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线段的比(一)教案设计.doc
5页案例名称4.1线段的比(一)科目数学教学对象八年级提供者李霞课时1课时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第四章相似图形的第一课时它是在小学了解了比例的基础上通过具体问题的情境,使学生认识线段的比和成比例线段等概念,并利用引入比值k的方法研究比例的主要性质,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1、知识和技能(1)知道线段比的概念.(2)会计算两条线段的比.2、过程与方法(1)能够尝试将生活中的不同图形抽象为数学图形,体验探索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应用、分析、判断的能力2)通过现实情境,进一步发展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体会教学与自然、社会的密切联系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设置丰富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探索、交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2)通过有关比例尺的计算,让学生懂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三、学习者特征分析1、学生是三十四中八年级八班的学生;2、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过比例的概念,具备了一定的比例的基本知识;3、此班为重点班,学生数学基础较好;4、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数学建模的能力还不强。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教法:讨论法、归纳法、启发式方法、操练-反馈法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总结教师与学生互动: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引导点拨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①准备一张中国地图②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展示图片导入新课展示几组图片和几何图形引入本章标题(板书):第四章 相似图形 4.1 线段的比观察图片,找到规律由有趣图片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创设情境引入概念创设一个恰当的问题情境,促进学生自觉地认识现实中的比例模型,在解决问题的氛围中了解线段的比1)两条线段的比:如果选用同一个长度单位,量得两条线段AB,CD的长度分别是m,n,那么就说这两条线段的比AB:CD=m:n,或写成 其中,线段AB,CD分别叫做这个线段比的前项和后项2)引入比值k的表示方法:如果把 表示成比值k,那么=k ,或 AB=k·CD讨论问题 解决问题,了解线段的比的概念及比值k由“比较身高”这个贴近生活的话题设置疑问,同学们情绪必然高涨,容易说出比较的方法从而总结出线段的比的概念例题讲解解决重难点例1.线段a的长度为30cm,线段b的长度为6m,求(1)线段a与线段b的比。
2)线段b与线段a 的比例2. 如图,大树高9m,小明高1.5m,求大树与小明身高的比注意:①求两条线段比时,如果单位 不同,那么必须先化成同一单 位,再求它们的比.②两条线段的比是有顺序的. ③两条线段比没有单位,它与所选的长度单位无关. ④两条线段的比就是其长度的比,它总是一个正数.观察,交流,理解,归纳、总结本节通过具体问题的情境,使学生认识线段的比的概念,会计算线段的比知识反馈随堂练习实际长度之比等于图上长度之比,这一结论以后可以直接使用学生独立完成通过本例与学生一起探讨线段比的应用:在已知比例尺(线段比的情况下,知道图上长度可求实际长度;求法类似解分式方程探究学习引入比值k 的方法是 解决比例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事实上,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很方便地推导出比例的性质先独立完成,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交流,达成共识并利用引入比值k的方法研究比例的方法,应熟练掌握线段比的概念以及它们在实际中的运用当堂测试展示测试题学生独立完成及时反馈,使学生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回顾与思考根据学生的交流作适当归纳,并作正面评价交流感受,体会收获学生谈感受,教师作补充,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和自我整理的学习习惯。
布置作业习题4.1 1、2课内引申到课外,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学过程流程图展示练习题讨论问题完成例题讲解学生交流讨论习归纳总结自主练习完成任务完成当堂测试是否否是开始展示图片 导入新课回顾与思考教师指导ppt提出问题完成是布置作业否结束pptppt展示图片引出概念pptppt探究学习举出实例七、教学评价设计本科采用的学习评价有:1、个别评价:经过练习及当堂测试后学生对自己进行评价2、全体评价:学生自己回顾总结本课堂学会了哪些方面的知识和方法八、教学反思这节课的重点、难点是:线段比的概念,以及应用为了更有效的突破重点、难点,我是这样设计的: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观察生活中所存在的具有某种特征的图形、图片、物体,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相似图形然后,由相似线段是相似图形中最简单的一种图形,自然的转入学习线段的比的知识点上,同时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学习线段的比与学习的必要性、重要性由让学生得出求线段之间的倍数的方法导入线段的比,得出线段比的概念,重、难点在这类比的过程中得以突破通过学生的量、算、观察、交流,让学生发现两条线段的比值所具有的共性,在这一环节中,与学生融为一体,师生互动,让学生在发现数学结论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热情。
为课堂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体现了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教学理念接着对知识进行迁移,把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在几何题中也得以体现这是数学生活化的教学,同时难点得以解决即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也让学生体会到教学与自然、社会的密切关系在前面知识的铺垫下,根据学生情况,大胆设计探究学习这个环节,在没有教过新教材的我,为所设计的这一环节有所担心,现在看来是没有必要的,因为实践证明它是成功的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打破常规教学,让学生自己得到了,解决类似问题的方法使所学的知识得到升华,初步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能力,让学生体验数学家探索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的过程总之,整节课的教学我觉得:还不错!到达了我所想要的教学效果与教学目的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以培养但也存在一点遗憾,就是学生还没有完全理解线段是相似图形时,就已跳到下面的教学了 另外,我觉得在对于挑战自我这一环节,如果能利用相应的材料,让学生动手操作,设计出模型,教学效果也许会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