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云南省昆明市中考历史二模试卷.doc
15页中考历史二模试卷 题号一二总分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1. “我祖赫赫,开辟洪荒;功化神圣,世代仰望2019年4月7日,农历三月三,河南“新郑拜祖大典”以“同根、同祖、同源”为主题祈福华夏繁荣昌盛华夏儿女共祭“人文初祖”这是祭拜( )A. 黄帝 B. 尧 C. 蚩尤 D. 大禹2. 西周时期,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命令,并承担相应的义务这一制度是( )A. 奴隶制 B. 禅让制 C. 分封制 D. 部县制3. 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当代科学家利用巨型电子计算机已计算到小数点后约100万兆位而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7位数字的数学家是( )A. 阿基米德 B. 张衡 C. 祖冲之 D. 宋应星4. “四方丰稔(丰收),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这一材料描述了唐玄宗统治前期经济繁荣的景象下列选项与此相关的是( )A. 文景之治 B. 贞观之治 C. 开元盛世 D. 康乾盛世5. 如果把“洪秀全、南京、太平军”三组词联系起来判断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农民起义,应该是( )A. 陈胜吴广起义 B. 元末农民大起义C. 太平天国运动 D. 义和团运动6. 构建历史知识结构示意图是学习历史的一项技能。
如图是某同学编制的历史知识结构示意图对该示意图,解读正确的是( )A. 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B. 中国民族工业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C. 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D.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7. 孙中山被称为中国民主革命伟大的先行者他领导了( )A. 维新变法运动 B. 辛亥革命 C. 新文化运动 D. 五四运动8. 如图是位于昆明市护国路中段的护国桥,始建于1919年,为纪念1915年云南起义讨伐袁世凯复辟帝制的一场运动而得名,桥长23米、宽17.5米,是一座中西合壁古朴典雅的双拱石桥该运动是( )A. 二次革命 B. 护国战争 C. 护法运动 D. 军阀割据9. 2019年习近平主席在纪念某一运动100周年大会上说:“这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这次运动是( )A. 洋务运动 B. 义和团运动 C. 五四运动 D. 创建黄埔军校10. 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伟大传奇”是指( )A. 五四运动 B. 北伐战争 C. 南昌起义 D. 红军长征11.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结束国民党政权在中国22年统治的战役是( )A. 淮海战役 B. 辽沈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12. 以下为1913-1920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情况表。
出现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厂家资本工人1913年689家33亿27万多人1920年1795家50亿55万多人A. 外商企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B. 清政府放宽民间办厂的限制C. 西方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D.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实力雄厚13.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安徽、四川农村开始试行的改革是( )A. 土地改革 B. 农业合作化C. 人民公社化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4. 2017年10月,大会一致通过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思想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这次会议指( )A. 中共十四大 B. 中共十五大 C. 中共十七大 D. 中共十九大15. 世界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中关于公平、正义曾有过这样的表述:“发扬正义于世,灭除不法邪恶之人,使强不凌弱这部法典是( )A. 《汉谟拉比法典》 B. 《权利法案》C. 《拿破仑法典》 D. 1787年宪法16. 从“征服意大利半岛”“布匿战争”“称霸地中海地区”“凯撒夺取政权”这些关键词中提炼出的学习主题是( )A. 希腊文明的繁荣 B. 罗马共和国的统治C. 两河流域古老文明的兴起 D. 雅典的奴隶制民主政治17. 1789年7月14日,当路易十六听到某一消息时,询问身边的廷臣昂古尔公爵:“社是一场叛乱吗?”昂古尔回答:“不,陛下,这是一场革命。
他们谈论的事情是( )A. 攻占巴士底狱 B. 拿破仑发动政变C. 召开三级会议 D. 罗伯斯庇尔上台18. 2018年5月,中国理论界举行多种活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在纪念活动中,必然提到的一部著作是( )A. 《人民宪章》 B. 《共产党宣言》C.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D. 《国际歌》19. 为反抗英国殖民统治,1857-1859年印度爆发了民族大起义其领袖是( )A. 玻利瓦尔 B. 章西女王 C. 卡斯特罗 D. 尼赫鲁20. 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人类历史进入了( )A. 蒸汽时代 B. 电气时代 C. 信息化时代 D. 网络时代21. 英国科学家达尔文1839年开始拟草稿,三年后写成了35页的提纲,无年后写成230页的论文,二十年后发表科学巨著《物种起源》他这几十年的努力主要是为了阐述( )A. 微积分 B. 进化论 C. 量子论 D. 相对论22. 1921年,美国青年阿曼德•哈默成为第一个获得苏俄石棉矿特许经营权的外国人,他获此经营权源于苏俄的(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C. 1936年新宪法 D. 农业集体化23. 1919年,协约国通过长达近半年的讨价还价,确立起战后世界的“新秩序”。
确立“新秩序”的主要“和约”是( )A. 《凡尔赛和约》 B. 《九国公约》C. 《慕尼黑协定》 D. 《开罗宣言》24. 1944年6月6日凌晨,美英盟军100多万人从英国出发,强渡英吉利海峡,在法国北部地区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使法西斯德国陷入盟军的两面夹击之中这次战役是( )A. 中途岛战役 B. 斯大林格勒战役C. 诺曼底登陆战 D. 柏林战役25. 2019年3月29号,英国议会下院投票否决了“脱欧”协议草案,这是英国议会第三次投票否决特雷莎•梅的“脱欧”协议草案或其关键内容材料中“脱欧”指英国脱离( )A. 三国协约 B. 欧洲联盟 C. 联合国 D. 北约组织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0分)26.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旨在借“丝绸之路”这一历史符号,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请列出材料一中为丝绸之路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一个代表人物结合所学,西域正式纳入汉朝版图的标志是什么?图中“大秦”指的是当时的哪里?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对东西方有何影响? 材料二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
由地理大发现而引发的国家竞争,拉开了不同文明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注视,同时也相互对抗和争斗的历史大幕 ---《大国崛起》结合所学,材料二中的“地理大发现”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二指出“地理大发现”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三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程度进一步加强但由于发达国家在当前世界经济秩序中居于主导地位……成为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主要受益者而一些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则很难在与它们的竞争中取胜 ---摘自中华书局版《中国历史》九年级下册根据材料三指出,经济全球化的主导者是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最能体现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组织 材料四中国提出并推动“一带一路”战略,就是要弘扬古丝绸之路和平友好、开放、包容的精神,探索新形势下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的新模式……在平等、包容、合作、共赢的基础上续写共同发展的新篇章,最终形成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 ---人民日报热点辨析根据材料四指出,经济全球化新形势下,我国提出了什么战略?这一战略有何创新之处?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根据材料一中的元朝形势图,元朝政府设置了什么机构来管辖今西藏地区?根据材料一中的文字材料,清朝前期政府又设置了什么机构加强对新疆的管辖? 材料二(卢沟桥事变后)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国共两党再度合作。
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成为中华民族的共识……中华民族不畏强敌,不怕牺牲 ---摘编自《光明日报》:《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根据材料二,指出“国共两党再度合作”的原因根据材料二指出抗日战争时期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尊重历史和现实,把党中央多年来酝酿的和平统一祖国的构想,创造性地概括为“一国两制” ---摘自中华书局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根据材料三,概括“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依据结合所学,指出该“构想”成功实践的事例根据上述三则材料,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维护国家统一的方式有哪些?2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大会一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 ---摘自中华书局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根据材料一指出,这次会议后我国确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材料二“两弹一星”是中国在一穷二白的条件下……中央果断决定重点突破国防尖端科学技术的重要成果所以邓小平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根据材料二,指出二十世纪六十、七十年代我国国防建设的成就有哪些?说出国防尖端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我国国际地位之间的关系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美国对中国采取了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的政策,中美关系长期处于敌对状态 20世纪70年代,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中美两国领导人都认为有必要改善两国关系,实现双方关系的正常化 ---摘自中华书局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根据材料三归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70年代,中美关系经历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指出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标志是什么? 材料四新中国成立 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现在,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我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国人民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上迈出了决定性的步伐! ---摘编自习近平讲话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请说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哪一年?从以上新中国建设历程中,你获得了哪些感悟?2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初,沙皇彼得一世决心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他发出向西方学习的号召,颁布一系列法令,全面推行改革彼得一世改革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但是,在他的统治下,农奴制却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根据材料一,指出彼得一世改革的意义结合所学,指出俄国通过哪次改革解决农奴制问题? 材料二日本明治维新期间,改革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