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毛概笔记整理.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桔****
  • 文档编号:395437497
  • 上传时间:2022-10-2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41.50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1. 毛泽东 最早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观点, 《论新阶段》2. 中共七大 正式将 毛泽东思想 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1)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 2) 紧密联系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问题 3) 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4) 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者关系: 两大理论成果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1)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3)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5.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6. 1997 年,十五大正式使用 “邓小平理论” 概念,并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7. 党的十六大 将“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写入党章,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9. “四个全面”: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战略举措10. 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11. 实事求是 既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 1) 实事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2) 实事求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3) 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1. 近代中国是一个 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的社会(性质)2.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帝国主义、封建地主阶级、官僚资本主义是依靠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利用国家政权力量而发展起来的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2. 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农民问题 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3.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是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4. 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革命)的性质: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5.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6.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7.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形成的必然性(中国革命)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 1)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里,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中国的无产阶级根本不可能像在资本主义国家那样,先在城市经过长期的、公开的合法斗争,然后再组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只能是武装斗争,以革命的武装消灭反革命的武装,相应的主要组织形式必然是军队 2) 近代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

      在中国开展革命斗争,必须充分地发动农民,凝聚农民阶级的革命力量,否则就无法摧毁帝国主义和封建地主阶级反动统治的基础这就要求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深入农村,从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入手,组织、发动和武装农民,使革命战争获得广大农民的支持和参加,为最后夺取全国政权奠定基础8.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1.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 五种经济成分 :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2.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 “一化三改” ,即社会主义工业化;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改造:用 和平赎买 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4.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 1) 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2) 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3) 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5. 1956 年底,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的基本确立 ,标志着三大改造的完成(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6. 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简答) :( 1) 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2) 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 极大地巩固和扩大了工人阶级领导的、 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 4) 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 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 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 5) 证明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性, 而且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1.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 1)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2) 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3) 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4) 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2. 毛泽东在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3.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建设初步探索的意义:( 1) 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2) 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3) 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4.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简答)( 1) 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 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3) 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4) 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5) 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6) 必须对外开放,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建设社会主义,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从实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实际” 我国现在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认识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 1) 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2) 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3. 新世纪 以来,我国显示了一系列 新的阶段性特征:( 1) 经济实力显着增强,同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 2) 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全面进步, 同时发展面临新的重大结构性问题, 影响发展的体制机构障碍依旧存在 3) 对外开放日益壮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5.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1)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 “一个中心(经济建设为中心) 、两个基本点(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4)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6. 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7. 经济建设为中心 是兴国之要; 四项基本原则 是立国之本; 改革开放 是强国之路第六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1.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这一重大问题,并认为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2. 社会主义的本质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3.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4. 党的十八大 根据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鲜明地提出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任务:( 1)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 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 3) 文化软实力显着增强,全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 4) 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 5)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5. 中国梦的内涵 :最核心的内容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三者关系: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人民幸福的基础和保障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题中之义和必然要求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6. 实现中国梦的路径:( 1) 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2)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4) 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1. 改革开放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2. 改革的性质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3.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就是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个立国之本 最核心 的是在改革开放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4. 改革、发展、稳定 三者之间的 关系: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发展是解决一切经济社会问题的关键,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 (辨析)要把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 通。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