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郑振铎《猫》教案37691133.pdf
4页1 17 猫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掌握本课基础生字词 2、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3、体会作者对三只猫的感情,感悟作者对第三只猫死后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4、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尊重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概括比较三只猫的不同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特殊的思想感情,感受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方法: 诵读教学法、讨论法、提问法、引导法 课时安排:3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多媒体展示漂亮可爱的猫的图片) 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 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 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 二、预习检查 1、作者介绍 郑振铎(1898-1958),笔名西谛,福建长乐县人,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2 、生字词。
污涩(s è )怂恿(s ǒng y ǒng):鼓动别人去做 婢女(bì) 蜷伏(quán ) 惩戒(chéng) 怅然(chàng):不愉快的样子 诅骂(zǔ) 红绫 (l íng )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一共养了几只猫?重点写的是哪只猫? 2、默读课文,完成下表 从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结局几个方面,说说第三只猫与前两只猫的区别 2 第一只猫 第二只猫 第三只猫 来历 隔壁要来的 舅舅家抱来的 张婶捡来的 外形 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 浑身黄色,很可爱 毛色花白,并不好看,瘦,毛 被烧脱了几块,更觉难看 性情 活泼 更活泼,更有趣 天生忧郁,不活泼,懒惰 地位 小侣 亲爱的同伴 若有若无,不大喜欢 结局 病死 丢失 打跑而死 3、依据表格,我们来看一下全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找出有关起止段落,划分文章结构。
明确:课文写了三次养猫的故事,据此,文章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 段):写第一只猫的故事 第二部分(3-14 段):写活泼可爱的第二只猫不幸亡失的故事 第三部分(15-34 段):写第三只猫的亡失让我难过自责 4、三只猫分别带给作者怎样的感受?三只猫遭遇不幸后作者的情感有怎样的发展变化? 第一只猫:快乐 → 酸辛 难过 第二只猫:愉快 → 怅然 愤恨 第三只猫:厌恶 → 愤怒→难过、自责 第二课时 四、精读赏析 重点品读 15-------34 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让我们一起来评判一下此次案件 学生跳读这部分后同学之间议论,合作交流后每组派代表发言,自主完成学习任务 1、案发现场情况 鸟儿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笼板上都是血 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跟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2 犯罪嫌疑人:那只丑猫 3、犯罪嫌疑人作案的可能性:(作者为什么怀疑是那只丑猫?) (1)案发前的表现:对黄鸟似乎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子上,对鸟笼凝望着 (2)案发后的表现: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4、对犯罪嫌疑人的惩罚方式: 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还以为惩戒的不够。
5、“我”的怀疑是正确的吗?(不是)事实真相:被一只黑猫吃了,而不是那只丑猫 6、案件定性:冤案 7、案件反思: (1)在知道了案件的真相后,“我”的心情是怎样的?从我的忏悔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3 难过,自责,内疚 ( 知错就改 同情弱者 严于自省 勇于自责) (2)为什么会造成冤案? 由于我的过失 “我”的过失是什么?(原文)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过失? “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动物” “我”没有对鸟亡事件做冷静的分析,没有认真地调查研究便草率的做出了判断 根本原因:“我”对那只丑猫抱有偏见 (3)师:就是因为我的偏见,才导致了第三只猫的死亡所以较前两只猫,我对于第三只猫的亡失更加的难过 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又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试着联系课文中的描写,体会这两句话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 “我”的主观臆断,断定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我”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无处辩诉,最后死在邻家屋檐上我”认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 作者借这个故事,想要告诉我们什么样的人生哲理? 平等地对待生命 对人对事不能存有偏见 做事不能主观臆断 五、拓展延伸。
1 、如果你是第三只猫,你会对作者或是人类说些什么呢? a.“我终于离开这个痛苦的世界了!” b.“希望你们能善待我们!生命是平等的珍惜每一个生命,善待每一个生命,尊重每一个生命 c.“你伤害了我,我恨你们!人类太自私了,太残酷了!” d.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 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 2、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经错怪过家人、朋友及所有身边的人或被人误解呢?把事情的经过说给其他同学听,并和同学们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减少彼此之间的误解 六、总结 郑振铎先生的《猫》,让我们有了许多感悟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当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时,一定要努力寻找自己的优点、发扬长处并让它超常发挥这样,你的命运才有可能改变因为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 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同学们,不论走到哪里,你们一定要让自己成为最好的——最绿的小草,最纯的水滴,最亮的星星…… 感人的养猫的故事就到这里了,他留给我们的思索是无穷的,不光是可怜的猫,在这个社会上还有很多可怜的人,他们不是被人们所注意,他们是卑微的、弱小的,我希望同学们都能 4 去关心这个弱势群体,请大家记住:“生命是一条河流,任何一朵浪花都不容忽视”! 第三课时 七、把握文章的写作特点 跳读课文,想一想,本文最显著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1 、情节曲折,结构严谨。
文章围绕中心叙写了三个故事, 每个故事都以养猫的亡失为线索都具有相对的完整性三个故事又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组成一串, 构成一段家庭养猫的悲剧史: 得猫——养猫——亡失——再得猫——再养猫——再亡失——复得猫——复养猫——复亡失, 永不养猫 情节三起三落,层层推进 2 、首尾呼应和伏笔的设置 衔接呼应表现为:开头交代几次养猫的结局,抛出线索,总领全文,末了以“我家永不养猫”收尾,开拓深意,呼应开头三个故事之间又有过渡段贯通弥合 伏笔的设置表现为:第一只猫忽然消瘦预示其病死;写第二只猫街上乱跑,预示其被人捉走; 写第三只猫凝望鸟笼,预示其被冤打致死所以这些都起到了穿针引线,连珠缀玉的作用,把三个故事和各个故事之间的情节缀连成有机的整体,浑然天成,天衣无缝 八、布置作业 九、板书设计。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