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庐山地区植物地理与调查实习.docx
33页庐山地区植物地理与调查实习§7.1庐山地区植物地理导论庐山地区处于我国亚热带气候区,地貌上属于中山尽管过去遭受人为干扰较大,但庐山地区植物 区系仍然较为丰富,植被类型比较复杂多样,自然植物分布的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特征性较好对 庐山地区植物有直接影响的因素为:气温、降水、土壤、地貌、人类7. 1. 1植物区系据统计,庐山维管束植物计有210科,735属,1720种其中种子植物175科,661属,1517种; 蕨类植物35科,73属,149种7. 1. 2植被类型自然环境存在明显的地域分异(水平方向、垂直方向)生存于自然环境中的植物,同样存在着地 域差别环境条件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植物分布与群系组合,热带植物群系、亚热带植物群系、温带植 物群系例如,有的地域是森林,有的地域是草原同样是森林,有的是常绿阔叶林,有的是落叶阔叶 林,有的是针叶林等等例如,乔灌组合、乔草组合、灌草组合等这种反映一定地区特点的植物被覆 的自然面貌,称为植被一)植被现状按中国亚热带自然历史条件,结合庐山地区地貌形体类型,其自然植被应当是森林,主要是阔叶林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原始植被几乎破坏殆尽现存的植被状况,从各种群落类型比较分析,次生的灌 丛、草丛面积大于森林面积,次生的针叶林面积大于阔叶林面积。
从分布地点来看,植被保存较好,具 有代表性的在庐山山麓是秀峰寺、观咅桥、白鹿洞、碧云庵等处,山体中有黄龙寺、乌龙潭、铁船峰、 牧马场、汉阳峰、仰天坪、大月山、大马颈、莲花谷、王家坡、康王谷、栖贤谷、石门涧等处总体上, 庐山的南部比北部的自然植被留存较好山麓地带以及丘陵平原,植被为常绿阔叶林,庐山南部优于北部,东部优于西部各处残留面积不 大,主要分布于名胜古迹所在处,如秀峰寺(庐山南部)、白鹿洞书院(庐山东部)、观音桥(庐山东南 部)、东林寺(庐山西部)、赛阳(庐山西南部)等处自然残存的主要成分有:苦榴、甜榴、大叶锥栗、 楮树、青冈栋、小叶青冈栋、青楮、樟树、茶树等山体中主要为自然次生落叶阔叶林,主要成分有:短柄枸、锥栗、茅栗、白辛、灯台、四照花、青 榨械、化香、庐山锻、石灰树、鹅掌楸(俗称马褂树)、庐山厚朴等,其次有人工栽培的法国梧桐、枫 香在常绿阔叶林与落叶阔叶林之间(大致在800-1100米),还存在着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主要成 分有:苦榴、青冈栋、短柄枸、灯台、四照花等图7-1-1)在庐山地区,常绿阔叶林代表水平地带(属于基带植被)类型,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 叶林属于垂直地带类型系列。
针叶林在庐山分布极为广泛山体南部大致以700-800米为界,山体北部大致以500-600米为,以 下主要为马尾松疏林(如秀峰寺、白鹿洞书院)、零星杉木林(如威家、东林寺)在此海拔高度以上主 要为黄山松林(如牯牛岭、女儿城、大马颈、大月山、五老峰、汉阳峰等山岭上)、日木扁柏林(如东 谷徊龙路两侧、西谷如琴湖西侧)、柳杉林(如大校场谷地)等除黄山松有局部天然林外,其他均为 人工林庐山植物园在国内引种栽培的针叶树种生长良好主要有:丨1本冷杉、挪威云杉、雪松、水杉、 池杉、落叶松、欧洲落叶松、美国侧柏、日本扁柏、中国金钱松等,为我国亚热带中山树木引种做出了 显著的贡献庐山阔叶林被强烈破坏后,在人类环境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的思想指导下,次生草丛和灌丛迅速生 长,类型多种多样,组成成分也较复杂乔木树种屡遭砍伐后形成乔灌丛,乔木成分主要有:白栋、茅 栗、栓皮栋、化香、山槐、黄檀、枫香、冬青、苦楮、青冈栋、石楠等灌木成分主要有:继木、映山 红、牡荆、檢木、乌药、钓樟、山胡椒、乌臼树等森林遭受极其严重破坏后形成的草丛类型,主要成 分有:野古草、芒草、斑茅、白茅等,其次为马兰、野菊、艾蒿等庐山草甸、沼泽仅出现在一定的地形部位,例如山顶平坦地段(如仰天坪),主要成分:莎草、藜 芦、白芨等。
局部低凹地段排水不良,土壤水分过多,出现沼泽,主要成分有:灯心草、莎草及水薛等二)主要植被类型(图7-1-1)1、 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庐山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800米以下秀峰寺、白鹿洞、观音桥、碧云庵、石门 涧、黄龙寺等处残存的小块常绿阔叶林,其群落性质、类型、区系组成与中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基本 相似,群落组成的主要成分有:壳斗科的苦榴、甜樟、大叶锥栗、楮树、青冈栋、小叶青冈栋、青楼、 石栋等;樟科的樟树、白楠、紫楠、华东楠、红楠等;山茶科的木荷、厚皮香、杨桐;八角茴香料的红 茴香等常绿一落叶阔叶混交林地带性的常绿一落叶阔叶混交林,主要出现在常绿阔叶林及落叶阔叶 林两种植被型垂直带之间,海拔800-1100米主要种类成分:常绿树种有甜檸、青冈栋、小叶青冈栋、 贵州青冈栋、青楮、白楠、紫楠、红茴香等;落叶树种有锥栗、短柄袍、糯米锻、灯台树、四照花、石 灰树、白辛树、青榨械等次生常绿一落叶阔叶混交林,多分布于庐山700-800米以下,它是常绿阔 叶林破坏之后出现的次生类型落叶阔叶林庐山地带性落叶阔叶林,分布在800-1100米以下,目前,大片成林不多,以牧马场 至铁船峰一带的落叶阔叶林保存较好,在牯牛岭东、西谷落叶阔叶已被破坏,落叶树呈散生状态。
主要 成分有:短柄枸、锥栗、茅栗、白辛树、青榨械、灯台树、四照花等2、 针叶林庐山地区针叶林主要有马尾松林、黄山松林、杉木林、柳杉林、日木扁柏林以及小片金钱松林这 些主要为人工林、半人工林黄山松林在1100米以上有局部天然林亚热带的针叶林,大部分是山于 阔叶林遭受破坏后形成的3、 竹林竹类由于它的生物学特性,一般多组成单优势群落类型(纯林或纯灌丛)生活型可分为地上基及 地下基两部分,地上茎节间长,腋芽出土,竹干在地面散生,称为“散生竹”地下茎节间短,腋芽出 土,竹干在地面上丛生,称“丛生竹”庐山地区竹林以刚竹属的毛竹分布最广,竹林中也有散生的乔 木和灌草也有与灌草混生的玉山竹属的箭竹4、 灌丛亚热带山地灌丛,亚热带东部山地,除台湾省玉山(3950米)外,一般均分布在2000米以下,按 森林分布规律,庐山应在森林垂直分布界限之内因此,庐山目前存在的灌丛植被,绝大部分属森林破 坏后的次生类型主要分布有,短柄枸、映山洪、满山红、金缕梅、美丽葫枝子等5、 草丛亚热带草丛,亚热带草丛是森林植被长期遭受人为破坏后出现的次生类型,草丛一般在庐山山体下 部分布较多,山体上部主要见于山南汉阳峰和仰天坪一带。
以禾本科草类为主,其中以芒、斑茅、野菰 草、管草、白茅常见,有多种蕨类,草丛中有稀疏乔灌6、 草甸沼泽草甸,草甸多在气候湿润、地下水位较高、土壤水分过多的条件下形成庐山草甸植被是受局 部地形而引起土壤水分过多形成的隐域性植被,主要由干生、湿生的成分构成山顶的草甸植被多以莎 草、灯心草、苔草、藜芦、白芨草等为主7、 沼泽植被沼泽植被主要山于气候湿润,地表经常积水而形成的,群落山湿生或沼生植物所组成主要为泥炭 薛、灯心草、莎草、半枝连、白花珍珠等混生1500m-次生草丛次生灌丛草甸黄山松林 / 马尾松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常绿阔叶林1000 m --500m--图7-1-1庐山植被垂直分布示意图7. 1. 3植被演替植被演替是指某一地段上一个植物群落被另一个植物群落代替的过程不论是地带性类型的群落, 或是发展中的群落,演替现象一直贯穿整个过程不过,这种演替现象是渐变的,短时间内不能为人间 直接观察到庐山植被演替可分为两大形式:一种形式是,在人类的长期经济活动影响下,原始森林植被遭到破 坏,导致原生植被不同程度的消退,沦为各类次生林、次生灌丛、草丛等的逆行演替;另一类是,经过 封山育林、人工栽植以及合理开发利用野生植物资源等措施,使植物群落向着复生的方向演替,这就是 利用植被本身对环境条件改变引起植物群落的不断变化,使其朝着地带性顶级群落发展的顺向演替。
山地植被的演替现象,是与立地环境密切相关的随着海拔的升高,气候、土壤产生垂直的变化, 导致植被类型垂直分异因此,它们的演替系列也有差别庐山地区植被垂直带谱如下1. 常绿阔叶林带植被演替系列① 常绿阔叶林:该类型是在中亚热带生物气候带形成和发育起来的地带性植被类型这类植被,目 前仅有小面积残存于海拔800米以下的名胜古迹周围或位于山谷陡坡上,山于各地具体的生境条件的差 异,以致主要建群种、优势种各不相同,并形成多种相对稳定的常绿阔叶林,例如,苦榴林、{苦榴+ 石栋}林、{甜扌诸+樟树}林、{甜扌诸+青楮}林、青冈栋林等在谷地生境潮湿的地段,樟树树种大为 增加,形成楠木林群落外貌终年常绿,一般呈暗绿色,叶面闪烁反光,林冠整齐郁闭,上层乔木成分 具有天然更新的能力,故能形成相对稳定的群落②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当常绿阔叶林遭到砍伐破坏后,林下光线充足,温度增高,以及温度、 通风、土壤等环境因素的变化,使阳性落叶阔叶树种逐渐增多,与该地段原有的常绿阔叶树混生在一起, 组成次生性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类型,如{枫香+樟树}林,{枫香+苦榴}林等群落中除了主要 建群种和优势种外,尚伴生有甜檸,青冈栋、楠木、白栋、麻栋、黄连木等树种。
这种次生性混交林, 如果不再遭到破坏,任其自然发展,仍将恢复为常绿阔叶林③ 落叶阔叶林:上述常绿与落叶时阔叶林遭到破坏后,在森林群落中,由于林下光照增强,环境条 件趋向干燥,使常绿阔叶树种逐渐减少,而阳性的落叶阔叶树种群渐趋增多,可出现以枫香、白栋、麻 栋、栓皮栋、短柄枸等为建群种或优势种的落叶阔叶林这种次生性落叶阔叶林,如任其自然发展,将 通过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阶段,向着常绿阔叶林方向演替④ 灌丛:当上述森林植被遭到人为反复周期性砍伐,以致成为高仅1-2米萌生的次生灌丛这类 灌丛的种类组成,不仅与上述各种森林存在有密切联系,而且,随着各地砍伐程度的不同,在种类组成 上,也有很大的差别,反映在群落外貌上,有的常绿、有的落叶,也有常绿和落叶混交的,其主要萌生 的乔木树种有白栋、苦楮、青冈栋、山槐、枫香、盐肤木等灌木有乌饭树、檢木等混生的草木有白 茅、叶古草、蕨等这类次生灌丛在生境条件优越的地段,只要封山育林,它将逐渐向常绿阔叶林方向 演替在生境条件较差的地段,灌丛群落中常散生一些马尾松和其它一些阔叶树萌生的幼树,只要封山 育林,加以人工保护后,可逐渐向马尾松林,或马尾松与落叶树组成的针阔叶混交林方向发展,再逐步 向地带性常绿阔叶林方向演替。
⑤ 草丛:本类型是由灌丛再遭受破坏,水土大量流失,土壤日益瘠薄,生境趋于干旱而造成的这 种次生性草丛植被的主要特征是:群落的种类组成以多年生禾木科植物为主,如斑茅草丛、芒草草丛等 草丛中混生有比较多的灌木种类,如继木、大叶胡枝子、松木等;这些灌木多为当地森林林缘的成分; 并有萌生的白栋、茅栗、化香等乔木树种,散生在禾草、蕨类植物之中,形成一种特殊的群落结构在 人为破坏停止的情况下,草丛植被任其自然发展,可以通过灌木阶段,而逐渐向森林植被方向演替⑥ 毛竹林:毛竹林的形成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上述演替系列的某个阶段,通过人工栽植逐渐成林, 因此,它不是演替系列中一个阶段,而只能作为一种植被的类型另一种是在局部地区自然形成竹林竹类植株的生活周期短,一般十余年即逐渐趋向衰退,经过若干年之后,在没有人为因素干扰下, 将逐渐被耐阴性强的常绿阔叶树种所更替因此,天然的毛竹林多为混交林,乔木层中以毛竹为主,另 外,还有其它常绿阔叶树种或针叶树种混生,在林内形成显著的层片,对于群落的动态演替起着明显的 作用人为栽培的毛竹林多为纯林毛竹林在庐山主要适生于海拔800米以下的气候温暖湿润、土层深厚、肥沃和排水良好的坏境,常 与常绿阔叶林交错分布,或与毛竹、常绿阔叶树、杉木等组成混交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