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山东省济宁市2020届高三历史5月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12页
  • 卖家[上传人]:cl****1
  • 文档编号:552874080
  • 上传时间:2023-01-1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83.50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山东省济宁市2020届高三历史5月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据《春秋》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聘了六次,向齐、晋等国朝聘30次;滕、薛等国朝聘鲁国超过30次相反,周桓王在位23年间曾五聘于鲁这些现象突出反映了A. 鲁国在封国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B. 周王室的影响力已不复存在C. 朝聘成为维护礼乐秩序的手段 D. 传统文化被赋予了新的内涵【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西周时期诸侯亲自或派使臣按期朝见天子称之为朝聘,而春秋时期各国相互朝聘,反映了各诸侯国通过定期遣使的方式访问以强化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是对西周朝聘礼仪文化的发展,故D项符合题意;春秋时期齐、晋称霸诸侯,鲁国朝聘齐、晋以依附大国而生存,地位并非举足轻重,排除A项;鲁国向周天子朝聘了六次反映周王室依然具有影响力,排除B项;春秋时期出现礼崩乐坏的局面,排除C项2.客卿是战国时期对到其他诸侯国被委以重任的人才的通称如表是当时秦国重用的客卿及其事迹简表 时期客卿主要事迹秦孝公时期卫国人商鞅两度推行改革,厉行法治,使秦国日渐富强秦惠文王时期魏国人张仪提倡“连横”,诱使各国与秦结交,瓦解六国联盟秦昭王时期魏国人范睢献“远交近攻”之策秦王嬴政时期楚国人李斯献离间计策,分化六国,帮助秦国逐一消灭六国该表反映岀当时的秦国A. 顺应历史潮流不断推进改革 B. 重视引进人才促进统一大业C. 通过笼络人才削弱其他国家 D. 借用外来人才打击本国贵族【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秦国所重用客卿多为秦国筹划改革图强及兼并统一策略,故B项符合题意;题干不仅仅涉及改革内容,还有谋划统一的策略,排除A项;题干并未体现秦国挖掘他国人才,排除C项;材料并未反映秦国通过吸纳外来人才打击本国贵族,排除D项。

      故选B3.汉初,汉高祖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吕后也规定商人子弟不能为官但到汉文帝、汉景帝时期却出现了“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的局面该局面的岀现是由于A. 重农抑商政策推行不力 B. 汉初统治者实行无为而治的政策C. 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D. 商业发展改变了原有的阶级关系【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虽然汉代统治者实行抑商政策,但由于文景时期实行无为而治的政策推动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使商人经济实力有所增强,故C项正确,A项排除;商人经济实力提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并非汉初无为而治的主观目的,排除B项;商人的社会地位并未因经济实力的改变而变化,排除D项4.据载,唐代的佛寺中,有的信徒在念诵父母恩重难报经,有的僧侣倡导“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修行方式这些现象反映出A. 唐朝的宗教政策较为开明 B. 佛教开始出现中国化的趋势C. 儒学的正统地位不断巩固 D. 中华文化在融合中逐步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念诵父母恩重难报经……僧侣倡导‘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结合所学可知,儒家提倡孝道,道教注重养生,题干信息反映唐代出现三教合一局面,儒、释、道思想互相融合,故D项符合题意;题干未体现唐代宗教政策,排除A项;“开始”说法在题干中无法体现,排除B项;唐代儒学地位受到佛道冲击,排除C项。

      故选D5.王安石在变法中规定:“前此轮差职役的民户不再服役,改为按土地、家产多少缴纳免役钱前此无差役负担的官户、僧道户、女户、单丁户、未成丁户以及上五等的坊郭户,一律按其户等减半出钱,谓之免役钱这一举措意在A. 为封建政府拓宽财源 B. 遏制大地主大官僚势力的膨胀C. 刺激商品经济的发展 D. 适应放松人身控制的客观要求【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王安石变法中征收免役钱的举措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A项正确;免役法有利于遏制大地主大官僚势力的膨胀,但并非变法的主要目的,排除B项;免役钱的征收客观上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但封建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C项;封建人身依附关系越加松驰是免役钱征收的客观作用,排除D项6.明初,政府在江南地区大量设立官田如表为这一时期苏州、松江官田和民田比率表 地区官田民田田颁百分比税粮百分比田颁百分比税粮百分比苏州62.9994.737.015.3松江84.5294.315.845.7明政府的这一做法A. 刺激了江南经济的恢复发展 B. 遏制了地主和官僚势力的膨胀C. 巩固了江南经济的重心地位 D. 加强了政府对江南地区的控制【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苏州、松江官田较民田比重高且税赋重,成为江南赋税的重要来源,使政府加强了对官田农民的人身控制,故D项正确;官田赋税沉重,不利于农业的商品化,排除A项;民田多为地主和官僚势力所所有,民田赋税较轻,加剧了地主和官僚势力的膨胀,排除B项;官田、民田政策对江南经济重心地位无直接影响,排除C项。

      故选D7.对如图的相关解释较为合理的是A. 汉口茶叶岀口日益被外国商人垄断 B. 汉口与海外市场的直接联系不断加强C. 茶叶转运上海是为争取利润最大化 D. 沿海的通商口岸更具发展外贸的优势【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60年代厘金制度下捐税繁重,厘金征收大大提高了我国内地出口产品的价格,阻碍商品流通,茶叶大多自武汉从上海出口有利于降低经营成本,故C项正确;汉口茶叶并未被外商垄断,排除A项;题干不能说明汉口与海外市场的直接联系,排除B项;题干并非强调沿海通商口岸的外贸优势,排除D项8.1902年,江南乡试有一考题为:“中外刑律互有异同,自各口通商日繁交涉、应如何参酌损益,妥定章程,令收回治外法权策?”浙江乡试有一考题为:“西国法律原于罗马,沿革如何?今法律之学,为科凡几?自治外法权行于通商口岸,受病甚深,规复主权,宜有良策?”这些考题反映岀A. 各地力图通过科举为新政造势 B. 清末科举考试致力于践行西学C. 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空前增强 D. 变法修律成为朝野上下的共识【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1902年江南浙江考题明确使用“治外法权”概念,可见当时朝野上下积极从事政治知识传播和法律近代化的改革导向,反映了时论呼应新政改革诉求,故A项正确;题干不能说明清末科举考试以西学为重点,排除B项;材料并未突出当下的民族意识,排除C项;材料不能说明变法修律成为共识,排除D项。

      故选A9.1933年1月17日,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和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发表宣言,表示红军愿意在停止进攻苏区、保证民众民主权利和武装民众这三个条件下,与任何武装力量订立停战协定,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该宣言的发表表明中国共产党A. 党内产生错误倾向 B. 已由幼稚走向成熟 C. 政策导向发生转变 D. 与国民党关系缓和【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材料反映中共呼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体现了武装反蒋政策转向联蒋抗日,故C项正确;材料中共政策是顺应时局变化而定,并非错误倾向,排除A项;遵义会议召开标志着中共幼稚走向成熟,排除B项;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国共关系走向缓和,排除D项10.在过渡时期,中国政府借鉴了苏联编制物资平衡计划的制度,主要商品的分配不通过市场机制而是直接归中央的计划人员掌握这一做法主要是为了A. 实现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B. 保障计划建设目标的达成C. 标志着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 D. 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过渡时期中国政府借鉴了苏联编制物资平衡计划制度的作法有利于保障工业化建设物资供应,推动一五计划提前完成,故B项正确;过渡时期优先发展重工业,国民经济并非协调发展,排除A项;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确立,排除C项;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完成,排除D项。

      故选B11.公元前5世纪兴起的雅典智者学派认为,哲学重点要解释的是人,世界上并不存在每个人都必须服从的普遍真理,“只要掌握了雄辩术,一切观点都可以自我辩解”智者学派的盛行A. 促进了古雅典自由主义的发展 B. 健全了直接民主的政治体制C. 强化了对城邦公尹秩序的维护 D. 提升了公民个体的道德修养【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并不存在每个人都必须服从的普遍真理…….一切观点都可以自我辩解”可见古希腊智者学派主张思想自由,反对权威,体现了自由主义的发展倾向,A项正确;题干信息未涉及民主政治体制,排除B项;材料并未强调维护城邦公共秩序,排除C项;题干信息与提升公民道德素养无关,排除D项12.法国史学家阿尔德伯特等人认为,16世纪大量黄金白银流入西班牙,“与葡萄牙相比,西班牙更有利于在17世纪成为经济中心”,然而它错过了机会,西班牙的黄金被投到欧洲其他地方,促进了英国、法国、荷兰工业的发展,西北欧成为经济中心对上述观点的理解较为合理的是A. 商业革命延缓了西班牙的发展历程 B. 殖民掠夺客观上促进了欧洲社会转型C. 封建制度阻滞了西班牙的社会迸步 D. 价格革命推动了欧洲经济中心的转移【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材料认为新航路开辟后殖民扩张使大量金银流入欧洲,推动了西北欧工商业的发展,有利于推动欧洲社会转型,B项正确;商业革命使贸易中心向西欧转移,而影响西班牙发展的是大量金银并未转化为商业资本,排除A项;题干并未强调封建制度阻碍了西班牙的社会进步,排除C项;西班牙并未成为经济中心,不存在转移一说,排除D项。

      故选B13.“最先进的国家几乎都可以采取下面的措施:剥夺地产,把地租用于国家支出;征收高额累进税;废除继承权;没收一切流亡分子和叛乱分子的财产……对一切儿童实行公共和免费的教育,取消现在这种形式的儿童的工厂劳动上述内容应出自A. 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 B. 亚当·斯密《国富论》C. 圣西门《一个日内瓦居民给当代人的信》 D.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材料认为国家要控制经济命脉、没收流亡叛乱分子财产、实行义务劳动制度、重视公共教育和儿童身心健康保护,反映了实行无产阶级政权对所有权、生产资料、社会生产、社会文教等资产阶级关系实行强制性干涉的理论主张,故该材料应出自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D项正确;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主张私有财产的神圣性,排除A项;亚当·斯密《国富论》重在阐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排除B项;圣西门《一个日内瓦居民给当代人的信》重在阐发其空想社会主义主张,排除C项14.1931年9月,英国政府放弃金本位,宣布英镑贬值,将英镑和美元的比价从4.86降到3.8,然后又降到3.4截至9月底,12个国家跟随英国放开了货币兑换,另有11个国家在保留金本位的同时降低了本国汇率。

      英国的做法A. 旨在针对来自美国的竞争 B. 进一步加剧了全球性经济灾难C. 无益于缓解本国经济危机 D. 促使德国等国走上法西斯道路【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经济危机期间,英国主动放弃金本位,宣布英镑贬值,以缓解本国经济压力,此举促使国际汇率走向不稳定,其他国家相继降低本国汇率,引发国际金融混乱,加剧了经济危机对世界经济的不利影响,故B项正确;英国做法旨在缓解自身经济危机,并非与美国竞争,排除A项;英国做法一定程度有利于缓解本国经济危机,排除C项;题干不能直接体现经济危机期间国际汇率变动对德国的影响,排除D项15.“不设总部,无常设机构,无成文章程”“各种会议均采取协商一致的原则”“如有分歧,各成员国可采取。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