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兽医学》课件:第一章 阴阳五行学说.ppt

67页
  • 卖家[上传人]:s9****2
  • 文档编号:567612030
  • 上传时间:2024-07-21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6.15MB
  • / 6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一章第一章 阴阳五行学说阴阳五行学说 第一节第一节 阴阳学说阴阳学说第一章第一章 第一节第一节 中兽医学中兽医学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一、阴阳的基本概念第一章第一章 第一节第一节 1.1.阴阳:阴阳:是对相互关联又相是对相互关联又相互对立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互对立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内部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内部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始””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化起””中兽医学中兽医学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的范畴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的范畴 2.2.事物的阴阳属性事物的阴阳属性第一章第一章 第一节第一节 明亮、温热、活动、明亮、温热、活动、兴奋、向上、向外、兴奋、向上、向外、扩散、开放等扩散、开放等晦暗、寒凉、沉静、晦暗、寒凉、沉静、抑制、向下、向内、抑制、向下、向内、凝聚、闭合等凝聚、闭合等阳阳阴阴中兽医学中兽医学 3.3.““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凡类似凡类似““火火””性的,均属于性的,均属于阳阳的范畴。

      的范畴凡类似凡类似““水水””性的,均属于性的,均属于阴阴的范畴 ““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第一章第一章 第一节第一节 中兽医学中兽医学 第一章第一章 第一节第一节 二、阴阳学说二、阴阳学说1.1.概念:概念:以阴和阳的以阴和阳的相对属性及其消长变相对属性及其消长变化来认识自然、解释化来认识自然、解释自然、探求自然规律自然、探求自然规律的一种宇宙观和方法的一种宇宙观和方法论,是中国古代朴素论,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对立统一理论的对立统一理论中兽医学中兽医学 2 2、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第一章第一章 第一节第一节 ((1 1)阴阳对立)阴阳对立((2 2)阴阳互根)阴阳互根((3 3)阴阳消长)阴阳消长((4 4)阴阳转化)阴阳转化中兽医学中兽医学 ((1 1)阴阳对立制约)阴阳对立制约第一章第一章 第一节第一节 中兽医学中兽医学•阴阳双方属性相反,存在相互排斥、相互斗争和互阴阳双方属性相反,存在相互排斥、相互斗争和互相制约的关系相制约的关系•对立的双方通过排斥、斗争以相互制约,从而取得对立的双方通过排斥、斗争以相互制约,从而取得统一,使事物达到动态平衡统一,使事物达到动态平衡•动物体的生理功能:亢奋为阳,抑制为阴,二者相动物体的生理功能:亢奋为阳,抑制为阴,二者相互制约从而维持动物体的生理状态互制约从而维持动物体的生理状态““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

      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 ((2 2)阴阳互根互用)阴阳互根互用第一章第一章 第一节第一节 中兽医学中兽医学•阴阳双方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关系阴阳双方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关系•相互依存:阴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存在相互依存:阴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存在•相互为用:阴阳双方相互资生,相互促进相互为用:阴阳双方相互资生,相互促进“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3 3)阴阳消长平衡)阴阳消长平衡第一章第一章 第一节第一节 此长彼消此长彼消 热盛伤阴,寒盛伤阳热盛伤阴,寒盛伤阳此消彼长此消彼长 阴虚火旺,阳虚阴盛阴虚火旺,阳虚阴盛此长彼长此长彼长 补气生血,补血养气补气生血,补血养气此消彼消此消彼消 气虚引起血虚气虚引起血虚, ,血虚引起气虚血虚引起气虚中兽医学中兽医学•阴阳双方运动变化,此消彼长又力求维系动态平衡•在生理情况下阴阳消长相对平衡•阴阳消长超过范围,平衡失调:“阳气虚”“阴液不足” ((4 4)阴阳转化)阴阳转化第一章第一章 第一节第一节 是阴阳消长的质变过程。

      是阴阳消长的质变过程 ““重阳必阴,重阴重阳必阴,重阴必阳必阳””、、““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极生热,热极生寒””中兽医学中兽医学•阴阳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其属性相反的方向转化•阴转化为阳;阳转化为阴•病证的变化:由实转虚,由虚转实;由表入里,由里出表 三、阴阳学说在中兽医学中的运用三、阴阳学说在中兽医学中的运用第一章第一章 第一节第一节 中兽医学中兽医学(一)生理方面(一)生理方面(二)病理方面(二)病理方面(三)诊断方面(三)诊断方面(四)治疗方面(四)治疗方面(五)预防方面(五)预防方面 (一)生理方面(一)生理方面第一章第一章 第一节第一节 1.1.说明机体的组织结构说明机体的组织结构依据解剖部位或生理活依据解剖部位或生理活动属性,对机体的阴阳动属性,对机体的阴阳属性进行划分属性进行划分2.2.说明机体的生理说明机体的生理物质为阴,功能为阳物质为阴,功能为阳中兽医学中兽医学 第一章第一章 第一节第一节 中兽医学中兽医学(二)病理方面(二)病理方面 1.1.疾病的病理变化疾病的病理变化2.2.疾病的发展疾病的发展3.3.疾病的转归疾病的转归 1.1.疾病的病理变化疾病的病理变化第一章第一章 第一节第一节 阴阳失调是一切疾病发生的基本原理之一。

      阴阳失调是一切疾病发生的基本原理之一所以疾病均可用所以疾病均可用阴阳失调(偏盛偏衰)阴阳失调(偏盛偏衰)来来概括说明概括说明中兽医学中兽医学 第一章第一章 第一节第一节 阴阴阳阳失失调调阴盛阴盛阴阳阴阳偏盛偏盛实寒证(实寒证(阴胜则寒阴胜则寒))伤阳伤阳兼阳虚(阴胜则阳病)兼阳虚(阴胜则阳病)阳盛阳盛实热证(实热证(阳胜则热阳胜则热))伤阴伤阴兼阴虚(阳胜则阴病)兼阴虚(阳胜则阴病)阴虚阴虚阴阳阴阳偏衰偏衰虚热证(虚热证(阴虚则热阴虚则热))不能生阳不能生阳阳虚(阴损及阳)阳虚(阴损及阳)阳虚阳虚虚寒证(虚寒证(阳虚则寒阳虚则寒))不能生阴不能生阴阴虚(阳损及阴)阴虚(阳损及阴)阴不制阳阴不制阳阳不制阴阳不制阴中兽医学中兽医学 阴阳用以说明病理变化阴阳用以说明病理变化 第一章第一章 第一节第一节 阳偏胜阳偏胜阴偏胜阴偏胜阳虚则阴盛阳虚则阴盛阴虚则阳亢阴虚则阳亢中兽医学中兽医学 ((1 1)疾病的发生发展与正气邪气)疾病的发生发展与正气邪气第一章第一章 第一节第一节 □ □ 正气:正气:是指机体的机能活动和对病是指机体的机能活动和对病邪的抵抗能力,以及对外界环境的适应邪的抵抗能力,以及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损伤组织的修复能力等。

      能力和对损伤组织的修复能力等□□ 邪气:邪气:泛指各种致病因素泛指各种致病因素正气邪气亦分阴阳正气邪气亦分阴阳中兽医学中兽医学 ((2 2)在)在阴阳偏盛(胜)阴阳偏盛(胜)的情况下,胜即的情况下,胜即邪气盛,邪气盛,““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阳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阳盛则热,阴盛则寒盛则热,阴盛则寒阴阳偏盛(胜)所阴阳偏盛(胜)所形成的病证是实证形成的病证是实证 ““邪气盛则实邪气盛则实””第一章第一章 第一节第一节 ☺阳邪偏盛则导致实热证阳邪偏盛则导致实热证(如高热烦躁、(如高热烦躁、口干、舌红少津、面赤、脉数等)口干、舌红少津、面赤、脉数等)☺阴邪偏盛则导致实寒证阴邪偏盛则导致实寒证(如肢冷、蜷缩、(如肢冷、蜷缩、脉迟伏或细微欲决等)脉迟伏或细微欲决等)中兽医学中兽医学 第一章第一章 第一节第一节 实热证实热证中兽医学中兽医学 第一章第一章 第一节第一节 实寒证实寒证中兽医学中兽医学 ((3 3)在)在阴阳偏衰阴阳偏衰的情况下,的情况下,““阳虚则外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寒,阴虚则内热””阴阳偏衰所导致的阴阳偏衰所导致的病证是虚证病证是虚证精气夺则虚精气夺则虚”” 第一章第一章 第一节第一节 ☺阴虚则出现阴虚则出现虚热证虚热证(如潮热、盗汗、五(如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口干舌燥、脉细数等)。

      心烦热、口干舌燥、脉细数等)☺阳虚则出现阳虚则出现虚寒证虚寒证(如面色苍白、畏寒(如面色苍白、畏寒肢冷、神疲蜷卧、自汗、脉微等)肢冷、神疲蜷卧、自汗、脉微等)中兽医学中兽医学 2.2.疾病的发展疾病的发展第一章第一章 第一节第一节 由于阴阳之间互根互用,所以在阴阳偏衰由于阴阳之间互根互用,所以在阴阳偏衰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出现阴损及阳,阳损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出现阴损及阳,阳损及阴的阴阳互损的情况及阴的阴阳互损的情况当阳虚至一定程度时,因阴虚不能生阳,当阳虚至一定程度时,因阴虚不能生阳,继而出现阴虚的现象,称为继而出现阴虚的现象,称为““阳损及阴阳损及阴””当阴虚至一定程度时,因阴虚不能生阳,当阴虚至一定程度时,因阴虚不能生阳,继而出现阳虚的现象,称为继而出现阳虚的现象,称为““阴损及阳阴损及阳””中兽医学中兽医学 阳损及阴和阴损及阳阳损及阴和阴损及阳最终都可导致最终都可导致阴阳两虚阴阳两虚第一章第一章 第一节第一节 分分类类共同证候共同证候不同证候不同证候治治则则常用常用方剂方剂气气虚虚面色白或萎黄精神面色白或萎黄精神萎靡,身疲乏力,萎靡,身疲乏力,声低懒言,自汗,声低懒言,自汗,纳少,舌淡胖,脉纳少,舌淡胖,脉无力无力气短乏力,动则气急等症明显,脉气短乏力,动则气急等症明显,脉虚无力虚无力益益气气四君子汤四君子汤阳阳虚虚畏寒,形寒肢冷,小便清长,下利畏寒,形寒肢冷,小便清长,下利清谷,脉迟清谷,脉迟补补阳阳肾气丸,参肾气丸,参茸丸等茸丸等血血虚虚消瘦,头晕,消瘦,头晕,目眩,失眠,目眩,失眠,心悸,脉细心悸,脉细面色苍白无华或萎黄,手足麻木,口舌面色苍白无华或萎黄,手足麻木,口舌指甲淡白,舌质淡,脉细弱无力指甲淡白,舌质淡,脉细弱无力养养血血四物汤等四物汤等阴阴虚虚低热或潮热,颧红,五心烦热,口干咽低热或潮热,颧红,五心烦热,口干咽燥,盗汗,舌红绛,质瘦或有裂纹,无燥,盗汗,舌红绛,质瘦或有裂纹,无苔或少苔,脉细数苔或少苔,脉细数滋滋阴阴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中兽医学中兽医学 3.3.疾病的转归疾病的转归第一章第一章 第一节第一节 阴平阳秘阴平阳秘阴阳离决阴阳离决中兽医学中兽医学 (三)诊断方面(三)诊断方面第一章第一章 第一节第一节 阴阳学说用于疾病的诊断,是以阴阳来概括说明病变部位、性阴阳学说用于疾病的诊断,是以阴阳来概括说明病变部位、性质及各种症候的属性,从而作为辨证的纲领。

      质及各种症候的属性,从而作为辨证的纲领中兽医学中兽医学 “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凡诊病施治,必先审阴阳,乃为医道之纲领,阴阳无谬,治焉有差?医道虽繁,而可以一言蔽之者,曰阴阳而已故证有阴阳,脉有阴阳,药有阴阳……设能明彻阴阳,则医道虽玄,思过半矣第一章第一章 第一节第一节 中兽医学中兽医学 (四)治疗方面(四)治疗方面第一章第一章 第一节第一节 1.1.确定治疗原则确定治疗原则 ““调整阴阳,补调整阴阳,补其不足,损其有其不足,损其有余,恢复阴阳的余,恢复阴阳的协调平衡,促使协调平衡,促使阴平阳秘阴平阳秘””中兽医学中兽医学 第一章第一章 第一节第一节 阴阳偏盛的治疗原则:阴阳偏盛的治疗原则:阴阴阳偏盛形成的是实证,故阳偏盛形成的是实证,故总的治疗原则是总的治疗原则是“实者泻实者泻之之”,即损其有余即损其有余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阴阴阳偏衰出现的是虚证,故阳偏衰出现的是虚证,故总的治疗原则是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虚者补之之”,即补其不足即补其不足中兽医学中兽医学 调调整整阴阴阳阳阴盛阴盛阴阳阴阳偏盛偏盛实证实证实寒证实寒证 寒者热之寒者热之(热性方药)(热性方药)伤阳伤阳兼阳虚兼阳虚(酌加温阳药)(酌加温阳药)阳盛阳盛实热证实热证 热者寒之热者寒之(寒性方药)(寒性方药)伤阴伤阴兼阴虚兼阴虚(酌加养阴药)(酌加养阴药)阴虚阴虚阴阳阴阳偏衰偏衰虚证虚证虚热证虚热证 补阴(阳病治阴,补阴(阳病治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阳虚阳虚虚寒证虚寒证 补阳(阴病治阳,补阳(阴病治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泻泻其其有有余余补补其其不不足足2.2.指导临床用药指导临床用药中兽医学中兽医学 分析归纳药物的性能 第一章第一章 第一节第一节 (五)预防方面(五)预防方面““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疴疾不起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疴疾不起””中兽医学中兽医学 第二节第二节 五行学说五行学说 Theory of Five ElementsTheory of Five Elements第一章第一章 第二节第二节 中兽医学中兽医学 中兽医学中兽医学 第一章第一章 第二节第二节 1.1.五行学说五行学说是以木、火、土、金、水是以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特性及其五种物质的特性及其““相生相生””和和““相相克克””规律来认识世界、解释世界和探规律来认识世界、解释世界和探求宇宙规律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求宇宙规律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 中兽医学中兽医学 第一章第一章 第二节第二节 2.2.五行学说的起源:五行学说的起源:一般认为是从一般认为是从““五方说五方说””和和““五材说五材说””等演化而来。

      等演化而来五方指东、南、五方指东、南、中、西、北中、西、北五材指木、火、五材指木、火、土、金、水土、金、水中兽医学中兽医学 水水部部失失火火,,金金尚尚书大兴土木书大兴土木北北人人南南相相,,和和中中堂什么东西堂什么东西 第一章第一章 第二节第二节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一、五行的基本概念五行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行变化种物质及其运行变化五行之间具有生克和制化的关系,通过五行之间具有生克和制化的关系,通过这些相互作用的关系,五行整体获得动这些相互作用的关系,五行整体获得动态平衡,从而维持事物生存和发展态平衡,从而维持事物生存和发展中兽医学中兽医学 第一章第一章 第二节第二节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一)五行的特性(一)五行的特性(二)五行的归类(二)五行的归类(三)五行的相互关系(三)五行的相互关系中兽医学中兽医学 第一章第一章 第二节第二节 (一)五行特性(一)五行特性木曰曲直、木曰曲直、火曰炎上、火曰炎上、土曰稼穑、土曰稼穑、金曰从革、金曰从革、水曰润下水曰润下中兽医学中兽医学 第一章第一章 第二节第二节 1.1.木的特性:木的特性:““木曰木曰曲直曲直””,即是指树木,即是指树木的枝条具有生长、柔的枝条具有生长、柔和、能曲又能直的特和、能曲又能直的特性,因而性,因而引申为凡有引申为凡有生长、升发、条达、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性质或作用的舒畅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属于木事物,均属于木。

      中兽医学中兽医学 第一章第一章 第二节第二节 2.2.火的特性:火的特性:““火曰炎火曰炎上上””,,““炎炎””,是焚烧、,是焚烧、热烈之义;即是指火具热烈之义;即是指火具有温热、上升的特性有温热、上升的特性因而因而引申为具有温热、引申为具有温热、向上的性质或作用的事向上的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属于火物,均属于火中兽医学中兽医学 第一章第一章 第二节第二节 3.3.土的特性:土的特性:““土爰稼土爰稼穑穑””,,““稼穑稼穑””,泛指,泛指人类种植和收获谷物的人类种植和收获谷物的农事活动,因而农事活动,因而引申为引申为凡具有生长、承载、收凡具有生长、承载、收纳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纳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均归属于土中兽医学中兽医学 第一章第一章 第二节第二节 4.4.金的特性:金的特性:““金金曰从革曰从革””金之质地沉重,且常用于地沉重,且常用于杀戮,因而杀戮,因而凡具有凡具有沉降、肃杀、收敛沉降、肃杀、收敛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都归属于金物,都归属于金中兽医学中兽医学 第一章第一章 第二节第二节 5.5.水的特性:水的特性:““水曰润下水曰润下””是指水滋润下行的特点。

      是指水滋润下行的特点故故引申为凡具有滋润、下引申为凡具有滋润、下行、寒凉、闭藏等性质或行、寒凉、闭藏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皆归属于水作用的事物,皆归属于水中兽医学中兽医学 第一章第一章 第二节第二节 (二)五行的归类(二)五行的归类五行五行机机 体体五脏五脏五腑五腑 五体五体五窍五窍五志五志木木肝肝胆胆筋筋目目怒怒火火心心小肠小肠脉脉舌舌喜喜土土脾脾胃胃肌肉肌肉口口思思金金肺肺大肠大肠 皮毛皮毛鼻鼻悲悲水水肾肾膀胱膀胱骨骨耳耳恐恐中兽医学中兽医学 第一章第一章 第二节第二节 (二)五行的归类(二)五行的归类五行五行自自 然然 界界季季节节五五化化五五色色五五味味五五气气方方位位木木春春生生青青酸酸风风东东火火夏夏长长赤赤苦苦暑暑南南土土长夏长夏化化黄黄甘甘湿湿中中金金秋秋收收白白辛辛燥燥西西水水冬冬藏藏黑黑咸咸寒寒北北中兽医学中兽医学 第一章第一章 第二节第二节 (三)五行的相互关系(三)五行的相互关系1 1、五行的相生、相克和制化、五行的相生、相克和制化2 2、五行的相乘、相侮和母子相及、五行的相乘、相侮和母子相及中兽医学中兽医学 第一章第一章 第二节第二节 ((2 2)五行相克)五行相克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间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间隔递相克制、制约的关系。

      隔递相克制、制约的关系即: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即: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克我克我””者为者为““所不胜所不胜””,,““我克我克””者为者为““所胜所胜””中兽医学中兽医学 金金生生克克土土火火木木水水生生生生生生生生第一章第一章 第二节第二节 中兽医学中兽医学 第一章第一章 第二节第二节 ((3 3)五行制化)五行制化五行之间互相生化、相互制约,以维持五行之间互相生化、相互制约,以维持平衡协调的关系,平衡协调的关系,是五行生克关系的相是五行生克关系的相互结合盖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盖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中兽医学中兽医学 第一章第一章 第二节第二节 2 2、五行的相乘、相侮和母子相及、五行的相乘、相侮和母子相及五行的相乘和相侮,五行的相乘和相侮,是五行之间的是五行之间的异常异常克制克制现象;现象;母子相及则是五行母子相及则是五行之间之间相生关系相生关系异常异常的变化中兽医学中兽医学 第一章第一章 第二节第二节 ((1 1)五行相乘)五行相乘乘:欺负;相乘:过度克制。

      五行相乘乘:欺负;相乘:过度克制五行相乘指五行中某一行对其所胜一行的过度克指五行中某一行对其所胜一行的过度克制,制,其次序与相克次序相同其次序与相克次序相同木乘土,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中兽医学中兽医学 第一章第一章 第二节第二节 ((2 2)五行相侮)五行相侮侮:欺侮、欺凌;相侮:反克五行相侮侮:欺侮、欺凌;相侮:反克五行相侮指五行中某一行对其指五行中某一行对其“所不胜所不胜”一行的反一行的反向克制其次序与相克次序相反其次序与相克次序相反木侮金,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中兽医学中兽医学 第一章第一章 第二节第二节 相乘和相侮发生的条件相乘和相侮发生的条件某一行太强、某一行太弱某一行太强、某一行太弱中兽医学中兽医学 第一章第一章 第二节第二节 ((3 3)五行母子相及)五行母子相及及:连累母子相及包括及:连累母子相及包括母病及子母病及子和和子病子病犯母犯母属五行之间属五行之间相生异常相生异常的变化中兽医学中兽医学 第一章第一章 第二节第二节 三、五行学说在中兽医学中的应用三、五行学说在中兽医学中的应用(一)生理方面(一)生理方面 (二)病理方面(二)病理方面(三)诊断方面(三)诊断方面 (四)治疗方面(四)治疗方面中兽医学中兽医学 第一章第一章 第二节第二节 (一)生理方面(一)生理方面木有升发舒畅条达的特性,肝喜条达而恶抑郁,主管全身气机的舒畅条达,故肝属“木”火有温热炎上的特性,心阳有温煦之功,故心属“火”。

      土有生化万物的特性,脾主运化水谷,为气血生化之源,故脾属“土”金性清肃收敛,肺有肃降作用,故肺属“金”水有滋润、下行、闭藏的特性,肾有藏精、主水的作用,故肾属“水”中兽医学中兽医学五行相生五行相克 用五行相生说明五脏的关系用五行相生说明五脏的关系 用五行相克说明五脏之间的制约关系用五行相克说明五脏之间的制约关系 第一章第一章 第二节第二节 (二)病理方面(二)病理方面1 1、相生关系传变、相生关系传变母病及子母病及子:疾病的传变从母脏传到子脏疾病的传变从母脏传到子脏子病及母子病及母:疾病的传变从子脏传到母脏疾病的传变从子脏传到母脏中兽医学中兽医学 母子相传母子相传肝病肝病子子病病及及母母母母病病及及子子心病心病子病犯母子病犯母母病及子母病及子肾病肾病木木侮侮金金金金乘乘木木肺病肺病木乘土木乘土土侮木土侮木脾病脾病第一章第一章 第二节第二节 中兽医学中兽医学 相乘相乘肝旺乘脾肝旺乘脾肝肝我克我克脾脾克我克我脾虚肝乘脾虚肝乘旺旺虚虚相侮相侮肝旺侮肺肝旺侮肺肺肺我克我克肝肝克我克我肺虚肝侮肺虚肝侮旺旺虚虚第一章第一章 第二节第二节 2.2.相相克克关关系系传传变变中兽医学中兽医学 第一章第一章 第二节第二节 (三)用于疾病的诊断(三)用于疾病的诊断(四)用于疾病的治疗(四)用于疾病的治疗 1.1.指导脏腑用药:指导脏腑用药:药物颜色、气味药物颜色、气味 2.2.控制疾病的传变:控制疾病的传变:““见肝之病,知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肝传脾,当先实脾 3.3.确定治则和治法确定治则和治法中兽医学中兽医学 第一章第一章 第二节第二节 ((1 1))治则治则相生:相生: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相克:相克:抑强扶弱抑强扶弱中兽医学中兽医学 相生治法相生治法滋水涵木法滋水涵木法滋肾阴以养肝阴滋肾阴以养肝阴益火补土法益火补土法培土生金法培土生金法金水相生法金水相生法温肾阳以补脾阳温肾阳以补脾阳健脾气以补肺气健脾气以补肺气养肺阴以滋肾阴养肺阴以滋肾阴相克治法相克治法抑木扶土法抑木扶土法疏肝健脾疏肝健脾培土制水法培土制水法佐金平木法佐金平木法泻南补北法泻南补北法补脾利水补脾利水泻肝清肺泻肝清肺泻心火滋肾阴泻心火滋肾阴((2 2)治法)治法第一章第一章 第二节第二节 中兽医学中兽医学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20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5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0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1996年政治考研真题(理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1年政治考研真题(理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6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0年政治考研真题(文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1997年政治考研真题(理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7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1997年政治考研真题(文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4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3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9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9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1年政治考研真题(文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21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4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8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8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1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