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货币金融学说作业1.doc
2页一、凯恩斯理论的经济背景,1:震撼世界的 20 世纪 30 年代的经济大危机,1929 年- 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历史上空前严重的经济大危机1929 年 10 月 24 日美国纽约华 尔街股票市场暴跌成为这次危机的起火点,之后迅速波及到美国全部产业界,进而蔓延到欧 洲各国,最终席卷了整个西方世界 2:20 世纪 30 年代初,西方国家正深深地陷在经济大危机 中当时,美国经济学界和政界的一些人就开始建议政府采取干预措施和运行经济政策来调 节治理危机,以至于逐渐形成了一股要求政府干预经济的思潮例如 1931 年,美国 10 所大 学和布鲁斯学会的 24 名著名经济学家曾联名向当时的美国总统胡夫提出一系列建议,主张 运用政府的权利来干预经济,扩大公共工程,增加资金供应,运用财政手段来缓解危机,但 遭到了信奉经济自由主义教条的胡夫总统的拒绝随着危机的加深,这些经济学家们更加坚 定地认为自由放任不能解决问题,必须依靠政府的干预才能摆脱经济危机3:罗斯福推行 “新政”的成功,1933 年 3 月,在一片萧瑟凄凉的危机惨状中,弗兰克林 罗斯福就任美国总 统,他深受当时美国社会上要求政府干预经济思潮的影响,一进白宫就要求美国国会授以 “紧急全权”,并宣布实行“新政”。
“新政”的推行对于解救经济危机、促使经济复苏、减少失业 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表现出了政府干预经济的强大力量罗斯福推行“新政”的成功,成 为凯恩斯主义形成的实践先导 二、半通货膨胀理论:凯恩斯认为货币数量增加后,在充分就业这个最后分界点的前后, 其膨胀效果的程度不一一般有两种情况: 1、在达到充分就业分界点以前,货币量增加后, 此时货币数量增加不具有十足的通货膨胀性,而是一方面增加就业和产量,另一方面也使物 价逐渐上涨,但其幅度小于货币量的增加这种情况,凯恩斯称之为“半通货膨胀”2、当达 到充分就业点以后,货币量增加产生了显著的膨胀性效果此种情况,可称为真正的通货膨 胀必须说明的是,在凯恩斯的理论模式里,充分就业是一种例外,而小于充分就业才是常 态因此实际上他认为,增加货币数量只会出现利多弊少的半通货膨胀,而不会出现真正的 通货膨胀,这成为他提倡膨胀性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 三、货币政策主张 1、膨胀性的货币政策:(1)要降低工资必须经过几度的劳资双方争 执以后才能完成,这种争执不仅是浪费的,不幸的,而且吃亏的总是议价能力较弱的资方 (2)由于社会上很大部分收入是用货币契约规定的,特别是食利阶层和公共机关里的固定薪 水阶层。
(3)若用减少工资的方法来增加货币量,债务负担将成比例地加重,但若增加货币量 而让工资不变,相对减轻债务负担2、货币政策有一定局限性与其他政策的作用,凯恩斯在 提出膨胀性的货币政策的同时,还认为,要达到充分就业,仅采用这一条货币存在是不够的, 特别在经济危机中,所增加的货币数量可能被增大的流动偏好所吸收,而对利率不发生影响, 从而对实际投资不起作用因此,必须同时采用其他政策相配套,其中最主要是赤字财政政 策用什么来支持财政政策呢?他认为,除了上面所说的膨胀性货币政策外,主要靠举债, 采用举借公债的办法来发展经济总之,膨胀性的货币政策和赤字财政政策是凯恩斯为当时 的西方经济问题开出的两味主要药方,如前所述,他提出的这套理论和政策在战后西方经济 的恢复和发展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影响了各国政府和后来的一大批经济学家 四、产业结产业结构失衡构失衡严严重重 我国我国经济结经济结构构调调整任重道整任重道远远, ,在 2001~2007 年阶段,我国投资、出口和消费间的结构失衡主要体现为出口导向型的增长方式,在此阶段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是出口贸易,是典型的出口拉动型格局数据显示,我国经济在 2001~2007 年阶段较2000 年之前(国内生产总值)增速调高 3.6 个百分点,而对于此增量部分,出口贡献比例达到了 63.9%,投资贡献 26.1%。
然而在 2010 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又转为另一种结构,即投资拉动型2010 年全国 33.5 万亿元的 GDP 中,22.5 万亿元的投资起到首要拉动作用,12.5 万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也是骨干力量,净出口则成为软肋事实上,这种投资、出口和消费间结构出现巨大调整的案例在历史上非常少见为此,笔者及研究团队曾研究了美国和日本两个国家的同类时期,但上述国家并没有像我国这样出现投资、消费、出口结构上的大幅波动那么,中国经济为何会在 2000 年以后出现这样的大幅波动,从出口导向型转为投资拉动型,投资、出口、消费之间的结构失调不断爆发?未来又将如何平衡三者之间的关系?第一个原因是发展战略的偏差,这是导致我们投资、出口、消费间结构出现失调的重要原因第二个原因是过度使用行政资源我国是国有资产较为庞大的国家,这使得我国得以大规模使用行政资源,而当时围绕推动出口我国也曾大规模使用行政资源,如出口退税等政策削弱了企业大力开拓国内市场的动力,使得已经发生偏差的战略急速向恶化方向发展第三个原因是价格扭曲价格是调整结构最有利的机制,这里所讲的价格即指人民币价格人民币有三个价格,其一是物价,即用人民币可以买多少东西,包括消费品价格、投资品价格、资产价格;其二是汇价;其三是利率。
近年来,由于担忧人民币的汇价改革会引起人民币升值,导致出口下滑,出现如日本一样的经济衰退、外汇储备贬值等问题,致使人民币三种价格严重扭曲,而这种扭曲也使得投资、出口、消费之间的结构不能达到平衡的状态上述三个原因即是投资、出口、消费间结构失衡的重要原因,也是下一阶段我国调整此方面结构的方向及动力所在未来的经济结构在调整投资、消费、出口方面,应形成较为科学的管理体制,使得三者发展形成合理的比例吸取经验教训,逐渐形成对于三者结构的科学判断,并在此基础上考虑行政资源的使用和价格机制的调控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