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培养方案-2014版-1.doc
6页1 / 6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学院简介学院简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前身是西北第二民族学院的材料系,由原宁夏新技术应用研究所改制整体并入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后,于 2002 年 8 月组建而成学院现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和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4 个本科专业,1 个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1 个分析测试中心和 1 个金工实训中心2011 年获批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粉体材料与特种陶瓷重点实验室是国家民委与宁夏回族自治区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宁夏分析测试中心是经过自治区技术监督局认证授权,是公开面向社会进行有资质测试服务与咨询的技术机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2007 年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单位,2012 年底通过验收;材料科学实验中心 2007 年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材料学被评为自治区重点学科,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确定为自治区优势特色专业拥有自治区级材料实验教学团队 1 个,自治区级材料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1 个,自治区首批粉体材料与特种陶瓷技术研发团队 1 个,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1 门,校级精品课程 1 门。
学院现有教职工 43 人,其中专任教师 29 人专职教师中有教授 6 人、副教授 12 人、讲师 10 人;有博士 7 人、在读博士 8 人;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教师 1 名、区级教学名师 1 名自治区级“新世纪 313 人才工程”学术技术带头人 1 名, “塞上英才”1 人学院拥有实验室面积 5717 平方米,拥有设备近 3000 台套,设备总值近 6000 万元近 5 年来,教师完成自治区教改项目 5 项,获各类教学优秀奖、教学成果奖 3 项,主编 21 世纪创新性教材、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等 6 部教材,自编实验指导书 30 余部;承担及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 计划、973 计划前期研究专项、科技支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重大项目等国家级项目 7 项,省部级及其他项目 20 余项,获奖 7 项;发表论文 200余篇,其中 SCI、EI、ISTP 收录 33 篇;发明专利授权 3 项、专利公告 8 项,科研成果实现技术转让 3 项,推动宁夏高技术产业发展,新增产值逾千万元/年学院长期与美国密西根大学和华盛顿大学、瑞典luleå大学、德国联邦材料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西安交通大学等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选送多名教师出国进修、访学、进行学术交流,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与科研理念。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科研方向重点集中在粉体与特种陶瓷、铝镁合金、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和储能电池方面坚持“以现代企业要求为根本;以材料性能、结构表征,材料制备与合成,金属材料液态成型、塑性成型、高分子材料成型为主线;以模具成型工艺、设计、制造技术为重点,快速成形及快速模具制造方法为特色”的办学思路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工程创新意识,强化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的教育教学理念依托宁夏,面向全国,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复合2 / 6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一、培养目标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够掌握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整合思维、工程推理和解决问题能力;具备合格的个人素质、职业素养及职业道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及合作能力;具备为民族地区社会发展服务的意识和能力能从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项目的开发、设计或运行管理工作;能够成为新能源系统的设计、施工、管理、投资开发、研究等领域的技术或管理人才;二、培养规格二、培养规格为达成培养目标,本专业毕业生应达到如下要求:1.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2.具有运用工程工作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以及经济和管理知识的能力;3.具有运用工程基础知识和本专业基本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系统的工程实践学习经历;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4.具备能对光伏系统、储能系统、化学电源研究方案及工程应用所要求的设计和实施工程实验的能力,并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5.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具有综合运用理论和技术手段设计系统和过程的能力,设计过程中能够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及民族地区发展特有规律等制约因素;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新能源材料与器件领域的科学研究、工程应用的基本方法;7.了解与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同时兼顾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津、法规、民族地区人文特色,能正确认识工程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8.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9.认识到在技术进步的背景下进行宽领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必要性,并具备相应的积累和能力,同时具备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10.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三三 、主干学科、主干学科3 / 6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化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四、专业核心课程四、专业核心课程固体物理、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物理与性能学、工程力学、电化学原理及应用、半导体物理与器件五、主要实践环节五、主要实践环节【数字格式:Times New Roman,五号,单倍行距;文字格式:宋体,五号,单倍行距】表 4 主要实践环节安排表名称选修/必修时间安排 学分六、学制与授予学位六、学制与授予学位学制:本科专业标准学制 4 年,弹性学制 3-6 年,每学年划分秋季学期和春季学期,每个学期教学周数为 16 周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七、课程教学学时、学分分布表七、课程教学学时、学分分布表【数字格式:Times New Roman,五号,单倍行距;文字格式:宋体,五号,单倍行距】(其中:学分为总学分;学时为课内学时;通识教育选修课由于无法确定学生选课时间,不做统计专业必修课指学科基础课、4 / 6专业核心课 )表 5. 课程学时学分分配表类 别学期课类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 计百分比%通识教育必修课9995602专业必修课(含理论和实践)1512152281032专业选修课(含理论和实践)学时小 计通识教育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含理论和实践)专业选修课(含理论和实践)学分小 计八、教学进程计划表(见附表)八、教学进程计划表(见附表)【数字格式:Times New Roman,五号,单倍行距;文字格式:宋体,五号,单倍行距】九、说明九、说明1.本专业与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开设了相同的学科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
2.专业选修课(包括实践选修课)中,哪些课程分别支撑研究型、应用型和技术型的发展方向?5 / 6课程课程类型类型研究型研究型应用型应用型技术型技术型学科前沿讲座√√√科学研究导论√√√现代电源技术√√√储能材料与技术√环境材料学√材料现代分析与测试技术√√√复合材料√材料合成√√√纳米材料与纳米器件√低维材料制备技术基础√光伏电池原理及工艺√新能源材料概论√√√新能源转换与控制技术√燃料电池系统与设计√电化学测量方法√√√二次电池基础及应用√√√太阳能利用光热技术√机械设计基础√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机械工程材料√6 / 6文献检索及科技论文写作√√√可再生能源的转换、传输和 存储√能源系统工程√√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控制原 理及应用√能源工程管理√√3.根据专业需求,建议学生选择哪些类别的通识教育选修课?文史经典与人文精神类、哲学智慧与理性思维类、自然科学与前沿技术类、工程创新与学 科交叉类、社会科学与沟通管理类、生态环境与生命健康类、外国文化与国际视野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