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赖晨-《中国传统治国思想要览》第3讲-《要览》.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6514985
  • 上传时间:2017-09-1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1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三讲第 3讲P43-59.共 17 页.共 33 条.第一章.总论.第 8 节.治乱兴衰,以史为鉴.21 条;第二章.理政.第 1 节.审时度势,决策得当.12 条;第一章.总 论:第 8 节.治乱兴衰,以史为鉴.21 条;1.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诗经·大雅·荡》2. 文王问太公曰:“天下熙熙,一盈一虚,一治一乱,所以然者,何也?其君贤不肖不等乎?其天时变化自然乎?”太公曰:“君不肖,则国危而民乱,君贤圣则国安而民治,祸福在君不在天时 ” ——《六韬·文韬·盈虚》3. 景公问晏子曰:“古者离散其民,而陨失其国者,其常行何如?”晏子对曰:“国贫而好大,智薄而好专;贵贱无亲焉,大臣无礼焉;尚谗谀而贱贤人,乐简慢而玩百姓;国无常法,民无经纪;好辩以为忠,流湎而忘国,好兵而忘民;肃于罪诛,而慢于庆赏;乐人之哀,利人之难;德不足以怀人,政不足以惠民;赏不足以劝善,刑不足以防非:亡国之行也今民闻公令如寇雠,此古离散其民,陨失其国所常行者也 ”——《晏子春秋·内篇问上》4. 君之所审者三:一曰:德不当其位;二曰:功不当其禄;三曰:能不当其官此三本者,治乱之原也故国有德义未明于朝者,则不可加于尊位;功力未见于国者,则不可授与重禄;临事不信于民者,则不可使任大官。

      故德厚而位卑者,谓之过;德薄而位尊者,谓之失宁过于君子,而毋失于小人过于君子,其为怨浅;失于小人,其为祸深……君之所慎者四:一曰:大德不至仁,不可以授国柄二曰:见贤不能让,不可与尊位三曰:罚避亲贵,不可使主兵四曰:不好本事,不务地利,而轻赋敛,不可与都邑此四务者,安危之本也故曰:卿相不得众,国之危也;大臣不和同,国之危也;兵主不足畏,国之危也;民不怀其产,国之危也故大德至仁,则操国得众;见贤能让,则大臣和同;罚不避亲贵,则威行于邻敌;好本事,务地利,重赋敛,则民怀其产 ——《管子·立政》5. 子墨子曰:“国有七患七患者何?城郭沟池不可守,而治宫室 ,一患也;边国至境四邻莫救,二患也;先尽民力无用之功,赏赐无 能之人,民力尽于无用,财宝虚于待客,三患也;仕者持禄,游者爱佼,君脩法讨臣,臣慑而不敢拂,四患也;君自以为圣智而不问事,自以为安彊而无守备,四邻谋之不知戒,五患也;所信者不忠,所忠者不信,六患也;畜种菽粟不足以食之,大臣不足以事之,赏赐不能喜,诛罚不能威,七患也以七患居国,必无社稷;以七患守城,敌至国倾七患之所当,国必有殃——《墨子·七患》6. 世之为治者,多释法而任私议,此国之所以乱也。

      先王县权衡,立尺寸,而至今法之,其分明也……夫废法度而好私议,则奸臣鬻权以约禄,秩官之吏隐下而渔民谚曰“蠹众而木析,隙大而墙坏 ”故大臣争于私而不顾其民,则下离上下离上者国之“隙”也秩官之吏隐下以渔百姓,此民之“蠹”也故有“隙” 、 “蠹”而不亡者,天下鲜矣是故明王任法去私,而国无“隙” 、 “蠹”矣——《商君书·修权》7. 安术有七,危道有六安术:一曰,赏罚随是非;二曰,祸福随善恶;三曰,死生随法度;四曰,有贤不肖而无爱恶;五曰,有愚智而无非誉;六曰,有尺寸而无意度;七曰,有信而无诈危道:一曰,断削于绳之内;二曰,断割于法之外;三曰,利人之所害;四曰,乐人之所祸;五曰,危人于所安;六曰,所爱不亲,所恶不疏如此,则人失其所以乐生,而忘其所以重死人不乐生,则人主不尊:不重死,则令不行也使天下皆极智能于仪表,尽力于权衡,以动则胜,以静则安治世使人乐生于为是,爱身于为非,小人少而君子多故社稷常立,国家久安左奔车之上无仲尼, 覆舟之下无伯夷故号令者,国之舟车也安则智廉生,危则争鄙起故安国之法,若饥而食,寒而衣,不令而自然也先王寄理于竹帛.其道顺,故后世服今使人饥寒去衣食,虽贲、育不能行;废自然,虽顺道而不立。

      强勇之所不能行,则上不能安上以无厌责已尽则下对“无有“;无有,则轻法法所以为国也,而轻之,则功不立,名不成闻古扁鹊之治其病也,以刀刺骨;圣人之救危国也,以忠拂耳刺骨,故小痛在体而长利在身;拂耳,故小逆在心而久福在国故甚病之人利在忍痛,猛毅之君以福拂耳忍痛,故扁鹊尽巧;拂耳,则子胥不失寿安之术也病而不忍痛,则失扁鹊之巧;危而不拂耳,则失圣人之意如此,长利不远垂,功名不久立人主不自刻以尧而责人臣以子胥,是幸殷人之尽如比干;尽如此干,则上不失,下不亡不权其力而有田成,而幸其身尽如比干,故国不得一安废尧、舜而立桀、纣,则人不得乐所长而忧所短失所长,则国家无功;守所短,则民不乐生以无功御不乐生,不可行于齐民如此,则上无以使下,下无以事上安危在是非,不在于强弱存亡在虚实,不在于众寡——《韩非子·安危第二十五》8.不知有戒,后必有(又) ……观往事,以自戒,治乱是非亦可识》——《荀子·成相篇》9. 七曰:亡国之主,必自骄,必自智,必轻物自骄则简士,自智则专独,轻物则无备无备召祸,专独位危,简士壅塞欲无壅塞,必礼士;欲位无危,必得众;欲无召祸,必完备三者,人君之大经也晋厉公侈淫,好听谗人,欲尽去其大臣而立其左右。

      胥童谓厉公曰:“必先杀三郄族大多怨,去大族不逼公曰:“诺 ”乃使长鱼矫杀郄犨、郄锜、郄至于朝,而陈其尸於是厉公游于匠丽氏,栾书、中行偃劫而幽之诸侯莫之救,百姓莫之哀三月而杀之人主之患,患在知能害人,而不知害人之不当而反自及也是何也?智短也智短则不知化,不知化者举自危——《吕氏春秋·骄恣》10. 秦王足己而不问,遂过而不变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祸子婴孤立无亲,危弱无辅三主之惑,终身不悟,亡不宜亦宜乎?当此时也,世非无深谋远虑知化之士也,然所不敢尽忠拂过者,秦俗多忌讳之禁也,忠言未卒於口,而身糜没矣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阖口而不言是以三主失道,而忠臣不谏,智士不谋也天下已乱,奸臣不上闻,岂不悲哉!先王知壅蔽之伤国也,故置公卿、大夫、士,以饰法设刑而天下治其强也,禁暴诛乱而天下服;其弱也,五霸征而诸侯从;其削也,内守外附而社稷存故秦之盛也,繁法严刑而无下震;及其衰也,百姓怨而海内叛矣故周王序得其道,千馀载不绝;秦本末并失,故不能长由是观之,安危之统相去远矣鄙谚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 ”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应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

      ——(汉)贾谊:《新书·过秦论下》11. 鄙谚曰:“不习为吏,视已成事 ”又曰:“前车覆,后车诚 ”夫三代之所以长久者,其已事可知也;然而不能从者,是不法圣智也秦世之所以亟绝者,其辙迹可见也;然而不避,是后车又将覆也夫存亡之变,治乱之机,其要在是矣——《汉书·贾谊传·治安策》12. 贞观十六年,太宗谓谏议大夫褚遂良曰:“卿知起居,比来记我行事善恶?”遂良曰:“史官之设,君举必书善既必书,过亦无隐 ”太宗曰:“朕今勤行三事,亦望史官不书吾恶一则鉴前代成败事,以为元龟;二则进用善人,共成政道;三则斥弃群小,不听谗言吾能守之,终不转也 ”——《贞观政要·杜谗邪》13. 贞观十一年,侍御史马周上疏陈时政曰:……臣窃寻往代以来成败之事,但有黎庶怨叛,聚为盗贼,其国无不即灭,人主虽欲改悔,未有重能安全者凡修政教,当修之於可修之时,若事变一起,而后悔之,则无益也故人主每见前代之亡,则知其政教之所由丧,而皆不知其身之有失是以殷纣笑夏桀之亡,而幽、厉亦笑殷纣之灭隋帝大业之初,又笑周、齐之失国然今之视炀帝,亦犹炀帝之视周、齐也故京房谓汉元帝云:"臣恐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古" 此言不可不戒也— —《贞观政要·论奢纵》14.………………——(宋)王安石:《上时政书》 , 《王文公文集》卷一15. 臣性识愚鲁,学术荒疏,凡百事为,皆出人下,独于前史,粗尝尽心,自幼至老,嗜之不厌。

      每患迁、固以来,文字繁多,自布衣之士,读之不遍,况于人主,日有万几,何暇周览?臣常不自揆,欲删削冗长,举撮机要,专取关国家兴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为编年一书,使先后有伦,精粗不杂……伏望陛下宽其妄作之诛,察其愿忠之意,以清闲之宴,时赐省览,监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嘉善矜恶,取是舍非,足以懋稽古之盛德,跻无前之至治 ,俾四海群生,咸蒙其福——(宋)司马光:《上表》16. 天下之祸,无大于莫之使而自亡;……——(宋)叶适:《进卷·五代史》 , 《叶适集·水心别集》卷六17. 后世以所以害民者牧民,布惧其乱,周防不得不至,禁制不得不详,然后小大之吏布于天下取民愈广,害民愈深,才且贤者愈不肯至,天下愈不可为矣今一吏,大者至食邑数万,小者虽无禄养,则亦并缘为食以代其耕,数十农夫力有不能秦者,使不肖游手往往入于其间率虎狼牧羊豕(shi 始) ,而望其蕃息,岂可得也?天下非甚愚,岂有厌治思乱,忧安乐危者哉?宜若可以常治安矣,乃至有乱与危,何也?夫夺其食,不得不怒;竭其力,不得不怨人之乱也,由夺其食;人之危也,由竭其力而号为理民者,竭之而使危,夺之而使乱二帝三王平天下之道若是然乎?——(元)邓牧:《吏道》(译文:后世以危害人民的人治理人民,因为惧怕(百姓)作乱,严密的防范不得不周备,禁令和法制不得不详尽,然后大小官吏遍布天下。

      榨取百姓越来越多,危害百姓越来越深,有才学且高尚的人越发不肯来做官,天下越发不堪了如今一名官员,大到封邑数万户,小的虽无采邑的奉养,却也依靠(在衙门里的差事)混口饭吃以代替耕作数十名农夫的 劳动不够奉养他们,致使不 贤之人和游手好 闲之人混入官吏的行列让虎狼来放牧猪羊,而希望它们繁衍滋生,怎么能够得到呢?天下人并非那么愚蠢,哪能厌恶安定而盼望混乱,忧惧安乐而渴望危难啊?(这样一来)好像应该可以长治久安了,却还有混乱与危难, 为什么呢?夺取他们的食物,不得不使之发怒;耗尽他们 的气力,不能不使之怨恨人民的作乱,是由于 夺取了他们的食物;人民的危难,是由于耗尽他 们的气力而号称治理百姓的人,耗尽人民的气力而使他们危难, 夺取他们的食物而使他们作乱二帝三王(尧、舜,夏禹、商汤、周文王)治理天下的办法是像这样的吗?)18. 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然而祸常发於所忽之中,而乱常起於不足疑之事岂其虑之未周与?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於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明)方孝孺:《深虑论》19. 夫三代之历祚延长者,以仁义道德教化斯民,不专尚刑罚,故民得遂其生养之乐,而天命眷顾之也。

      秦隋享国之不久者,专事苛刻,力役不休,仁义不施,故民不聊生,而天不佑之也今功成治定,万邦悉臣,当以三代有道之长为法,秦隋之失为戒,则人心和悦,天心眷佑,而国祚如泰山之安矣——(明)桂彦良:《上太平治要十二条》20. 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晋、宋、齐、梁之兴亡,无与于治乱者也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若手不执绋,足不履地,曳木者唯娱笑于曳木者之前,从曳木者以为良,而曳木之职荒矣嗟乎!后世骄君自恣,不以天下万民为事其所求乎草野者,不过欲得奔走服役之人乃使草野之应於上者,亦不出夫奔走服役,一时免於寒饿、遂感在上之知遇,不复计其礼之备与不备,跻之仆妾之间而以为当然 1——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臣》21. 亡国之道有十焉:有法而无实,国亡;赏罚不中,国亡;用舍不明;国亡;左右誉之而褒显,民安之而贬黜,国亡;百姓困穷,司牧不知,知而不为之所,国亡;百官好利而无耻,国亡;将帅不得人,士卒不用命,国亡;御将不得尽其能,国亡;不奴使宦寺,使与国政而号为内臣,国亡;金粟殚竭,不足以厚禄食,养战士,国亡。

      此十亡者,明君或蹈之,不必暴乱如桀纣者也——(清)唐甄:《潜书》 22. 曰“资治”者,非知治知乱而已也,所以为力行求治之资也览往代之治。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