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初三语文第一轮复习导4份共96页.doc
106页12012年初三语文第一轮复习导学案( 01)内容:七(上)古诗背诵、鉴赏 主备人: 审核人: 班级 姓名 学号 时间:2012.2一、复习目标:1. 通过自主复习,背熟所有古诗,理解词句含义2. 通过自主复习,能品析鉴赏古诗里的名句3. 通过合作探究,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二、重点:流畅的背诵并默写古诗难点:古诗名句的品析鉴赏三、导学活动1.文学常识(1) 《赤壁》是一首 (体裁) ,作者 , 代文学家与 合称“小李杜” 2) 《水调歌头》是一首 (体裁) 作者 , (朝代)的文学家,字 ,号 与唐代的 , 宋代的 , ,其父 ,其弟 ,以及,合称“唐宋八大家” 3) 《西江月》作者是 (朝代)著名爱国词人 ,字 号 。
派词风 “西江月”是 4) 《秋词》作者是 代文学家 ,字 5)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作者是“ ”李白字 号 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 “左迁”的意思是 2.填空1)海日 残夜,江 入旧年,(2)乡书何处达, 洛阳边3)折 沉沙铁未 ,自将磨洗认前朝4)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暮雨子规啼5)中 地白树 鸦, 无声湿桂花6)不知天上 ,今夕是何年7)但愿人长久,千里共 8)自古逢秋悲 ,我言秋日胜春朝9)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 10) 牵牛星, 河汉女纤纤 素手,札札弄机 3.诗句默写1)终日不成章, .(2)我欲乘风归去, , 3)不应有恨, 自主备课(学习)2(4)今夜月明人尽望, 。
5)谁道人生无再少? , 6) ,铜雀春深锁二乔7) ,风正一帆悬8) ,随风直到夜郎西9)盈盈一水间, 10) ,闻道龙标过五溪11) , ,此事古难全12)天街小雨润如酥, 13)明月别枝惊鹊, 14)稻花香里说丰年, 二)课堂活动1.检查、交流课前导学情况,并组织好质疑反馈(结合 1-3 题)指导学生将疑问整理在“自主学习栏内”)2.背诵诗歌(1)要求:读准字音、节奏2)强调重点字的音、形、意.(3)文章主体内容《次北固山下》①描写的景物;②蕴含的哲理;③表达的感情《赤壁》①对历史的慨叹;②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浣溪沙》体现作者的热爱生活,旷达乐观性格。
《十五夜望月》①写月的名句;②含蓄抒发的情怀《水调歌头》①作者的美好祝愿;②揭示的生活哲理;③复杂的感情变化《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①紧扣季节特征写景;②对春天的喜爱《西江月》①描写的夏夜美景;②对农村生活的热爱《秋词》写动人的秋景,抒作者的豪情《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①以景传情;②借月怀人3.各首古诗中的名句、警句的品析鉴赏从炼字、修辞、表现手法、写作的角度等方面进行品析鉴赏) 示例:王建《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赏析“中庭地白树栖鸦”一句明确:不明写月光,用“地白”二字写月光照射庭院的凄美意境,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使人联想起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树栖鸦”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练,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2)赏析“冷露无声湿桂花”一句明确:这“桂花”可能既指庭中桂花,也指月中桂树这就暗写诗人望月,使诗的意境更悠远,更耐人寻味无声”二字,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3)赏析“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两句明确: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第三句才明点望月,而且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
并且诗人不采用正面抒情的方式,直接倾诉自 自主备课(学习)3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把自己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一个“落”字,新颖妥帖,富有动感三)课堂反馈1、按要求填空(1)《秋词》中描写动人秋景,表现诗人豪情的句子:, 2)《西江月》中描写夏夜美景的诗句是 , , 3)《次北固山下》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 4)《十五夜望月》中表达思乡之情的句子, 5)《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写早春景色的句子, 6)《西江月》中写骤雨初至的句子是, 7)《赤壁》用以小见大手法来议论历史的句子是, 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运用拟人化手法抒情的句子是, 9) 《浣溪沙》中写景的句子 , ,。
10)《水调歌头》揭示生活哲理的句子, , 11)《水调歌头》表达美好祝愿的诗句, 12)《迢迢牵牛星》中表达有情人之间缠绵悱恻之情的诗句, 2、诗歌鉴赏:1.王湾《次北固山下》(1)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 ( )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天气势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2)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2.杜牧《赤壁》 自主备课(学习)4(1)这首诗是怀古咏史之作,它题咏的是哪一件历史事件?(2)这首诗 3、4 句的意思是什么?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3. 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1)上阕描写了怎样的景色? (2)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上阕写景,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划,松间沙路洁净无尘,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
B. “潇潇暮雨子规啼 ”一句写黄昏时潇潇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突出了环境的静谧C.下阕转入抒怀, “门前流水尚能西 ”句,写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无再少” ,因此为时光流逝、人生短暂而叹息D.全词情景交融,恬淡优美的景色,富有情趣的语言,充满人生哲理的议论,表现了词人执着生活、呼唤青春的情怀3)这首词的下阕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体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4.苏轼《水调歌头》(1)分别概括上下阕的主要内容2)这首词反映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全词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5.《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1)全词流露出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赏析“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两句6.刘禹锡《秋词》 (1)诗人在诗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2)这首诗与以往写秋天的诗文有何不同?(3)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有何作用7.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诗歌中寓情于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 “杨花落尽子规啼”这句诗表达了作者 的心情2)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自主备课(学习)52012年初三语文第一轮复习导学案( 02)内容:《寓言二则》《幼时记趣》《三峡》等 主备人: 审核人: 班级 姓名 学 号 时间:2012.2一、复习目标:1. 通过自主复习,识记相关常识,理解词句含义。
2.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掌握“之”、“于”、“以”字的不同用法3. 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思想内容二、重点:背诵《三峡》 ;理解文章内容;掌握重要语句的含义难点:“之”、“于”、“以”字的不同用法三、导学活动一)课前导学(基础回顾)1.常识(1) 《郑人买履》选自《 》 ,韩非是 末期哲学家, 家的主要代表人物2) 《刻舟求剑》选自《 》 ,该书亦称 此书是 末期秦相 组织编写的论文集3) 《幼时记趣》选自 作者 ,字 , 代作家4) 《三峡》选自 作者 , 时人三峡指长江上游的 、 、 5) 《以虫治虫》 《梵天寺木塔》选自 此书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作者 , 时科学家、政治家,字 6) 《狼》选自 作者 ,字 ,号 世称 。
代文学家7) 《论语》是记录 的书,与 、 、合称“四书” 2.按要求默写课文(1)子曰:“学而不思 , ”(2)子曰:“ ,可以为师矣 ”(3)子曰:“ , , ,则不复也 ” (4) 《三峡》中写山高句子“ , ”(直接描写)“ , ” (间接描写)(5)春冬之时,则 , , , ,良多趣味。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