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MW风电机组联轴器国产化研制.pdf
8页向和角位移,吸收轴系因外部负载的波动而产生 的额外能量,并不问断传递扭距和运动同时产 品具有扭矩限制功能,当机组发生短路或过载时, 联轴器上的扭矩超过了设定的扭矩,扭矩限制器 (图2)便会产生分离,当过载情形消失后自行恢复 联结,从而有效防止了机械损坏和昂贵的停机损 失由于该联轴器采用高强度合金材料及复合材 料制造,轻巧、免润滑、耐高低温、抗疲劳性强、 绝缘,在风力发电机80ITI的高空中,上至7OqC高 温,下至零下40 低温,可长期连续运转,且免 维修 平键联轴器 摩擦 图1联轴器三维图 力矩限制器 图2力矩限制器 2.1 联轴器设计与研发的流程 为了顺利完成联轴器的国产化研制,制订了 图3所示的设计研发流程其中,联轴器强度设 计、联轴器力矩限制器滑动力矩检测试验台设计 与制造、打滑力矩设定与检测、联轴器动平衡试 验检测以及关键金属材料、玻璃钢非金属材料、 摩擦片烧结复合材料的研究与确定尤为重要 初始设计t--~.)4详细设计[==二二二二 试制 接口尺寸要求 l 力矩限制器等 拟定初始尺寸I 零件加工、表 面处理、装配 体如模片、中 堡鐾竖 f( 丽 囊 L1 霪弱蓥蝴 有零件均需进行J l 望 堕 的预紧I 垦 孵 I e量生 图3设计开发流程图 2_2设计研发的主要内容 2.2.1联轴器结构设计、尺寸和材质确定 根据《东汽1.5 MW风力发电机组联轴器技术 协议》相关技术指标及接口尺寸要求,完成联轴 器结构设计及各零部件材质确定。
2.2.2联轴器强度、整体性能和振动分析与校核 根据零件和装配图,在规定极限力矩作用下 的极限强度计算,具体包括: (1)平键联轴器装配体的强度分析; (2)膜片强度计算与疲劳分析; (3)中间管轴装配体强度分析; (4)力矩限制器装配体有限元分析; (5)无键联轴器装配体有限元分析; (6)联轴器整体的固有频率分析 分析结论: (1)联轴器各关键零部件(平键联轴器、刹车 盘、膜片、强化玻璃纤维中间体、力矩限制器、无 键联轴器等)在极限力矩作用下满足强度要求(图 4) Equivalent Von Mises Stress 图4强度分析 (2)通过对1.5 MW风力发电机联轴器的振动 理论计算和有限元分析(图5),联轴器在约束状态 下,第一阶固有频率l4.36 Hz(共振转速约861.6 r/rain),由于风机的工作转速在1 005~1 980 r/rain 范围内变速运行,而861.6 r/min只是在启停过程 中的一个瞬时转速,且迅速通过,因此1 MW风电 联轴器在风机工作时不会发生共振 图5第一阶,轴向振动,固有频率14.36 Hz (3)膜片的设计是非常关键的(图6),如果增 加刚度,那么连轴器的整体固有频率就会落人到 风力发电机的工作频率范围内,但如果膜片的设 计强度不够,又很容易造成其塑性过高,屈曲安 全系数不够和疲劳寿命不能满足要求等。
这是应 该特别注意的 8 740e+002 7 867e+0o2 6 995e+002 6 123e+002 5 250e+002 4 37Se删2 3 506e+002 2 633e+002 l 76le+0o2 8 884e+00l l 598e+000 Equivalent V on Mises Stress 图6极限工作状况下膜片的应力云图 (4)纤维筒与锥套之间连接粘胶的选择也很 重要,理论计算是认为扭矩在粘结部位均匀传递; 但实际上,由于扭矩传递的非均匀性(通过每个锥 套两颗销螺栓传力),所以只有装配体的计算才能 获得准确的粘胶性能要求参数 (5)无键连轴器上的螺栓的设计预紧力所产 生的法向正压力比无键连轴器内与电机输入轴之 间传递3.5倍额定力矩需要的法向压力大15.9%, 所以预紧力矩足够大,不会发生打滑 利用内部资源完成了除摩擦片和玻钢筒以外 的所有零部件的加工制造,并对部件的试制件与 进口样件进行了质量对比检查联轴器的重要零 部件简述如下: 3.1 玻钢简及其与金属件的胶接 为了保证电机侧与齿轮箱侧之间绝缘,联轴 器的中间管轴部分采用了玻璃钢材料(图7),玻钢 筒与其两端金属件采用特种粘接剂进行胶接。
图7玻璃钢简体 性能数据见表2 表2试制件玻钢简理论性能数据 3_2锥套1、锥套2与摩擦法兰 考虑联轴器的低温要求,锥套1、锥套2和摩 擦法兰均采用球墨铸铁件,牌号为QT400.18L,检 查结果如下: 图8锥套I 47 图9锥套2 图l0 (100×)试制件锥套金相试样检查结果 铁素体+球状石墨,其各项检测结果见表3~5 表3 QT400—18L试制件化学成分(wt%) 表4 QT400.18LI,~IJ件单铸试样力学性能 表5 QT40018L单铸试样金相检查结果 检查项目 组织类型 球化级别 石墨大小 珠光体含量 铁素体3级(石墨大部分 5级 单铸试样 + 呈团、球状,球化(球墨直径:0 石墨 率8O~90%) 6—12mm) 3.3摩擦片 摩擦片作为力矩限制器中最重要的功能性零 件,是由电镀铜层、不锈钢层和青铜烧结层组成 摩擦片采用钟罩炉加压烧结法(压烧法)制造,该 方法的基本工序为:钢背板加工一去油、电镀铜 层(或铜、锡层)一配方料混合一压制成薄片,与 钢背板烧结成一体一加工沟槽及平面 3.3.1摩擦片外观与硬度(HV1) 图11试制摩擦片半成品,金相取样位置 图12试制摩擦片切面,上方为青铜烧结层,厚 0.62 mm。
下方为0Crl 8Ni9基板 3.3.2摩擦片青铜烧结层微观组织 图13(100 X)青铜层与不锈钢基板结合较好,: 状,分布欠均匀,含量约10% 不锈钢基烧结青铜摩擦片烧结质量尚 与进口件存在差异,主要是石墨形态、石 与石墨的分布均匀性等据查,这与各国 摩擦材料成分存在区别有关,德国铜基干 片的石墨组元含量最高,远高于美国、日 图14 500×腐蚀后青铜烧结层与不锈钢基板的结合层 图15 (500 X)青铜烧结层石墨分布 正常区组织:球状石墨+青铜 固溶体基体,(进口件为网状石墨 +青铜固溶体) 图16{500×)不锈钢基板的奥氏体固溶组织,与进口件一 样,晶界明显 联与中国在保证摩擦性能的前提下,烧结层中 石墨的含量与分布均匀性是值得改进的 当前,批量生产的摩擦片的质量已接近或达 到进口件水平 3.4弹簧膜片 风电联轴器采用了弹性联轴器中带中间轴的 膜片联轴器结构这种联轴器使用一种厚度很薄 的弹簧片(图17) 图17弹簧膜片 试制件硬478 450 度(HV10)459 442 459 464 442 442 450 455 图18(500×)试制弹簧膜片为马氏体中温回火托氏体组织, 3.5胀套 图19试制胀套 图20试制胀套显微硬度压痕与硬度值 试制件硬 343 459 405 326 504 度(HVIO)459 471 409 490 475 49 4l力j溅嘲骏台谣阱与 燧 4.1 力矩检测试验台设计 要保证风电联轴器首制产品的可靠性和安全 性,必须按照CL标准进行风电联轴器的验证试 验,包括扭转试验、偏移扭转试验、力矩限制器 检测和调定等。
考虑到风电联轴器主要是长时间在大扭矩、 变工况的环境下工作,因此,考虑设计一个能基 本模拟联轴器实际运行工况,且具备以下特点的 检测试验台: (1)可对风电联轴器整体进行扭转试验: (2)可同时对联轴器施加轴向、径向和角偏 移,并进行扭转试验; (3)检测试验台可以提供试验所需的扭矩, 且扭矩大小可调; (4)可检测和设定力矩限制器的打滑力矩; (5)按2.5 Mw风电联轴器检测试验设计,同 时兼顾1.5 Mw风电联轴器的检测试验; (6)液压系统、电气系统运行安全,可靠, 检测仪器灵敏,准确; (7)制造费用合理,性价比高 兼顾以上设计原则,采用液力传动的方式来 产生风电联轴器实际运行时的扭矩,即用一个液 压泵供油,推动液压缸的活塞杆向前运动,产生 风电联轴器需要的扭矩这种设计方案很容易精 确控制扭矩大小,同时试验台具有结构紧凑、投 资小、工作可靠、制造周期短等优点 4_2检测试验台结构简介 试验台包括:机械部分(图21)、液压系统 (图22)、测量系统(图23)和控制部分(图24)组 成 s 联轴器性能蟊j:验 -- . i 5.1 打滑力矩设定与检测 按照《风电联轴器力矩限制器打滑力矩设定 及整体性能试验规程》对1.5 Mw风电联轴器进行 了打滑力矩设定与检测(图25),试验数据见表6。
5.2扭转角对比检测 对联轴器试制件和进口样件整体分别进行了 图21检测试验台机械部分 图22液压系统 图23测量系统 图24控制部分 图25联轴器在打滑力矩设定与检测中 表6打滑力矩检测结果 序号拧紧力矩/Nm油缸伸出油压/MPa打滑力矩/kN-m是否打滑 图26试制件扭转试验 对比扭转试验,见图26 通过对比扭转试验,获得了相应试验数据, 并根据这些数据绘制了扭矩与扭转角之间的关系 曲线(见图27~29) ,一 样 辑 扭矩/kN-『n 图27试制件扭矩与扭转角之间的关系曲线 3 ,、2.5 2 1.5 1 0.5 0 扭矩/kN-m 图28进口件扭矩与扭转角之间的关系曲线 扭矩/kN·IIl 图29试制件与进口件扭矩与扭转角之间的关系曲线对比 5.3膜片组弹性检测 通过调整轴向和径向丝杆的旋入长度,对试 制和进口联轴器加载相同的径向和轴向偏移量, 同时测得旋合时的拧紧力矩,该力矩即可代表膜 片组的弹性能力(见图30、31和表7) 图30轴向位移检测 图31径向位移检测 表7偏移拧紧力矩值 Nm 5.4极限负荷试验 试验内容:对试制联轴器同时加载12 mm径 向和4 mm轴向偏移量,再以最大扭矩(即1.2倍滑 动力矩)进行扭转试验,并在该极限负荷情况下保 持10 min。
试验完成后,检查解体后的联轴器各零 部件有无损坏 图32 图33 51 从图32和图33可以看出,在该极限负荷情 况下,受压的膜片发生明显的屈曲变形在实验 结束后,拆下膜片,并在检查平台上检测其平面 度,发现与试验前基本相同,这就证明膜片的变 形在其弹性范围内,是满足使用要求的(与计算结 果相同,见图34) l rV rm Min 3 07—008@Nd l559 defauh Deformalion: Max1 00+000@Nd1334 极限负荷下,有限元分析结果图 试验结束后,对每个零部件进行了仔细的检 查,均未发现损坏或损伤现象 6国产化联轴器的批量生产 通过几个月的努力,已成功试制出外观质量 好、满足使用要求的联轴器,对1.5 MW风电联轴 器的设计、加工制造和性能试验等都积累了丰富 的经验,因此表工所具备了1.5 MW风电联轴器的 批量产 能力与条件 6.1 国产化联轴器的动平衡测试 为保证风电联轴器运行过程中的动平衡,减 少振动与运转噪音,必须对每一件联轴器产品的 不平衡量进行进行严格控制(图35) 图35联轴器产品动平衡调整试验 6_2 国产化联轴器生产的批量化 图34是已经安装调试完毕,等待包装发运的 1.5 MW风电联轴器成品,截至2009年5月,已产 52 出风电联轴器共计1 000余台。
图36 1.5 MW风电联轴器产品 7 结语 ; _ ““ ll_00≤ 东汽表工所通过对联轴器设计、材料、加工 制造和检测试验等专项研究,试制件的关键指标 已达到或超过了进口件,并最终实现了联轴器的 批量产出,替代进口件,满足了风电机组设计和 安装的要求 在以后制造中还需要继续严把质量检查关, 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和优化加工工艺、辅助工装, 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的内、外在质量,满足不 断扩大的风电市场需求 .址 —Sl上—S — .S .S .S .址.址 驰—址 —址. .S .址.址.址.址 方电乞译 编辑部迂址告知 方电气评论》编辑部已从成都市金牛区蜀汉 路333号搬迁至新址办公具体如下: 地址:成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