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计的职能.doc
7页会计的职能:会计的职能是由会计的本质持征所决定的固有的、直接的功能《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对会计的基本职能表达为: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会计核算: 什么是核算?比如一家公司在一定时间内购进了多少商品,花了多少钱,销售了多少商品,卖了多少钱,在购销过程中发生了多少费用,最后到底是赚了还是亏了,必须采用一定的方法,把这些情况都记录下来并计算清楚,最终以一定的形式表达出来这种记录、计算和报告的过程就是会计核算可见,会计核算就是对大量的经济业务通过记录、计算、归类、整理和汇总,并通过记账、算账、报账等程序,全面、完整、综合地反映经济活动过程和结果,并为经济管理提供有用的信息从会计的涵义我们知道,会计首先是一种经济计算,同时又是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会计工作的过程就是一个核算的过程,可见会计本身就具有核算功能随着管理对会计要求的提高,会计核算不仅仅包括对经济活动的事后核算,还应包括事前核算和事中核算事前核算的主要形式是进行经济预测,参与决策;而事中核算的主要形式则是在计划执行过程中,通过核算和监督相结合的方法,对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按计划和预定的目标进行会计监督:会计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的过程,也是实行监督的过程。
会计监督主要是以国家的财经法规、政策、制度、纪律和会计信息为依据,对将进行和已经进行的经济活动进行合理合法的监督会计监督按其经济活动过程的关系,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其监督按其与经济活动过程的关系,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其监督的内容主要包括:分析会计核算资料、检查遵纪守法情况、评价活动成果、确定经营目标、调整计划等内容通过会计监督能正确地处理好国家与企业关系,提高宏观经济效益和促使企业改善经济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关系是十分密切的,两者相辅相成;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而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的保证两者必须结合起来发挥作用,才能正确、及时、完整地反映经济活动,有效地提高经济效益如果没有可靠的、完整的会计核算资料,会计监督就没有客观依据反之只有会计核算没有会计监督,会计核算也就没有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现代化,会计的职能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一些新的职能不断出现一般认为,除了会计核算监督两个基本职能之外,还有分析经济情况、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等各种职能控制 会计目标:会计的基本目的是向企业的外部利害关系人提供与其相关的经济信息。
会计信息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能为政府部门制定并实施包括财政政策、税收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在内的各项经济政策提供重要的基础信息,以便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合理配置资源,促进生产与需求的协调同时也是国家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进行监督的主要手段 第二、能为企业加强财产、成本、费用、产品质量等内部管理工作提供直接的有关决策方面的信息,有助于企业制定筹资、投资、生产、销售、技术创新等企业的发展战略第三、能为投资者、债权人、商业客户的经营决策提供充分的信息,有助于投资者作出投资决策、债权人作出借款决策、商业客户作出商业决策,降低经营决策的风险 会计对象是会计行为的客体,它是会计工作的内容,也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具体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以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要素 任何企业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首先必须拥有一定数量的财产物资,这些财产物资的货币表现,就称之为经营资金,简称资金 随着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不断进行,企业的资金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如资金的取得与形成,资金的耗费与收回,资金的分配和积累等,这就是资金的运动会计正是利用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以企业的资金运动为对象,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
因此,企业会计的对象可以概括为: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具体包括资金的取得与退出,资金的循环与周转、资金的耗费与收回等方面在不同的企业或单位,资金运动的形式和内容各有不同,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对象有所不同案例一:关于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比较说明: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即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有时,企业发生的货币收支业务与交易事项本身并不完全一致例如,款项已经收到,但销售并未实现;或者款项已经支付,但并不是为了本期的生产经营活动而产生的为了明确会计核算的确认基础,更真实地反映特定时期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就要求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收付实现制是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确认基础,它是以收到或支付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依据目前,我国的行政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除经营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业务也采用收付实现制以下我们通过一个实例来说明这两种确认基础的差异,及各自的特点资料: 某企业本月份发生以下经济业务: (1) 支付上月份电费 5 000 元; (2) 收回上月的应收账款 10 000 元;(3) 收到本月的营业收入款 8 000 元; (4) 支付本月应负担的办公费 900 元; (5) 支付下季度保险费 1 800 元;(6) 应收营业收入 25 000 元,款项尚未收到;(7) 预收客户货款 5 000 元; (8) 负担上季度已经预付的保险费 600 元。
要求:(1)比较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异同; (2)通过计算说明它们对收入、费用和盈亏的影响; (3)说明各有何优缺点 参考答案:(1)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的异同权责发生制,也称应计制或应收应付制它是以权利或责任的发生与否为标准,来确认收入和费用不论是否已有现金的收付,按其是否体现各个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和收益情况,确定其归属期就是说凡属本期的收入,不管其款项是否收到,都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凡属本期应当负担的费用,不管其款项是否付出,都应作为本期费用反之,凡不应归属本期的收入,即使款项在本期收到,也不作为本期收入;凡不应归属本期的费用,即使款项已经付出,也不能作为本期费用而收付实现制也称现金制它是以现金收到或付出为标准,来记录收入的实现或费用的发生就是说按收付日期确定其归属期,凡是属本期收到的收入和支出的费用,不管其是否应归属本期,都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反之,凡本期未收到的收入和不支付的费用,即使应归属本期收入和费用,也不有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 (2)收入、费用的计量与盈亏的计算:项 目 收 入 费 用 本期收益收到本月营业收入 8000.00 本月应负担办公费 900.00应收营业收入 25000.00 负担保险费 600.00权责发生制收入小计 33000.00 费用小计 1500.0031500.00收到上月应收账款 10000.00 支付上月电费 5000.00收到本月营业收入款 8000.00 支付本月办公费 900.00 预收客户款 5000.00 支付下季度保险费 1800.00 收付实现制收入小计 23000.00 费用小计 7700.0015300.00(3)各自的优缺点 采用权责发生制,其优点是:可以正确反映各个会计期间所实现的收入和为实现收入所应负担的费用,从而可以把各期的收入与其相关的费用、成本相配合,加以比较,正确确定各期的收益。
会计工作中对每项业务都按权责发生制来记录,因而,平时对一些交易也按现金收支活动发生的时日记录,按照权责发生制的要求,就需要在期末根据账簿记录进行账项调整,即将本期应收未收的收入和应会未付的费用记入账簿;同时,将本期已收取现金的预收收入和已付出现金的预付费用在本期与以后各期之间进行分摊并转账 权责发生制,能够恰当地反映具体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因而,绝大部分企业按这一基础记账 案例:关于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后进先出法等多种方法,下面通过本例说明几种主要方法的基本原理资料:红星工厂 2002 年 6 月 A 商品的期初结存和本期购销情况如下:6 月 1 日 期初结存 150 件 单价 60 元 计 9000 元6 月 8 日 销售 70 件 6 月 15 日 购进 100 件 62 元 计 6200 元6 月 20 日 销售 50 件 6 月 24 日 销售 90 件6 月 28 日 购进 200 件 68 元 计 13600 元6 月 30 日 销售 60 件 要求:分别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后进先出法,分别对期末存货进行计价并进行本期耗用成本的计算。
分析与解答: 1、先进先出法:该方法假定“先入库的存货先发出去”,根据这一前提,计入销售或耗用存货的成本应顺着收入存货批次的单位成本次序计算当然,这仅是为了计价,与物品实际入库或发出的次序并无多大关系本案例采用先进先出法计价,库存商品明细分类账的登记结果如下表 2002 年 收入 发出 结存月 日 摘要 数量 单价 金额 数量 单价 金额 数量 单价 金额6 1期初结存 150 60 90008 销售 70 60 4200 80 60 480015 购进 100 62 80100 6062 1100020 销售 50 60 3000 30100 6062 800024 销售 3060 6062 18003720 40 62 248028 购进 200 68 13600 40200 6268 1608030 销售 4020 6268 24801360 180 68 12240本期销售成本 270 16560 2、 加权平均法:加权平均法,又分一次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两种 采用一次加权平均法,本月销售或耗用的存货,平时只登记数量,不登记单价和金额,月末按一次计算的加权平均单价,计算期末存货成本和本期销售或耗用成本。
存货的平均单位成本的计算公式为: 本案例按一次加权平均法计算期末库存商品成本和本期销售成本,以及库存商品明细账的登记结果,见下表:2002 年 收入 发出 结存月 日 摘要 数量 单价 金额 数量 单价 金额 数量 单价 金额6 1期初结存 150 60 90008 销售 70 80 15 购进 100 62 6200 180 20 销售 50 130 24 销售 90 40 28 购进 200 68 13600 240 30 销售 60 180 11520本期销售成本 270 64 17280 从表中可看出,采用一次加权平均法时,库存商品明细账的登记方法与先进先出法基本相同,只是期末库存商品的结存单价为 64 元,据此计算出存货成本为 11520 元,本期销售成本为17280 元 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当每次购进单价与结存单价不同时,就需要重新计算一次加权平均价,并据此计算下次购货前的存货成本和销售成本。
采用这种方法,可以随时结转销售成本其平均单价的计算公式为 移动加权平均单价=(前结存金额+本次购入金额)/(前结存金额+本次购入数量)仍以前例,第一批购入后的平均单价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4800+6200)/(80+100)=61.11(元) 第二批购入后的平均单价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2444+13600)/(40+200)=66.85(元)按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本期各批商品销售成本和结存成本,以及库存商品明细账的登记结果,见下表 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