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石油化工企业消防安全及灭火救援准备工作探讨.docx

12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295430147
  • 上传时间:2022-05-2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6.03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石油化工企业消防安全及灭火救援准备工作探讨    徐迪Summary:安全生产关系到石油化工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消防安全作为安全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安全高效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所以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企业以及政府必须对消防问题引起重视文章分析了石油化工火灾的危害性,指出当前石油化工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石化火灾的消防安全管理措施,为石油化工企业消防安全以及消防救援队伍日常灭火救援准备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建议Key:石油化工;消防安全;防火对策;灭火救援准备工作:[X937]       :A       :2096-1227(2022)01-0025-03伴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石油化工产品的需求量与日俱增由于在石油化工行业生产过程中,生产工艺复杂,生产条件多数较为极端,使用的原料多为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同时由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人为主观因素,这就很有可能导致重大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事故的发生不光给生产企业带来重大经济损失,还会给社会和国家造成无法估量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例如2015年8月12日天津市滨海新区天津港发生的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造成了165人遇难,其中消防救援人员99人,事故的发生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企业管理主观原因,给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再一次敲响了警钟。

      1  石油化工企业火灾的危害性一是燃烧猛烈,爆炸危险性大由于石油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原料、中间产品以及生成产品大都是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化学性质较为活泼,一旦遇上引火源就极有可能发生燃烧除此之外,石油化工的生产工况多数是高温高压,物料的性质在高温高压下会变得的更为活泼,化学反应会更加迅速猛烈,极易导致爆炸等事故发生[1]二是蔓延迅速,火势不易控制由于生产物料具有流动性且化工生产储存装置大都是呈现立体、区域化布置,一旦原料发生泄漏,物料将迅速蔓延,如果无法得到及时有效控制,极易造成大面积火灾的发生同时,石油化工企业火灾一旦爆发,强烈的热辐射和危险化学品的爆炸性、毒害性,导致现场救援人员无法时靠近,给灾情的第一时间有效控制造成不利的影响三是后果严重,次生危害大石油化工企业发生火灾,会对企业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对石油化工企业职工的安全健康造成很大威胁,与此同时,还可能会对周围社会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石油化工本身属于化学危险污染指数较高的生产工艺,其生产物料发生泄漏和燃烧后的产物极有可能对企业周边的环境造成不可估量且无法挽回的损失即使火势得到了及时的控制,但是其事故救援过程产生的消防废水、燃烧烟气等,是没有办法完全收集的,而且事故事后处理成本较高,且不彻底,将给社会造成持续的事故影响。

      2  石油化工企业火灾案例分析2.1  火灾爆炸事故基本情况2.1.1  事故概况1998年3月4日下午,位于西安西郊大寨路南侧的西安市煤气公司液化气管理所储罐区发生了由于液化石油气泄漏后遇明火而导致的恶性火灾爆炸事故此次事故持续52个小时,期间先后共发生4次爆炸,造成14人死亡(其中消防人员7名,罐区工作人员7名),31人受伤炸毁400m3球形储罐2个,100m3“卧式储罐”4个,烧毁罐车10余辆,直接经济损失约470余万元2.1.2  罐区情况西安市煤气公司液化气管理所储罐区共有16个储罐,事故发生时实际总储量3800m3(约1700t),其中1号、2号储罐为25m3残液罐,3~7号、14号储罐为100m3卧式罐,起火时均为空罐;8号、9号、10号为100m3卧式罐,起火时储气量分别为18t、37t、37t,13号罐为100m3卧式罐,起火时有少量气体储存;11号、12号为400m3球形罐,起火时储气量均为170t;15号、16号为1000m3球形罐,着火时储气量均为369t2.1.3  消防设施事故发生时,企业内部消防设施有地上式消火栓7个,灭火器68具,储罐设有喷淋设施,消防水池2个,总储水量为1500m3,降温循环水池1个,总储水量为200m3。

      2.1.4  处置经过3月5日16时,11号罐底部阀门处发生液化石油气泄漏,企业组织工作人员开始抢修,主要抢救措施是利用棉被和麻绳对泄漏部位进行捆扎封堵,并朝棉被上打水,湿棉被因低温结冰,封堵后泄漏量有所减弱16时51分,企业工作人员在前期堵漏失败的情况下,决定打开棉被,尝试手动关闭阀门,但由于当时11号罐球的底部阀门已经严重磨损,已无法正常关闭,管理所只能拨打119求助16时57分,责任区消防中队到场经过初期侦查发现,罐区已被泄露的液化石油气覆盖近一半为防止发生爆炸,现场指挥员立即下令现场禁绝火源,划分警戒区,利用开花水枪对泄漏气体进行稀释降毒,协助事故企业开展堵漏、倒灌18时45分,罐区泄露气体发生爆炸19时12分,11号罐发生爆炸20时10分,12号罐发生爆炸在三次爆炸过后,11号、12号球罐顶部撕裂并发生倾斜,离球罐最近的7号、8号、9号、10号卧式罐以及罐区8辆液化石油气槽车处于燃烧状态,其余罐体未发生爆炸现场指挥部下令,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立即组织现场力量对未爆炸的储罐进行了冷却保护由于后期冷却防护到位,3月7日19时5分,最后一个100 m³的储罐火熄灭[2]2.2  事故原因分析2.2.1  事故直接原因这起火灾爆炸事故是由于一台400m3的球罐底部的排污阀上法兰连接螺栓断裂,液化石油气由于罐内压力大量泄漏,与儲罐区域周围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遇到引火源而发生燃烧爆炸。

      石油化工生产储存装置,尤其是在设备的焊接部位,以及与附件的连接部位,如人孔、法兰、阀门等,极其容易因为年久失修等原因腐蚀生锈破裂发生泄露,因此必须定期对此类关键部位进行巡查,发现隐患及时维护保养,使其符合安全质量要求2.2.2  事故间接原因一是企业职工安全防范意识不强,企业员工缺乏必备的消防安全常识,未能定期组织事故应急处置的训练,企业未能配备足够且有效的排险工具,导致在灾情发生的第一时间企业职工无法做出准确的应急响应二是安全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按相关规定,必须定期对设备进行技术检验和维修,保证各类设备和监测仪表处于完好工作状态,石油化工企业必须制定和执行各类设备的操作规程及相应的岗位责任制、交接班制度、安全防火制度和巡回检查制度等螺栓是保证密封的关键元件,对螺栓的质量及运行中的状态进行检验与对设备的技术检验同等重要如果巡回检查制度落实得好,能及早发现泄漏,对于堵漏或许会更加顺利,爆炸也可能会避免2.2.3  事故扩大原因一是泄漏初期发现不及时从事故分析推断,泄漏时间比发现泄漏要早大约0.5h如果能及早发现泄漏,对于堵漏和最终的排险将是十分有益的考虑当时受到技术水平的限制,储罐区可能未配备有效的可燃气体泄漏检测装置,固定消防设施较为落后,无法第一时间对灾情进行探测。

      二是企业事故应急处置不得力当发现泄漏后,储配站临时召集人员找来棉被、呼吸器等工具进行堵漏,持续2个多小时仍未能将泄漏有效堵住,可见该企业未能针对泄漏事故制定有效的应急机制,在灾情发生的第一时间,未能采取有效应急措施,使灾情进一步恶化和蔓延,从而酿成了火灾爆炸的发生三是消防设施不完善储罐区缺乏相应的固定氮气设施和蒸气设施,也缺乏有效的堵漏装备,导致发生泄漏后,泄漏长期得不到有效地控制,泄漏出的气体不能够有效地稀释,从而间接地增加了其火灾爆炸危险性3  石油化工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存在的不足3.1  应急机制不科学石油化工企業火灾一旦发生,蔓延十分迅速要想将事故的影响尽可能地降到最低,企业的第一时间的应急机制的有效与否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企业在制定本单位的应急机制前,没有对企业安全生产进行调研,未开展可能存在的安全生产风险点的排查工作,无法做到心中有数;在建立本企业应急机制的过程中,制定的事故应急措施往往都是千篇一律,从网上照搬照抄过来,没有根据单位实际风险点科学制定;应急方案制定后,石油化工企业很少会根据应急方案进行模拟应急演练,对企业制定的应急机制进行验证,难以发现既定机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更加不会根据生产实际的变化主动完善应急机制,这始终是企业消防安全管理的顽疾[3]。

      3.2  设施维护不及时这里所谈论的设施主要是指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设施和消防安全设施石油化工企业在设计、建设、审核阶段,相关设施必定是按照当时相关规范要求建设的,但是在后期使用过程中,一方面,生产设施由于长时间的使用,部分设施存在老化或者损坏等现象,石油化工企业为了经济效益,不会停工停产对相关设施进行定期的维修保养,同时可能还存在私改乱改的现象,这样无形中就增加了企业生产的隐患风险点;另一方面,随着生产工艺的发展,原有的消防设施已与企业的实际生产需求不匹配,无法满足新工艺新技术的需要,而石油化工企业不愿在消防安全设施方面投入过多资金进行更新换代一旦企业发生火灾,原有的消防设施将无法正常工作,即使发挥效用,也会因为技术水平的落后无法在第一时间对灾情进行控制和消灭[4]3.3  安全理念不深入在日常消防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企业的消防安全理念主要体现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企业管理者的安全理念,第二方面是企业职工的安全理念往往在企业日常经营过程中,企业管理者并没有对消防安全予以实际的重视,或者说只是应付性重视,满足于完成政府的检查和督察,安全理念落在了笔头上,一门心思搞生产,觉得事故不会发生在自己企业,对于事故的发生存在侥幸心理,不愿在企业消防安全方面投入太多。

      企业职工由于受教育程度或者认知的缺失,在受到企业引导方向上的影响,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不愿在消防安全技能方面投入过多,不会积极主动学习消防安全技能与知识,即使参与企业相关培训也是应付了事,一旦发生事故未能做出有效应对,这往往对于石油化工企业的长远发展是极为不利的[5]4  石油化工企业防火对策与灭火救援准备工作4.1  防火对策4.1.1  建立完善的应急机制石油化工企业应当根据单位生产实际,分析研判本单位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风险点和事故应急处置的难点,建立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应急机制,实现事故危机应对管理规范化同时,加强应急预案的演练和应用,在组织员工开展应急演练过程中发现问题,对应急预案进行综合性评判,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机制的科学性4.1.2  抓好设施的维护与管理石油化工企业要定期对所属的设施进行安全检查,平时进行安全测试,了解运行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根据实际生产的需要,对企业生产设施进行更新换代,淘汰不满足现行消防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的消防设施,使消防设施始终处于最佳工作状态,确保消防设施与企业生产需求相适应,为企业的正常运营提供安全保障[2]4.1.3  提升消防安全理念增强企业消防安全理念,一方面,作为企业管理者,要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理念,加大对于企业安全生产方面的投入,明确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和考核机制,引导企业职工树立安全生产工作意识;经常组织开展员工消防安全教育培训,促进企业消防安全意识强化教育,由企业被动性安全教育学习转换为员工主动性教育学习。

      另一方面,作为石油化工企业的职工,要立足自己实际工作需要,本着对自己和社会负责的态度,根据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的实际需要,积极参与企业消防安全工作中,掌握日常消防安全常识,能够应对事故发生初期的应急举措,为事故的第一时间控制以及自身的安全疏散打下基础4.2  滅火救援准备工作4.2.1  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救援队在开展石油化工火灾救援过程中,消防救援队伍的实战能力高低将会直接影响火灾的扑救与有效控制,因此加强对石油化工专业化救援队伍的建立与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在日常培训过程中需要依托石油化工企业,组织开展各级消防指挥员的专题培训,加强对石油化工生产工艺流程的熟悉,掌握装置、储罐、仓库等不同种类石化火灾特点以及扑救措施;利。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