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从古碑看明清镇远万家烟火.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271986563
  • 上传时间:2022-03-3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89.89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从古碑看明清镇远“万家烟火”                    陶钟麟把笛作龙吟,东去洞庭秋月满;传书随凤使,西来滇海庆云多清代镇远知府汪炳璈曾为镇远题有一联,道出了镇远当时作为口岸物资集运、客货穿梭的繁荣景象镇远,地处苗岭与武陵山脉结合部,依靠水运而形成水陆集散地镇远开航,最早可上溯到秦楚时期到明代时,因为便利的水陆交汇大商埠吸引,加之驻军的城防,又有国家向贵州移民的政策驱动,开发商、小生意人、工匠等大量移民涌入,镇远的商业得到空前发展明清时期,镇远已经成为贵州东部最大的物资集散地交易大市场乾隆年间的《镇远府志》称镇远为“西南一大都会”航运事业的繁荣,免不了利益摩擦从水港码头到街巷市井,扯皮事端时有发生为稳定地方市场秩序,保护外来客户利益,从而鼓励远处客商进入镇远兴商,振兴地方经济,当地官府在交易管理上颇费心思从明代起,治镇方略中就拟定出一套套法规换句话说,也就是通过整治规范招商引资环境,以达到培育和发展地方经济之目的在镇远府城兴隆街禹门斜对面的卫城大码头正靠墙脚,有一块清咸丰五年(1856)刻的一块告示碑,上刻政府有关整顿航运市场的通令,意译如下:为规范市场重新律定法规,以安定客商有利于民众。

      国家的基础是民众,民众又以食为天农民靠耕种,商人靠转运镇远府所管辖的地方山多田少,全靠外来运输资助若没有保护措施,怎能让客商在此安定下来?据地方人士说:在乾隆年间,从本埠以下,沅陵以上,米船没有码头可停泊,因而外来运输船户少集资修建码头后,廖知府下令免除了船户运载申报凡是沅陵以上短途运输,任其装载到嘉庆年间,因前任知府所监制的量斗稍大,准许以红秤买卖至于本城各商行,不得私用大斗,也不可压逼货船运送遇到泼皮乞儿硬上船讨要滋事,可扭送公堂惩治然而时间一长,以前的规定失去约束米商受其欺负,船户受其侵凌如此狡诈霸道,着实可恨本府除派员严加查处缉拿外,立即通令,严禁触犯规矩通告之日起,公用码头不许其他船只与米船争抢停泊,买卖必须一律用统一鉴定过的红秤米商行与船户收购,禁用私制的量器米斗船户也不负责将货卸送到买主货店堆栈那些上船纠缠讨要的乞丐不必施舍凡一切不公不法之事,可由船户扭送本府惩治如有仍我行我素者,经查实,或被告发,立即惩处,决不宽容……从碑记可见,清乾隆年间镇远府确有一系列关于商业运输业务法规性条例由于市场管理有序,交易公平,官府治理地方态度坚决,又有相当规模的驻军护卫,一时,府卫二城果然商贾云集,市井一派繁荣兴隆。

      各省开发商在此从商兴业后,纷纷择基建宅更有致富者募集本籍人士建同乡会馆,以壮势力一时,秦晋会馆、四川会馆、江南会馆、两湖会馆等十多个行省的会馆先后在镇远建立据史料记载,清中叶,府卫两城民宅多达3600多幢、7000多户青龙洞有对联写道:“文笔临溪,二水潆洄环古刹;香炉鼎峙,万家烟火接丛林这“万家烟火”描述了镇远市井稠密人口众多的景象到[本文来自于wwW.zz-news.cOM][本文来自于www.zz-]清光绪乃至民国年间,镇远仍商行林立,商号遍街,一派兴隆明初,镇远就在青龙洞对岸的大河关码头设税务局,清代称厘金局当时镇远上交国库税收占全贵州三分之一以上作者单位:镇远县文体广电局 责任编辑/姚源清)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