版本 • 古书版本时代不同,其编纂体例也会有 改变,最常见的是经部书,其经、注、 疏或分或合如《春秋公羊经传何休解 诂》十二卷、《释文》一卷,北宋刊 本,释文附于经传后;南宋刻本,则散 入逐条注下⑿ 根据衔名、尊称、谥号鉴定版本• 古代官修书常常开列纂修官姓名,其姓名前面 便冠有他们当时正担任的长长的职衔,这些结 衔便可反映成书或刊版年代 • 中国古代帝王、皇族、大臣死后,依其生前事 迹由礼官议定谥号;另外还有“私谥”,是士大夫 卒后由其亲旧门生故吏为其拟立的。

      如苏轼卒 于北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其身份是 刚赦还的逐臣,为其平反昭雪追加谥号已是南 宋孝宗隆兴初年的事情了,故但凡称为《苏文 忠公文集》的,就知其不会是早于孝宗时的刻 本•(13)根据书中所。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