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被遗忘的一隅:历史中的动态人口史研究.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hh****pk
  • 文档编号:283265489
  • 上传时间:2022-04-2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7.50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被遗忘的一隅:历史中的动态人口史研究——读陈彩章《中国历代人口变迁之研究》李佳薇云南师范大学哲学与政法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摘要:《中国历代人口变迁之研究》是陈彩章先牛于民国三十四年成书的一部人 口学著作,主要内容为介绍和分析中国历代的人口变迁该书从户口比率、人口 增减、人口分布等角度对不同历史时期的人口情况进行硏究,尤其注重对变化的 人口数据的釆集和论证对历代及不同区域移民的研究是该书的一大亮点这种 从各历史阶段出发的对动态人口史的回溯既有助于将人口变迁作连续性的考察, 也有助于观察和分析在不同历史事件和历史阶段的影响下人口变迁的具体表现, 进而把握其历史规律关键词:历史时期、动态人口史、人口变迁、《中国历代人口变迁之研究》我国作为一个东方大国,巨大的人口基数和数千年农耕史所造就的农耕 文化使得人地矛盾分外突出,由此演变出的为争夺土地所有权而产生的战争和阶 级矛盾不断,治乱兴替成为了中国封建历史的主旋律这一切的背后都不得不看 到庞大人口的深刻影响,解决人口问题实际上就是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是进行 社会改造的一条必由之路上世纪20年代,人口学就在此环境中应运而生,成 为解决当时中国社会问题的新出路,时代的动荡和政治的波澜曾数次打断过这门 学科的蹒跚起步,却也在波诡云诱的民国时代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由上海书 店结集出版的《民国丛书》第三编第16册就收录了这样一批在民国人口学研究 时期堪称“学科猛将”的著名学者的专著,本文在此即介绍一位不为人所知的人 口学家:陈彩章先牛及其著作《中国历代人口变迁之研究》一、作者及著作介绍陈彩章先牛是一位被历史遗忘的学者在我们今天所能找到的所有搜索 渠道当中,他的名字只与《中国历代人口变迁之研究》这木著述有关,除此之外 我们很难在他人的引注和书目里看到他的名字经过几度查询资料发现,陈彩章 先生生于1905年,江苏江阴人,祖辈务农、家境极为贫寒,靠数位同学资助到 南京大学读经济学,后留校,期间与他人共同完成中国最早的人口调查一一江阴 人口调查,并在美国发表抗战前夕在上海做经济分析工作,后随单位迁至重庆 1946年成书并于同年在商务印书馆首版专著《中国历代人口变迁之研究》,1947 年赴美攻读经济学博士,因与华罗庚是好友,故受其号召于49年与其同船冋国 后供职于南开大学、辽宁大学,文革期间因红卫兵在其家中找到了在美国发表过 的文章,而被定位特务,一祓之间举家被赶出住所,家中所有物品及资料尽被查 抄,本人被残忍毒打,文革结束后被平反,1988年在北京去世论及此,陈彩章先生的成名之作《中国历代人口变迁之研究》也顺势而 至本文的核心处。

      在自序当中作者说明鉴于西方人口学的研究有对人口变迁所涉 及的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的测量研究,而中国有史以来对于人口问题,只有片段 之记载历朝举行户口调查,固由于租税、力役及兵役之分配,或地方区域之 制定,其实户口调查于整个国家之政教设施,无一不管重要近人更视人口问题 为一切社会问题之根源,盖人口之数量、质量、组合及分配如有变迁,则其他各 种社会及经济问题,遂随之而起正是因为作者认识到中国诸多社会问题的根 源在于人口问题,而历代人口统计资料之匮乏和不完善使得对历史中动态人口的 研究存在极大的疏漏,所以需要从历时性的角度对历史当中连续的人口变化做分 段的解剖,进而把握其规律,也就是对动态人口史作出研究基于此,作者认为“讨论人口问题者,常涉及人口数量之增进、减退与 稳定三种变迁状态,此三者为人口之主要变迁,亦即研究人口变迁者所必须注意 之事项”在明确了研究主题之后,作者将全书主要分为六个部分:户口比率、 人口增减、人口分布、本部十八省间之移民、边疆移民与国外移民分别从人口 增减(包括每户人口数目的增减、总体人口数目增减以及区域人口数目增减)和 人口迁移(包括省际移民、边疆移民以及国际移民)两个大方面来阐述不同历史 时期人口变迁的主要内容。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该书采用了大量的统计图表来解释 其结论,从作者对图表的编制和数据的精确度来看,作者的确达到了从文献资料 和户口比率来推断人口变迁过程,梳理动态人口变迁史的主旨统计数据的采用, 使得全书在理论归纳的基础上又有了强有力的论证根据,更加符合现代人口学、 经济学的研究范式,也使得该书在学术上更具科学价值和研究必要籍于此书,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被历史遗忘的学者不曾遗忘历史的钻研之心,一部 被时代虚掩的著作不曾虚掩时代的求真之意二、著述的几个瑕疵首先,当我们初识一部作品时,如果他的作者籍籍无名,便极有可能会 失去最初的求知欲而转向更为出名的学者,在学术作品上这种情况也屡见不鲜 本文所谈到的这位作者即面临着这样的困境,在数十年被封闭的信息环境中消沉 了下去,许多读者在这本封面为“民国丛书”字样的作品前提不起什么兴趣,而 学院派的专业著述里又鲜见对陈彩章和《中国历代人口变迁之研究》的提及,这 本身就成为了这部作品的一个硬伤,不利于再版和传播另一方面,半白话的论 述方式在民国时期也许还有一定的可读性,但在白话文通行的今天,则是极大的 不利于阅读试想,一本没什么人读的书又何来研究者呢?其次,全书的侧垂点在于对动态人口史的把握,因而更为注重对迁移部 分的介绍和论证,这样就使得前面对人口总体数量变化和每户人口增减的论证显 的较为单薄,与作者强调以户口比率验证资料数据准确性的初衷有所矛盾。

      最后,全书的篇幅略显单薄,相较于今天的人口通史研究而言,算不得 一本人口史的著作,相较于其他人口学对中国人口问题的研究而言,又有极重的 史学和社会学的味道这在民国学者的作品当中并不鲜见,很多今天我们奉之为 经典的书目实际上都是篇幅极小的作品,其至是学者在攻读博士期间的毕业论文, 对这些作品作纯粹学科性质的划分实属不易三、著述何以瑕不掩瑜虽然我们以今天的眼光看去陈彩章先生的《中国历代人口变迁之研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仍然掩盖不住作品本身的光芒,我们与其将之称之为 未经打磨的“璞玉”,不若把它看成作者“怀瑾握瑜”矢志成书的作品更佳作 者写作该书,并不是出于一吋的兴趣使然,他的立意和主旨非常明确,希望从历 史中的人口变迁来反观当下的人口问题,使富民强国之梦成为现实同吋,作者 极为关注对人口迁移的研究,这说明对历史上一直存在的“流民问题”和移民戍 边政策作者有更深的思考加之当吋因抗日战争而背井离乡的难民大量存在,作 者急需从对历史的研究中找岀办法,为日后战争胜利之时祖国的建设和人口的合 理分布提供良策及此,我们可以看出,陈彩章先生的这本著作在略有瑕疵的情况下仍然 焕发着经典著作的光芒,这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上:第一,填补学科空白,拓宽研究范围。

      陈彩章先生所研究的实际上是历 史中的人口问题,是从历吋的连续性出发来考察人口变迁的过程,进而把握其规 律与同吋代的陈达、陈长衡、许仕廉等著名学者相比,他的关注点在于“人口 问题何以形成”而非“人口问题是什么、如何解决”他实际上揭示了我国自近 代以来人地矛盾突出,人口问题严重的历史根源,使更多的人理解,中国的社会 问题尤其是人口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满清政府统治期间才形成的, 它和中国这个传统农业大国的经济基础和伦理本位以及自然环境都有着极大的 关联可以认为陈彩章先生的这部作品实际上开拓了人口学研究的新领域,把从 当下对问题的研究拓展到对问题之背景的研究,也填补了我国人口学在早期发展 吋的学科空白,属于人口史的范畴,却不局限于人口史的范围第二,注重统计研究,增强实证精神正如作者自己在序言中所提到的 “历朝编造人口,其目的在于地方区域之制度,或公课均一,故此项户口统计之 不可靠,毫无疑义/出于对这种文献统计数据的不可信,作者开创了以户口比 率来判断各朝代人口数量的方法,即先确定平均每户的人口数,然后根据历史文 献当中的户数来统计总人口数这种方法基于对各朝代平均每户人口数的推测, 也受到不同时期社会政治、经济以及自然灾害情况的影响。

      由此所推断出的人口 总量有每户人口的平均数做基础,推断结果更为科学,也更接近历史的真实情况 作者的这种实证研究的精神还体现在他精心绘制的51副表图当中,从中我们不 仅能看到对人口密度的估计还可以发现作者极为细致的将移民的分布和流动数 量做了详细的统计这与中国传统治学所追求“形而上”的理论建树不同,统计 学的引入和应用使得人口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学科,是实证社会研究的一 个重要部分,学科的建构也更加完善第三,串联静态史实,强化动态人口在《中国历代人口变迁之研究》 一书当中,我们发现,作者摒弃了传统分类史的写作方法,不以i朝i代为阻隔, 而是根据中国历史上大的事件来划分历史阶段,通过总结不同历史阶段社会政治、 经济、军事方面的特点来阐述其对人口的影响,进而把几个历史吋期相串联就得 岀了人口变迁的基本路径他所串联的是在历史研究当中看似静态的一个个事件 或政策,但最终影响的确是千万年来一直变化不定,流动不止的人口作者分析 了我国历史上的移民问题,并认为人口的演变和发展是一个世代相连的动态过程, 有了代际之间的互动与更替,人口才能作为生生不息的劳动源泉而创造出更多的 社会财富;另一方面也只有把人口变迁放置在连贯的历史发展当中,考察动态的、 不断变化当中的人口群体才能找到形成今天之人口问题的原因,不疏漏、不武断、 不片面的去审视人口与社会的关系。

      因而把人口的变迁史看成是动态相连的演变 过程,把静止的各个时期的数字相串联,从中探寻影响因素,有助于我们更好的 认识中国人口问题第四,关注移民问题,强调生育节制在《中国历代人口变迁之研究》的后三章 当中,作者着重写到了中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这既是他所认为的人口变迁的重 要组成部分,也是研究今日中国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与工业布局之间关系的重要 方面移民在作者看来不仅仅是--场由政府主导或民众自发或被迫迁移的人口变 迁过程,它更是积极开拓边疆,刺激人口流动的过程,是均衡人口分布、缓解人 地矛盾、推进区域平衡发展的过程他认为移民的不断迁移不仅使人口更好的在 中国本土的各个区域流动,增强了人口的互动,弱化了阶级之间的矛盾,也有助 于解决长期存在的人地矛盾;同吋也有助于把新的科学技术的知识与技能以及新 的理念传播到落后的地区,迁移往国外的移民实际上也承担了传播中华文化,在 战吋支援母国抗战的重任另一方面,作者还在全书的末尾极为强调“中国人口 不应再为增高、一种1 口家族观念之如何破坏,结婚年龄之如何提高,当为政府当 局熟思考虑之可见,作者认为我国人口在民国三十四年即1946年成书之时就 已经达到饱和,不应再有增加,同时作者还提出要推行生育节制并重在提高人口 的文化教育水平。

      七十年前的学者都有此认识,可见我国人口问题之严重,亦可 见生育节制和教育发展之重要籍于此,我们可以肯定的说,陈彩章先生的这本人口学著作虽然篇幅不 长,文字不多,但在有限的格局和范围内充分阐述了他对于中国人口问题之由来 的认识,也简洁明了的向我们展示了历代人口变迁在人口总量、人口分布、户口 比率和人口迁移上的具体情况,直观的表达了他对于我国人口问题的想法在研 究方法和研究主题上都对今人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实际上,这也是笔者认为陈彩 章先生该书”瑕不掩瑜“的所在四. 结论历史可能会淡忘某些因其政治背景和学术观点不被主流接受的学者,但 历史却不能抹去这些学者的存在,陈彩章先生就是这样一个默默无闻却影响深远 的学者,他的人口学与经济学研究不愿为帝王唱赞歌,只愿为苍生说人话也因 此,他把自己的研究目光投向看似无奇却有改变历史力量的人口,他本是茫茫人 海中的一员,一番为人之生计与繁衍的奔走之后,岁月又使他回到了茫茫人海当 中去,何尝不是种归去来兮,复为无形被遗忘的一隅也许更是保存真实的一隅, 是更能赢得瞩目和深思的一隅,不仅仅因其著述、方法和思想,更源于其热忱、 行动和希望参考文献:⑴民国丛书(第。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